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的背景
23787800000038

第38章 写作,让文化在笔底流淌(5)

几年前,我在一个叫车桥的地方当养路工。居所西侧是漳河,浩如烟波的库水蓝得晶莹,清得透碧。这是让人深思的地方,我在水库边静坐着,就像一只蛙、一株草,或者一块光滑的石头。

我在水边静坐,或是带着一本书,或是抓着一个茶壶。我薄薄的镜片折射着水的光芒。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似梦非梦间,我像在平原上行走,或者在蓝天上飞翔。我守着这汪洋般的水,就像守护着心灵的家园。

在河边静坐,我能想些什么呢?是往事,是诗歌,还是那遥远且古老的命题?我像一只安静的牛,因反刍而安详,因安详而反刍。有风吹来,有水鸟的声音传来。我感到身躯在消融,直到自己也成为一泓清水。

一年后我回到城市。喧嚣、繁杂扑面而来。应酬、客套和市俗生活,日日剥蚀着水一样纯的真性情。我多想再回到那个地方,在水边进行平和的静坐。

城市的暗影

午夜君临的时候,我以肥胖的身躯开始了对城市的穿越。这种发生在午夜的慢跑,使我惊悚和兴奋,我发现和暗悟着城市在白日之后的身影。

一切都袒开心胸,城市的另一面不再被眼睛忽略。眼前的城市是一种久违的发现。富康车就像四处觅食的青蛙,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荡来荡去。救护车呢,简直像绝望的老祖母在声声呼唤着病人的乳名。走进大排档的红男绿女,就像被拥进冒烟的糊辣汤中的金针菜。擦身而过被称为新新人类的女孩子,一样的黄头发,一样的松糕鞋,一样的露着肚脐眼,在城市冰冷的水泥路上以蹓越挥霍着青春。唯有城市边缘的群山和丘陵,静如处子,在喧嚣过后的夜晚保持着沉默的尊严。

城市的暗影是如此的生动,住宅小区那几盡亮着的台灯,或许是夜读人探寻的眼睛吧。他们在夜晚品喱着远古的文明。连街头的卡拉OK厅,也收敛了最初的粗暴,在丰韵的像巧克力一样的女老板守候下正准备安睡。垃圾堆边奔跑的鼠类,开始了争夺食物的厮杀与争取爱情的引诱。而我,一个在城市里丰收欲望也丰收一堆脂肪的年轻人,一个只想减轻体重的功利主义者,因为每晚慢跑五公里而走马观花地开始了对城市的窥觑。在城市突如其来的暗影中,一些久违的情怀居然像树叶一样飘来飘去。

文化的疾逝

历史和现实总被一些急功近利的人粗暴地割裂开。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少说也有千余年历史。如今,古城墙、青石板小巷这些富有历史情韵的建筑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的水泥建筑像不速之客,迅速抹去了人们对古老文化的感官体验。在塑造城市的进程中,人们往往东施效颦,追逐着新潮的东西,最后却像邯郸学步,忘却了回家的路。

想起看过的一则资料,大概是讲意大利的。意大利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闻名全世界,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与“世界文化遗产”称号最多的国家。至今仍拥有20000多座古城堡、9500多座教堂、6000多处考古遗址、3000多座开放的博物馆和1500多处修道院。威尼斯的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还要窄,两条船不能并开,只能单行。街道两旁是古老的房屋,连接街道的是各种各样的桥,人家也没嫌它碍手碍脚而拆得干干净净。中国同为文明古国,理应珍惜一代又一代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一边无情地拆毁古建筑、老房子,一边建一些粗制滥造的“仿古一条街”和“名人故居”,让人大跌眼镜。

茶,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体现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底蕴。茶艺馆应反映着古老中国的风度,体现着中华文明的因素。走进茶艺馆,至少可以让文明的人更文明,让不文明的人暂时变得文明些。但纵观这座城市少之又少、微乎其微的茶艺馆,逐渐演变成麻将馆和休闲屋。麻将声声、烟雾缭绕,见证了一些人的无聊和颓废。看一次让人难受一次,直接叫麻将馆得了,非要扯上“茶”这个字。

窃以为,城市的古建筑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应该让它保留一部分阐释城市的积淀与厚重;茶艺馆也应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提升到“琴棋书画诗曲茶”的那个“茶”。古建筑的毁灭和茶艺馆的变调,让人觉得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想起来,满是哀伤与无奈。

2000年9月

关于富有

在我看来,富有,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字眼,很多人想拥有它。如果是用劳动得来的钱,用起来会觉得踏踏实实;如果能让自己的智慧也变得富有起来,能让人与人和睦起来,让自己快乐起来。富有能让我们从容地感到温暖与自信,高贵与优雅。追求富有,我们越来越富有;拥有富有,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广。

岁月荏苒,从一文无有的穷小子到衣食无忧的中年人,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贫穷带给人的折磨、痛楚以及贫穷对穷人肉体与精神的双重伤害。多年的经历告诉我:富有,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不受辱地跻身于世的重要前提。如果我们不奋发图“富”,我们会感到更多的羞辱并丧失更好的机遇。

贫穷让我感到不快,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我对贫穷给予的屈辱有惊人的记忆。我常耿耿于怀贫穷带给我的尴尬与无奈。譬如说,因囊中羞涩遭人白眼,因见识浅陋而招人嘲讽,这些都让我刻骨铭心。我下定决心说,必须富有。

想想每个人一生的追求,基本存在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有人希望成为物质上的富翁,有人希望成为精神上的富翁。两种富有兼得,当然是最佳境界。然而生活不是任人摆弄的宠物,当我们不得不在两种富有间做出选择时,还是应该记住孟子的哲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的物质需求有限,纵有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物质的丰富填补不了心灵的空虚;而富有的心灵是一首永恒的诗,既能升华人的价值,又能弥补物质上的缺憾。一旦丧失了心灵的富有,物质上的富有常常失去应有的趣味。

但我们要注意一个前提,物质决定意识,精神世界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撑。中国有句古话: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此乃人类的天性使然,绝不能由此怪谁怨谁。在这个还算正常的时代,一个心灵丰富、拥有智慧的人如果衣不蔽体、生存都成问题,还能指望谁来关注精神的星空?

精神世界常常受制于物质条件。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自尊、独立、不趋炎附势的人生态度很容易打折扣。当今时代,贫穷仍在折磨着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源源不断地造就病态的人、呻吟等死的人、神经错乱的人、精神失常的人。贫困者,很容易遭受轻慢,轻视、乃致轻蔑的对待,受辱的概率通常比富人高。贫困者,很容易丧失做人的原则和长远的打算,精神世界也难以意志坚定,晴空万里。

李敷先生曾说:“你要有硬骨头,你要付出多少代价?第一,你要有点小钱,藏起来饿不死你,不看人家脸色,不吃人家饭;第二,你能忍耐得住寂寞;第三,个人没有力量跟环境来抗衡。”在这个功利的时代,人们总习惯于为有钱者唱赞歌,却鲜有为贫困者去呐喊。成见也罢,势利也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生存规则。

我一次次告诫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要始终将富足的心愿埋在心底,靠诚实的劳动和勤奋的学习提升做人的境界,不仅内心丰富充盈,而且物质生活无忧无虑,千万别因缺钱而丧失美好的事情。

我常常想象一个双重富有的人是什么样子。他从容、自信、不慌不忙、游刃有余。既不会低三下四,也不会茫然失措。他的智慧使他不必为生存担忧,又使自己的心灵足够充实。他就像一棵大树,既在泥土中扎根,又不断向天空伸展。我还在想,其实我们需要靠精神上的富有推动物质上的自足。在获得生命所有必须的物质后更应向深层迈进,在精神上做一个富翁。

必须富有,在无数次对人生的探索和追求中,我对自己提出了一个不断推进的目标。

2000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