爱钱的人请跟我来。我们说的是爱钱的人,不是“有钱”的人,不是“没钱”的人,不是“缺钱”的人,不是“找钱”的人,……而是“爱钱”的人!
第一件事,请你了解:每个人都不会一样有钱。
钱是现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可支配资产、可预期资产等一切的总和,没有人能清楚估算每一项的价值,最高级的精算师也只能糊弄你。你说,到底谁有钱?既然大家不会一样有钱,所以你需要的只是和自己比较,找到自己满意的“钱的状况”,姑且,我们称它为你的“钱貌”好了。
第二件事,请你思考,你追求的“钱貌”到底是什么样子?
千万别回答说“越多越好”,就像追求相貌时回答“越美越好”、“越帅越好”一样,不负责任也不经大脑。就算这只是祷告,也会被上帝打回票吧!
钱是人创造的,要多少有多少;钱是银行印的,要多少印多少;钱不是你的、我的,它总是会在那里的!别担心世界上的钱不够,只有能源危机、没有钱源危机!你的钱和任何人的都不冲突。
生意,就是把他的钱搬进你我的口袋里。
消费,就是把你我的钱放进他的口袋里。
经济,就是你我他把钱移来移去的过程。
财富,就是有能力控制钱进到我口袋里的数量和时间。
景气,就是大家都把财富这件事处理得很好。
快乐,就是大家都赚钱!
于是,钱就多起来了!
奇怪,这大约是世界上唯一人人想要却不用担心没有的东西!
土地、人口、资源、爱情的对象都有时尽,财富世界却大同!
有钱人,一定有他富有的道理。
“钱”是人类以物易物行为进程里的插曲。我付出劳力,不管是劈柴种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温饱”。可是半路杀出来个程咬金就叫做“钱”。渐渐地,我劈的柴、种的米都必须拿去卖,换成钱,然后再去买温饱。如果我很会买又很会卖,只要劈少少的柴,种少少的米,我就可以很温又很饱!这个买卖的过程就成了“贸易”,而我,就成了一个“好”生意人。
后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劈柴种米的人少了、各行各业的人多了,于是社会就用“钱”来把这一切原本单纯而越来越复杂的依存关系串联起来,就成了今天的世界。
要想清楚“钱”,就要先看清楚“钱”的真义:无中生有的交易和转换。
你现在上的班、做的工,为全人类提供的服务有多少?你就领到那份与服务代价相对等的“钱”。你可以用这些“钱”再去交易,或转换成你所需的一切:他人创造的服务,那些别人上的班、做的工。
于是有人会提出问题:“我觉得我做得多,可是我领得少。因为我的所得只能换得他人很少的服务。”
答案很简单:他做的“工”给人类提供的服务效益太差。可能他选错行,用错工具,缺乏知识,没有效率……总之,事倍功半,自然领得少。
“可是我明明看见很多人什么也不做。每天只是炒炒股票,就领得比我多,享受比我好,大家还都替他服务……?”
答案也很简单。炒炒股票就能赚钱?那还得要眼光独到、操作得法。懂操作才能抓对时机,眼光准才能选对行情上扬的股票。会行情上扬的股票代表那家公司会赚钱。会赚钱的公司,代表它的产品为人群所需要。越为人群需要的产品,就代表越有价值的服务。那些人将资金投资在一家能提供“有价值服务”的公司,使这公司资金充裕、扩大规模,就代表可以创造更高的服务效能,就代表为人群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当然可以领得比他多、享受比他好!
当我赚钱时我快乐。当我用我快乐赚来的钱买我喜欢的东西时,我更快乐。当我能用我买来的东西证明我自己时,我超级快乐。当我快乐时,我赚更多钱!当我可以赚更多钱时,我更是无比超级劲爆大快乐!
所以,花钱是一种投资,快乐的投资!
花钱的目的应该是创造更多更大的赚钱机会!
其实这样看“花钱”还算是消极的。我们也不妨可以这样看:花钱,是一种行为的过程。在过程之中我们唯一会减少的,就是钱。那么,来看看我们多了些什么:
第一,你已经知道的:消费的快乐。
第二,当然会得到的:你买的东西。
第三,附带一定有的:购物的经验(包括买贵了的教训和买到便宜的得意)。
第四,有可能得到的:信用的累积(包括刷卡积分,店家因熟悉而渐渐产生的常客折扣)。
第五,说不定会有的:人脉的拓展(包括卖你东西的人和分享消费过程的人)
第六,你没有查觉的:选择的品味(买多了一定会变精明,品味会提升,包括买槟榔在内)。
第七,我们常忽略的:生活的一页(充实的生活来自有目的的行为,没事干是会要人命的)。
热爱才能产生动力。让我们把心思和工夫全都用到赚钱上来吧,它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辜负你的东西。
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
作为女人,我们时刻都要有种危机感,时刻问自己:“30年后谁为我买单?”35岁之后,我们还这样按部就班地打卡上班吗?上到什么时候?40岁?还是45岁?
如果我们是国家的人,没问题——捧上了铁饭碗,不就是为了死心塌地为国家服务一辈子吗?不就是为了退休之后悠闲领退休金享受医保吗?可是我们这些四处打工的高级白领呢?怎么办呢?
年轻时候是月光族,早早当上了房奴车奴,25岁贷款买房子,如果不幸一直没发笔横财无法提前还款,贷款25年,还贷得还到50岁,就是说,可能退休了还在还债。
能还得起还是好的,万一赶上“高龄失业”,房贷断顿了,房子被银行收了,怎一个“惨”字了得啊!
年轻的时候不懂婚姻,找个人结婚了,老公却也不是国家的人,于是乎一对打工仔打工妹得共同面对45岁以后的生活啊,没攒够足够的养老钱,怎么办呢?
关键是,公司能把你当个宝似的留用你到退休年龄吗?如果你老公本事一般,44岁不幸被裁员了,还能找到什么工作呢?如果岁数再大些呢?给公司值夜班看大门吗?月薪8000变成1500,你们能承受吗?
与女人关系更紧密的问题——30出头了,不得不要个孩子了,这时候,继续工作还是回家带孩子呢?还是送幼儿园呢?有老人帮着看孩子还好,不过是自己来回奔波呗!没有人看呢?不工作了,好好照顾孩子吧,很多姐妹也是这样选择的,如果老公的挣钱能力够强,回家3年也不错。
可是,如果你33岁生下了孩子呢?——36岁想工作了,能顺利回到公司上班吗?随便找个工作挣份工资,你心里能平衡吗?那就借机不工作了吧?33岁开始做家庭主妇——你的性格能坦然接受吗?
再说了,你老公真的能一个人养活得了整个家庭?孩子上学了,大笔的择校费、赞助费、学费,都挣得过来吗?
现在女人们聚在一起最爱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赚钱,如果作个调查,多数女人的梦想,就是能开个店当上老板娘。咖啡店——悠闲、时间自由、有暴利;服装店——兴趣使然,能体现自己的审美品位;家居饰品店——看着一堆漂亮东西就觉着赏心悦目;饭店——来钱快啊!
但是,谁都知道不容易。仔细想想自己35岁以后的出路,多少女人能信心满怀胸有成竹呢?
那些真称得上是“有事业”的女人,真的是令人羡慕的,值得羡慕不是因为人家挣钱多可以不依靠男人,而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发言权,对未来能做到心中有数。还是那句话——不用选择,也就少了很多惶恐和烦恼。
仔细想想,也不算耸人听闻,我们这一代的生存状态,的确跟父辈不一样了,他们有退休一说,好歹能混上个房子住一辈子,起码每月有退休金,生病了原单位还要管一部分。我们呢?——工作是不稳定的,房子是借钱买的,看病能报销的前提是你有单位给你上社保,养个孩子到大学毕业平均花费得几十万……
但是,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是潇洒的“月光族”——挣多少花多少,混一天算一天,储蓄、保险、理财,都懒得去想,总觉得人生会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下去,工作懒得上心,爱人懒得操心,直到步入那个尴尬年龄段,睁眼闭眼都是这些烦心问题。
35岁以后,才觉得后悔,心疼那些乱花的钱,心疼那些荒废的光阴。如果时光能倒流10年,大家都会懂得勤奋向上、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吧!可惜,时间永远只有一个方向。
但愿,以上言论除了给大家添堵之外也能给大家提个醒吧——让我们早作打算早计划吧!对于多数人而言,职业生涯是有限的,再混下去也就成大龄女青年了,生活是否顺心快乐,生活是否有安全感,都是自己年轻时候决定的。
到了30没到35的,赶紧想想,赶紧决断;没到30的,更得好好规划一下人生了——学什么东西,做什么工作,爱什么人,那可都跟你的后半生息息相关呢!
二、支配——做好家庭的开销账
合理运用你的钱财
金钱本身并无善恶之别,而是取决于使用金钱的人如何来运用它。金钱可以用来制造毒品,同样也能用来建造医院、教堂,所以赚取庞大数目的金钱,本身并不是罪恶。使用金钱来危害大众或造福社会,要看握有金钱资源的人们具备何种观念。人们熟知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源源不断地流进他的口袋里时,他变得贪婪、冷酷。身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区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
由于洛克菲勒为金钱操劳过度,身体变得极度糟糕。医师们终于向他宣告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现在身体的状况,他只能活到50岁,并建议他改变只知道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这时,离死亡不远的洛克菲勒才开始省悟: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师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给别人。
开始的时候,人们不愿接受他的捐赠,即使是一向标榜为宽容大度的教会也把他捐赠的“脏钱”退回。但诚心终归能打动人,渐渐地,人们接受了他的诚意。
然而,找他捐钱的人太多了。无论早晨或夜晚,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用餐时刻,都会有人来请他捐钱。有一次,一个月内请求捐助的人数竟超过5万人。由于洛克菲勒要求每一笔捐款都必须有效地使用,所以每一件申请案都必须仔细调查。
他的助手盖兹提出忠告:“您的财富像雪球般,愈滚愈大。您必须赶紧打散它,否则,它不但会毁了您,也会毁了您的子孙。”
洛克菲勒告诉盖兹:“我非常了解,但请求捐助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一定要先弄清楚他们的用途才能捐钱。我既无时间也无精力去处理此事,请你赶快成立一个办事处,负责调查此项事宜。我再根据你的调查报告采取行动。”
于是,在1901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哲学家史威夫特说过:“金钱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财富却是桎梏。”洛克菲勒就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一生之中共捐了数以亿计的财富,他的捐助,不是为了虚荣,而是出自至诚;不是因为骄傲,而是出自谦卑。
洛克菲勒后半生坚决不做钱财的奴隶,喜爱滑冰、骑自行车与打高尔夫球。到了90岁,他依旧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很愉快。
他逝世于1937年,享年98岁。他死时,只留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其他的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
歌德曾经说过:“唯有懂得金钱真正意义的人,才应该致富”。他的意思是说,许多人虽然能够很快致富,却不能关怀、体谅别人。他们被金钱迷住了眼睛,失去了合理运用金钱的理性,最后也会为此而付出昂贵的代价。
如何管理你的资产
一是资本原则,也就是你要积累资金用于投资。要想积累投资资本,就需要开源节流。大多数人都会很重视开源,但对节流的重要性往往会忽视。实际上,你所能够积累的资本的多少,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你能赚多少钱,而是在于你花多少钱。很多人总是觉得钱不够用,而等收入增加以后,必须花钱的地方也随之增加,结果永远无法积累起投资的资本。因此,学会理财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你是否能够量入为出,积累起投资的资本。
二是复利原则,也就是要把所赚到的钱进行再投资,让钱再生钱。大多数人往往会低估复利的收益。假设你现在有1万元用于投资,每年的投资收益是25%。如果你是赚单利的话,3年后,你总共可以赚到7500元。但如果你每年都把赚到的钱再用于投资的话,那3年后你总共就可以赚到9531元,这多赚的2031元是在这3年里你的钱所生的钱。
从3年时间来看,复利与单利相比差额并不太大,可时间长了,差异就会显现出来。
理财的这两个原则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要量入为出,尽快地积累起投资的资本;尽早投资,哪怕是有限的收益率,时间长了,你就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在实施理财投资计划前,还必须要注意3个问题。
1.明确目标:细心了解自己现在的经济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支出的可控制范围,以及你希望在短期(1~2年)、中期(3~5年)或者长期(5年以上)内看到的情况,根据可以判断的条件,制定一个目标,而且一旦目标定好了,就不要去试图更改。
2.明确风险底线: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要明确当遇见不利情况时自己愿意接受的蚀本的程度是多少。明确这个目标是为了面对不测的风险时能做出果断的决策。
3.学习培养兴趣:对自己投资的项目越了解越好。多留意财经信息,多听专家意见,同时还要学着判断资讯及他人意见,结合自己情况作取舍。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跟风是很危险的。
幸福的新人们怎样理财
由于新婚夫妇大都没有什么理财经验,所以如何打理小家庭的财产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新婚家庭的年轻太太们,年龄大多在32岁以下,她们已经成家并且已经是准妈妈。这部分女性要利用年轻的优势,及早规划,采取多种理财投资方式,充分运用手里的资金,达到钱生钱的目标,以应付今后的高额开支。建议走好下面四步曲。
第一步,要保证银行里有一定数额的存款。
存款额至少要足够6个月的家庭基本生活费支出,这样在出现突发性的用钱事件时,不至于弄得生活过于拮据,同时,也为你解决另外再投资的后顾之忧,需要提醒的是,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存“教育储蓄”,在享受利率优惠的同时,还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第二步,为家庭成员买份保险。
首先为自家老人买份医疗保险或者重大疾病保险。老人一旦患有重大疾病,除非有足够的银行存款,否则有限的银行存款根本不足以应对重大疾病的高额支出。其次为孩子的教育投保,孩子的教育应该成为家庭理财目标的重中之重,单纯靠存钱显然难以应付教育资金多年后缩水的风险,所以建议年轻太太们可以为孩子买份带有储蓄性质的分红型保险。另外,要为自己及老公买意外伤害险,只有家庭经济支柱有了保障,才能为全家的幸福带来保障。
第三步,选择低风险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