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23989600000036

第36章 尚贤中(2)

既然已经讲了这种方法,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实行这一法则的方法,那么事情仍然办不成。因此还必须设立三条原则。什么是三条原则呢?回答是:贤人的爵位不高就不会得到民众的敬重,俸禄不厚就不会得到百姓的信任,没有决断政令的权力百姓就不会畏惧。所以,古代的圣明君王给贤人授以高等的爵位,给他们优厚的俸禄,付与他们政事,交给他们政令的决断权力,这难道是给臣下的赏赐吗?

为的是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诗经》上说:“你们应当忧国事,授官察政序爵禄,谁能迅速解炎热,不用清水来濯身。”这意思是说古代的国君、诸侯不可以不亲善承继和辅佐他们的贤人,就好比要拿热得烫手的东西而必须用凉水濯它一样,为的是使他的手得到休息。古代圣明的君王只要得到贤人就任用他,赐给他爵位使他尊贵,分封给他土地,终身都不厌弃他。贤人只要遇到明君就事奉他,并且竭尽毕生精力完成国君交给的事务,终生不懈怠。如果有美好的德政就归于国君。因此美好的声名就会归于国君,而怨恨诽谤则在下边;安宁快乐归于国君,忧愁戚苦在臣下。古代圣王的施政大概就是这样。

现在王公大人也想效法古人崇尚贤人任用能人治理国家,给他们高爵,俸禄却不随爵位增加。有高等的爵位而没有优厚的俸禄,人民就不信任。贤人说:“这不是出于内心而真正爱我,是假借虚名而使用我啊。像这样被假借利用的人,怎么能亲近他们的国君呢。”所以先王这样说:“贪图国家政权的人,不能把国家政事分给别人;重视多积财货的人,不会把俸禄分给别人。”国家政事不让人参与,俸禄不分给别人,请问天下的贤人怎么能归服于王公大人的身边呢?

如果贤人不归服于王公大人身边,就会有不贤的人围附在王公大人的左右。不贤的人在王公大人左右,那么他们在王公大人面前称道的不是真正的贤人,所惩罚的不会是真正的暴徒。王公大人遵照这些人的意见治理国家,处理政事,就会奖赏不及贤人,惩罚不及暴徒。

如果赏不给贤人,罚不给暴徒,那么就会使贤人得不到勉励,而暴徒不能够阻止。因此,人们在自己的家就会不孝敬父母,在外边不敬重长者。坐站没有礼貌,出来进去没有规矩,男女没有分别。用这样的人管理官府他们就会偷窃,让这样的人守御城池他们就会背叛,君主有难他们就不会以死献身,君主出亡他们就不会跟随保护。让他们判断狱讼就不会公正处理,让他们分配财物就不会公公平平,和他谋划事情就不会有所得,让他们办事就不会成功,让他们退守城池,城池就不坚固,让他们出师讨伐敌国就不会取胜。所以,从前三代暴虐的国君,夏桀、殷纣、周幽王、周厉王之所以失去他们的国家,倾覆了他们的社稷的原因就在这里啊。这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小事而看不到大事。

现在的王公大人,有一件衣服不能制作,一定要借助好的工匠,有一只牛羊不能宰杀,一定要借助好的屠夫,所以遇到上面这样两件生活小事,王公大人未尝不知道以崇尚贤人使用能人的重要。可是一遇国家丧乱,社稷的危殆,就不知道用崇尚贤人使用能人来治理它。是亲戚的人就任用,富贵、面目好看的人就任用。富贵、面目好看的人就任用,难道这些人都聪明智慧吗?如果让这样的人治理国家,那就是使不聪明没智慧的人治理国家,国家出现混乱就可想而知了。

况且王公大人因为喜欢他的姿色而使用他们,就是心里不审察他的智慧而给他宠爱。因此就会使不能治理一百人的人,让他做管理千人的官;不能治理千人的人,让他做管理万人的官。这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说:身居这样高官的人爵位高俸禄厚,所以喜欢他的姿色而让他当这样爵显禄厚的高官呀。不能治理千人的人,让他身居管理万人的高官,这样的官就超越了他的能力的十倍。而治国的原则每天都得执行。一日之治不能延长十倍,而其治国之智慧也不可能增加十倍,给予的官职却十倍于此,那么他只能治一而弃九了。虽然夜以继日地处理政事,官府的政事也不会得到治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王公大人不懂得崇尚贤人任用能人来治理国家呀。所以,以尚贤使能处理政事而使国家得到治理的,就是上边所说的这些。因为不用贤不使能而处理政事使国家混乱的,就如我上边所说的那样。

现在的王公大人如果真正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长期保持国家安定而不失掉它,为什么不省察“尚贤为政”这个根本呢?况且把“尚贤为政”作为治国之本,又岂止只有墨子这样说呢?这是圣明君王的治国大道,这是古代先王之书上的话。传文]中说:“求助于圣君哲人,以裨益辅助自己。”《尚书汤誓》上说:“寻求大臣,和他戮力同心,来治理天下。”这都说明圣人都不放弃“尚贤使能”这个治国的根本。所以古代的圣王因能明用“尚贤使能”的原则处理国家政事,没有别的东西掺杂到里边,天下都能得到利益。古代的虞舜在历山耕作,在河滨制陶器,在雷泽打鱼,唐尧在服泽的北边找到了他,举荐他作天子,让他接替自己管理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伊挚,是有萃氏女儿陪嫁的用人,身为厨工,商汤王得到了他,举荐他当宰相,让他管理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博说,穿着粗布短衣,带着绳索,在傅岩这个地方作佣工筑城墙,武丁得到了他,举荐他做三公,让他管理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开始时卑贱结果尊贵,开始时贫穷结果富有呢?这是王公大人懂得以尚贤使能来治理国家。因此人民没有饥饿而得不到饭吃,寒冷而得不到衣穿,劳累而得不到休息,社会混乱而得不到治理的。

所以古代圣王懂得以尚贤使能来治理国家,而效法于天。也只有天不论贫富、贵贱、远近、亲疏,对贤人就举用他崇尚他,对不肖的人就压制他废除他。既然这样,以富贵成人贤人而得到上天赏赐的是谁呢?回答说:像从前的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等都是这样的人。他们所以能得赐赏的原因是什么呢?回答说:他们主持国家政事治理天下,能够爱天下所有的百姓。从而为他们谋利益。又能率领天下广大百姓尊崇天、事奉鬼,爱护和有利广大百姓,因此上天神鬼赏赐他们,立他们为天子,让他们做民众的父母,广大百姓顺从他们,称赞他们为“圣王”,至今赞扬之声不断。这就是以富贵成为贤能而得到上天赏赐的人。

既然这样,那么以富贵成为暴君而得到惩罚的是谁呢?回答说:

从前的三代暴君桀、纣、幽、厉等就是这样的人。怎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呢?回答说:他主持国政治理天下,憎恶天下广大百姓,并且残害百姓。又率领天下百姓咒骂天,侮辱鬼神,残害百姓。因此天鬼惩罚他们,使他们遭刑戮身死,子孙离散,家室毁灭,断嗣绝后,广大百姓从而唾骂他们为“暴王”,至今也没个完。这就是富贵成为暴君,而得到上天惩罚的人。

既然这样,那么亲近的人中行为不好而得到惩罚的是谁呢?回答说:像从前的伯鲧,是颛顼的长子,败坏了颛顼帝的功德,不久就在羽郊这个地方被杀死了,那是日光照不到的地方,颛顼帝也不爱他。

这就是圣王亲近的人行为不好而被惩罚的人。

那么,天任用贤能的人是谁呢?回答说:从前的夏禹、后稷、皋陶等是这样的人。怎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呢?先王之书《吕刑》说过:“帝尧询问百姓有什么祸患,百姓说:有苗作乱。帝尧说:各位君主及在下边执事的人,凡是有德行的贤人都可以提拔重用,鳏寡孤独的人也包括在内。只有有高尚道德的人威严才是真正的威严,只有有高尚道德的人的明察才是真正的明察。于是命令伯夷、夏禹、后稷三君,体恤民情,操劳民事,建功立业。伯夷制定法典,人民效法哲人;禹平土治水,为山川命名;后稷教民耕种,生殖五谷。三君事业上取得成功,造福广大百姓。”这讲的就是三位圣人谨其言,慎其行,精当的思考,探寻天下没有被发现的事情和被遗留的利益。对上事奉天,天享他们的恩德;对下施惠于万民,人民享受他们的福利,终生受用不尽。所以先王说:“这种道,大而言之用于治理天下,天下就不会有缺失;小而言之,用于小的地方,小事上也不会困惑;用于长远的地方,万民得利,就会终身受用无穷。”《周颂》上说:“圣人的恩德,像天一样高,如地一样大,他的光辉普照天下。像地一样坚固,像山一样承受,不裂不崩。像日一样亮,像月一样明,与天地一样长久。”这就是说圣人的恩德,彰明博大,坚固长久。所以圣人之德是综合了天地的所有美德啊!

现在的王公大人想统治天下,成为诸侯的盟主,无德无义用什么东西来统治天下呢?他们说一定要用威力和强权。现在的王公大人将如何实现他的威力和强权呢?他们必然竭尽全民之力把人民致之于死地。百姓非常珍惜生,非常厌恶死,他们所希望的东西得不到,憎恶的东西屡屡而至,自古至今没有谁能以此统一天下,成为诸侯盟主的。现在王公大人想统一天下,成为诸侯之长,将使自己得志于天下,成名于后世,何不体察尚贤这个为政的根本呢?这才是圣人崇尚的品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