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要有心眼办事要有手腕
23655400000002

第2章 不要败在说话上(1)

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是避免不了的,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是需要“心眼”的。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1.人人都需要好口才

成功大师卡耐基曾说:“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肯定是人才!”

有一副好口才是成功的快捷方式,当你拥有这种才能时,你的能力也将使你备受瞩目,鹤立鸡群。相反,一个有学问而没有口才的人,和人讨论时就有点难于应付,这样会在无形中损失很多有利条件。

往往有许多人,在繁忙的人事接触中,觉得别人说话对自己似乎像一种威胁,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自愧自己的口才不如别人而已。自己理由充分,而别人尽讲歪理,但因为自己口才拙劣,反而被别人辩得无地自容,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古语所云:“三寸不烂之舌。”就是赞誉这些能言善辩之人的。比如,历史上诸葛亮“舌战群儒”和“骂死王朗”就是两件著名的以口才争辩所获得的辉煌战果。

在这里,我们虽不可能去做辩士或说客,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言语”和“动作”,即说话和办事。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一切人情世故,大多掌控在说话当中。我们的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我们的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坏事。所以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当然,思维是口才的基础,口才是思维的表达,能说会道的人一般都头脑聪慧、思维敏捷。少数人的口才可以说是出于天生,但多数人的口才却是出自勤于训练的结果。口才与思维的训练是相互促进的,要使自己更聪明,使自己成为一个活跃的人,使自己能获得成功,应多多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个当众不敢说话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心理作祟”的缘故。

当然,一个胸无点墨的人,也不可能在说话中都能做到应对如流。因为“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利器,一切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你虽不能对各种专门学问皆作精湛的研究,但那些所谓的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有了一般的常识,倘若能巧妙地运用起来,足以应付与任何人作十分钟的兴趣谈话。这就需要多读书、多看报、多关注世界的动向,比如国内的建设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新发现、世界各地的地方特点或人物的特性,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等,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的力量能够沟通世界上最复杂的信息网络——人的心灵。在职场上、商场上有“先声夺人”、“一诺千金”的说法;在政界有“金口玉言”、“一言定升迁”之语;在文化界有“点睛之笔”、“破题妙语”之论;在生活中也常有“生死荣辱系于一言”之说;……可见,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对于一个有实力的人而言,是否能说、是否会说,这都会直接影响着我们事业的成败与否。

也许,你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中国,是会说话人的天地,让不会说的人走开!”的确就是这样!

2.不要败在说话上

曾看过一段笑话,是这样的:

有一个业务员,花了整个上午时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他的循循诱导下,客户对他推荐的汽车很是满意。于是,客户想进一步检测完制冷设备后就进行交易。

当业务员启动汽车的冷气时,他洋洋得意地对客户说:“对吗?这车的冷气很强劲,某市曾发生此类车的冷气冻死人事件……”

客户未等他说完,连逃带跑就走了。

上世纪80年代,吉林市某皮鞋厂面向社会招聘厂长。在招聘会上有三位投标人讲述了自己的治厂方案,并由会上的代表当场提问,投标人当场答辩。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38岁的吉林市委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已有两个孩子的女干部孙吉荣一举中标,荣任厂长。这个最终的结果,是与其宏大的滔略和雄辩的口才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们首先且看看她是如何巧妙答辩的。

在答辩会上,孙吉荣刚讲述完自己的方案,一年轻人便立刻发问:“你是个外行,到皮鞋厂靠什么治厂?怎样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孙吉荣毫不犹豫地说:“论做皮鞋,我确实是外行,但论管理企业我却不认为自己是外行,何况我们厂还有那么多懂管理的干部和技术高明的老工人,有占全厂职工70%以上的朝气蓬勃勇于上进的年轻人。我上任后,把老师傅们请回来,把年轻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安排好,让每个人都干得有劲,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

孙吉荣的回答刚结束,全场便响起了热烈掌声。

这时,一位鞋厂的女工又提问:“咱们厂不景气,去年一年没发工资了,我要求调走,厂长还卡住不放,你上任能放我走吗?”

听完女工的问题,孙吉荣反问:“你要求调走,不就是因为厂子办得不好吗?如果厂子办好了,我相信你就不会想走了,如果我来当厂长,请你留下来看半年再调动也不迟。”这一席话又博得了满场的掌声。

一位年轻干部问他:“现在是党政分开,机构精简,你当厂长后要裁掉多少人?”

孙吉荣答道:“我认为关键是因为“事儿少”,所以科室的人员显得过多。我来了以后,不是裁员而是要不断扩大业务、发展其他事业……”

这时,有一位妇女愤愤不平地说自己已怀孕7个多月了,却还在车间里站着干活,要评个理。

孙吉荣同情地答道:“我也是个女人,也生过孩子,知道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合理的要坚持,不合理的一定改正。”顿时,女工们活跃了起来,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子说:“是啊!我们厂70%左右是女工,多么需要一个懂得体贴人的厂长啊!”

30分钟的答辩就这样结束了,孙吉荣以其明朗的态度,开拓的精神,以及机灵多变的口才,赢得了全场职工和评委们的信任,开始走马上任,当了厂长。

精彩的答辩,要求快捷、明确、简洁,又能随机应变,更具文采,打动人心。孙吉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的那种领导风范,在一定意义上已充分发挥了她与众不同的管理才能,自然已也会胜人一筹,赢得大多数人的拥护与信任。

3.不能“痛”言无忌

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凡人皆有其长处,也难免有短处。给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后路,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这所谓的“脸”,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和尊严。

在交谈中,要极力避免说别人的短处,也不可刺探别人的隐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每个人自尊心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和敏感的人,你最好尽量小心说话。

伤人自尊是最令人难以忍受的,一般人不会这么做,否则不仅使别人的自尊受到损害,而且还表现出你品德上的缺陷。更不可,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短处,就逢人宣扬。

在这里,你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你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并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衷不是你所熟悉的。而如果你冒然将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大肆宣扬,所得到的结果不是颠倒是非,就是混淆黑白。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话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一旦事后你彻底地明白了真相,你还能进行更正吗?必定会后悔。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复杂的,若不知内幕,就不要信口开河。而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逢人就说,殊不知,世上有多少悲剧都是由此而生。

尼采曾说:“大家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勇于为他人定罪,但事实上,是勇于对他人的过错加以攻击。”

会说话,就要有“心眼”,想要有一副好口才,最好为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别人的美德,永远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来污辱你的口、污辱你的人格,否则你将永远找不到一个愿意真心与你相处的朋友。

如果是别人向你说某人的短,你惟一的办法就是“听了就算”,像保守你自己的秘密一样三缄其口,不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些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

和谈论别人的短处一样,也不可在背后批评别人,除非这是好的批评。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认为你是无知,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人们就会觉得你存心不良了。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他们是在犯错的情况下,也别以为他们错了就可以随意地数落。要知道,说别人的短处,说不定就是自己的短处。

4.不要将“马屁”拍到“马蹄”上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一见面就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恭维话,这不仅会使你显得俗不可耐,听的人也会觉得味同嚼蜡。

有一位教授带着他的助手到一所学校去讲学,该学校的教导主任专程到车站去迎接,眼见一位相貌堂堂的年轻人向他走来,便高兴地迎过去说:“早就听人说教授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真不凡,没想到你不光学问出众,人还如此年轻潇洒,真可谓是才貌双全。”听着这些话,年轻人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不耐烦地说:“教授在后面。”教导主任往后一看,才发现原来教授只不过是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的老头子。教导主任的脸当时一下子就白了。而后的几天,再也没敢在教授和他的助手面前露过面,而且还落下一大笑柄。

赞扬他人不能毫无顾忌,没头没脑。如果你的赞美使双方都陷入尴尬,或者使人感到言不符实,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成了敷衍了事的行为。

某男青年在宴会上碰到一位认识的女士,她正和一位女伴在用餐,两人穿戴漂亮。这位男青年顿觉眼前一亮,很想恭维对方:“噢,乔杉,今晚你看上去真漂亮,很像个女人。”对方有些生气地说:“我平常看上去什么样呢?像个清洁工吗?”

某会议上,一位主持人登台向观众介绍:“这位就是向女士,几年来她的销售培训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至今也算有点儿名气了。”末尾这句画蛇添足的话让人很不舒心,什么叫“也算有点儿名气”?这些不当的用词让对方听来不像赞美,倒更像是贬低或侮辱,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小王随朋友到别处做客,这家的男主人博学多才,见识特别广,小王正巧要出外旅行,就让男主人给自己一些建议。男主人就告诉他什么地方好玩、什么东西好吃、什么风景值得一看、什么东西值得一买等等。小王大为高兴,对男主人赞赏道:“您去过这么多地方真是了不起!不像一般人那样目光如豆,少见识。”男主人听了当然很开心。可小王却发现女主人对他的态度始终很冷淡,让他十分尴尬,不知在什么地方得罪了她。

原来,这个女主人从小生活在农村,没去过什么地方,成了全职太太后更没时间外出旅行了。女主人听了小王的话,觉得正是在讥讽自己是见识少的井底之蛙。

小王虽不知道这一点,但就他的赞赏而言,确实忽视了女主人的存在,这就是他称赞别人时所失败的地方。如果你想既称赞丈夫又称赞妻子,那么你所要称赞的也就是夫妻双方的家庭生活,这样的话语听起来就更能取悦于人。因为,你再怎么了解这个男人,也不可能像他的妻子那样了解他。最了解一个男人的人莫过于他的妻子,而如果你称赞其丈夫时言过其实,太过夸大,就会让妻子怀疑你的诚意,又会让人家怀疑你是否有讥讽之意了。这时,如果他的妻子说:“我怎么不觉得。”诸如此类的话,就会让两个大男人都十分尴尬。

总而言之,赞美是瓶空气清新剂,能让对方为之精神振奋,“美化”你周围的气氛,但你也必须清楚,人与人的关系毕竟是错综复杂的,如果说话无所顾忌,缺乏“心眼”,就很可能将“马屁”拍到“马蹄子”上。

5.揭人之短,胜似挖心

被人羞辱是件令人恼火的事,它意味着尊严受到侵犯,感情受到损伤。如果不小心冲撞了别人的忌讳之处,往往使自己“好心不得好报”,引起别人的反感。

一次,几位同事在一起喝酒。小李为了表达对小张取得骄人成绩的钦佩之情,他举杯倡议道:“我建议为小张的成功干杯!”

之后又说:“总结小张的曲折经历,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三证!”

众人惊异地问道:“哪三证?”

小李提高嗓门喊道:“第一是大学毕业证;第二是监狱释放证;第三是离婚证!”

话音刚落,众皆哗然。这三证中的两证无疑是小张的忌讳,而小李却毫无遮拦地把它们说出来了。小张不想让别人知道,而小李却把它们捅了出来。小李是和他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但从此两人却开始陷入了冷战之中。

小李深知得罪了小张,总觉得对不起小张,后来决定向小张道歉。

这天,小李在路上碰到小张,赶紧上前笑嘻嘻地说:“吃饱了吗?我请客。”小张一听,没好气地说:“你看我刚从小吃店走出来,竟然还问我吃饱没有,你这不是白问吗?还用得着你请客吗?假惺惺!”小李顿时感到十分难堪,此后两人老死不相往来。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同事,也要有点“心眼”,注意避开那些“焦点”问题,“人要脸,树要皮”,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自留地,我们必须尊重别人,不能开那些伤人自尊的玩笑。

这儿还有一个关于揭朱元璋的“短儿”的故事。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从小曾与他一起玩的“苦兄难弟”就来向他“求救”。

这位“苦难兄弟”一见朱元璋坐在宫殿之上,威风八面,便急中生智编了一个顺口溜,以此来说明他们当时煮豆子,而把煮豆子用的瓦罐打破的事。他对朱元璋后说:“吾皇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十分高兴,就封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这时,另一位“苦朋友”听说此事以后,也想到朱元璋那里讨个一官半职。谁知,他一见到朱元璋,就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起来:“吾皇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丛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煮熟,大家便抢了起来,结果罐子打破,撒了一地的豆子,汤泼在泥里,你只顾满地捡豆子吃,不小心将红草叶子也塞到了嘴里,叶子哽在喉咙里,苦得厉害,幸亏我出了个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到肚里去……”

朱元璋最爱面子,最怕别人说他当年是个粗人,而如今这位朋友在大殿上却把当年的丑事完抖搂了出来。一听便不高兴了,没等他说完就喊道:“快,快,推出去斩了!”

两个穷朋友,叙述了同一件事,一个做了大官,一个丢了性命。原因何在?——有“心眼”的前者注意了角色关系,而缺“心眼”的后者却忽略了这一点——以前他们是一起玩耍的伙伴,但如今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贫民,怎么能同日而语呢?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难以启齿的避讳,人人都讨厌自己的忌讳受到别人的冲撞。忌讳如同永不结疤的伤痕,虽然常常淹没在深处,但当有人去掀动它时也会疼痛万分。常言道“聋子旁边不说聋,跛子旁边不说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6.与其献丑不如藏拙

一个人的优越与否绝对不是光凭嘴上功夫就能展现的,如果你真的够好,不用你自己说,别人也会看得出你的好。

俗话说得好,最响的瓶子,装的往往只有半瓶水。而最自以为是的人,会的通常也只是一些皮毛。他们看似什么都知道,可就是没有听过“献丑不如藏拙”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