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申辩也要把握适度原则。
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父母要给他申辩的机会;当他被误解的时候,父母也要让他有解释的权利。但是,允许孩子这样解释,也应该把握一个度,父母要让孩子据理力争,而不是单纯地强词夺理。
比如,有的孩子在父母的这种容忍下,可能会“得寸进尺”,无论自己对错与否,都要去申辩一番。父母要明白,这时候的孩子就会变得很无礼,即使他犯了错误也要无理强辩,没理硬说成有理,申辩变成了狡辩、诡辩。那样将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使他变得奸诈。
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
拥有良好品德的孩子,他就会少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比如撒谎,比如欺负同学,类似这样违背道德的事情,他大多都会“敬而远之”。而遇到委屈,他也能很好地将事情讲明白。但若是孩子缺乏最起码的道德认识,他就不会认为某些事是错误的,即使父母给了他申辩的权利,他也依然不能很好地将事情解释清楚。
沟通箴言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果效应。孩子发生某些事,也一定会遵循这个道理。所以,父母不要只单凭自己的判断,就认为孩子对或不对,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这也是在帮助孩子找到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从而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问题。
懂得申辩而且会申辩的孩子,他的思维也是灵活而敏捷的,父母不要简单地加以抑制。
“孩子们,欢迎你们!”
尊重孩子的朋友,告知孩子交友的原则
孩子需要朋友,学生时代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已经成人的父母,现在恐怕也会有几个记忆里儿时的朋友吧?在孩子看来,这时候的朋友对他是个非常重要的存在,他在伙伴那里,可以收获快乐、找到共鸣、分享秘密,有一些感觉是从父母和其他成人身上找不到的。因此,孩子需要朋友。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黎南和丁未成了同桌,两人住得也近,于是关系非常好。进入初中后,两人已经不在同一个班级了,但是他们依然延续了小学的友情。
从小学开始,黎南就经常邀请丁未来家里一起写作业,到了初中也如此。但有一天,丁未临走前,黎南的妈妈却对他说:“明年你们就要上初三了,学习就都紧了。所以,以后你们还是分开做作业吧。而且,黎南也要去上补习班,你不用再来了。”
丁未走后,黎南惊讶地问妈妈:“我什么时候要上补习班了?”妈妈却说:
“不这么说,那个丁未还要来找你的。你看他学习那么差,肯定考不上好高中。
你不要总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受他‘传染’成绩也掉下去了怎么办?我也是为你好,你可以去找你们班学习第一的同学玩啊!”
黎南一听脸就沉了下来,他说:“妈,我和丁未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他不就是成绩差一些吗?人还是很好的,你眼里除了学习就没别的吗?”妈妈一听这话也生气了:“你怎么能这样跟妈妈说话?总之,我说不行就不行!不然我就去找他的父母,直接让他们管好这孩子!”
黎南甩手就跑出了家,门被摔得咣咣响……父母在面对孩子交朋友这件事情上,似乎特别坚信“环境造就人才”这条定律。许多父母都认为,如果孩子和学习不好的同学一起玩,甚至成为朋友,那自己的孩子一定也会被带坏,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父母更会担心本来就叛逆的孩子,会被其他“坏孩子”带得更不容易管束。
其实,孩子与人交往的时候,往往只遵循一个原则:快乐。如果他感觉和其他的同学在一起,无论是思想,还是话语,都能“谈得来”,而且玩乐也能玩到一块儿去,那么他就认为那个同学是他的朋友。
但是,父母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爱玩也是他的天性,青春期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一旦他与一些品质恶劣的同学交往过密的话,他的学习态度将有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他也许还会沾染上一些社会上的恶习。
所以,父母有必要教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交友之道,让他明了一些交友原则。
从一开始,父母就要让孩子心中有一个小小的标准,让他学会选择正确的朋友关系。当然,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最起码的信任,不要一看见孩子交朋友,自己就先紧张起来,生怕他交到什么“坏朋友”。否则,父母这种疑神疑鬼的心理,会让孩子,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反而更加“叛逆”。这样一来,孩子可能真的会去交几个坏朋友,来“挑战”一下父母的权威。
另外,有的父母对于孩子异性交往的问题非常敏感。
甚至有的父母一看见孩子与异性做了朋友,就如临大敌,认为孩子一定是在“早恋”。其实这依然要归结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让他学会交友。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朋友关系呢?
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朋友。
孩子们大都性格迥异,父母心中就会有一个衡量的小标尺。孩子有的朋友符合父母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学习好能力强,值得孩子去交;但有的朋友可能就会被父母认为是“坏孩子”。坏孩子在父母眼里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的,于是父母也就千方百计地阻挠自己的孩子与之交往。
这样一来,有的父母可能当面会对孩子的朋友客气,一旦朋友不在孩子身边,他们就会反复告诫孩子要远离这样的朋友,或者干脆直接就代替孩子作决定,单方面断绝他与朋友的来往。
但青春期的孩子却显得格外的“不领情”,对于父母粗暴干涉他与朋友交往这件事,他会备觉反感。父母越是禁止,他反而会越与朋友亲近。与其与他对立,僵化亲子关系,倒不如真诚对待他的朋友,多说一些类似于“我欢迎你们的到来”的话。这样,当父母再对孩子进行交友指导的时候,他也许会听得进去。
不要总盯着孩子朋友的缺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可避免地会有缺点。但有时候,孩子的朋友所具有的优点,却恰恰是他所不具备的。而通过朋友间的相互影响与帮助,他就有可能会改掉缺点。
所以,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朋友的优点,要能赏识这些优点,比如礼貌、友爱、宽容等方面,这都应该成为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而且,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父母对孩子朋友某些优点的赏识,也能激起他想要努力弥补自身缺点的欲望和激情,他会更加努力改善。
另外,父母要格外注意的是,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不是拿自己的孩子与之去作比较,更不要借此来讽刺孩子的缺点。否则他的叛逆心理一起,就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友谊关系。
着名教育家谢觉哉先生曾经在《交朋友的道理》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交‘益友’,不交‘损友’。”这其实就是在提醒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友谊关系。
父母不要经常“自以为是”,代替孩子将自己认为的对他没有好处的交际关系全部切断,这样反而会激发他反抗的心理;同时,父母也要给予他相应的指导,不要让他因好奇心强而陷入不当的交际圈。
所以,父母要在尊重孩子自身意愿的前提下,将一些交友的原则告诉孩子,比如朋友应该要品行端正,等等。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有道德、有素养的人多做朋友,这样对他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另外,父母还要让孩子建立正确的异性朋友关系。首先父母自己不要有过多的疑心,然后要引导孩子不要为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所影响,与异性朋友交往也要遵循基本的交友原则,保持纯洁的友谊。
在与人相处方面,多给予孩子指导。
当孩子学会正确建立友谊关系之后,父母还要给予他一些相应的指导,让他学会如何正确与人相处,以帮助他进一步巩固自己与他人的友谊。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告诫孩子:自己应该要严于律己,但对待朋友要真诚坦率、宽容为上。
而且,对朋友也要礼貌与热情并举,尊重朋友的意愿,要经常关心朋友。无论遇到什么事,要宽宏大量,能考虑到他的感受,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另外,父母也要告诉孩子,与朋友交往,不能过分干涉他的心理敏感区。
同时也要讲求信用,说话办事要尽量为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如果朋友间出现问题,要先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并及时承认错误。
正确处理孩子的交友不慎。
孩子涉世未深、经事太少,他的辨识能力也有待提高,有时候他一时不慎也会陷入不良的交往当中。而万一自己的孩子交友不慎,父母也要学会正确处理。
父母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孩子予以打骂,并严令禁止他与这些“不良少年”继续来往。
十四五岁的年纪,孩子的自我意识会非常强,他不会认为他的朋友有什么错误,于是他会对父母这样的态度表现出不满甚至厌恶。更有甚者,孩子还会和父母对立起来,可能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