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2371900000143

第143章 冉阿让(1)

(第一卷)四堵墙内发生的战争

-圣安东尼郊区的龙潭与大庙郊区的漩涡

观察社会疾苦的人可能很难忘记那两座街垒。它们不是本书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的那种街 垒。它们是在1848年那场无可避免的起义中突然出现的。那年,出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巷 战,而那两个街垒从不同的方面成为那次惊险局面的标志。

由于乱民无法摆脱焦虑和失望,无法摆脱贫困和狂躁,走投无路,便揭竿而起,试图冲破绝 望、冲破怨气、冲破愚昧、冲破黑暗。而与此同时,他们便会向一切原则发起进攻,包括自由、 平等、博爱,他们当然也会向普选发难,推翻自己选出的政府。这是乱民在向人民开战,乞丐在 向公众权力发难。

这样的日子是阴惨的。即使处于暴乱之中,总还有一定程度的法律在起作用;在那种你死我 活的决战中还有着自杀的意味。另外,不幸的是,乞丐、乱民、暴民、群氓这些带谩骂性质的字 眼所反映的,常常是统治阶层的错误而并不是受苦受难者的错误;反映的是特权阶层的错误,而 不是一无所有者的错误。

至于我们,当我们接触这些字眼儿时,内心里既免不了感到痛苦,又免不了产生敬意。这是 因为,如果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去观察这些字眼体现的事实,便不难看到,苦难之中有其伟 大、不幸之中有壮美。可以归结为暴民政治统治着罗马,穷棒子建立了荷兰,群氓多次拯救了罗 马,乱民们追随着耶稣基督。

这种伟大和壮美有时会令思想家惊叹不巳。

“罗马之恶习是世界的法律。”这句奥秘的语句是圣热罗姆淤说的。他所指的“恶习”,大概 就是那些暴民一那些流浪的、不幸的人一的行为。然而,这些人中,也产生了不少使徒和殉 道者。

在吃苦、在流血的民众的愤怒,违反民众生活原则的横蛮作风,对人民权力的粗暴践踏,这一切,都可以引起民众的暴乱。因此,是应该加以制止的。这种情况,不能不使致力于此的真正的人陷人矛盾之中:他爱他们,却又不得不向他们进行斗争;斗争时,既觉得他们情有可原,又 觉得他们崇高可敬。这是一种绝无仅有的时刻:既要尽职,又深感为难;你要向前,可有某种力 量牵制住你,不要你前进;你觉得理所当然地应该坚持,但一旦到达了目标,你的内心又有无限的惆怅。

圣热罗姆(3源7 -419或4圆0),生于巴尔干,曾将希伯来文叶旧约曳和希腊文叶新约曳 译成拉丁文。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赶紧说明,1848年6月事件却是独特的,人们难以把它列人历史的哲学范畴之内。在这次非常的暴动事件中,没有出现上述的那些字眼儿。人们感到的是劳工们要 求权力的义愤。责任是必须与之斗争,因为它攻击的对象是共和制。

那么,1948年6月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件呢?

那是一次人民起来反对自己的暴乱。

只要不离主题,话就不算离题。因此,请允许我们让读者的注意力不要离开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两座卓绝的、作为那次起义特征的街垒。

两座街垒,一座堵在圣安东尼郊区的人口处,另一座挡住了通往大庙郊区的通道。凡是亲眼 见过内战中这两座构筑惊人、耸立于6月晴朗碧空之下的街垒的人们,是永远不会忘了它们的。

圣安东尼的那座街垒是一座庞然大物。它有四层楼那么高,宽有700法尺,进人这郊区的一 大片路口统统被它堵住了。就是说,这街垒,从这一端到那一端,它堵上了三个街口,700法尺的长度,高低起伏,连绵不断,这里高出一个雉堞,那里突出一个土堆,构成了群群棱堡,形成 了层层突角。作为依托的,是两大排磐石般的房屋,像一道巨大的防护堤,耸立于曾经目击过7 月14日的广场底部。而作为母垒的腹部,也就是这巨大的街垒之后,还有19个子垒,层层排 列,伸向这母垒的纵深处。

只要望见这母垒,人们便会感到,在这郊区,民间的疾苦巳经到了使百姓绝望的地步,灾难的来临巳经不可避免。

这街垒是由什么构成的?有人说,这是人们故意拆毁了三幢五层楼房,用那废料筑起的。也 有人说,那街垒是愤怒创造的奇迹。不管怎么说,这街垒具有仇恨所创造的一切建筑物一废墟 -所特有的、令人痛心的形象。人们可以这么说:“这是谁建造的?”也可以这样说:“这是谁 破坏的?”无疑,这是激情迸发时的即兴之作。赫!这里是一个门板!这里是一个铁栅!这里是一个橡子!这里是一个门框!这里是一个毁了的火炉!这里是一只破了的铁锅!什么都可以拿过 来!什么也都可以丢上去!一切的一切,推呀,滚呀,挖呀,拆毁吧,翻倒吧,崩塌吧!这是铺 路石、碎石块、木柱、铁条、破布、碎砖、烂椅子、菜帮子、破衣衫和诅咒的堆积物。它很伟大 也很渺小。这是在地狱的旧址垒筑起来的混沌世界。原子周围,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暴露的墙 面和一只破汤罐;一切残骸可怕的聚合;西绪福斯·在那里抛下了他的岩石,约伯也在那里抛 下了他的瓦片。总之是,那是很可怕的形象。那是一座叫花子的卫城。它的斜坡上,突出许多被 推翻的大车;它的正面,一辆巨大的货运马车,车底朝天,横躺在杂物之中,似乎是街垒的一道 难以愈合的伤痕。一个土堆上,一辆公共马车,巳经由众人兴致勃勃地进行了艺术加工:它将置 于最高点,辕木直指天空,摆出一副迎接天马到来的姿态。这些建筑师们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他 们在一边试着制造恐怖,一边试着展示自己尚未完全泯灭的那点童心。

对这座庞然大物,使人不禁联想到历次革命,犹如贝利翁堆上了奥沙,89堆上了 93,8月10日堆上了热月9日,1月21日堆上了雾月18日,牧月堆上葡月,1830堆上了 1848愚。在这个广场上,这一壮举 是无愧于历史的。这是在被摧毁的巴士底监狱原址上建造奇迹。如果海洋需要建造堤岸,这里便 是典范。波涛的狂怒在这畸形的杂物堆上留下了印迹。什么波涛?民众。我们仿佛听见了一种凝 固了的喧嚣声。犹如暗中听见奋进中的蜂群,在这蜂房似的街垒中的嗡鸣。这里是一丛荆棘吗? 这是在纵酒狂欢吗?这里是一座要塞吗?这建筑似在振翅高飞,望之令人头晕目眩。那棱堡杂 乱、丑陋,但又显示一种威严之概。在这堆乱七八糟的堆积物中,可以看到人字形的房屋顶架,裱着花纸的阁楼天花板,带玻璃的破窗框(插在瓦砾之中以备架设大炮),从炉子上拆下的烟 囱,另有衣橱、桌椅等被弄损了的家具。

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恐怕连乞丐都是不屑一顾的。然 而,这些被圣安东尼郊区一把巨大的扫帚扫出来的破烂货正怒目而视。也可以这么说:这街垒是 由苦难建造的。有些木块形似断头台,断链和有座的木架酷似绞刑架,一些车轮平放在乱堆之 中,赋予这无政府的建筑物一种残害人民的古老刑具的阴森形象。凡是内战用得上之物,在圣安 东尼街都能找到。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斗,而是愤怒的火山的一次猛烈的喷发。在保护街垒的人 手中有一种大口径的短枪,枪管里喷射出的竟是陶片、碎骨、纽扣甚至有床头柜腿下的小轮子。这东西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铜的。这狂暴的街垒,无法形容的喊声上冲九霄。当它向军队还击之 时,那咆哮声震撼着大地。它的内里是一个愤激的蚁窝。它的顶部是由刀枪、棍棒、斧子、长矛 和剌刀构成的尖峰,一面巨大的红旗在风中哗哗作响,指挥员的发令声、出击的战歌声、隆隆的战鼓声、妇女的哭号声以及饿汉们阴沉的狂笑声此起彼伏。这声音庞杂而又生动,好像是一只电 兽发出电闪雷鸣。革命精神的战云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像是上帝的雷霆。一种奇异的威严从巨 人的乱石背篓里流露了出来。这里是垃圾。这里也是西奈舆。

我们巳经交待过,它是以革命的名义进攻的。问题是向谁进攻?向革命进攻。这街垒,成了 冒险、紊乱与惊慌的代名词,成了误解和未知之物。它的进攻对象是制宪会议,是人民的权力,是普选权、国家、共和体制。这是叶卡玛尼奥拉》在向叶马塞曲》挑战。

这种挑战是非理智的,又是勇敢的。这老郊区是位英雄。

郊区和街垒是相互支援的,郊区掩护街垒,街垒也凭借郊区。这广阔的街垒像伸展在海边的悬崖,攻打非洲所向披靡的将军却在这里束手无策。它的那些岩洞,它的那些肿瘤,它的那些疣子,它那弯腰驼背的怪态,一齐在烟幕中挤眉弄眼、冷嘲热讽。开火弹呼啸着落下,顿时消失 了;炮弹钻进去,立即被吞没了,留下的,只是一个窟窿,一向威力无比的大炮在这一堆堆的破 烂面前显得无能为力。那些联队经历过最残酷的战争场面,但对鬃毛直竖野猪般巨兽却一筹莫展。

离这里一公里,在去林阴大道走近水塔那地方,即大庙街的拐角处,如果有谁胆大,敢于从 达尔麻尼商店铺面前伸出脑袋,对远处的运河边通往贝尔维尔坡道那边张望一番,那么,他就会 发现,在那里,出现一堵怪墙。它有三层楼那么高,两端连着房屋。它死死地堵住了去路。它是 由铺路石堆砌而成的,笔直、整齐、冷酷,与地面垂直,看来是动用了角尺、拉线和铅捶达到这一工艺水平的。墙体缺少水泥,但它本身却牢固异常,正如罗马的建筑一样。从它的高度人们可 以推知它的深度。它的檐部和墙基是严格平行的。在灰色的墙面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成排的密 密麻麻的枪眼。它们是等距离分布着的。街上一个人也没有,门窗关得死死的。这座建筑把通行 无阻的街道变成了一个死胡同。墙壁肃立,静止,不见一个人影,听不见叫喊声,听不见呼吸 声,仿佛这里是一座巨大的坟墓。

在6月的阳光照耀下,这座怪物照得分外剌眼。

这便是大庙郊区的街垒。

当你走到它的跟前,见到这神秘之物时,即使你十分勇敢,也免不了产生恐惧之感。这是一 道经过修饰、经过榫合、瓦状排列、笔直对称的魔壁,是科学和黑暗的结合。看到这堵魔壁,不 能不叫人窃窃私语,觉得这里的首领是一位几何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怪物。

如果有人一士兵、军官或民众代表一胆敢闯人这静悄悄的街心,人们就会听见尖锐而不 十分响亮的呼啸声。那么不是闯人者倒于街心,中弹身亡,便是人得以幸免,子弹射人一个百叶 窗、一条石缝,或者一堵墙壁。有时会是一颗实心炮弹,它发自用生铁煤气管制造的两门小炮。它的一端用绳头和耐火水泥堵死,另一端成为炮口。它很节省火药,几乎能百发百中。死尸在街 垒中到处横陈,铺路石上,这儿那儿,残留着鲜血。我们记得,有一只白粉蝶曾在街上飞来飞 去,足见夏日的彩头是不会因街垒的惨状而去除的。

附近的一些大门洞里,挤满了受伤的人。

在这儿,人会感到自己正被一个看不见的人的枪口瞄着,并且意识到,整条街都被人瞄着。

运河的拱桥把着大庙郊区的出人口。这里是一个驼峰式的地带。在这驼峰的后面,密集着进 攻的队伍。士兵们严肃地、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这座阴沉、毫无声息的楼堡。死神将进人那里。有 几个士兵匍匐着,进至拱桥的高处。他们小心翼翼,不使自己军帽的边缘暴露给那楼堡。

勇敢的蒙特那上校看到这座街垒之后,对它赞叹不巳。他激动得用一种颤抖的声音对一个代 表说:“建筑太精彩了!没有一块石块突出于墙面,称得上精品。”他话音刚落,飞来一颗子弹 穿透了他胸前的十字勋章。他倒下了。

“胆小鬼!”有人叫起来,“有本事就出来,让人家见识见识!你们不敢!不要躲躲藏藏!” 大庙郊区的这个街垒中有80名起义战士,他们面对的是10000名政府军。他们坚持了三天三夜。第四天,军方采用了曾在扎阿恰和君士坦丁采用的办法,打穿了房屋,从屋顶上攻人,才攻克了 这街垒。80个“胆小鬼”没有一个人想逃命。除了首领巴特尔米之外,全部被杀了。有关巴特 尔米的事,我们下面还要交待。

在大庙郊区街垒鸦雀无声之时,圣安东尼郊区的街垒却在暴跳如雷。两个街垒都是可怕的,只是形式不同:圣安东尼郊区街垒是狂躁怒吼,大庙郊区街垒是隐蔽反击。

如果把这次规模宏大、结局阴惨的6月起义看成愤和谜的结合,那么,我们觉得,圣安东尼郊区街垒里有一条龙,而大庙郊区街垒里则有一个斯芬克司。

这两个街垒是分别由库尔奈和巴特尔米领导建造的。每个街垒都显示了建造者的形象。

库尔奈身材高大,肩宽拳硬,面色红润,勇敢诚实,目光炯炯。他胆大无畏,坚忍不拔,易 躁易怒,狂暴、激烈、诚挚,对敌人心不慈、手不软。一旦遇到战争、搏斗、冲突之类的事,他 就来了精神,那狂暴的作风可能是海洋和风暴造就的,因为他当过海军军官。如果不计天资,他 像丹东;正如不计神性,丹东像赫拉克勒斯。

巴特尔米瘦弱、矮小、苍白,沉默寡言,一副凄惨相,像个流浪儿。一个警察曾打了他一记 耳光。那之后,他耐心等待时机,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一个机会,杀死了那警察,他也因此而人 狱。那时他17岁。出狱之后他进人了街垒。

过后,巴特尔米和库尔奈都被放逐到了伦敦。在那里,巴特尔米杀掉了库尔奈。他们之间那 场悲惨的决斗似乎是命中注定了的。那事发生后不久,巴特尔米又涉人一起离奇的凶杀案,其中 自然少不了桃色事件。如果那事发生在法国,也许他会被赦免,但在英国,他却因此而被送上了 绞架。阴暗的社会结构就是这样。物质的匮乏,道德的沦丧,这不幸之人一他有才智,也很坚 强,只是不算伟大一在法国,他被收了监,在英国,他被送上了绞刑架。这样,巴特尔米也举 起了一面旗-黑旗。

二在深渊之中,如果不交谈又干什么

经过16年的磨练,1848年的暴动比起1832年来精彩了许多。与上述两座街垒相比,麻厂的街垒要简陋许多。那仅仅称得上一个草图,算是一个雏形。但它仍然令人望而生畏。

安灼拉不得不亲自照料那些起义者,因为马吕斯对这里的一切不闻不问。大家趁黑夜对街垒 进行了整修。它扩大了,还加高了两法尺。他们在石块间插了很多铁钎。它们像长枪那样排列 着。从各处搬来的废物堆在上面,使街垒的外表变得更加复杂。这外面乱七八糟的街垒的内侧,却布置得很巧妙,很像一堵墙。

他们对用铺路石堆砌的台阶进行了修整,以便很容易地从石阶上到达像城堡一样的墙顶。

街垒的内部也进行了清理,地下室收拾干净了,厨房改成了临时病房。散在各处的枪支弹药 集中了起来,重新熔化了子弹头,新制了子弹,理顺了缠在一起的包扎伤员的碎布,再次分配了 武器,尸体被搬人血迹斑斑的蒙德都巷内。郊区国民自卫军的士兵的四具尸体单独放置,他们的制服被丢在一旁。安灼拉劝告大家抓紧时间,睡上两个小时。说是劝告,实际是命令,但接受这 命令的,不超过四个人。弗以伊利用这休息的时间,在酒店面对的墙上刻了几个大字:

人民万岁!

这几个字是用铁钉在石块上凿出的,直到1848年字迹还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