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咖啡奶茶经济学
23755900000006

第6章 我们身边的有趣现象(3)

在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博弈,通常在卖东西的时候如果顽固地不接受买家的讲价,那么多半生意是做不成的,因此,买卖双方应尽量找到对双方来说都能接受的价格,这就是一种博弈均衡的表现。

在经济学上,纳什均衡是指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在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策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纳什均衡理论奠定了现代主流博弈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根基,正如克瑞普斯在《博弈论和经济建模》一书的引言中所说:“在过去的一二十年内,经济学在方法论以及语言、概念等方面,经历了一场温和的革命,非合作博弈理论已经成为范式的中心……在经济学或者与经济学原理相关的金融、会计、营销和政治科学等学科中,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不懂纳什均衡能够‘消费’近期文献的领域。”

数学家塔克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在给一些心理学家作讲演时,讲到两个囚犯的故事: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一起作案,在私闯民宅后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进行审讯,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那么两个人都罪名成立;如果另一个犯罪嫌疑人也作了坦白,则两人各被判刑8年;如果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4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关于上述情况,显然两人都抵赖是最好的策略。但由于被隔离无法串供,所以应该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任何一人都会怀疑被对方出卖,于是都从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出发,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0年监狱,招了才4年,所以招了划算;假如我招了,他也招了,得坐8年,他要是不招,我就只坐4年,而他会坐10年牢,也是招了划算。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招不招,对我而言都是招了划算。结果导致最坏的情况发生,两人都招。这就是纳什均衡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博弈。

纳什均衡达成时,并不意味着博弈双方都处于对双方都有利的状态,这个均衡博弈的过程是在博弈者连续的动作与反应心态中达成的。纳什均衡也不意味着博弈双方达到了一个整体的最优状态,纳什均衡只是一种平衡,不可能让所有的博弈都是完美的。

同样拿囚徒困境来说,假如事先两个囚徒就已经达成协议约定好拒绝认罪,那么警察这种分开审讯的方法就不攻自破了,纳什均衡就无法实现。纳什均衡是由单个人的最优战略组成的,但并不意味着是一个总体最优的结果,对囚徒而言,虽然纳什均衡的效果产生了,但是有利的合作结果并没有出现。

因此从个人出发,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导致效果适得其反,不仅损失了自己的利益,也导致整体利益的下降。在非合作状态下,正确地实现纳什均衡才能得到好的“利己策略”。

10为什么人们更相信专家说的——权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着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学生举手是因为那是个“德国着名”化学家,而不是因为真正地闻到了气味。

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相信专家说的话,就像很多电视节目上提到某一现象或者介绍某一商品时,经常会用到“某某专家指出……”、“某某专家认为……”等等一些宣传手段,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商品的可信度。普通受众对于那些位高权重,有威信的人所说的话往往深信不疑,即所谓的“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权威效应,权威效应之所以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即认为专家往往是正确的,这样可以让自己不出错,增加安全系数;其次就是人的赞许心态,即人们认为按照权威去做和社会规范一致,就会受到赞许。

权威效应不仅仅只是人们心态的一种反应,在经济学中也可以进行深入运用,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

在产品销售上,可以请权威人士做广告,以便更好地宣传企业产品的优点。在企业管理上,领导也可利用权威效应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方式,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在辩论会上,也可以引用权威人物的话作为依据。不管在任何领域,合理地运用其权威效果都会收到与众不同的结果。

假如你去医院看病,一个青春活泼、衣着靓丽、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准备给你看病,你可能不愿接受;当一个满头白发、满脸沧桑、穿白大褂、戴着听诊器、说话凝重的老爷子给你看病时,你往往比较信任,这是因为年纪和外貌在你的心中起到了一定的权威效应,让人认为后者才是专业的。

权威效应还有一层寓意:迷信与轻信。我们迷信权威,是因为权威的存在节约了我们自身的思考成本,因此有站在巨人肩膀上一说。其实,权威并不是完美的,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回顾历史,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却遭到教会的排斥和打击,在教会权威的压迫下,整整经历了10年,在哥白尼逝世的前一天他才看见自己的作品成书。紧随其后的伽利略为此也遭受罗马宗教裁判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最终在邪恶的权威下走上火刑柱。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其特点在于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人在思考的时候永远不知道他会想到什么,而权威效应则忽略了人的思考,注重于存在的标准。

我们学习经济学,也是对斯密、李嘉图、凯恩斯等经济学权威性的承认。以至于我们不会去对他们进行质疑,就像我们从小学习教科书一样,绝对信任书本。在经济学中,永远不会有所谓正确的答案,只有相对的答案,在不同的角度上得到不同的结论。

就算是权威的学者,也会有后来人去不断修正和完善他的观点,我们不能抓着他们的思想不放,要学会思考怎么给出自己的结论。

11穷人与富人的差距——基尼系数

一个着名的美国民营企业集团董事长,据说拥有高级豪华轿车3部,最差的一辆价值也有670万美元。美国富豪开始进入收藏界,老爷车、奇石、字画、首饰等都成为他们的藏品。前不久,在纽约的一个私人用品展览会上,当地富豪展示了一些价值上千万元的钻石项链、装饰物、老爷车等。据一位美国私营医院的医生透露,她两个人工作的妇产室,每月收入几万美元,可她们两人的工资才每月1000美元,剩下的利润都是老板的。老板有好几套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房子,可是他们夫妻还是居住在医院提供的一间40多平方米的空闲的杂物间。

我们都知道中东地区盛产石油,其石油储量占世界的62%之多,在这个工业化的经济环境下,石油可以说就等同于财富。然而拥有如此丰富资源的地区怎么还是如此动乱呢?中东大部分地区都是多个政权集中的地区,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底层的民众无法保证正常生活,可以说极少数人掌握着一个国家的财富,从而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

世界银行最近得出的一份关于世界贫富差距的研究报告给出了结论:中东地区几乎是全世界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且局势仍然在进一步恶化。其预示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经达到06,远远超出了安全线,因此导致动乱不断。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在1912年提出的,用于定量测定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可以更为客观、直观地监测居民的贫富差距,能较为正确地反映出两极分化程度,因此广泛地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与采用。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其中“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就是收入完全被其单位所占有;“0”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就是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无论是“0”还是“1”,这两种情况在现实经济中都不能产生,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系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数值越高,则说明财富越集中。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如果超过警戒数值,那么就有可能发生经济混乱,影响社会稳定。

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苛捐杂税过高。纵观历朝历代,凡是稳定繁荣的时期,人民无不是丰衣足食,也就是基尼系数较小;而每个朝代濒临死亡之时都伴随着人民的饥寒交迫,也就是基尼系数过大,导致社会动乱,从而破坏经济发展。这也是社会问题与经济发展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