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23991700000020

第20章 外篇(8)

埃内外场考毕,合计内外场分数,暨平日品行分数合格者,照另订专章,分别奏请赐予各项出身,分别录用。照此考试奖励之法,优劣能否,众目共睹。其学业既非凭一日之短长,又可考平日之品行,试官既不致臆为高下,教员亦无所用其偏徇,庶足以兼考学行,杜侥幸而得真才。较之向来科举之去取,似为核实。

学堂兼有科举所长

凡诟病学堂者,盖误以为学堂专讲西学,不讲中学故也。现定各学堂课程,于中国向有之经学、史学、理学及词章之学并不偏废。且讲读研求之法,皆有定程,较向业科举者尤加详备。查向来应举诸生,平日师无定程,不免泛骛,人事纷杂,亦多作辍,风檐试卷,取办临时。即以中学论,亦远不如学堂之有序而又有恒,是科举所尚之旧学,皆学堂诸生之所忧为。学堂所增之新学,皆科举诸生之所未备。则学堂所出之人才,必远胜于科举之所得无疑矣。

学务人员援案保奖

各省学堂所派之员绅教员,除办理不能合法及多滋流弊者应随时撤惩外。其有确能实心任事,不辞劳怨,学生均能循理守法,安分用功,毫无流弊者,每届五年,准援照从前同文馆成案择尤保奖。其无成效者,不给奖。似此分别奖劾,劝惩兼施,庶办理学堂者皆知奋勉。

各学堂应令学生贴补学费

各省公款皆甚支绌,除初等小学堂及优级初级师范学堂均不收学费外,此外各项学堂,苦不令学生贴补学费,则学堂经费必难筹措,断无多设之望,是本欲优待而转致阻碍兴学矣。且学生以学费不需自出,不免怠惰旷废,不肯切实用功,更兼不守规矩,视退学为无关轻重。查日本各学堂学生,于月出束修外,凡膳费、寄宿舍费、书籍衣服等费,皆须学生自备,具有深意。盖博施济众,从古所难。中国此时初办学堂,一切费用甚巨,自应亦令学生贴补学费,不致全仰给予官款。庶可期持久而冀扩充。其学费每人每月应缴若干,听各省斟酌本省筹款情形,核计该学堂所需常年经费,随时酌定,毋庸限数,但须量学生力之所能及。

各省初办之学堂学额暂不限数

现定各学堂学生额数,初办之际,准各省各就地方情形财力通融酌办,不必拘于定额,然教育总以普及为贵,仍宜随时随地力图扩充。

学堂未毕业学生,不准应乡会试、岁科考各学堂毕业学生,已定有出身,与科举无异,在学堂受业期内,概不准另应乡会试,岁科考及各项考试,以免旷日分心,延误学期。其毕业生领有凭照,离堂后而升级学堂未经考取收入者(谓小学升中学,中学升高等学,高等学升大学之类),如在科举未停以前,其愿应乡会试及各项考试者各听其便。应由学务大臣咨行各省通饬各学堂遵照。

各学堂斥退学生,不准投考他学堂

各学堂犯规斥退学生,慨不准更名改籍,另投别处学堂。

情节轻者,如一年内查其真能改悔,取具保人本人各甘结,仍可另行考选,收入本省学堂,以观自新之效。情节重者,永远不准再入学堂,以示古人移郊移遂之罚。应由学务大臣通咨各省,凡以后各学堂遇有斥退学生,应将该学生姓名籍贯事由,呈报本省学务处详请督抚咨行本省外省各学堂存案。如有斥退后改名混入他省学堂者,应严定惩罚条例。查出后,应将保结人议处(学生非有大过,仅止记过儆戒。其不得不斥退者,必确系犯有重情,及屡戒不悛之败类,断不宜令混入他学堂,若此例不严,学生断不能受约束也)。

学生未毕业不准另就他事

各学堂未经毕业学生,概不准无故自行退学,及由他处调充别项差使。如有故犯禁令,希图退学,及于放假期内潜往他省就事者。查出后,除咨照该省立即撤退押送回籍外,并应追缴在学堂时一切费用,惟保人是问。

京师大学堂宜先设豫备科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现尚无合格学生,暂可从缓;宜先设大学豫备科。其教科课目程度,应按照现定高等学堂章程办理。

进士馆宜加津贴

新进士既奉旨令入学堂,必使其心无牵累,而后可责其笃志用功。若旅费不充,忧增内顾,欲其安心从事学问难矣。

兹拟凡入馆就学之进士、翰林中书,每年给津贴银二百四十两,部属每年给津贴银一百六十两以示体恤。此项津贴,由新进士本籍省分筹款,交学务大臣转发进士馆按月支给。

大学堂规模宜求完备合法京师大学堂本系以故宅改造,未能一一合法适用。且大学堂当备各分科大学及通儒院暨附属各馆所场院之用,需用实地甚广,必须同在相近之区,则照料考察即便,而各教员亦可通融兼顾,且于经费所省实多。亟应另择宽广高爽之地,参照外国大学堂规制,分别先后以次建造,务合于学堂法式,便于实用,俾稽查管理及卫生等事便于施行,事事捷速简易,则帅生均无阻隔徒劳之弊。管理稽查者亦无疏略难周之虞。

应责成学务大臣暨大学堂总监督及时兴建。

各省学堂建造须合规制

外省大小各学堂建造屋宇,均宜求合规式,方能有益。查各国学堂,其布置之格局,讲堂斋舍,员役之室,化验之所,体操之院,实验之场,诵读之几凳,容积之尺寸,光线之明暗,坐次之远近,屋舍联属之次序,皆有规制。一为益于卫生,二为便于讲习,三为便于稽查约束,皆系考验阅历多年而后审定者。凡游学外国者,固已亲见其规模式样。近来日本专绘印有学堂图,尤可取资模仿。若限于地势经费者,原可酌量变通。但其有关系处,万不可失其本意。虽不师其形,要必师其法。

各省宜讲求警察监狱之学

警察监狱之学,最为吏治要图。凡为地方官者,必须通晓其意,明习其法。应由学务大臣咨行各省专设警察恤狱学堂,或于仕学馆课吏馆增设警察恤狱课程亦可。

邮电铁路矿务等学堂宜添课普通学

电报、铁路、邮政、矿务等类学堂,亦实业之一端。此等学堂均宜添课普通学科。其涉及学堂者,亦应归学务大臣考核,止考其课目章程年限师生人数,该管衙门宜随时咨报学务大臣。至其所办电报、铁路、邮政、矿务等无关学务之事,仍各归该管衙门自行办理。

各省武学堂宜归一律

各省武备学堂,亟宜分别等级,考定名称,或为普通武学,或为高等武学,或为陆军马、步、炮、工、水师管轮驾驶等各专门学堂,均应参酌东西各国武学,详订学科及其程度,使各省有所据依,归于画一。将来毕业学生出身,亦应分别等差,酌定奖励之阶,奏明办理。

海陆军大学堂宜筹建设

各国海陆军大学堂,另隶海军大臣陆军大臣管辖。中国尚未设有海陆军大臣,所有海陆军大学堂,为造就将材之地,必个可少,应由学务大臣随时察酌情形,分别缓急,奏请于京师地方筹款建设。

外省取中举人送京,复试不符,分别惩罚

凡各省由主考会同督抚学政取中举人,即由督抚先行发给凭照,比照乡试录造送分数册奏咨送京,由学务大臣复试,如分数不符过半者,革去举人,不符在三分之一以上者,或停其升入大学之期一年,或停其引见录用之期或一年或二年,发回原省,补习分数不足之学科,再行引见录用,临时酌量分别办理。

京师应专设总理学务大臣

各省遍设学堂,其事至为重要,必须于京师专设总理学务大臣,统辖全国学务。凡整饬各省学堂,编订学制,考察学规,审定专门普通实业教科书,任用教员,选录毕业学生,综合各学堂经费,及一切有关教育之事,均属焉。应请旨简派大臣管理。其大学堂应请另派专员管理。至各省府厅州县遍设学堂,亦须有一总汇之处以资管辖,宜于省城各设学务处一所,由督抚选派通晓教育之员总理全省学务,并派讲求教育之正绅参议学务。

学务大臣应设属官

学务大臣应设属官,分为六处,各掌一门。一曰专门处,管理专门学科学务。二日普通处,管理普通学科学务。三曰实业处,管理实业学科学务。四曰审订处,审定各学堂教科书及各种图书仪器,检察私家撰述,刊布有关学务之书籍报章。五曰游学处,管理出洋游学生一切事务。六日会计处,管理各学堂经费。每处置总办一员,帮办数员,量事之繁简酌定。学务大臣即于所属各员中,随时派赴各省,考察所设学堂规制及课程教法是否合度,禀报学务大臣。如各省学堂学科有未完备,教法有未妥善之处,随时咨会该省督抚转饬学务处迅速增改,务使各省学科程度一律完备妥善,且免彼此参差。

学务大臣选用属官之途

学务大臣所用属员,均须选择深通教育事理之员,将来以京师大学堂各省高等学堂毕业学生,及游学外洋大学堂高等学堂毕业回国学生考选充补。其各学堂尚无合格学生可资选用时,应准参用仕学馆、进士馆毕业学员,目前暂行选取通晓学务之京外职官充之。

学堂章程应准随时修改

现定各项章程,将来如有应再变通增损之处,其关系重大者,应由学务大臣博采众议,复加审定,再行奏明办理。其规程课目小有修改,学务大臣可随时酌定,咨明各省照办。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湖北学务处本,第1-35页)

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

光绪三十二年(1906)

考之东西各国之学制,其大别有二:曰专门,曰普通,而普通尤为各国所注重。普通云者,不在造就少数之人才,而在造就多数之国民。其民间有自立学校者,则以库帑补助之;父兄不令子弟入学者,则以法令强迫之;贫窭不能成学者,则贷公款以扶持之。故其国中无论富、贵、贫、贱、男、女、老、幼,皆能知书,通大义。究其所以,亦日明定宗旨,极力推行而已。今中国振兴国务,固宜注重普通之学,令全国之民无人不学,尤以明定宗旨宣示天下为握要之图。

夫教育之系于国家密且大矣。若欲审度宗旨以定趋向,自必深察国势民风强弱贫富之故,而后能涤除陋习,造就全国之民。窃谓中国政教之所固有,而亟宜发明以距异说者有二:曰忠君,曰尊孔。中国民质之所最缺,而亟宜箴砭以图振起者有三: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实。

近世目论之士袭泰西政教之皮毛者,其欲举吾国固有彝伦而弃之,此非以图强,适以召乱耳。东西各国政体虽有不同,然未有不崇敬国主以为政治之本者。近世崛起之国,德与日本称最矣。德之教育重在保帝国之统一。日本之教育所切实表章者,万世一系之皇统而已。我朝深仁厚泽,渐被历数百年,苟非狂悖不逞之徒,断无自外复载之事。比年以来,宵旰忧勤,孜孜求治,稍有知识者,皆晓然于主忧臣辱之义。惟是文告所及,不过都会之地,冠带之伦;彼山野椎鲁之民,其于国家之休戚,或曹然而不知,或漠然不以为意者,非民之无良也,无以喻之则不晓,无以激之则不动,无以训迪之则知识不进,而忠义之气虽发而不能中节,是则司教育者之责也。日本之图强也,凡其国家安危所系之事,皆融会其意于小学读本中,先入为主,少成若性,故人人有急公义洗国耻之志,视君心之休戚为全国之荣辱,视全国之荣辱即一己之祸福,所谓君民一体者也。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忠爱根于性生,感发尤易为力。欲谋普及教育,宜取开国以来列祖列宗缔造之艰难,创垂之宏远,以及近年之事变,圣主之忧劳,外患之所由乘,内政之所当亟,捐除忌讳,择要编辑,列入教科;务使全国学生每饭不忘忠义,仰先烈而思天地高厚之恩,睹时局而深风雨飘摇之惧,则一切犯名干义之邪说皆无自而萌,臣等所谓忠君者此也。

自泰西学说流播中国,学者往往误认谓西人主进化而不主保守,至事事欲舍其旧而新是图;不知所谓进化者,乃扩其所未知未能,而补其所未完未备,不主保守者乃制度文为之代有变更,而非大经大法之概事放弃。狂谬之徒误会宗旨,乃敢轻视圣教,夷弃伦纪,真所谓大惑矣。各国教育,必于本国言语、文字、历史、风俗、宗教而尊重之保全之,故其学堂皆有礼敬国教之实。孔子之道大而能博,不但为中国万世不祧之宗,亦五洲生民共仰之圣。日本之尊王倒幕,论者以为汉学之功,其所谓汉学者,即中国圣贤之学也。近年以来,其国民之知识技能已足并驾欧美,然犹必取吾国圣贤之名言至论,日进学生而训导之,以之砥砺志节,激发忠义。况孔子生于中国,历代尊崇,较之日本之敬奉,尤为亲切。无论大小学堂,宜以经学为必修之课目,作赞扬孔子之歌,以化末俗浇漓之习;春秋释菜及孔子诞日,必在学堂致祭作乐以表欢欣鼓舞之忱。其经义之贯彻中外,洞达天人,经注经说之足资羽翼者,必条分缕析,编为教科,颁之学堂以为圭桌。但学生各有程度,则学课自有浅深,高等以上之学堂,自可力造精微;中学堂以下则取其浅近平实,切于日用,而尤以身体力行不尚空谈为要旨;务使学生于成童以前,即已熏陶于正学,涉世以后,不致渐渍子奇谾;国教愈崇,斯民心愈固,臣等所谓尊孔者此也。

虽然,忠君尊孔二义,固尽人皆当知而行之矣。惟中国当列强雄视之时,必造就何等之国民,方足为图存之具,此不可不审者也。

中国之大病:曰私,曰弱,曰虚,必因其病之所在而拔其根株,作其新机,则非尚公尚武尚实不可也。

所谓尚公者何也?列强竞起,人第见其船坚炮利,财富兵雄,以为悉由英雄豪杰主持之,故国以强盛。而不知英雄豪杰,间世一出,不可常恃也,所恃以立国者,乃全国之民之心力如潮如海如雷霆而不可遏,相亲相恤相扶助而不可解耳;其所以能致此者,皆在上者教育为之也。其学堂所诱迪皆尚信义,重亲睦,如修身、伦理、历史、地理等科,无不启合校生徒之感情,以养其协同一致之性质。故爱国合义之理,早植基于蒙养之初,是即孔子之教弟子孝弟谨信而进之以爱亲仁也。惟我国学风日变,古意浸失,修身齐家之事,尚多阙焉不讲。至于聚民而成国,聚人而成众,所以尽忠义亲爱之实者,则更不暇过问。群情隔阂,各为其私。通国之中,不但此省人与彼省人意存畛域,即一州一县,乃至一乡一里一家一族之中,亦各分畛域。今欲举支离涣散者而凝结之,尽自私自利者而涤除之,则必于各种教科之中,于公德上旨,团体之效,条分缕晰,辑为成书,总以尚公为一定不移之标准,务使人人皆能视人犹已,爱国如家;盖道德教育莫切于此矣。

所谓尚武者何也?东西各国,全国皆兵;自元首之子以至庶人,皆有当兵之义务,与我中国天子元子齿于太学之义亦相符合。各国谓兵为民之血税,而天子乃与庶人同之,真可谓上下同心矣。观其师团以练兵,海陆军校以练将,无论在校在营在校场,时时如临大敌,号令一出,虽崎岖险阻冰雪严寒不敢息也,虽饥冻飘溺颠坠以死不敢避也,然而老幼男女遍国之人无不以充兵为乐,战死为荣;每征兵令下,得中选者,骨肉亲戚乡里欢舞送迎悬彩志庆则又何也,岂皆逼于生事而乐于战斗耶,慑于国法而不敢违也!实由全国学校隐喻军律,童稚之时已养成刚健耐苦之质地,由其风气鼓荡而不能自已耳。今朝廷锐意武备,以练兵为第一要务,然欲薄海之民咸知捐一生以赴万死,则尤恐不能深恃者何也,饷糈之心厚而忠义之气薄,性命之虑重而国家之念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