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电子政务应用趋势与实践创新
23788900000009

第9章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4)

③强调要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政务流程再造直接针对的就是被割裂得支离破碎的政务流程,其目的就是要重建完整和高效率的新流程。政务流程再造根据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因此,在再造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流程的思想,以流程为运行的起点和终点,用崭新的流程替代传统的以职能分工理论为基础的流程。

④充分发挥每个公务员在整个政务流程中的作用。政务流程再造要求将决策点定位于流程执行的地方,这就要求公务员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并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理流程的成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⑤强调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依赖,政务流程再造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面向公众的政务流程进行分析和再设计,降低行政成本,缩短政务处理时间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管理变革理念。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政务流程再造与以往流程变革的最大区别。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政务流程再造的实现和效果将大打折扣。

2.电子政务与政务流程再造的关系

政府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基础。电子政务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再造后的公共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的固化。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务流程再造具有极为紧密的互补关系。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催化剂和助动器。电子政务建设势必推动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和组织重组,同时也给政务流程再造——信息时代的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和技术支撑(包括组建方式、运作能力和技术规制等)。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可以说是一种基于流程的政府管理形态,因此电子政务需要流程。没有流程也就没有电子政务。不进行政务流程再造的电子政务,只能称为政务的电子化或者自动化,电子政务的改革价值是无法体现的。只有科学实施政务流程再造,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并使信息技术与政务流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电子政务建设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可见,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政务流程再造是一种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研究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务流程再造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在我国快速推进的电子政务建设中探求政务流程再造的发展契机与实施途径。

(1)电子政务对政务流程再造的助推作用

电子政务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子”,即政务的电子化;另一方面是“政务”,即政务变革。电子政务建设势必推动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创新和组织重组,同时也给政务流程再造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第一,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务流程的根本革新。政务流程再造与以往政务流程变革最大区别就是借助信息技术连接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中的流程片段,实现政府业务的无缝隙运作。电子政务建设为政务流程提供了信息化处理的平台,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行政管理,是以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为基本工作方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代替政务的人工处理,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政务流程,许多例行性和常规性的行政工作被交给计算机执行,全方位地实现了人机操作和管理。电子政务大幅度改变原来的政务流程的实践,有力地深化了人们对政务流程的反思,更加明晰地认识到政府的机构设置只有根据政务流程的本质、目标、工作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删除诸多不必要的、无效的环节,才能达到功能整合、整体优化,大大缩减政府的组织规模。

第二,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务流程再造的必然要求。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的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而是在政务流程优化和再造的基础上,以一种创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政务功能。在电子政务建设初期,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政府原有的政务流程,这样做虽然可以提高政务流程的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却固化了传统的政务处理方式,不利于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也无法将信息技术的潜力充分地发掘出来。传统政府机构的积弊在于条块分割,职能包罗万象,政务流程复杂且分散,无法实现整个业务条块的联网。政务数据流不得不按地理位置和职能分配被分割在多个部门,而且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又增加了交接的环节和沟通的复杂程度,形成了一个个无法互通的“信息孤岛”。因此,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必然要求对传统政务流程进行再造,以满足“一站式”电子政务的要求。

第三,电子政务为政务流程再造提供了技术支撑。流程再造理论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作为支撑的。作为流程再造理论在政府中应用的政务流程再造,同样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没有政府管理信息系统,要将决策点定位于政务流程执行的地方是很难的;没有信息共享机制,要想将过去的串行政务处理流程改造为并行政务处理流程是不可能的;没有信息在流程上的连续传输,要消除信息重复录入和处理等无效劳动也是不可能的。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运用的具体表现形式。电子政务建设为政务流程再造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政务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仅将传统的政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固化原有流程,将增加组织变革的障碍。不进行政务流程再造的电子政务,只能称为政务的自动化,电子政务的改革价值是无法体现的。只有科学地实施政务流程再造,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并使信息技术与政务流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电子政务建设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电子政务的推进,加速了管理技术的创新,对当前政府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而引发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和运作形态,电子政务目前的应用范围还仅局限在政府内部的信息资源交流、单向信息的发布、政府与公众的网络数据交流上。这是因为我国现实的社会发展水平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制约电子政务建设的瓶颈:

第一,我国现实的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电子政务深度应用。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已经普遍从“职能优化”阶段发展到“流程再造”阶段。我国受到“工业化没完成”这一国情条件限制。电子政务还停留在“职能优化”阶段。我国要完成工业化任务,与此对应,在公共行政上要求强化政治与行政二分,强调专业化分工、优化职能。电子政务深度应用所需要解决的重塑政府组织结构、实现跨部门一体化协同办公与信息共享、以及公共事务管理与政府服务从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方式向集中整合的、无缝隙的方式转变等政务问题,都与政务流程再造有关,这就已经在客观上提出了再造政务流程的需求。

第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电子政务是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将政府各个部门封装起来,公众享受政府服务只需一个入口的形式,即电子政务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公共服务形式是:公众一次性地将办理业务所需的证明材料或其他文件传递给一个政府业务处理入口,政府内部业务处理可以采取并行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并行式办公方式并非简单的多个部门简单地集合办公,而是后台系统的协调统一工作。这种电子政务要求的后台协调一致的工作模式与政府当前“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之间的矛盾将会愈发尖锐,必然要求政府部门进行职能调整和利益格局的分配。这已成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

现在的电子政务建设越来越牵涉机制和体制,而不再单纯依赖于技术。也就是说,现在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力已经主要不是靠技术,而是包括政务流程再造在内的一系列政务变革。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发展瓶颈的途径是,电子政务与政务流程再造同时并行,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政府管理创新的有机融合。

3.政务流程再造的实施

美国著名流程再造专家达文波特(Davenport)明确指出,流程创新必须在组织战略范围之内,以未来流程的理想模式作为指导。一个战略构想及其提供的流程创新内容和实现契机,不可能在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导下完成。同样,政务流程再造也必须在构建以服务型政府为重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针指导下,并以未来政务流程的理想模式——电子政务为目标,塑造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化、网络化、全天候、一站式、无缝隙的政务处理模式。这种政务处理模式的实现,有赖于清晰的政务流程再造的目标设计和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务流程再造策略作为指导。同时,为了满足电子政务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与运作的愿景,我国政务流程的再造,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电子化、柔性化、无缝化和法治化的目标设计。

(1)政务流程的规范化是政务流程再造的前提

政务流程再造是一种管理工具,其技术性内涵要求它通过对流程的准确描述形成一系列标准规范的政务处理过程。政务流程的规范化是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政务流程再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政务流程规范化的过程。政务流程规范化的内容,就是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政府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将大量互相交叉、纠缠的政府业务逐一“梳理”出来,分别理顺,清除没有实际价值的业务流,形成一个清楚、规范的政府业务体系。

现实中,我国的政府机构数以万计,规范政务流程显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目前我国各地方和部门对政务流程的规范,是在国家或行业主管机构的统一方针和阶段性指导下进行的。必须建立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流程规范标准,如果任由地方各政府部门按照自身想法各自制定规范标准,不仅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更背离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目标,使得各地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流难以兼容,数据资源难以共享。政府业务的规范化与各个政府部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业务规范的具体标准,更是涉及到人事、财务、计划、公文、档案等内容。将这些内容标准化、规范化,不但可以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节约大量的资源,而且标准制定的过程本身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带动软件产业的发展。

政务流程规范化要求政府应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使政务流程更加符合电子政务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我国已正式发布了《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等国家标准,完成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等研究报告,形成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等国家标准草案,开发了四套标准辅助工具,这些标准为政务流程再造规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总之,不管是对政务流程再造的对象,还是再造的过程本身,规范化都是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

(2)政务流程再造的实施步骤

国外学者Guha针对企业流程再造,提出了流程再造的6个阶段即构思设想、项目启动、分析诊断、流程设计、流程重建和监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将阶段细分为多个活动,把各个阶段和活动所能使用的技术和工具进行分类归整。由于政府流程再造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相似性,这里将政务流程再造分为六个步骤:

①制定计划

政府流程再造是在一定政治环境中发生的,带来的将是政府结构的变化和权力的转移,再造的开展与顺利进行与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政府流程再造的实施首先要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愿景。同时要正确识别与评估政府机构的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能力,寻找发现政府流程再造的机会,发掘那些可能获得阶段性收益或者是对实现政府组织战略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流程作为再造对象。这一阶段是政府流程再造的准备阶段,也是政府流程再造成功的基础环节。

②再造启动

政府流程再造是一项事关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信息改革的大事,通常会牵涉到政府各个层面的各个部门,组织协调难度大,因此政府一旦决定要实施流程再造,就应该注重对流程再造团队的构建。即选择并组织实际参与流程再造的人员,由他们负责描述、分析和诊断现有的流程,制定并细化新流程的设计方案,并监督新方案的实施。其次,做好再造的宣传工作。要让各个部门的公务人员对即将进行的改变有心理准备。负责再造的单位需要与受影响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进行必要的宣传,使其了解并认同改变的必要性。政府流程再造还要与公众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征求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了解公众的需求。最后,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大致描述项目的资源需求、预算、历程。通过高层领导所拟订的目标、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分析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来确立流程再造的目标结果和评估标准。

③分析现有流程

对现有流程及其子流程建立可视化业务模型,描述各个流程因涉及部门、岗位、职责、活动等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并通过确定流程的需求和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实现情况,进一步分析现有流程的存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流程设计定义基准。流程再造团队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可以进行流程再造的切入点,此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描述现有流程的现状,即对活动、控制、资源、业务规则和信息流等方面的描述,以及对其相互关系进行表达;二是分析、诊断现有流程的弊端症结,流程的病症应该是阻碍或分离有效工作流程的活动和业务政策,是官僚习气、缺乏沟通以及非增值活动增加的结果,因此分析弊病的重点主要包括:确定那些将带来不良结果的行为、瓶颈和不必要的步骤;确定把职能信息系统分为几个系统,再合并成一个大流程系统;确定正式、非正式的机能失调政策与规则,它们导致了无价值的附加活动;确定所有不必要的办公公文,并对所需的表格、报告提出质疑。

④流程重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