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要有心眼办事要有手腕
23655400000024

第24章 借助贵人之势来成事(1)

“关系”就像一把刀,常磨才不会生锈。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人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求人办事时才想到别人。因此,主动打通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地构建和巩固,人际关系才能牢固。情感投资,聚沙成塔。有了“铁”关系垫底,何愁求助无门?

1.人缘——成功办事的支点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即是否有一个“好人缘”,关系到求人办事能不能顺利达到目的。有个“好人缘”,你尽可以实现人生设计中的多种构想;没有“好人缘”,则到处受挫,举步难行。

办事有“手腕”的人往往都是应酬的高手,他们懂得提高自己的人缘指数来增强自己的办事能力。

在弥勒佛的佛像旁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很耐人寻味。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人事纠葛,牵丝攀藤,盘根错节。世态百味,甜酸苦辣,难以胜数。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

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一种方法则是冤仇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在人际应酬时,不能待人苛刻,耍小心眼,睚眦必报。别人有了成绩,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不幸,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要有急公好义的火热心肠。人都有三灾六难,五伤七痨,你能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善解人意,急人所难,伸出友谊之手,替人家排忧解难,将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俗话说:“积财不如积德”。行善积德,能得高寿。旧时老城隍庙有一副对联说得好:“做个好人,天知地鉴鬼神钦;行些善事,身正心安梦魂稳。”

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在古代原始人群的部落里,撒谎是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的。在人际应酬时,应该是真心诚意,忠厚老实,心口如一,不藏奸,不耍滑。不要在人生舞台上,披上盔甲,戴上面具去“演戏”;不能像王熙凤那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也不能像薛宝钗那样“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对人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城府很深,惯有心机。

做人要坦诚,更要有一些侠骨柔肠,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使人如沐春风,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有时候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某某人在单位很受欢迎,领导也喜欢他,同事也喜欢他,很有人缘。而有些人则是很少有人喜欢他,而且他也不喜欢别人,他的朋友也不多,即人缘儿很差,像个社会嫌弃儿一样。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缘儿”和“嫌弃儿”。“人缘儿”、“嫌弃儿”本是心理学中的术语,是用以表明一个社会成员被其他成员接受的程度,我们把它们用来作为人际关系学的术语,也很能说明问题。

一般而言,大家都比较喜欢有“人缘”。而一个人受到大家普遍喜爱的原因则是千差万别的:或者是因为他诚实可信,值得信赖;或者是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在你选择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人缘儿”,而且能使“人缘儿”与你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越好。

能够把“人缘儿”吸收进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使之成为你要好的朋友,无形中就大大增强了你的人际关系网络的能量。要是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全部都由“人缘儿”组成,那么你的这个人际关系网络的能量将是无比巨大的。

此外,结交“人缘儿”还会使你受到启发,学到许多如何结交朋友的方法,这样你就能办事非常顺利,甚至张张嘴就把事就办了,何乐而不为呢?

2.善借他人之力,自己才可高枕无忧

复杂的事情也许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如果你在办事时,能够找到一个“托儿”,让他尽其所能,从中撮合,传递信息,论理说情,那真是再好不过。

孟尝君是齐国的名门贵族,几度出任相职,是政界的实力派。有一次,他与齐闵王意见不合,一气之下辞去相职回到了私人领地——一个叫“薛”的地方。

这时与“薛”接邻的南方大国楚国正待举兵攻“薛”。与楚相比,“薛”不过是弹丸之地,兵力粮草等均不能相比,楚兵一旦到来,薛地后果不堪设想。

燃眉之急,惟有求救于齐。但孟尝君刚刚与齐闵王闹了意见,没有面子去求,去了也怕齐闵王不答应,为此他伤透了脑筋,几乎一筹莫展。

绝路之中老天给他降下了一线希望,齐国大夫淳于髡来薛地拜访。他是奉齐闵王之命去楚国交涉国事,归途顺便来看望孟尝君这位名门望族的。孟尝君抚额称庆,可谓天助我也。他早已想好了主意,亲自到城外迎接,并以盛宴款待。

淳于髡不仅个人资质好,善于随机应变,常为诸侯效力,与王室也有密切的关系,威、宣、闵三代齐王都很器重他,在齐闵王时代他成了王室的政治顾问,且与孟尝君本人也有私交。

孟尝君决心已下,开口直言相求:“我将遭楚国攻击,危在旦夕,请君助我。”

淳于髡也很干脆;“承蒙不弃,从命就是。”

后人猜测,淳于髡此行,可能是有目的而来,专为朋友解危的,只不过这话须孟尝君亲自当面求他就是了。朋友之交,有许多心照不宣的东西,古来如此。

却说淳于髡赶回齐国进宫晋见齐闵王。正面的话题当然是要相告出国履行公务的结果,他真正要办的事情也早已盘算在心。

齐闵王问道:“楚国的情况如何?”这样的话题正中淳于髡下怀。

顺着这个话题,淳于髡准备展开一番攻心术,履行对朋友的承诺了。

“事情很糟。楚国太顽固,自恃强大,满脑子想以强凌弱;而薛呢,也不自量……”话题意识性地流动,谈到“薛”,但不露痕迹。

闵王一听,马上就问:“薛又怎么样?”

淳于髡眼见齐闵王入了圈套,便抓住机会说:“薛对自己的力量,缺乏分析,没有远虑,建筑了一座祭拜祖先的祠庙。规模宏大,却不问自己是否有保卫它的能力。目前楚王出兵攻击这一祠庙,咳,真不知后果怎样!所以我说薛不自量。楚也太顽固。”

齐闵王表情大变:“喔,原来薛有那么大的祠庙?”

随即下令派兵救薛。

守护先祖之祠庙,是国君最大义务之一。为了保护祖先祠庙就必须出兵救薛,薛的危机就是齐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齐闵王就完全不再计较与孟尝君的个人恩怨了。

整个过程,淳于髡没有提到一句请齐闵王发兵救孟尝君,而是抓住齐闵王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大的弱点——祠庙,旁敲侧击,点到痛处,令闵王自己主动发兵救薜。而实际上,是救了孟尝君。可见,淳于髡的纵横术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借他人之力办自己的事,自己的完全可以不出现,只在暗中操作就行,借力使力不费力,不能不说是一种办事的铁“手腕”。

3.借梯能登天,小人物也能办大事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这里,薛宝钗一反大贬柳絮飘浮无根、无所附依的写法,而是用肯定态度对其做了赞美。这正如有人不仅看到了辛勤耕耘的黄牛,也看到了黄牛背后不断抽动着的鞭子,这正是她见识的独到之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要想获得办事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之外,有时还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

这里的“梯”指的是他人之力,如名人、亲戚、朋友、同学等的地位、名望、财富或权力等;他人有时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桥梁与阶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们的力量更能帮你寻到走向成功的捷径。

古往今来,借助于名人之力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汉高祖刘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皇子,生母不一,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他们展开了子与子、母与母之间的明争暗斗。刘邦有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之意,可吕后想立自己的盈为太子,她找张良帮忙。

张良献上一计:“皇上一直想招聘四个在野的贤人出山,但他们始终不肯,若将他们迎为宾客,太子若常能请此四人赴宴,必会被皇上看见,而问其原因。”

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高祖以为盈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而来,终于立盈为太子。

盈的成功完全仰仗了四大贤人的盛名,借助他们的名望得到了皇帝的宝座,当然这也包括他母亲吕后和张良的妙计,只有刘邦被蒙在鼓中。

一代伟人毛泽东当年就是靠李大钊的引荐才成为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而这一职业为他日后成为杰出的诗人、军事家和政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李大钊的引荐,毛泽东就可能选择其他职业,而这个差别对他的一生必然会产生重大影响。

历史是必然的发展,有时也是偶然的巧合,但成功之路却大同小异。

中国人历来看重宗族亲情,以至在今天仍然盛行“走后门”。这种“后门”其实就是一种看不见的裙带关系网,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梯”。利用“后门”去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当然是要坚决制止的,但如果你想能充分发挥你的才智,有所成就,在某些时候借助“梯子”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刚走出校门,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要想在社会上谋得一份理想的职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就必须靠熟人或名人的引荐。

一般来说,无论引荐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对你成功有所帮助,他就是你登上高处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响力能对你有用处。一般人除对权威和名望有一种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对熟识的人同样有一种可靠、信赖的感觉,因而他们常常会从推荐者身上来估量被推荐者的能力和人格。这种透视现象可以帮助求职者被录用,继而步步高升。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屏障面前,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点,但它也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心理倾向,而这正是“借梯登天”之计的实质所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在施行“借梯登高”之计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首先找“梯”,要与有影响力的人做朋友。

对于一般人来说,在求职或就业的过程中,应该随时留心周围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响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为了赢得他人的真诚相助,你必须先付出某些东西,如真心或物质,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天长日久的付出总会有所回报。

其次,借“梯”,也就是求得朋友的帮助。

朋友能否帮你的忙,还得看你平时表现如何。这就要求你与人交往时,目光要放远些,不要因利小而不为,亦不因利大而为之。

如果你与对你求职就业有所帮助的朋友发生了不愉快,你应首先要谅解他,“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古训。在这方面古人也做出过榜样,比如,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张良能为老者拾履。平时的基础打好了,量变积累终会成为质变,也就会“得来全不费功夫”了。你待人好,人家对你自然有真心,关键时刻帮助你一把也在情理之中了。这样看来,借“梯”的功夫完全包含在平时的交往办事之中。

这里还需要说的是,有很多人并不是不会施行“手腕”,而是觉得难为情而不愿意求人,总觉得这样做有失体面,好像是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的。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即使是拿破仑也需要别人帮他架起成功的桥梁,何况你只是一个平常之人呢?

4.结交强于自己的人,为办事着想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趋势”心理,就是结交、崇拜、依附有名望者的心理,这种心理绝大多数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无可厚非。

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带有功利之心,而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这就被认为“太势利”。

但是,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看,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即信息共享,情感沟通,相助相求。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也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

当初,怀特只是美国印第安纳州小乡镇上的一个铁道电信事务所的新雇员。在16岁时,他便决心要独树一帜。到了27岁时,他当上了管理所所长。后来,先是成为西部合同电信公司总裁,接着成为俄亥俄州铁路局局长。当他儿子上学时,他给儿子的忠告是:“在学校要和一流人物结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

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拒绝目标,也就是拒绝交往。

建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来说明,也就是说:目的+有相同需求的人=关系。首先就是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

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关系”;有人则花心思,才能拓展“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拉关系的“天时地利”。

“关系”通常要花一点功夫才能取得。一家公司若在两个月内即将面临大裁员或破产的打击,员工应该早有所闻,有人像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打通关系,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以免和公司“同归于尽”。这些人一定比慌张失措的同事先找到工作,之后也会继续靠“关系”,追求更光彩的人生。

和外界保持某种程度的“关系”,消息才会灵通。要是问他们这些“关系”是怎么来的,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这种事并非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一般人成功的手腕。他们了解“结交强于自己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好”的道理,也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后,练成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得到情报的神功。

善于拓展“关系”的人,是标准的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只要你多走动必有收获。

不少人总是乐于与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是很值得自慰,藉此亦能产生优越感。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则能促使我们走向成熟,使我们更接近于成功。

总而言之,人总是在心里更多地想“关系”有无用处,看看是否能从对方的办事需要上做些文章,让对方欠自己的人情,以使关系套牢。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5.乡土情义浓,故乡人也是你的靠山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既然中国人对老乡有这种特殊的感情,那么学会利用同乡关系,不但可以多几个朋友,更重要的是办事时能得到关照。

在清朝末期,大太监李莲英的发迹可以说就是运用了这种手腕。李莲英出身贫苦,个子瘦小,若以当时清朝宫廷太监的标准来衡量,他是根本不够资格的。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在宫廷中有一个太监是他老乡,且是同一村的。于是,李莲英大胆地去找了这个老乡。

李莲英当时很穷,没有钱买东西去送礼。他知道这位老乡很重乡情,但怎样做才能引起老乡的注意却一直困扰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