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从巴黎的原子看巴黎
—小生命
巴黎有个小孩儿,森林有只小鸟;小鸟叫做麻雀,小孩儿叫做小淘气。
你让两个概念一一个容纳所有烈火,一个吞吐全部晨曦一相互结合,你让两个火星一巴黎和小孩儿相互撞击,这样,便会迸射出一个小生命。这小生命,普劳图斯也许会称之为小精灵。
这小生命是欢乐的。也许有时他会终日不食,但是,只要他高兴,他可以整天耍个不停。他身上无衣,脚下无鞋,无家无业,像只飞虫,应该有的东西他一概没有。年龄7—13岁,群居,终日露宿街头,到处游荡。一条他自己父亲的破裤子,长长地拖到脚跟;一顶别人父亲的旧帽子,低低地压到耳边;一条黄色背带。奔走、张望、寻觅,消磨时间,烟斗熏得漆黑。说粗话、下酒店、结交小偷、玩弄妓女、说黑话、哼淫调,可是没有一点坏心眼儿,那是因为在他的灵魂中有一颗珍珠一天真。珍珠在污泥中是不会腐烂的。人在童年,上帝总要他天真。
假使有人问那大都市:“那是什么?”
它会回答:“那是我的孩子。”
二他的特征
巴黎的小淘气,是巨人生下的矮子。
一点也不必夸张,阴沟边的这个小天使,有时会有一件衬衫,不过,也仅此一件;有时也会有一双鞋子,不过,这鞋不会有鞋底;有时也有一个住所。他很喜欢那个住所,因为他的妈妈在那里;但是,他更喜欢大街,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自由。他自有自己的一套玩法,自有自己的一套顽皮作风,那套顽皮作风是以他仇视资产阶级为出发点的;他有自己的一套隐语,如人死了,称“人土”;他有自己一套行业,为马车引路,放下车子的踏板,下大雨时向过街人收取“人港税”一他把这项工作称为“艺术之桥”,帮法国公众对官员们的讲话喝倒彩,剔铺路石的缝;他只有自己的货币一从街上拾来的各色各样加过工的小铜片。那种怪钱叫做“瘫软者”。它在那些小淘气中有固定的兑换率和完善的规章。
他对每个地区都进行了细心的察考,形成了自己的动物志:好天主虫,骷髅蚜虫,瞎蜘蛛,绰号为“妖精”的扭着双叉尾巴来吓唬人的黑壳虫。他还有一种传说中的怪物:肚皮上长鳞,普劳图斯(约前254—前184),古罗马诗人,剧作家。
却又不是蜥蜴,背上有炭疽,却又不是蟾蜍。那怪物住在旧石灰窑或干了的污水坑里,黑乎乎,粘糊糊,毛茸茸,爬行,时慢时快,不叫,能视,形象异常可怕,以致从来没有人见过它。他给那怪物命名为“聋子”。到石头间去寻这聋子,是一件提心吊胆而又开心的事。另外一种开心事是突然掀起一块铺路石,看那下面的鼠妇。通过人们有趣的发掘,巴黎的每个地区都有了各自的名胜:于尔絮勒修会的那些场地里有球螋,先贤祠有千足,马尔斯广场有蝌蚪。
至于辞令,那孩子并不亚于塔列朗。他同样恬不知耻,却更诚实。他具有一种人们不知晓、难意料的快活劲儿,哭上一阵可以令一个作坊老板目瞪口呆。
一队送葬的人走过大街。队伍中有个医生。“哎,”一个淘气喊起来,“医生从什么时候起能推迟他的工作?”
另一个小淘气混在了人群里。有个严肃的先生,面孔死板、戴一副眼镜,表链上挂着小饰物,他气冲冲地转过身来说:“流氓,你抱了我夫人的腰。”
“我,先生?那请搜搜看。”
三他讨人喜欢
到了晚上,那“小机灵鬼儿”总是拿着设法弄来的几个苏去戏院看戏。一跨进这富有魔力的门槛,他就变了样儿,先前是个小淘气,现在则变成了顽童。那戏院,是些翻转过来底儿朝天的船。顽童挤在那舱底下。顽童对小淘气来说,正如尺蛾之与幼虫,同是飞翔的生物。只要有他在,有他那种兴高采烈的劲头儿,有他那热情欢乐的活力,有他那像拍打翅膀似的掌声,那狭窄、恶臭、昏暗、肮脏、极难看、令人作呕的底舱便可以被称做天堂了。
你把一些无用的东西送给一个人,又从他身上把必需的东西剔除掉,你所得到的便是那个小淘气。
这孩子并非没有文学鉴赏力。有一点我们要十分遗憾地指出,他一点也没有古典主义的倾向,从本质上讲,他不带学院气。举个例子,马尔斯小姐在这群孩子们中就有很高的声望,她给他们带来了剌激,因此获得暴风雨般的掌声。她被他们称为“妙小姐”。
这小家伙怪声喊叫、打、逗、笑、闹,衣衫成了布条,形容枯槁,像个学究,在臭水沟里捕鱼,在污泥地上行猎,从垃圾堆里寻乐,在十字街头冷嘲热讽,一边傻笑,一边互相咬啄;一边吹口哨,一边唱歌;一边喝彩,一边唾骂;一边唱叶哈利路亚曳,一边唱叶马唐蒂尔吕尔特曳;会唱各种歌曲,从叶从深渊的底里》直到叶狗上床》,能得到他找不到的东西,能了解他不了解的事物;他刚毅,却行窃;他疯狂,却冷静;他热情奔放,不忌下流;蹲于神山之上,滚进粪土之中,出来却沾满一身星斗。巴黎的小淘气,就是小拉伯雷。
他不喜欢自己的裤子,除非它有一个表袋。
他不轻易感到惊奇,更不轻易被吓倒,他用歌谣讥讽迷信,戳穿妄语,嘲笑神异,对着鬼怪做鬼脸儿,给充好汉的人喝倒彩,向歌功颂德的阿谀之辞吐唾沫。那并不表明他平庸,远远不是这样,他只不过是喜欢用怪诞的幻景来代替庄严的幻景而巳。假使风暴之神出现在那小淘气的面前,他也许会这样说:“哟!妖怪!”
四他可能有用
巴黎,始于闲人,终于小淘气。这两种人是任何其他城市所不能收容的;一个是满足于东张西望的被动领受,一个是无穷无尽的主动创新;一个是规矩汉,一个是淘气精。只有巴黎的自然史才给他们留有一席之地。闲人是君主制度的形象,小淘气是无政府主义的形象。
巴黎近郊的这个脸色苍白的孩子,面对社会现实和人间事物,生活着,成长着,在苦难中挣扎着,沉下去,又浮上来。他自认为自己没心没肺,其实不然,一切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他观察着,做好取笑的准备,别的一切他也巳经准备停当,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叫“偏见”也好,叫“流弊”也好,叫“丑行”也好,叫“压迫”也好,叫“不义”也好,叫“专制”也好,叫“不公”也好,叫“热狂”也好,叫“暴政”也好,你都得留心那个张着嘴发愣的小淘气。
那小不点儿会渐渐成长起来的。
他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烂泥,任何一种。一捧土,一口气,就有了亚当。只要有一位天神过一下就可以了。小淘气,有一位天神总是光顾他。好运一直在为这个小生灵操劳着。从“好运”这个词里,我们多少听到了一些意外事件。用凡尘俗土捏出来的这个小矮人,无知识、不识字、鲁俗、粗野、平凡,他将成为爱奥尼亚人还是成为彼俄提亚人呢?等着瞧吧,“周回陶钧”,巴黎精神,这凭运气产生孩童、凭造化陶铸人丁的巨灵,不同于拉丁的陶工,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瓦釜为黄钟。
五他的疆界
小淘气喜欢城市,同时也喜欢荒僻,有一种文静的气质,他像弗斯克斯那样眷恋都邑,又如弗拉克斯那样迷恋山林。
边走边想,也就是说信步漫游,那是哲人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尤其在某些大城市一特别是巴黎一周围那些丑陋而怪诞的、由两种景物合成的乡间,就更是这样了。观赏城郊,有如观赏两栖动物。树林尽头,露出了屋顶;草地边上,出现了石铺路面;犁迹消失,开始了店铺;车辙没了,接着是享乐;奇特低语完了,开始了喧嚣。因此,这里特别能令人兴趣盎然。
沉于冥想的人总爱在这缺少诱惑力、一直被过路行人称做“凄凉”的地方,漫无目的地徘徊观望。
本书作者以前曾长时间在巴黎四郊徘徊观望,那里至今仍然是他记忆的源泉。那平坦的草地,多石的小路,那白垩,那泥灰石,那烧石膏,那崎岖的、单调的荒地和休耕地,在一块地上一下子出现的菜农培植的菜苗儿一乡下未开化者与城市有产者的混合景观,那荒凉寥廓原野的隐蔽角落一在那里,军营里的鼓手们,把战鼓敲得震天响,进行着一系列的操练一那白天的荒僻隐址,那夜间的危险场所,那临风摇摆的风车,那采石场上的采石机,那坟场角上的农舍,那被深色高墙纵横截为若干方块的大地,阳光普照,彩蝶万千,令人异思缕缕。凡此种种,全都吸引着他。
世上几乎无人不知道下面这些奇怪的地方:格拉塞尔,古内特,格勒内尔那道弹痕累累、十分不受看的墙,巴纳斯山,豺狼坑,马恩河畔的奥比埃镇,蒙苏里,伊索瓦尔坟,还有石料被采爱奥尼亚人,亚洲古民族,以奋发有为着称光之后用来养菌、地面上还有一道朽了的地窖门的沙迪翁磐石场。罗马近郊的乡村是一个概念,巴黎近郊又是另外一个概念。我们眼中所看到的景物,田野、房屋和树木,等等,只是事物的表象,这些形形色色的事物,都代表着上帝的意旨。原野和城市相接的地方,总带着一种强烈惆怅意味。在那里,自然界和人类同时在你面前活动,故而这里便呈现出其地方特色。
邻近四郊的那些荒野,巴黎的那些边缘之壤,凡是与我们一起在那里游荡过的人,都会在这儿、那儿,在一些最偏僻的处所,在意想不到的时刻,或在一个篱笆后面,或在一个阴惨的墙角处,看到一些三五成群、吵吵嚷嚷、满身泥污、臭气冲天、衣衫褴褛、毛发蓬乱、头戴矢车菊花圈作掷钱游戏的孩子。那些全是从贫苦人家偷偷跑出来的孩子。大路的树底下是他们的舒心之所。郊野是他们的天地,是他们永久的学堂。他们天真烂漫地唱着整套不干不净的歌曲。他们待在那里,应当说,他们生存在那里,从不被大家所注意。在五月或六月的艳阳天中,他们跪在地上一个小洞周围,弯着大拇指弹小球,为一两文钱而决胜负。他们无什么责任要负,放纵、逍遥、快乐。如果见你来访,他们会马上想起自己的职业,解决生计问题,于是,过来向你兜售一只爬满金龟子的旧毛袜,或是一束丁香花。碰上这些孩子是巴黎郊外饶有情趣的见闻之一,但同时也会让人产生一种心酸之感。
有时,在一群群男孩中间也有一些小女孩一是他们的姐妹吗?其实,她们差不多是大姑娘了。她们瘦削、狂热,两手焦黑,脸上有雀斑,头上插着黑麦穗和虞美人,赤着脚,放荡,野性。有些待在麦田里嚼樱桃。夜间人们会听到她们的笑声。中午,这一群群孩子被骄阳晒得火热,黄昏,又依稀隐显于暮色之中。富于遐想的人想到他们往往会黯然神伤,久久难以忘怀,连做梦也会受到那些幻想的萦扰。
巴黎,它的市中心,它的近郊,它的远郊,统统是这些孩子的天地。他们从来不越过那个范围,不能超出巴黎圈,正如鱼儿不能离开水。城门两法里以外,就不再是他们的世界。伊夫里、让第伊、阿格伊、贝尔维尔、欧贝维利埃、梅尼孟丹、舒瓦齐勒罗瓦、比扬古、默东、伊西、凡沃尔、塞夫勒、普托、讷伊、让纳维利埃、科隆布、罗曼维尔、沙图、阿涅尔、布吉瓦尔、楠泰尔、安吉、努瓦西勒塞克、诺让、古尔内、德朗西、哥乃斯,所有巴黎这些地界,在他们眼里便是宇宙的尽头了。
六一点历史
在那个时代,即本书所叙故事之后的那个时代一其实,几乎可以说是当代,并不像今天这样,巴黎的每一个街角都遍布警察(这是不是善政,此处不去讨论冤。当时的巴黎,流浪儿随处可见。据统计,警察巡逻队平均每年从没有院墙的空地上,从未完工的房屋里,从桥拱下,收容260个孩子。在孩子的那些窝巢中,有一处是一向驰名的,住在那里的孩子被称做“阿尔科拉桥下的燕群”。在那里,还有别处,滋蔓着灾难性的社会病症。
人类的一切罪恶都始于儿童的流浪生活。巴黎却另当别论。我们刚才虽然提到了一件往事,但在一定程度上,把巴黎排除在外是不会有错的。在其他任何一个大城市里,一个流浪儿是不会有出息的。在其他任何地方,没人管教的孩子都会染上各种恶习,自甘堕落,天良丧尽,诚信耗光,最终无可救药。巴黎的小淘气却不是这样。我们必须着重指出,看表面,他貌不惊人,伤痕遍体,但他的内心却是完美的。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奇光异彩。它在我们历次人民革命辉煌灿烂的堂堂正正的作风中显得鲜明夺目。这是存在于巴黎空气中的一种信念。它如海洋里的盐,能以防腐,能使这空气永不变质。呼吸巴黎的空气,可以保持灵魂的康健。
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些话,使人们每当遇见那样一个孩子时,再也不会无动于衷。人们总会感受到他离开家庭之后,从家里带来的那缕缕飘荡不定的游丝。现代文明还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家庭破裂了,子女被抛人黑暗,把骨肉扔向社会,不再关注他们的死活,这叫做一正好那种让人犯愁的事巳有了自己的一句熟语一“被甩在巴黎的石块路上”。
顺便说一句,遗弃儿女这种事,在古代君主制度下是并不受到歧视的。下层社会多少带点埃及和波希米亚的遗风,上层社会是高兴的,因为那可替当权者解决一些难题。当然,与此同时,他们也仇视平民儿童的教养,甚至那巳经形成一种信条。要那样的“半瓶醋”又有何益?那是当时的口头禅。这样一来,愚昧儿童变成流浪儿童那是必然的。
况且,君主制在某些时候需要这样的儿童,而当时它正在大街上搜寻。
我们远了不说,只说说路易十四吧。他当时想建立一支舰队。主意不坏,但让我们瞧瞧他是怎样做的吧!在没有桡橹或蒸汽向人们提供动力的情况下,没有帆船就谈不上舰队。帆船是风的玩具,要靠风驱使。当年的海军需要大桡船,正如今天需要汽船。有大桡船必须有桡手。柯尔培尔授意各个省督和法院,要他们尽量多地制造苦役犯。当时的官府是惟命是听的。一个人在教会队伍经过时没有脱帽,这是新教徒的态度一应该被送去当桡手;街上遇到一个孩子,一问到了15岁而没有住处一应该被送去当桡手。啊,伟大的朝代!伟大的世纪!
所以,到了路易十五的时代,巴黎的孩子绝了迹。他们哪里去了?被警察抓走了。有关国王洗红水澡的传闻更让人心惊。巴尔比埃曾直言不讳地谈论过这些事。有时,流浪儿供不应求,于是,警察们便抓父母双全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悲愤地找警察评理。法院出面干涉了:判处绞刑。绞哪一个?绞警察?不,绞那孩子的父亲。
七在印度的等级中,小淘气有他的位置
巴黎的小淘气群几乎是一个阶层,我们可以说,谁也不愿与他们为伍。
“小淘气”这个词,1834年第一次被印成文字,从民间的口语进人文学词汇。它见于一本名为叶克洛德·格》的小书。它的出现曾令舆论哗然,但它却很快被社会接受了。
使那些小淘气受到重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识一个小淘气,并且经常和他交往。他之所以受到敬重和赞赏,是由于他见到过一个人从圣母院的塔顶上摔了下来;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他曾想出办法钻进一个后院,并且从那里“拿”了一些暂时寄放在那里的、由残废军人院圆屋顶几个塑像身上“取”下的铅块;第三个是由于他见到过一辆公共马车翻了车;还有一个,是由于他“认识”一个几乎打瞎一个老财一只眼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