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23770300000013

第13章 典型的博弈策略常识(2)

在这场教授和学生的博弈中,教授洞悉了学生有可能采取说谎以拖延考试日期的策略,因此做出了策略来验证学生所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并且对说谎的学生施以惩罚,又不会伤害说实话的学生。但是,学生们却没有洞悉教授有可能验证他们所说话的真实性,因此在博弈中陷入了不利的地位,导致自己只有25%的可能性使第二页题目的答案统一,进而通过考试。试想,如果他们能够洞悉教授可能会验证他们的话,预测教授会采用何种方式,假定预先套好话,做好准备,也许就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种劣势之中,而是顺利通过考试。

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大家合谋弄虚作假,而是为了阐述博弈中,提前预测、洞悉对方策略的重要性。

在博弈中提前预测,甚至洞悉对方策略往往能够让博弈参与者占据很大的优势,为博弈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反之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之中,在博弈中失利。

与对手共存策略:没有你哪有我

博弈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选择策略,而且可以交给我们生活的智慧。面对敌人,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残酷无情”,但这样有时会带来坏的结果,而放对方一条生路,甚至是拥抱敌人,反而才是博弈参与者的占优策略。

“空城计”是广为流传的故事,虽然其真实与否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其对局中所蕴含的智慧的确令人感慨万千。

对局中,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而大胆摆下空城计,从而占据了优势。因此许多人传颂的是诸葛亮无与伦比的智慧。但是,对这场博弈,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司马懿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不至于看不出来的。也就是说,司马懿并非不敢攻城,而是不攻城,放诸葛亮一条生路对自己更加有利。

司马懿一度受到曹真等人的排挤,甚至因此而被贬为平民。后来诸葛亮伐魏,魏无人可挡,不得已只得请司马懿出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诸葛亮的存在给了司马懿东山再起的机会。倘若诸葛亮死了,那么“狡兔死走狗烹”,司马懿一定会再被排挤,又有可能非常落魄。为此,司马懿的占优策略就是放过诸葛亮,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扩充自己的势力。

当然,这是不是实际情况很难说,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博弈论的智慧,而这不仅是博弈论的智慧,更是生活的智慧。很多时候,因为对手的存在,才会让人更加发愤图强,永不止步;由于对手的存在,才会让自己有用武之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手是另一个自己,彼此很了解,也彼此激励。就像心理学上的马蝇效应,没有了马蝇,就不会有奋勇向前的骏马,没有了凶恶的狼群,就不会有活力四射的牛羊,显然,我们都知道马蝇专门叮咬骏马,恶狼专门扑食牛羊,但是它们却是相克又相互依存。这就是“没有你就没有我“的敌人,就是害怕它存在更害怕它消失的对手。所以无论何时,最好不要选择“同归于尽”式的“势不两立”,而要选择“共存共赢”式的“化敌为友”。

所以,当你因为相互竞争而相互仇视时,不妨想想在竞争中自己取得的进步;想想敌人给自己的启发和磨砺;想想如果没有他的阻挠牵绊,你会不会有今天的坚强;想想如果没有他的耍奸使诈,你会不会有今天的智慧;想想如果没有同他的较量,你会不会有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说,是不是应该感谢对方或者拥抱对方呢?如果还在怀疑,那就再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吧,也许它能让你坚定与对手共存的心。

有一间小杂货店一直生意兴隆,直到一天,在它的对面新开了一家大型的连锁商店,小杂货店的店主感到这家商店即将搞垮自己的生意。于是他去找牧师诉苦。

牧师说:“倘若你对这家连锁商店心存畏惧,那么你肯定会仇视他,而这时仇恨便成了你真正的敌人。”

杂货商慌乱地问:“那我该怎么办呢?”

牧师建议说:“最好的办法是,每天早上站在你的商店门前,祝福你的商店生意兴隆,然后再转过身去,也同样祝福那家连锁商店生意兴隆,去当众拥抱你自己的敌人。”

杂货商听后,气愤地说:“我为什么要去拥抱我的敌人?”

牧师平静地回答:“因为你的任何祝福都会变成福气最终回归于你。同样的道理,倘若你有诅咒,也同样会将自己导向失败。”

过了一段时间,正如杂货店老板所预料的,他的商店因连锁商店的冲击被迫关门了,但是他却被聘请到那家连锁店做经理人,收入比以前更好。

每个人都脱离不了他赖以生存的社会,倘若没有一颗宽恕之心,生命就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这样损人且不利己。一颗宽容的心灵可以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迈向新的起点。切记,如果不能以宽大的心胸对待他人,即使那个人是敌人,也等同于拆掉自己要过的桥。

歧视策略:小心合谋的力量

在现实中,很多时候组织中的成员得到的待遇并不平等,有的得到了优待,有的被歧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管理者防止组织中的成员进行合谋的措施。

例如,一位经理,让两个员工进行工作技能效率比赛,胜出者将得到一笔奖金。这样一来,如果这两个员工都努力工作的话,每个人得到奖金的概率都是50%,但是艰苦劳动竞争会让他们很累,并且他们很有可能即使辛苦工作也得不到奖金,而经理却可以从中获得收益--预期的产量提高。但是还有一种对经理不利但员工却可以获得更多收益的情况--两个员工合谋都不努力,这时员工们获得奖金的概率仍然都为50%,但他们却不用受累。

那么,经理有什么办法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是许多人都会想到的策略,但是监督策略却并不一定有效,原因有二:其一,监督者很有可能会被监督者收买,加入其中;其二,如果合谋具有隐秘性,合谋者之间非常默契,那么监督策略就会无能为力。

与监督策略的无效相反,歧视策略会有效得多。一般来说,歧视分为显性歧视和隐性歧视两种。

所谓显性歧视是指根据可能合谋者的外在特征进行歧视,比如,上面例子中的两名员工一名是男的一名是女的,那么,在竞争中胜出者是男员工就给予200元的奖励,胜出者是女员工就给予50元的奖励的方案就是一个显性歧视的奖励方案。这样的一个歧视方案下,女员工很可能会不努力工作,而男员工不仅不会与女员工合谋,而且会为了胜利而努力工作。

现实中,管理者常常使用打击某些员工而拉拢另一些员工的显性歧视方案来阻止员工之间的合谋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显性歧视方案会使得被歧视者不愿意再努力,不利于整体效率的提高。鉴于显性歧视方案的这种弊端,博弈论学者便提出了隐性歧视理论,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管理者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公司中的两个成员为一个高级职位竞争为例来具体说明一下。

在这个例子中,高级职位会有更多的薪水和福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等同于奖金,而双方可以合谋彼此都不努力工作,通过抓阄的方式让老天来决定谁获得这个高级职位,并且约定无论谁升职都要给另一方一定的好处。这样问题仍然可以归结成一个竞赛问题。那么公司中的高层是如何阻止这种情况发生的呢?面对这种情况,高层往往会内定其中一个人晋升,并且把决定告诉这个人,只要他的表现不逊于对手,晋升机会就一定是他的。这样一来,被内定的人员知道自己获胜的概率是高于50%的,如果合谋,他就会要求对方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往往是另一方所不会接受的,因为另一方并不知道自己胜出的概率小于50%,因此合谋是不可能成功的。

你也许会说,如果“内定”信息公开的话,合谋就有可能达成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一方面,被偏爱的人员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依靠某种不正当的“关系”照顾而升迁,他更希望在别人眼中自己是靠能力取胜的;另一方面,即使被偏爱的人员向另一人员说出该信息,对方也不会简单地相信,反而有可能认为是为了诱导他放弃努力而故意这样说的。

由此可见,隐性歧视策略是可以有效防止合谋的。另外,由于其中不被偏爱的一方在无法合谋的情况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努力工作,从而迫使被偏爱的一方也努力工作,避免了整体效率低的情况出现。

现实中,隐性歧视策略如果做得微妙的话,其效用会更大。比如,公司高层可以与竞争的这两个人分别进行隐秘谈话,跟他们说:“小×啊,说实话,两个候选人中我更加看好你,我希望你来担任这个职位,但是你也要努力,至少要不比××差,这样才方便我提拔你,我们不能落人口实,对不对?好好干,不要辜负我的期望。”这样,两个员工晋升的主观概率都超过了50%,他们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合谋更难以达成,整体的效率会更大。

无论如何,在博弈中,歧视策略都是防止参与者合谋的有效方法。

声称策略与实际策略:行动还是不行动

博弈也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之分,有声的博弈又称为言语博弈,如在各国的外交中我们就常常见到。在外交活动中,国家对外发表的各种声明就属于言语博弈,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对美国发表声明说:“如果你攻打我们,我们就向以色列发射导弹。”这就属于言语博弈。当然这些声明有真有假,不过都是出于博弈的需要。

言语博弈,也被许多博弈论专家称为信号博弈。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有关言语博弈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策略决定,而策略决定可分为实际策略决定和声称策略决定两种。

例如,有人说:“你不惹我,我就不惹你;你要是惹我,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或者说:“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些就是策略决定。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话有什么意思:我不希望别人不断地侵犯我,我不希望自己不断地受到侵犯;但同时,我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因此不会在别人不侵犯我的时候去侵犯别人,因此,“你不惹我,我就不惹你;你要是惹我,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的策略是我的策略决定,是我出于利己动机的理性规定。

要注意的是,这个策略决定一旦被说出,就具有“传达”的功能,它向他人传递着“你不惹我,我就不惹你;你要是惹我,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的信息。虽然语言哲学专家们认为,语言本身就是行动,因此,当博弈参与者为了使双方避免出现不希望的结果,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说出策略决定时就已经是实际策略决定。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声称策略决定和实际策略决定的区别并不在于此。

一般讲,国家之间的声明都只是一种声称的策略决定,至于是不是实际的策略决定则需要进一步验证。

例如,“你不惹我,我就不惹你;你要是惹我,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是一种声称的策略决定;而“如果明天下雪,我就穿羽绒服”则是实际的策略决定。

那么,到底如何区分声称的策略决定和实际的策略决定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区分:

首先,声称的策略决定是一种语言行动,而实际的策略却不是一种语言行动。博弈参与者一定要将策略决定告知其他人知道,这样的策略决定才能称之为声称的策略决定。而实际的策略决定则不然,它是不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其他博弈参与者有可能知道也有可能不知道,要知道,有时候这种真正的策略决定是保密的。

其次,声称的策略决定可能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并不一定是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但是实际的策略是理性的博弈参与者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策略决定,只要社会的逻辑结构或博弈结构给定,博弈参与者就会贯彻执行这一策略决定。声称的策略决定可以是实际的策略决定,也可以不是实际的策略决定,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囚徒困境中,当警察给了他们的支付矩阵后,他们的最佳理性策略决定是“招认”,那么“招认”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策略决定。而囚徒宣称的“不背叛”则只是一种声称的策略决定。

威胁策略:促使对方做出让步

在法国巴黎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年轻的中尉与他的女朋友在一家小酒馆里吃饭。正在这个时候,一位中校也来到了这里。中校看上了中尉年轻漂亮的女伴,于是就命令中尉立刻走开。中尉当然是不愿意了。中校说:“你看着办吧,要么马上走开,要么今晚就让你上前线。两条路你选一个!”

中尉立刻叫了出来:“天哪!前线!现在德国人正在疯狂地攻打法国,您让我干什么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要把我派到前线去啊!”于是他撇下了女友,戴上军帽,闷闷地走开了。

中尉怎么会这么听话呢?正是由于他看出了中校铁心想抢走他的女伴,如果他不立即走开,也许中校就真的会把他送到前线去了。那可是一个会要命的地方,可能一去就永远也无法回来了。放弃女友总比丢了命要好一些吧?权衡利弊之后,中尉选择了离开。

像这样的威胁在博弈过程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不同点只是在于有时候十分见效,有时却没有丝毫的效用;有时候效果很明显,有时候效果却显现不出来;有的人善于利用,有的人则不太擅长。但无论怎样,威胁策略在博弈中都是一种很重要的技巧,只要运用适当,就完全能够达到所预期的目的。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行业的巨头之一,他先前曾经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过,后来就接管了正处于困境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刚到克莱斯勒的时候,面对着这个已经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艾柯卡认为一定要减少工人们的工资才能够有效缓解公司的压力。于是他便首先把高级职员的工资降低了一些,只付给他们原来的90%,并且将自己的工资也从原来的36万美元降到了10万美元。艾柯卡的这一举动令高级职员们十分敬佩,因此,高级职员的降薪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大家基本上对此毫无怨言。

接下来,艾柯卡继续进行他的降薪计划,他对工会的领导人员说:“一个小时20元的工作现在没有了,这里只有一个小时17元的工作。你通知工人们,情况危急,就如同我正拿手枪指着你们的脑袋,应该怎么做,你们自己好好想想。”

艾柯卡的这个决定得不到工会的认可,因为一个小时17元的工资是工人们实在接受不了的,双方为此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谈判。工会人员罗列了诸多理由,比如工人们多数生活艰辛,全家人都依赖他们的工资生活;比如物价上涨了,如果在这个时候降低工资的话,工人们的生活将会更加艰难等。

艾柯卡反复强调公司目前的困境,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公司做出的这项决定,这也是逼不得已的办法,一旦公司的情况有所好转,肯定会马上给工人们加薪水。可是,不管怎样艾柯卡都不能说服这些十分固执的工人。于是,艾柯卡想了最后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