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和领导相处
23594000000022

第22章 .领导面前要谨言慎行(1)

在领导身边工作,首要的是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做的不做,谨言慎行。在与领导相处时,要调整好心态,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上的得与失,多从大局考虑,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淡泊名利一身轻。

不该说的不说

领导的助手和领导接触较多,进出领导办公室较多,看到听到的较多,领导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视目之中。所以领导的助手不仅要求各方面素质高,还要加强品德教育,搞好各方面的自我修养,而且还要事事处处规范个人的行为。

与领导同行时,一般都会议论一下公司里的人和事。往往这时就是考验你的人格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和领导的关系已十分要好,就可以借机对某人或某领导品头论足。记住:善于肯定别人要比喜欢挑刺更能赢得领导的好感。尤其是在人背后相互议论的时候,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指责,更能体现你的宽容、大度。只有通晓了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利用与领导单独在一起的契机,向其展现自己高于竞争对手的人格魅力。

在领导面前不该说的不说,放低姿态,这是自我保护的良方。

年轻的澳大利亚政治家约翰·布洛戈登有“未来总理”之称,因为在酒会上的超常失态举动,被迫宣布辞职,自毁大好前程。37岁的布洛戈登此前被澳大利亚各方看好,认为他最有可能在2007年的全国竞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澳大利亚年轻的总理。

三周前,布洛戈登应了“祸从口出”的俗话。他参加澳大利亚旅馆协会举行的酒会时,因为其多年的政治对手鲍勃·巴尔刚刚辞职,心情痛快的他一口气喝了六瓶啤酒,不胜酒力的他立即丑态百出:先是跟几个金发女郎乱调情,然后笑称巴尔的马来西亚裔妻子是“邮购新娘”。

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强烈谴责布洛戈登的言论:“那样说真是大错特错了。我跟海伦娜熟悉,她是一个非常大方热情的人,那样的言论怎么也不应该说。”

布洛戈登在当天匆忙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神情尴尬地表示,他对自己的“不恰当举止”表示道歉。

巴尔对布洛戈登的言辞十分不满:“我没法接受他的道歉,因为他那般话不仅给我的妻子海伦娜造成了莫大的精神伤害,而且也深深地刺伤了跟我妻子一样背景的其他公民”。巴尔的妻子海伦娜17岁时从马来西亚到澳大利亚求学,毕业于悉尼大学,后来成为成功的生意人,并且在澳大利亚政界以热情而声誉颇佳。

后来,布洛戈登辞去自由党党魁一职,这同时意味着他失去了成为澳大利亚总理的机会。

身在职场的你应该怎么做呢?

在领导面前,绝对不要拿现在公司与原公司比,无论比出个什么样的结果,都会让领导不高兴,如果你说原来的公司的管理制度严谨,工作环境比现在好,比咱公司好多了。领导肯定会立即拉下脸,扔下一句“那么好你就回去吧”。其实,即使你说的都是事实,原来公司确实不错,毕竟你现在端的是新的饭碗,这么不忘旧好总是不近人情。但也别以为喜新厌旧就好,如果你在现任领导面前大谈原先公司的不是,情况只会更糟。他觉得你今天能这么议论原先的公司,下次就会这么说现在的公司。

在公司里,要是你整天念叨“我要当领导,自己置办产业”,很容易被领导当成敌人,如果你说“在公司我的水平至少够副总”或者“35岁时我必须干到部门经理”,那么领导会认为你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从而处处打击你,甚至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野心人人都有,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领导挑战。僧多粥少,树大招风,没必要自惹麻烦,处处被人提防,被领导看成威胁。做人要低姿态一点,这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你如果真的想实现你的雄心壮志,这时候韬光养晦一点也没什么不好,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说大话上。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一个新来的和尚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他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老和尚所说的“魔”,就是指新和尚心里有没完没了的抱怨,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这种“魔”一旦生成,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越长,他就会越不满,最后只能离开。

在职场中,类似于那个新和尚的人并不少见。由于这种人抱怨成性,且不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这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职场里有所作为。一张封不住的嘴时时都在发牢骚、讲怪话,无论走到何处,都会觉得别人欠他的太多,因此他们脑子里的“魔”便会不分人前人后地从嘴里往外窜。更糟糕的是,他们每到一个新的企业总是要对以前的公司不留口德,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以此来抬高自己,贬低他人。

有一位女士,凭着一副秀丽的外表跳槽到一家新单位,和她同科室的一位“同类”不但不欺生,而且还主动地上前问她:跳槽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长吁一口气说:“我暂时还谈不上什么愿望,我跳槽的原因就是再也不想见到那个令人讨厌的男领导。”人家又问她那个男领导为什么如此让她讨厌,她说:“他心眼极小,喜欢指使人,爱搬弄是非,他的最大乐趣就是当着众人的面把别人指责得一无是处。”孰料她现在的顶头领导也是一个男士,他在一边听了后心里就开始嘀咕:对原来的男领导如此说三道四,指不定哪天离开这里,我也要成为她嘴中之食了。罢了罢了,我还是赶紧找领导把她炒掉算了。没几天,公司就以试用期没通过为由将这位女士辞掉了。

不该说的不说。下属经常出入领导办公室与领导接触,领导的言谈、研究工作等其他事情知道较多,有些还牵扯到一些机密问题,如人事调动,经济工作等。这就要求他们严守秘密,不论在何种场面,人多人少,不该说的不说,以防给领导造成不利的影响,给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高强曾在私企和外企工作过,由于观察力强,他经常能提前想到领导的想法,因此深得器重。后来他跳去某机关单位,依旧处处揣摩领导的心思。开始时领导似乎很认可,夸他脑子转得快,有眼力。于是他变本加厉,经常与身边的同事交流领导的想法,预测领导下一个行动,并提前做好准备。但结果出人意料,他逐渐发现领导对自己越来越冷淡,不但不再夸奖,而且经常挑刺,过了没多久,他被领导随便找了理由,就给打发到了一个“空闲”的职位里去了。他很困惑,不是职场里都教人要懂得揣摩领导意图,提前做好准备,以得领导欢心吗?

很明显,高强犯了跟三国时代的杨修同样的错误:懂得揣摩领导意图是件好事,但过分解读领导的意图却是致命的“自杀”行为。其实做到一定管理职位的职场人士都知道,对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神秘感,可以让他们摸不清自己的底细。如果一举一动都被这些“高人”看得一清二楚,就像身边多了部X光机,令自己无所遁形,那种感觉就像天天在这位下属面前“裸奔”。另外,如果下属都知道领导的思想,也会给领导带来威胁感和挫败感。想安全地在职场里生存,一定要懂得分清哪些事情是不要随意打听,不该问的不问,更不许道听途说。

切勿传播领导的隐私

真正聪明的下属是懂得不对领导的隐私报有好奇心的,要知道有些事只能点到为止,才能给自己留下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却无意中成了制造矛盾的根源。大家在一起谈论领导,将议论传播出去,就是制造领导与下属之间的矛盾,使办公室人人自危,对你这个导火索只有避之唯恐不及。知道领导的隐私,也许会成为他的心腹,也许会成为他的心腹之患。

某单位的江飞红、张娜娜和李晓娟及其他同事均在同一办公室,江飞红和张娜娜业务能力较强,公司正准备从这些人中提拔一位作为办公室主任接替即将退休的老主任,其中江飞红和张娜娜比较有希望,而江飞红与上层领导关系不错,张娜娜是老主任的红人,领导已经漏出口风,计划由江飞红接任。此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传出江飞红好像存在男女关系问题,此事是由李晓娟口中得知。事情的结果是张娜娜接替老主任,领导对李晓娟不满意,借故将其调到一个效益较差的部门去工作了。

李晓娟就是因为传播了领导的隐私,而被领导抓住把柄,打进“冷宫”。而李晓娟并没有因此得到好处,反而受到同事们的戒备和领导的批评。

人人都有好奇心,很难忘记一旦获悉的秘密。用巧妙的方法处理这样的事情,才能使自己免于祸患。如果是在偶然的机会获得秘密,装作不知道这件事情,不要使领导怀疑到你的头上。要尽量避免加入谈论领导隐私的行列,不要凡事都爱凑热闹。要是没有酒量的人更要注意,避免酒后失言。即使无意中泄露出去,也要当作无辜的样子,给人本身是一件公开的事情的感觉。如果事情重大,可以直接找人谈话,借以警告,以示如果真正出现了泄密,就能够追查到“责任人”。不过,再怎么补救也不如不传播领导的隐私。

有个长舌的老妇人向牧师承认说过许多人的闲话,她不知道还有没有办法可以弥补。牧师并没有对她说教,只是给她一个枕头,要她到教堂的钟楼上,把枕头里的羽毛散到空中去。她照着做了。牧师说:“好吧,现在把每一根羽毛再收集起来,放回枕头里去。”这位老妇人为难地说:“牧师,那是办不到的!”牧师很严正地说:“同样的,要追回所说的每一个闲话,那就更难办到了。”

有的人一有点委屈,喜欢把自己的烦心事告诉别人。有人或许在偶然间把你当作知心的朋友对你倾诉衷肠。你获得了领导的隐私,此时千万不可得意,因为在无形之中你已经增加了一份担子,担了一份责任,在暗中暗藏了一丝祸端。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领导的隐私一旦从你之口暴露,不仅会使领导难堪,而且会使你身败名裂甚至失去工作。

传播领导的隐私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会使该领导在办公室中轻者羞愧,重者颜面扫地。该领导对你恨之入骨,也许在工作中还会成为对头。同时,领导会对你存有戒备之心,与你的关系会越来越僵。要明白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特别是对于领导来讲,他的隐私也许就是要搞掉这人的一张牌。你在无意之中帮了他的大忙,但没有人会感谢你,相反会对你加倍提防小心。

到处传播领导隐私的人同时也是最自私自利的人,他们有时是因过于自私,处处时时想着自己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还有的人是看问题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人,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另一种便是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领导的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他们很难与人友好交往,即使并没有直接说对方不好,但他那万事皆不如意的心态,让人很难同他找到舒心满意的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人们会觉得此人太“刁”,难以相处,常常避而远之,偶有接触,也只好打个哈哈敷衍了事。总是传播领导的隐私,最终会成为难以与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不要议论领导

凡事都要有分寸,说话也要有分寸,谈论事情要分场合,议论他人要看对象。一次无心的议论也许会变成他人的成事跳板,对自己无疑是一大坏处。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喜欢在闲暇的时候议论领导。但请你千万要记住,议论也要分场合和对象。在闲暇的时候与同事聊天,说了一大堆关于领导和公司的坏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传到了领导的耳中,领导对你的态度就会有很大的转变。这种事在公司或办公室中确实不少。所以,不要和同事议论领导,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同事之间的相处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全部交心,即使是关系非常要好的同事,相互发一些有关领导的牢骚,也是不明智的行为。同事之间应该是相互勉励、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关系非常好的几个同事聚在一起喝酒,谈论的话题总是有关公司和领导的,总爱发表一下对公司或领导的不满。

在工作过程中,因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处理的方式难免有差异,对领导所做出的一些决定有看法,甚至变为满腔的牢骚也是难免的,但是不能到处宣泄,否则经过几个人的传话,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也会变调变味,待领导听到让他生气难堪的话了,难免会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

古代有个姓富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很不方便,常要跑到老远的地方去打水,家里甚至需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挑水的工作。因此,他请人在家中打了一口井,这样便省了一个人力。

他非常高兴有了一口井,逢人便说:“这下可好了,我家打了一口井,等于添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加油添醋:“富家从打的那口井里挖出个人来。”

这话越传越远,全国都知道了,后来传到宋王的耳中,宋王觉得不可思议,就派人来富家询问,富家的人诧异地说:“这是哪儿的话,我们是说挖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就像是添了一个人,并没有说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如果你在同事间议论领导的话传到领导耳中变成“打井挖出一个人来”,那么就算你有很好的成绩,也难得到领导的赏识。况且,你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很容易被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这都会对你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恰当的时候直接找领导,向其表示你自己的意见,当然最好要根据领导的性格和脾气用其能接受的语言表述,这样效果会更好些。作为领导,他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对你也就多些信任。这比你处处发牢骚,风言风语好多了。所以议论领导不是一件该做的事情。

司马相玉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那还是几年以前的事,那时她在部队当文书,连队的几个干部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或让她替他们办一些私事。尤其是连队的副指导员,对她极端信任,有时把连队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她们连队有几十个女兵,个别女兵为了入党或考军校就想方设法巴结部队教官,副指导员对此十分反感。那时司马相玉还很年轻,听到这些事觉得新鲜、好奇,所以后来在与一个十分要好的战友闲谈时就把副指导员讲的事情说了。没想到,她的那位朋友为了让连队党支部推荐上军校,就把她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指导员,后来她这位朋友如愿以偿地上了军校,而司马相玉则在指导员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离开了文书岗位,回到报务分队干她的老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