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7年前后,每个星期,有两个下午他必出现于离家不远的弗鲁街T·男爵夫人家里,在那里消磨他的时光。这位男爵夫人是无人不敬的,丈夫在路易十六时当过法国驻柏林大使,在世时酷爱凝视和显圣,大革命时期在国外流亡,资财耗尽,过世时只留下了10册红羊皮封面的金边精装手稿,内容相当新奇,是关于麦斯麦和其木桶的一些回忆。因为门第的关系,T—男爵夫人没有出版这些手稿,而是靠了一笔微薄的年金过日子,这年金不晓得是如何保留下来的。T—男爵夫人不接近宫廷,说那里“相当复杂”。她孤芳自赏,过着一种高尚、寂寞、清寒的生活。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每个星期要在她家的炉边聚会两次。来这里的人是清一色的保王派。他们喝着茶,兴致时起时伏。本世纪、宪章、波拿巴分子、向资产阶级出卖蓝佩带、路易十八的雅各宾主义,是他们屡谈不厌的话题。他们时而发出哀叹,时而发出怒吼。他们还低声地议论到御弟、日后的那个查理十世给人们带来希望,等等。
大家还在这里兴高采烈地唱那些把拿破仑称为尼古拉的鄙俚歌曲。天晓得,这些公爵夫人们,这些世界上最高雅、可爱的妇女,也会欢天喜地地唱起这一类的儿歌!下面就是指向盟员的一段:
快将你那露在外面的衬衫的尾巴塞进裤腰。
否则,人家说爱国主义者挂起了白旗,那如何得了!
他们还吟咏一些四行诗,甚至还吟咏对句,聊以自慰。其中有些隐语,他们觉得能把人吓坏;有的隐语实际无伤大雅,他们却觉得甚不中听。例如,在德索尔内阁,一个温和派内阁中,有德卡兹和德赛尔两个阁员,诗中便有这样的隐语:
为了从根底上加固这动摇了的宝座,必须更换土壤,更换暖室,更换格子。
有时,他们把元老院的名单进行改编,理由是“元老院为雅各宾派的臭气所污染”。他们把一些名字连缀起来,把它组成一个句子,如Damas,Sahran,GouvionSaint—Cyr。这样,他们感到其乐无穷。
在那个客厅里,丑化革命,大家是很起劲儿的,他们有一股鼓起共同仇恨的劲头儿,他们特别爱唱叶会好的啊》,只是歌词被篡改了:
会好的!会好的!会好的啊!
布宛纳巴分子被挂在街灯柱子上。
这歌曲就像一个断头台,每天都要砍人的头,今天砍了这一个,明天再砍那一个。
1816年发生了弗阿尔台斯案件。他们站在巴斯第德和若西翁一边,原因是弗阿尔台斯是一个“布宛纳巴分子”。他们称自由主义者是“朋友和兄弟”。这是最恶毒的凌辱了。
T·男爵夫人的客厅有两位常客,他们像礼拜堂钟楼那两只雄鸡。这两个常客,一个是吉诺曼先生,另一个是拉莫特—瓦罗亚伯爵。提到这位伯爵,人们总会满怀敬意凑到别人的耳边说:“知道吗?这里是‘项圈事件’里的拉莫特呀!”朋党之间总有这种奇特的宽容。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在资产阶级的圈子里,对社交选择的过分随便往往会影响自己的名誉和地位,这道理正如接触冰冷的身体会影响到自己的体温一样,接近被鄙视的人也会影响到自己的人格,因此,要特别注意选择自己结交的对象。古老的上层社会就不受这条戒律以及其他一切戒律的约束。彭帕杜尔夫人的兄弟马里尼就常去苏比斯亲王家里做客。有什么不妥吗?没有什么不妥。其中有它的道理。弗培尔尼埃夫人的教父杜巴丽,在黎塞留大元帅先生家里就极受欢迎。那个社会是奥林匹斯,墨丘利和盖美内亲王都可以到那里去。一个贼也可以受到接待,只要他在众神之列。
拉莫特伯爵,1815年巳75岁高龄。他那沉静严肃的神情,无处不显出棱角的冷面,高傲的举止,一直扣到领口的上衣,一双始终交叉着的长腿,一条红土色的软长裤,和裤子一个颜色的脸,这一切,使他分外受到人们的尊重。
这位拉莫特先生在那客厅里是有“地位”的,因为他有“名望”,而且说起来令人感到奇怪,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的“名望”也只因为他姓瓦罗亚。
吉诺曼先生则是深孚众望的。他是一个权威。尽管他举止轻佻,言语戏谑,但他仪表堂堂,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绅士风度,另外一点一他那罕见的高龄一也不容忽视,要知道,活上一个世纪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而岁月总会给人的头上加上一种使人仰慕的清辉。
他的谈吐也不俗,简直可以称得上一种太古岩石的火花。举个例子,普鲁士王帮助路易十八登了基,之后,他假称自己是吕邦伯爵,前来访问路易十八,结果,这位路易十四的后裔按照接待勃兰登堡俞侯爷那样的规格接待了他,而且接待中,在这位普鲁士王先生面前还带有某种极其微妙的傲慢。吉诺曼先生十分赞赏这一点。他说:“除了法兰西国王,一切的王都只配做一省之王。”一天,有人在他面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们后来如何处理了叶法兰西邮报》的主笔?”一个人回答道:“暂令停刊(suspendu)。”吉诺曼先生听后说:“杂怎泽是多余的。”这一类的言论使他身价倍增。
波旁王室回国周年纪念日举行了一次大弥撒,待塔列朗先生从吉诺曼先生身边走过时,吉诺曼喊道:“恶大人阁下驾到。”
吉诺曼经常由他的女儿陪着前来。那时,他的女儿刚过40岁,看上去却年过半百了。他们还带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那孩子白净,红嫩,有一双笑眯眯的、愿与人亲近的眼睛。一走进客厅,他总听到在座的人围着他齐声赞叹:“多漂亮!真可惜!好可怜!”这正是我们前面提过的那个孩子。大家之所以说“可惜”、“可怜”,那是因为他父亲是一个“卢瓦尔·匪徒”。
这被称为“卢瓦尔匪徒”的吉诺曼先生的女婿,前面我们巳经提到过,吉诺曼先生所谓的彭帕杜尔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妇。
马里尼(1721—1781),王室房舍总管。
苏比斯(1715—1787),元帅,嬖臣,彭帕杜尔夫人的崇拜者。
杜巴丽,伯爵,妻子是路易十五的情妇。
黎塞留(1696—1788),红衣主教黎塞留的侄孙,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的嬖臣,以贪污出名。
奥林匹斯,希腊神话中众神所居之山。
墨丘利,希腊神话中商业和盗贼的保护神。
瓦罗亚,法国卡佩王室的一支。
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的臣属。
“Suspendu”(暂令停刊)去掉“泽怎泽”就成了“pendu”(处绞刑)。
卢瓦尔,法国东部的一个省。
“他的家丑”指的就是他的事。
二当年红色幽灵中的一个
当时,如果有人到了韦尔农,经过该城那座宏大壮丽的石桥一它也许不久将被一座丑陋的铁桥所替代一从桥上往下望去,那么,他会看到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头戴鸭舌帽,身着粗呢裤褂,衣衫上缝有一条褪了色的红丝带,脚蹬木鞋,皮肤焦黄,脸色黝黑,头发花白,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弯着腰、曲着背,未老先衰,终日拿着一把平头铲和修枝刀在一个小院里转来转去。在塞纳河左岸桥头一带,满是这类院子:它们沿河排列着,一端顶着河床,另一端是房屋,中间种满了花木,优美异常。中间地带大的,形成园子,中间地带小的,形成花畦。我们说的那个穿粗呢裤褂和木鞋的人,在1817年前后,便住在这样的一个院子里,只是它最窄,房子也简陋。他孤身一人住在那里,生活穷苦,无依无靠。有一个妇女帮他干活,她不老也不年轻,不美也不丑,既不是乡下人,也难算城里人。种花便是他的全部生活,由于他的花种得芬芳艳丽,以至在山城出了名。
由于坚持劳作,处处留心,勤于浇灌,他居然能继造物主之后,培植出了若干几乎大自然不曾有记忆的郁金香和大丽菊。他太有创造性了,竟会利用灌木叶腐蚀土的工艺培植出一些稀有的美洲和中国的珍贵灌木。这种工艺连苏兰日·波丹也是望尘莫及的。夏季,天刚蒙蒙亮,他巳出现在畦埂上,插,修,薅,浇,带着慈祥、和蔼但抑郁的神气,在他的那些花间来往奔忙。有时,他会停下不动,思考着,呆上几个钟头,听树上小鸟唱歌,听别人家里小孩的咿呀,或者呆呆地望着草尖上一滴被日光照得像钻石一样美的露珠。他饮食清淡,喝奶,但很少喝酒。顽童可以欺负他,女仆也可以侮骂他。他很少外出,像是怕生人。除了穷人和神甫,他不招待任何人。他的神甫名叫马白夫,是个老好人。但如果有什么人对他的郁金香和玫瑰感兴趣,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走来拉他的门铃,他都会笑盈盈地热情迎进门来。这就是那“卢瓦尔匪徒”了。
假如有人读了那一时期的战事回忆录、传记、叶通报》和军事战报,那么,他肯定会注意到,一个名字会经常映人他的眼帘。这个名字便是乔治·彭眉胥。这乔治·彭眉胥很年轻时便成为圣东日联队的一名士兵。革命爆发后,他所在的联队被编人莱茵方面军。当时,习惯于以省名命队名。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君主制被废除许久的1794年。彭眉胥参加过几次战役,诸如斯比尔战役、沃尔姆斯战役、诺伊施塔特战役、土尔克海姆战役、阿尔蔡战役、美因茨战役,他都是战斗的一员。在美因茨战役中,他是由200人组成的乌沙尔殿后部队中的一员。他和另外11个人勇敢地抗抵了赫斯亲王全部人马,直到赫斯亲王部队的火炮在墙垛到斜堤之间打开一个缺口,大队人马压过来之后,他们才退出阵地。他在克莱贝尔部下服役时到过马尔什安,手臂在蒙巴利塞尔战役中被铳子打伤。随后,他转到了意大利前线,在那里,他和茹贝尔一起,是保卫坦达谷的那30个抛弹手中的一个。那次战功使茹贝尔升为准将,彭眉胥升了中尉。在洛迪,在波拿巴的眼皮下,贝尔蒂埃在炮火中东奔西突,拿破仑夸他既是炮兵又是骑兵同时又是卫队。当时,彭眉胥便一直在贝尔蒂埃身边战斗。在诺维,他的老长官茹贝尔将军举起马刀高呼“前进”时,在他面前倒了下去。在那次战役里,由于军事需要,他奉命领着他的步兵连,乘一只帆船,从热那亚出发到某一小港口去,中途碰上了七八艘英国帆船。那位热那亚船长打算把炮沉到海里,让士兵们藏人中舱,把战舰伪装成商船悄悄溜走。彭眉胥却把三色旗系在绳上,把旗子升上旗杆,冒着不列颠舰队的炮火扬帆而过。20海里驶过之后,他的胆子越发大了,他下令用他的那艘船向一艘运送部队去西西里的英国大运兵舰开火,结果,俘虏了那艘满装人马的敌船。1805年,他作为马莱尔的部将,从斐迪南大公手里夺下了贡茨堡。在威廷根,他在枪林弹雨中抱着那位受了致命伤的第九龙骑队队长莫伯蒂上校,将他救出战场。在奥斯特里茨,他是英勇地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梯形队列中的一员。在第四大队一个营遭受俄皇禁卫军骑兵队践踏法军奋起反击时,彭眉胥参加了那次反攻,并且击溃了那批禁卫军。皇帝授给他一枚十字勋章。彭眉胥,一次又一次目睹了这样的场面:在曼图亚见到维尔姆泽被俘,在亚历山大,见到了梅拉斯被俘,在乌尔姆,见到了麦克被俘。他还参加了在莫蒂埃指挥下攻占汉堡的大军第八兵团。随后,他改属第五十五大队。也就是旧时的佛德联队。英勇的队长路易·雨果,本书作者的叔父,在艾劳的一个坟场里,独自领着他连部的83个人,面对着敌军的全线猛攻,坚持两个小时之久。当时,彭眉胥是83人中的一个。战斗中,只有三个人活着离开那坟场而彭眉胥是三个人中的一个。弗里德兰战役,他也在。随后,他到过莫斯科,卢岑,包岑,德累斯顿,瓦朔,莱比锡和格兰豪森峡道;随后,他到过蒙米赖、沙多·蒂埃里、克拉昂、马恩河岸、埃纳河,见识过拉昂的惊险局面。在阿尔内勒狄克,他是骑兵队长,他用马刀砍翻了六个哥萨克人,并且救了一这次不是一位将军—他的班长。他自己被砍得血肉模糊,仅仅左臂,就取出了27块碎骨。巴黎投降的前八天,他和一个伙伴对调,加人了骑兵行列。他是旧日人们所说的那种“两面手”,就是说,当兵,他有使用刀枪的本领;当官,便有指挥步兵营或骑兵队的才干。龙骑兵,是既为骑兵又为步兵的特别兵种。这一兵种是这种军事教育的产物。他跟随拿破仑到了厄尔巴岛。滑铁卢战争中,他在杜布瓦旅指挥的铁甲骑兵队。他夺得了吕内堡营的军旗。他浑身是血,将那面军旗丢在皇上面前时,皇上龙颜大悦,对他喊道:“升你为上校,封你为男爵,奖给你第四级荣誉勋章!”彭眉胥回答道:“陛下,我以我那成为寡妇的妻子的名义感谢您。”一小时过后,他倒在了奥安的山沟里。我们现在要问:这乔治·彭眉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那“卢瓦尔匪徒”。
关于他的历史,我们上面巳经谈到了一些。滑铁卢战役结束时,彭眉胥被人从奥安的那条凹路里救了出来。他从一个战地急救站转到另一个战地急救站,最后居然回到了卢瓦尔营地。
王朝复辟之后,他被编人半薪人员之列,随后又被送到韦尔农去休养,换句话说,他被送到那里接受监视。国王路易十八对百日时期发生的一切都不予承认,这样,彭眉胥的第四级荣誉勋章、上校军衔、男爵爵位全都告吹。然而,他心中绝不放弃这一切,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上校男爵彭眉胥”。上街他便穿上一件蓝制服,上面缀上代表第四级荣誉勋位的小玫瑰纽。对此,王朝检察官曾派人带口信给他,说法院将对他擅自佩带荣誉勋章的做法进行追究。彭眉胥带着苦笑告诉那带口信的人:“我弄不明白究竟是我听不懂法语呢,还是您不是在讲法国话?事实上,反正我听不明白您说了些什么话。”接着,他天天带上那小玫瑰纽到街上去,如此一连八天没有人敢招惹他。军政部和省总指挥官曾给他写过两三次信,信封上写的是“彭眉胥队长先生启”。他把那些信不加拆封地退了回去。无独有偶,此时,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也用同样的手法处理了那些由贵人赫德森·洛送给“波拿巴将军”的信件。在彭眉胥的嘴里一请允许我们如是说一竟有了与他的皇上一样的唾沫。
从前,在罗马发生过一些被俘的迦太基士兵拒绝向弗拉米尼努斯致敬的事。这里面有汉尼拔精神的影子。
赫德森·洛(1769—1844),英国总督,负责监视拿破仑。
弗拉米尼努斯,罗马统帅和执政官(公元前198),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公元前200—前197)指挥罗马军队。
一天早晨,他在大街上遇见了那个检察官,于是,他走上去问道:“王朝检察官先生,我脸上老带着这刀疤,并无妨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