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战略论
2384600000201

第201章 强大战力的产生(208)

在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人口稀少的发达国家还在采取各种积极政策以鼓励其人口增长,由此可见人口对于保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到今天依然存在。而在两千多年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依靠农民的人力劳作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时代中,人口的作用就显得尤其突出。在各诸侯国征战不断的动荡环境中,能够认识到人口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重大作用甚至是关键作用的人并不在少数,然而真正能够将人口问题提上国家的政策议和、将以增加人口为政策法令的做法付诸实践的却寥寥无几,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就是要以增加秦国的人口为要旨。但是,仅仅有人口的增加并不能说明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强盛起来,三晋之民众多但是却日益衰弱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将现有的和新增加的人口转化为强大的战力,而商鞅解决这一力量的产生和转化过程的做法则是以增加务农之人的数量为主线的,因为务农的人多了而农业生产就能够不断进行、军队的粮食供应就能够得到保障、军队的对外作战才能够坚强而持久。

在内部增加务农人员的数量(垦令第二)

增长国家财富的办法,在于集中精力从事能够使国家物资充实的行业,在商鞅所处的传统时代,农业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行业,因而法家思想要求国家、社会和民众将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以求增强国家的力量。

人口、土地与资源是构成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性基础条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垦荒地,而开垦荒地的目的则是为了使更多的人务农从而增加国家的粮食产量。为此,商鞅颁布了二十条开垦荒地的法令。

从外部招徕人口务农(徕民第十五)

秦孝公继位之初秦国的国土状况是地广人稀,因为人口比较少所以广阔土地上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根据商鞅的说法,古代那些制定土地律令的帝王们是这样划分土地的:如果有一处方圆一百里的地方,其中山地、丘陵占据十分之一,湖泊、沼泽占据十分之一,峡谷、河流占据十分之一,城镇道路占据十分之一,贫瘠的田地占据十分之二,肥沃的田地占据十分之四,那么这块地方就可以养活五万个农民,其中的山地和丘陵、湖泊和河流、峡谷和河流可以为他们供给各种各样的原材料,镇压道路的两旁足以供他们居住。秦国虽然有方圆一千里的土地,但是其中可以种庄稼的田地还不到十分之二,田地总数还不到一百万亩,其中的湖泊与河流、山谷、名山、大河的原材料又不能充分被农民所开采和利用,这就是秦国的人口与其广阔的土地之间不相称。

与秦国地广人稀的情形刚好相反,与秦国相邻近、地处中原地带的三晋韩、赵、魏三国的土地狭小但是它们的人口却非常多,百姓们居住的房屋纵横交织在一块,三晋人民经商以维持生计的风气流行而商人们的名下又大都没有田地和房屋,超过一半的人因为没有房屋居住而在山南山北以及湖泊、沼泽的低洼地带挖洞穴居住在里面。三晋的土地狭小而无法供养它们的民众,它们的土地与人口之间的不相称程度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秦国人口与土地不相称的程度。

既然秦国地广人稀而与之邻近的三晋土地狭小、人口拥挤,那么为什么不从三晋地区招来它们众多的民众到秦国来开垦和利用广阔的土地呢,商鞅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主张发布法令从三晋地区招徕民众。但是商鞅的主张却遭到了秦国一些官员和士大夫们的反对,他们担心三晋的民众进入秦国会占据秦国民众已有的田地和居住面、更为深层次的担忧还在于三晋之民会将中原地带安逸恶劳的作风带到秦国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他们不肯放松秦国现有的严格的税赋政策与官职爵位来吸引三晋之民,尽管三晋地区的民众也都想要获取土地但是他们却被秦国严格而沉重的税赋拒之门外。对此,商鞅辩解说自从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与秦国最邻近的国家就是它们了,而由于韩国和魏国与秦国有更多接壤的地方因此秦国向东用兵的对象首先就是韩、魏两国,在这种情形下,从三晋之地招徕他们的民众为秦国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和提供粮食,这不仅可以增强秦国的战力、同时也削弱甚至动摇了三晋的根本,敌国的力量被削弱了而本国的力量就相对地增长了,秦国虽然能够在多次的战争中战胜三晋、夺取了它们的土地但是因为不能夺取它们的民众因而无法使它们屈服于秦国。

商鞅请求秦孝公对山东各诸侯国前来秦国的民众提供优厚的政策条件,免除他们三代人的税赋和徭役,允许他们不参与作战,他们之中有能够在秦国境内的坡地、山地和低洼潮湿的地方开垦土地的就免除他们十年的税赋,将这些政策写入法律之中使之得以保障,就可以招徕一百万农民到秦国了。商鞅向秦孝公陈述招徕各诸侯国民众的好处,即让招徕的一百万农民在秦国开垦土地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用秦国的民众来在境外作战,这样,即使秦国的军队在境外作战一百多天而秦国境内的农业生产活动也不会因此而被耽搁,这就是使国家富裕和强盛两方面都能够成功的做法。在商鞅看来,与单纯的用军队来夺取诸侯国的土地以削弱它们的做法相比,从各诸侯国招徕它们的民众使之为秦国服务,其对诸侯国的伤害效果与用军队夺取它们土地的效果是同等的。

招徕山东各诸侯国民众的关键问题是秦国是否肯对他们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赏赐给他们优惠的官职和爵位,这就又回到法家耕战的主题上来了,因为招徕各国的民众是要为秦国开垦土地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因此就必须有法令来规范、鼓励和奖赏他们为秦国的生产活动作出贡献。

(农战第三)

此一章的主旨在于君主应当用刑罚来去除掉那些喜好于空谈和游说等其他无益于耕战的人而使得民众专心从事耕战之事,商鞅在此一章中主要针对的是空谈和游说之人,其核心意思为智辩与空谈无法使国家走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