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民勤卷
2371200000020

第20章 政治(2)

1949年11月5日至7日,召开民勤县临时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工人、农民、商人、教师、医务工作者及共产党、各人民团体、民主人士、国家行政干部代表共81人。民勤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于1949年12月5日至7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48人。民勤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于1952年6月6日至8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96人。

2、人民代表大会

民勤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6月在县城举行。选出本届县人民代表215人。民勤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12月5日至10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205人,实到代表182人,列席代表9人。民勤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6月20日至23日在县城举行。到会代表191人。民勤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1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213人,实到代表180人。民勤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6月5日至9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195人,实到代表161人。民勤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5年11月26日至29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199人,实到代表149人,列席代表22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未能按期举行。1968年4月27日在县城召开的干部和群众大会被列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民勤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8年12月11日至14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297人,实到代表276人,列席代表20人。民勤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0年12月26日至31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169人,实到代表166人,列席代表27人。民勤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5月5日至8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175人,实到代表163人,特邀代表13人,列席43人。民勤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2月18日至22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175人,实到代表160人。民勤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2月19日至23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184人,实到代表173人。民勤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2月10日至13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185人,实到代表178人。

民勤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7年11月20日至24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178人,实到代表173人。民勤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177人,实到代表175人。民勤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3日至27日在县城举行。应到代表177人,实到代表175人。

2、地方政府

(1)历代政治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民勤县境置镇番卫,是军政合一的机构,隶属陕西行都司。雍正二年(1724年),改卫为县,属凉州府。乾隆元年(1736年),柳林湖屯田,县衙内分设八房,即吏房(掌管官制、官规)、户房(掌管财务、地亩、粮租、契税、杂税、杂务)、礼房(掌管学务、科举、礼俗、祭祀)、兵房(掌管缉捕、马政、武试、邮传、递解)、刑房(掌管银行狱讼)、工房(掌管河道、水利、城工、桥梁、各种建设)、仓房(掌管存储、粮谷)、库房(管理银钱)。民国初年,知县改为知事。民国15年(1926年),知事改称县长。民国18年(1929年),镇番县改为民勤县。民国29年(1930年),县政府设县长1人,秘书1人。

县政府内设第一科、第二科、兵役科及经征处。(2)民勤县人民政府1949年9月23日,民勤县人民政府成立,受武威专员公署领导。“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于1967年对党政机关实行军管,全称民勤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民勤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其机构有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保卫部和办事组。1981年,恢复县人民政府。2005年,民勤县人民政府工作机构有:政府办、人事局、档案局、发改局、招商局、统计局、农林办公室、民政局、劳动局、信访局、县志办、法制局、残联、旅游局、人大办、政协办、农机局、财政局、就业局、公安局、乡企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审计局、经贸局、科技局、调水部、城建局、文体局、老干局、国土局、物价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务局、商务局、粮食局、物资局、卫生局、教育局、社保局、供销社、科协、工会、交通局、安监局、环保局、地震局、物价局、地税局、广电局。

(第三节)人民政协

1983年11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勤县委员会领导小组成立。1984年5月4日,成立民勤县政协委员会。1984年5月4日至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民勤县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县招待所举行。应参加委员44人,实到39人。列席21人。其中中共委员17人,占38.1%;非党人士27人,占61.9%。政协民勤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87年2月17日至22日在县城召开。会议应参加委员54人,分别代表18个界别。委员中非党人士33人,占委员总人数的61.1%,中共委员21人,占38.9%。

政协民勤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0年2月18日至22日在县城召开。会议应参加委员67人,分别代表18个界别,其中中共委员32人,占委员总数的47.2%,非党委员35人,占52.8%。政协民勤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3年2月9日至12日在县城召开。会议应参加委员75人,分别代表18个界别,其中中共委员30人,占委员总数的40%,非党人士45人,占60%。政协民勤县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7年11月19日至23日在县城召开。参加委员95人,分别代表18个界别,其中中共委员38人,占委员总数的40%,非党人士57人,占委员总数的60%。政协民勤县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县城召开。参加委员116人,分别代表18个界别,其中中共委员46名,占委员总数的39.7%,非中共委员70名,占委员总数的60.3%。

政协民勤县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2月22日至12月27日在县城召开。参加委员122人,分别代表18个界别,其中中共委员10名,占委员总数的12.2%,非中共委员112名,占委员总数的87.8%。

(第四节)群众团体

一、工会

1952年12月22日,成立民勤县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8年12月27日,县工会撤销。1964年12月1日恢复工会组织,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73年9月14日,恢复民勤县总工会,时有基层工会108个,工会小组234个,工会会员2504人。1986年有基层工会149个,工会会员5164人。1990年有基层工会167个,工会会员7318人。1998年有基层工会197个,工会会员1.1万人。2004年有基层工会270个,工会会员1.37万人。2005年有基层工会300个,工会会员1.41万人。

1957年1月在县城召开了工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至2005年共召开会员代表大会6次。1973年,工会组织恢复后,开展了以“比、学、赶、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1986年开展了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1992年组织开展了“岗位创一流、班组创先进、企业创效益”活动。2001年开展学英模活动。2002年~2005年开展了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二、农会

1、农民协会

自1950年始,全县各乡均以雇农、贫农、中农为主体建立了农民协会。1950年2月6日至8日召开全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民勤县农民协会。1952年,全县土地改革任务完成后,农民协会撤销。

2、贫下中农协会

1965年1月18日至25日召开了民勤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成立了民勤县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74年至1976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全县各级贫协委员会组成贫管小组或贫管队进驻学校、机关。1980年3月,县贫协和公社、大队、生产队各级贫协组织撤销,活动终止。

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0年2月6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民勤县工作委员会成立。是年,发展团员245人,1958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民勤县委员会改为共青团民勤县委员会。1967年至1970年,受“文化大革命”破坏,共青团各级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活动停止,由“红卫兵”组织替代。1970年,全县基层团组织进行整团建团,共青团活动得以恢复。1973年2月13日,共青团民勤县委员会成立,是年,共青团员发展到10104人。1984年有共青团员8424人,1985年有共青团员8985人,1990年有共青团员9835人,1995年有共青团员18628人,2000年有共青团员18391人,2005年有共青团员17465人。

1953年3月3~7日,在县城召开共青团民勤县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0人。至2005年,共召开团代会17次。20世纪50年代,动员全县团员参加“三反”、“五反”政治运动。60年代组织团员、青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学习雷锋等活动。1985年深入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1990年以“四有”为目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教育活动。1995年开展“服务万村行动”。2000年积极实施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2005年,团的工作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全面参与经济建设。

2、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0年,民勤县女子小学建立第一个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后,全县各小学建立起少先队组织。“文化大革命”中,全县各中学建立了“红卫兵”组织,少先队活动中断。1978年恢复少先队组织。20世纪50年代,开展“红领巾”、“小红花”、“学英雄”活动。60年代,开展“学雷锋”活动。70年代,开展“红色少年”、“小红花”活动。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和“面向新世纪,造就新主人”为重要内容的主题活动。90年代,开展少年雏鹰行动活动。2003年,开展了“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

四、妇女联合会

1950年5月9日,在县城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会议,成立了民勤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改称民勤县妇女联合会。1967年至1971年,因“文化大革命”干忧,各级妇联被迫停止活动。1973年4月26日,恢复县妇联,并于当年健全了各级妇联组织。1983年,各人民公社妇联改为乡妇联,大队妇代会改为村妇代会,生产队妇代会小组改为村民小组或生产合作社妇代小组。1985年,全县共有乡镇妇联20个。1991年,成立民勤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03年,在县法院设立了妇女维权法庭,在县检察院设立了妇女维权岗。2004年,全县共有乡镇妇联16个,共召开全县妇女代表大会13次。

妇联组织恢复后,各级妇联在抗美援朝、恢复和发展生产、互助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妇联组织带领广大妇女参加经济建设,继续发挥“半边天”作用。1985年以后各级妇联组织全县广大妇女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和“家庭文明创建”等三大主体活动,实施“巾帼社区服务工程”、“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女性素质工程”和“家庭文明工程”等四项工程。在生产和科学实验的斗争实践中,广大妇女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发扬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四自”精神,为民勤县“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工商业联合会

1949年10月,民勤县成立工商业联合会。1952年,下设13个同业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商联受到冲击,停止工作。1989年10月,恢复成立工商业联合会,并充分发挥统战性、民间性、经济性职能,积极扶持各类民营企业的壮大和发展。1989年有民营企业83户,企业产值达394万元。1995年有民营企业4331户,企业产值达880万元。2000年有民营企业2813户,企业产值达1974万元。至2005年,民勤县民营企业中产值和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达36户,500万元以上的达60户,100万元以上的达116户。

六、残疾人联合会

1990年3月,民勤县政府批准成立民勤县残疾人联合会。1991年,全县23个乡镇全部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250个村居委会成立了残疾人协会。2004年,城关镇街道办事处7个社区成立了残协,配备了专职委员。2004年8月,县残联成立残疾人各专门协会。至2005年,全县有各类残疾人1.5万人。1989年12月召开第一次残联代表大会,至2005年共召开了4次。残疾人联合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活动,争取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173万元,创办实体和扶贫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160例,创办聋哑儿童语训部,接受正规语训聋哑儿童140多人,为90多名肢残者安装假肢,施行昴麻手术80多例,完成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860件。开放社会公众文化体育设施,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增进残疾人与社会的沟通。

(第五节)政法

一、公安机关

1、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