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早年曾留法进行勤工俭学,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
起初,他住在四川家乡陈家祠堂,眼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年春节,触事生情,便写下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横批:春待来年。
抗日战争时期,流落到四川的人仿写对联一副,以四海为家作为慰藉: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1962年春暖花开之际,郭沫若先生游览浙江普陀山潮音洞时,捡到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有一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
横批是:春在哪里?
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下署当天的日子。郭老担心将要发生人命事故,心焦如焚,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失主——一位面带忧郁的少女。
这位少女连续三年报考大学,都名落孙山,兼之爱情遭受挫折,深感前途渺茫,欲魂归普陀,了结人生。
郭老先是称赞少女对联写得好,同时指出下联与横批的消极所在,接着微笑地探问道:“我给改一改,你意下如何?”失意的少女不便推辞对方的关切,只得点头应允。郭老改为:
年年失望年年望,
事事难成事事成。
横额是:春在心中。
少女听后,敬佩之至,感叹不已,随即打消了轻生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