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2371900000063

第63章 珂赛特(26)

到今天,那些厚古的人们,因为对那些事实无法否定,只得一笑了之。而另外一些人则不以 此为满足,于是,一种奇特而方便的方法盛行起来:抹杀历史的揭示,掩盖哲学的批判,删除—切折磨人的事件和所有阴晦的问题。精明者说:“这是耸人听闻的伎俩。”笨拙的跟着说:“统统 是耸人听闻。”于是,卢梭变成了耸人听闻的人,伏尔泰在卡拉斯、拉巴尔和西尔旺的问题 上也变成了耸人听闻的人。我不知道,最近是谁有所发明,说塔西佗是个耸人听闻的人,而罗马 帝国暴君尼禄则成了一个被中伤者,并且,我们肯定还应当同情那位“可怜的奥勒非”。

事实可不是能够轻易抹杀的。本书作者曾到过维莱修道院,它离布鲁塞尔八法里,是中世纪一个活生生的缩影。在那里,他亲眼见到了旷野中那个修院遗址上的土牢洞。在迪尔河旁,他还 亲眼见到了四个一半在地下一半在水下的石砌地牢。这种地牢被人称作“地下室”。每一个“地 下室”都还残存下一扇铁门、一个粪坑和一个装了铁条的通风洞。那“地下室”,墙外高出河面 两法尺,墙内离地面却有六法尺。四法尺深的河水在墙外流过去。“地下室”终年潮湿。被关在“地下室”的人只能呆在潮湿的地上。在那些“地下室”中,有一个还留着一段固定在石壁里的颈僚;另外一个,有用四块花岗石砌成的石匣子,长不能躺,高不能站,可当年这里却关着人,上面还有一块石板。这是确凿的事实,看得见,摸得着。那些“地下室”,那些单人囚室,那铁 门斗,那颈僚,那开得高高的、却让河水齐着洞口流过的通风洞,那带花岗石盖子的石板匣子,那不埋死人单埋活人的坟墓,那种泥泞的地面,那种浸水的墙壁,这些东西难道也是耸人听闻 吗?

拉巴尔,18世纪法国一位世家子弟,由于折断了一个耶稣受难像被判处斩首,斩首后又 被焚尸。

西尔旺,18世纪一位法国新教徒,由于不许女儿信天主教被判处死刑。死后五年,伏尔 泰代为申诉,追判无罪。

奥勒非,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大将,进犯犹太时为一犹太美女诱杀。

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尊重过去

僧侣制度,像西班牙和西藏存在的那种僧侣制度,是扼杀文化的一种痨病。说干脆一点,它 在扼杀生命。说简单一点,它在消灭人丁。进人修院,等于受了宫刑。它在欧洲巳成灾难。此 外,还存在无时无刻不借信仰而行施的残暴手段,言不由衷的志愿,以修院为支柱的封建势力,人口过多家庭的长子出家的宗子制,我们刚才谈过的那种种残暴行为一“地牢”,被封闭的嘴,被禁锢的头脑,被磨灭的智慧,被活埋的灵魂。除了民族的堕落以外,还得加上个人的苦 难,无论你是谁,在僧衣和面纱(人类发明的两种装殓死人的服饰)面前,你总免不了不寒而 栗。

但是,在某些地方,出家修道的风气无视哲学和进步,竟然盛行于19世纪。更奇怪的是,苦修之风竟有愈演愈烈之势,令文明世界为之震惊。一些团体过了时,却想永远存在下去,那种 倔强的劲头儿,那种所谓的仁爱,无异于要人把哈喇了的头油抹在头发上,要人把发臭的鱼吃到 肚子里去,要大人穿小孩子的衣服,像回到家的僵尸要和活人拥抱。

“你这忘恩负义之辈!我在风雨中保护过你。现在你为什么抛弃我?”这是衣服的观点。

“我出身于大海。”那臭鱼是这样认识问题的。

“我是从玫瑰花里来的。”那哈喇了的头油也不服气。

“我爱过你们。”僵尸这样说。

“我给你们以教诲。”修院也不放过你。

对此,我们惟一的回答就是:那一切都是过去的事了。

梦想让死亡的东西无休止地存在下去,并采用以香料防止尸体腐烂的方法来管理社会,对腐 朽的教条加以修订,在法宝箱上再涂上一层金粉,把修院修缮一新,重新净化圣器匣,补缀迷信 露出的破绽,鼓动信仰狂,替圣水瓶和马刀重新装柄,再建僧侣制度和军事制度,把寄生虫的繁 殖也看成社会的幸福,把过去强加于现在,那一切,好像甚为奇怪。可社会上却有一大批乐此不 疲者。他们都是聪明绝顶的人,自有一套过人的本领,把过去的一切加以粉饰,这就是他们所谓的社会秩序、神权、道德、家庭、敬老、古代法度、神圣传统、合法地位、宗教……于是,逢人 便喊:“瞧啊!这些东西多好!快快接受吧,诚实的人们!”那种逻辑在很早的时候便巳存在。罗马的祭司们就用了这种逻辑。他们把石膏粉涂在黑牛的身上,便说:“你巳经白了。”

至于我们,我们是处处都心怀敬意的,不与过去过不去,只要它认定自己是死了。如果它要 表示它还活着,那么,我们将把它置于死地,将它捏死。

迷信、过分虔诚、口是心非、成见,统统都是鬼物,但它们却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的鬼影 全都尖牙利爪,必须和它们肉搏,和它们斗个不停,因为和鬼魅进行永久性的斗争是人类的必然 天性。要抓住鬼影的咽喉,把它打翻在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19世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法国修院就像阳光下的枭鸟窝。在1789年、1830年和1848 年的时候,修院居然在革命发祥地大肆鼓吹出家修行,顿时出现了反时代的潮流,使罗马的幽灵 横行于巴黎城域。在正常的年代里,只须念一念表示公元年代的数字,便足以制止一种过时的事 物,使它销声匿迹。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正常。

我们必须战斗。

我们必须战斗,也必须区别对待。真理的本性是不走极端的。它也需要矫枉过正吗?有些东 西是必须加以摧毁的,而有些东西只须拿到阳光下看清楚就行了。严肃而又和善的检查,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阳光明媚之时,我们是无须点燃火炬的。

因此,现在既然巳是19世纪,那么,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洲,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土耳 其,一般说,我们都反对那种出家修行的制度。修院等于污池。那地方明显是有害的,就像一片 烂泥塘,腐臭而淤滞,生物会因发酵而身染热病,并促使衰亡。修院的增长巳成为埃及的祸根,我们想到,在那些国家里,托钵僧、比丘、苦行僧、圣巴西勒侍修士、隐修士、和尚、行脚僧,如蚁如蛆,迅速繁殖,万头攒动,令人不禁毛骨悚然。

我们费了这么多唇舌,宗教问题依然存在。这问题的某些方面神秘而又骇人。我们希望大家一起留心观察一下。

四从本质上看修院

某些人聚拢起来,住在一起,凭借什么权利?凭借结社的权利。

某些人闭门幽居,凭借什么权利?凭借每人天生得到的那种开门和关门的权利。

某些人呆在家里不出门,凭借什么权利?凭借每人天生得到的来和去的权利。

然而,他们在屋子里干了些什么呢?

他们在低声说话,他们眼睛向下,在工作。他们放弃了社交、城市、色欲、肉体享乐、虚荣、自豪和物质 利益。他们穿着粗呢,穿着粗布。他们之中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私有财物。一进那扇大门,有钱的都自动 地变成了没钱的,变成了穷人。他把自己的东西无偿地分给了大家。无论是贵族、世家子弟、官宦大人,还是乡巴佬,一来到这里便都一律平等了。人们的静室都一模一样。大家都剃同样的发式,僧衣的式样 也完全相同,甚至连吃的黑面包,睡的麦秸,死时身下的柴灰都是完全相同的。背上的口袋一样,腰上的绳子一样,如果要所有的人赤足走路,相信同样也可以办得到。其中也许有个王子,但王子和其他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也是一个影子。不仅头衔不存在了,连姓氏也没有了。他们只有名,没有了姓。况且洗名的权利是一样的。他们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亲骨肉,在修会,人们组成了一个精神的家庭。除了整个人类,他们再没有其他亲人。他们帮助穷人,照顾病人,选举自己服从的人,彼此之间以兄弟 相称。

说到这里,你会拉住我,并且兴奋地说:“这才真是理想的修院呢!”

只要可能存在一个这样的修院,我们就应该看重它。

因此,在前一卷书里,在谈一个修院的情况时,我的口气是怀有敬意的。除了中世纪,除了 亚洲,抛开历史问题和政治问题,单纯从哲学观点出发,而且不受宗教争论的影响,我,对于绝 对出于自愿、完全基于协议而进人修道团体的,可以以严肃关切的态度来对待,而且可以说,在 某些方面还以尊敬的态度来对待。共同生活是团体的特性,其中便有权利。修院是按“平等、 博爱”的口号组织起来的。啊!自由多么伟大呀!变容是多么壮丽呀!自由的存在巳足使修院 变为共和国。

如此这般,这些男人和女人,住在四堵高墙之内,穿着棕色的粗呢服,人人平等,彼此以兄 弟姊妹相称,这不是很好吗?难道还有其他的事要做吗?

自然是有的。

变容,指耶稣变容,有变容节。

那做些什么呢?

他们注视着黑影,双膝跪地,两手合成十字。

要表示什么呢?

五祈祷

他们在祈祷。

他们在向谁祈祷?

向上帝。

向上帝祈祷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的身外,不是有个无极吗?那个无极是不是惟一的、内在的、永恒的、一个必然的具 有理智的实体?它既是无极,又是一个必然的实体,那么,实体告终之处,是不是就是它的终点 呢?既然它是无极,它又是一个具有理智的实体,那么,这种理智的穷尽之处是否即为它的止境 呢?

在我们的身外既然存在一个无极,在我们的心中是否也同时存在一个无极呢?这两个无极 (好不吓人的复数!)是不是彼此重叠着呢?第二个无极是不是第一个无极的内层?它可不可以 说是另一个与它同一个中心的无极的反照、映像和回声?理智存在于第二个无极吗?它想吗?它 爱吗?它有所欲吗?假如两个无极都有理智的话,当我们只能将存在的观念归结于自我的时候,这个无极是否唤起我们本体的观念?换句话说,它是不是绝对的,而我们,是相对的?这就意味 着,两个无极都有其本愿。如此说来,高高在天的那个无极之中便有个自我,低低在地的那个无 极之中也有一个自我,而下面的这个自我为灵魂,上面的那个自我为上帝。

下面这个无极和上面那个无极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便是祈祷。

人的意识中的东西不要采取去除法,那是有害的。要改革,通过改革,使它转变。人的官能 是通向未来的钥匙。这些官能便是思想、幻觉和祈祷。未知的世界浩瀚无垠。知觉是什么?是探 知未知世界的罗盘。这思想、幻觉和祈祷便成为那个世界的巨大的、神秘之光。对它们我们应该 加以尊敬。灵魂的这种崇高的光芒发射到哪里呢?黑暗之处,这就是说,光明之处。

民主之伟大在于不否定一切,对人类,不放弃一切。它与人的权利为伍,这权利之中,至少 会有爱的权利。

制止狂热、崇尚无极,这便是正道。仅仅满足于造物主的荫庇、景仰镶满星斗的树冠是不够的。我们有一种责任:为净化人类的灵魂而努力,保护奥义,反对奇迹,崇拜未知,摒弃邪说,取缔迷信,剪除上帝身边的群丑,为人类的灵魂而工作,在不可知的事物面前接受必然,使信仰 健康起来。

六祈祷绝对是善行

只要虔诚,任何一种祈祷的方式都应该是好的。打开你的书本,到无极里去。

我们知道存在一种否认无极的哲学。从病理观点看,还存在着一种否认太阳的哲学,那种哲 学叫做瞎眼论。

把人们感知不到的东西视为真理的本原,本是盲人的大胆的杰作。

这种盲人哲学关于上帝哲学的那种自负而又傲慢的态度,是令人感到吃惊的。听了他们的声音,人们好像听到了一只田鼠的叫嚷声:“他们真可怜,老是说有个太阳!”

我们知道,有一些无神论者是大名鼎鼎的。事实上,这些凭借自身的力量归纳真理的人究竟 是不是无神论者也还不能完全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如何下定义的问题,再说,他们虽然不 信上帝,但靠了他们巨大的智慧,巳证明了上帝的存在。

对于这些人的哲学观,我们将严厉地加以摒弃,但我们还是尊称他们为哲学家。

我们继续往下讲。

还有一种奇怪的人,他们有一种玩弄字眼儿的技巧。北方有一个形而上学的流派,或多或少 让迷雾闹糊涂了,以为用“意志”代替“力量”便可引起人类“理性”的革命。

他们不说“草木生长”,而说“草木想望”。事实上,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也可以说“宇 宙想望” 了。由此可以推论:草木既能“想望”,草木便有一个自我;宇宙“想望”,宇宙便有一个上帝了。

至于我们,我们是不赞成那个学派的观点的,我们不会凭空反对任何人的任何意见,可是,我们不能不说,他们主张“草木想望”却又否认上帝的存在,这种逻辑上前后矛盾的所谓理论,我们是难以赞同的。

无极既可“想望”,那便为肯定上帝提供条件。对此我们巳经做过说明。

否认无极会直接导向虚无主义,一切都成了“精神概念”。

不存在和虚无主义进行论争的可能性。因为按照虚无主义者的逻辑,他怀疑与他进行争辩的对方是否存在着,同时他自己也不能肯定他自身是否存在着。

在他的意识中,他本身只能是一个“精神概念”。

不知他察觉到了没有,他否定一切,不过,一提到“精神”,他又全盘接受。

总而言之,把一切都纳人虚无的哲学是钻进了死胡同的哲学。

说虚无就必然首先承认有一个虚无存在着。

这样看来,虚无主义难以自圆其说。

无所谓虚无。“乌有”并不存在。一切皆为物。不存在任何非物之物。

在人的生活中,肯定与面包相比,肯定更为重要。

只有眼看和手指是不够的。哲学应该是一种能,其目的应该是有效地改善人类。苏格拉底应 该与亚当结合,合二为一,产生一个马可·奥里略,换句话说,使享乐的人转为理智的人,改乐 园为学园。科学应该是一种滋补剂。享乐,那种目的是可怜的。那种愿望是低微的。只有糊涂虫 才只会享乐。思想才是心灵的真正成就。用思想来为人类解渴,像纟食以醇酒,教导人们认识上 帝,使良知和科学在我们心中水乳交融,让这种不可思议的对照把他们变成正直的人,那才是哲 学的真正作用。道德是真理的花朵。静观而后行。绝对,应当实用。理想,对人类精神来说应该 能吸、能吃、能喝。它有权利这样说:“请用吧,这是我的肉,这是我的血。”智慧应该是一种 神圣的感应物,它使科学不再枯燥,而成为一种惟一的、至高无上的团结人类的方式,把哲学升 华为宗教。

宗教不应只是一座神秘的、供人观赏、满足人们好奇心的楼阁。我们会有机会进一步阐述我 们的观点的。目前,我们只想说:“如果没有信和爱这两种力量的推动,我们便无从了解:人,如何成为出发点;进步,如何成为目的。”

进步是目的,理想是标准。

那么,理想又是什么呢?

是上帝。

理想、绝对、完美、无极,都是同义词。

七责备有当

历史与哲学身负的那种永恒责任是显而易见的,与大祭司该亚法、法官德拉孔、立法官 特利马尔西翁、皇帝提比利乌斯进行斗争,十分清楚,那是明显的、直接的,毫无疑问的。但 是,对于与社会的分离,对于分离后的种种弊病、对于这种权利的滥用,等等,却必须注意,掌 握好分寸。聚居苦修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可以这样来谈论修院这样的场所:把人导人歧途,却是一片善意;使人变得愚昧,却是一片诚心;让人备受苦难,却是为了殉教一我们必须一个劲儿地说:它又好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