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23989600000039

第39章 兼爱中

[原文]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

“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馀,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有,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上不以为行故也。”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不可行之物也。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越河、济,可谓毕劫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况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古者圣王行之。”何以知其然?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派、注召之邸、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大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

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是吾今行兼矣。昔者武王将事泰山。隧,传曰:“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大事既获,仁人尚作,以祗商、夏、蛮夷丑貉。

虽有周亲,不若仁人。万方有罪,维予一人。”此言武王之事,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译文]墨子先生说:“仁德之人所从事的事业,一定把为天下兴利,为天下除害,作为行事的原则。”既然是这样,那么天下的利害是什么呢?墨子先生说:“像现在国与国之间相互攻战,家与家之间相互抢夺,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君不施惠于臣,臣不效忠于君,父不爱子,子不敬父,兄弟之间不和睦,这些就是天下之害。”

既然是这样,那么考察起来这些社会公害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呢?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回答:“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产生的”。现在各国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因此肆无忌惮地调动本国的力量攻打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之长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不管别人的家族,因此肆无忌惮地发动全家的人去抢夺别人家族的财产。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的身体,不爱别人的身体,因此肆无忌惮拿出自己全身的力量去伤害别人的身体。因为诸侯之间不相爱,就必然会在旷野上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家族之长间不相爱,就必然会发生相互抢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就必然会发生相互伤害。君与臣不相爱,就必然会产生君不给臣恩惠,臣不效忠君主。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会产生父不爱子,子不敬父。兄与弟不相爱就必然不会和睦相处。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必凌弱,富必欺贫,尊必傲贱,诈必欺愚。大凡天下战祸、抢夺、怨恨,所产生的根源,都是因为不相爱产生的。所以仁德的人批评它。

既然认为不相爱是错误的,怎么改变它呢?墨子先生说:“用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互相惠利的方法改变它。”既然是这样,那么人与人之间怎么互相友爱、互相惠利呢?墨子先生说:“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身体就像看待自己的身体。因此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动战争,家族之长间相爱就不会互相抢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互相伤害,君臣之间相爱则君惠臣、臣忠君,父子之间相爱则父慈子、子敬父,兄弟之间相爱则和睦相处。天下的人都相爱,就会强不凌弱,众不劫寡,富不欺贫,贵不傲贱,智不欺愚。大凡天下的战祸、抢夺、怨恨可以使它不产生的,是因为相爱起作用,所以仁德的人赞扬普天下的人“兼相爱。”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诚然兼相爱好。虽说如此,天下难办的事仍然存在。”墨子先生说;“天下的士君子,就是认识不到兼相爱的好处而明辩它的事理。像今天的攻城野战,杀身成名,这些都是天下百姓所认为难以做到的事,如君主喜欢什么,那么众位臣子就去做什么。况且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不同。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之而爱自己;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之而有利于自己;憎恶别人的人,也必然招致别人的憎恶;害别人的人,也必然招致别人的伤害。这有什么难的呢?难就难在居上位的人不以兼爱施政,士人们不以兼爱行事。”

从前晋文]公重耳喜欢士大夫们穿质地很坏的衣服,所以晋文]公的臣下都穿母羊皮缝的裘,用牛皮带悬挂佩剑,戴大帛厚缯做的帽子,穿戴这种劣质的衣帽进可以朝见君主,出可以来往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君主喜欢,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臣妾的细腰,所以楚灵王的臣妾就吃一顿饭来节食。吸上一口气才能束上腰带,扶着墙才能站起来。过了一年,朝廷上的臣下都又黑又瘦。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细腰,所以臣下就都这样做。

从前越王勾践喜欢将士勇猛,教育训练他的臣下,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只船里!”

越王勾践亲自擂鼓,鼓励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赴汤蹈火,互相践踏,左右将士烧死的一百多人。越王敲锣让将士退了回来。

所以,墨子先生说:“像这样少吃饭,穿劣质衣服,杀身而成名,都是天下百姓难以做到的事情。如果国君喜欢它,众人就能这样做,何况兼相爱、交相利和这些事情不同。爱别人的人,别人反过来也会爱自己;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反过来也会有利于自己。憎恶别人的人,别人反过来也会憎恶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反过来也会伤害他。

这有什么难办呢?只是身处上位的人不以此施政,而士大夫不身体立行的缘故罢了。”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照这样看,兼相爱固然好。虽然如此,也不可能实行,就好像挟着泰山垮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先生说:“这个比喻不对。挟泰山而跨越黄河、济水,可谓强劲有力了,从古到今没有能做得到的人。然而兼相爱、交相利,与这不同,古代的圣王就是这样作的。怎么知道这个情况呢?古代的时候夏禹治理天下,在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水、孙水和皇水;北边为防止原野上的水泛滥,修筑堤坝,使它注入昭余祁和滹沱河,在黄河的底柱山环绕分流,凿开龙门,以利于燕、代、胡、骆与西河等地的人民。东方挖通陆地上的水渠,把积水拦入孟诸,后分为九条河,限制疏导东部地方的水,用它来为冀州的人民谋福利;南边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导水东流,注入五湖,用它来为荆、楚、干、越和南夷的人民。这是夏禹爱民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夏禹的精神爱天下的人民。从前周文]王治理西部地区,像太阳像月亮,发出的光辉普照四方和西部地区,不仰仗着大国欺服小国,不仰仗着人多欺服鳏寡孤独,不仰仗着势力强大抢夺农民的粮食和牲畜。上天顾念文]王慈爱,因此年老无子的人,得到应有的赡养而寿终;孤独无兄弟的人,可以生活在群众之中共同做事;幼小失去父母的人,可以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爱民的事迹,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发扬文]王爱民的精神实行兼爱。从前文]王功成后将到泰山举行祭祀大典。传记记载说:“泰山啊,有道的曾孙周王奉祭:现在天下大事已定,仁人志士起来辅助,来拯救夏、商及蛮夷之地的百姓。虽然有至亲的人,不如仁德之人。万方人若有罪,只让我一人承担吧!”这是讲周武王的事迹,我们应该用周武王爱民的精神去爱天下的人民。

所以,墨子先生说:“当今天下的君子,真的想让天下富足,而厌恶天下贫穷;希望天下安定,而厌恶天下混乱,那就应该实行兼爱和互利,这是古代的圣王之道,是治理天下的正道,不可不努力去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