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教学论理论发展与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选读
24012400000037

第37章 教学方法(5)

区分这些教学方法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学生掌握各种内容时所进行的认识活动的性质,一是教师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时所进行的活动的性质。区分教学方法也可以有其它原则,那就是根据掌握各种教养内容的方法来划分。为了掌握知识就必须深入领会各种信息,为了掌握活动方法就必须进行有组织的复现活动,等等。

区分教学方法的这个原则之所以得到了承认,是因为学习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这种认识活动是在学生完成实际的、劳动的、运动的活动中实现的。他的全部动作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并且决定了认识活动。

上面列举的几种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1)复现类(第1和第2种方法),即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并复现(再现)他们已知的活动方法(2)创作类(第4和第5种方法),特点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问题叙述法属于中间一类,因为它既要求掌握现成的信息,又要求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成分。必须注意,把各种方法区别开来,对于理解和组织各种认识活动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说,这些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可以截然分开的。相反,各种教学方法常常结合着使用,并行不悖。而且,把这些方法划分为创作和复现两类,也是相对的。因为创造性活动中的任何一种动作都是复现的。一个人不论解决什么问题,总要实际应用和回忆他已有的知识。而回忆知识的动作在改变动作的目的时,在建立叙述的逻辑方面又会含有创造的成分。同时,各种教学论方法在整个课堂教学用单一方法进行时,或者在各种方法交替使用时,都能清清楚楚地反映出来。在使用每种方法时,如果不考虑各种认识活动的特点,那么教学过程的设计就很可能是只安排学生的再现活动。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把各种方法区分开来,并加以说明,就能从这些方法所包括的各种活动出发,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教学活动的逻辑性。

例如,假定教师开始是提问先前所学的教材,接着是讲新课,安排练习,然后布置创造性任务,那么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次序就是2-1-2-5。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并就这个问题进行启发性谈话。

然后放映电影,并就影片内容布置创造性的作业,那么他所采用的方法就是4-1-5,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方法常常可以改变,而且可以交替使用,表现方式也很不一样,这种变化和交替一节课上可以发生好几次,这一切都取决于课题的内容、学习的目的、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准备程度。

上述各种教学方法就是完整的教学过程的特点。现代教学过程要求使用所有的教学论方法。不使用信息接受法,就不能对学生讲授全新的知识。不使用复现法,就不能使学生获得技巧和技能。即使解决创造性任务已经包含了已知的动作方法,这种方法的实现也是研究法里面的复现(再现)。正因为如此,创造性任务才可以用来代替练习,把需要做的练习列在创造性任务里面。但是现代教学不能没有问题叙述法,不能没有启发法(局部探求法)和研究法,也就是离不开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实质,是教师使学生系统地参加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探求令人信服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完成有研究问题性质的任务的方法,这样,他们就能学会独立获得知识,学会运用以前掌握的知识,就能掌握创造性活动的经验。

社会主义社会力求使公民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个公民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本身就是一个建设性的和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人民应当能够在任何地方和任何劳动部门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列宁说过,社会主义是全民的事业:“只有从社会主义实现时起,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才会开始真正地迅速地向前推进,形成一个有大多数居民甚至全体居民参加的真正群众性的运动。”①大家知道,列宁主张共产主义思想不是什么死记硬背的东的,而应该是经过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从现代教育的观点来看,结论也必然是这样。列宁坚持认为,不能满足于“不研究清楚事实,不经过严肃认真的艰巨努力,就掌握现成的结论”,事实是必须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的。

共产党历来要求学校教学生思考。我们给儿童讲数学或历史、物理或社会学、或任何其它学科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在对他们传授必要的生活知识,同时也是在教他们劳动,教他们克服障碍,教他们用批判的态度去对待自己,教他们给自己提出更远大的目标。因此,主要是我们在教他们独立思考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不把我们伟大的思想当作死记的功课去接受,而是当作自己的观点和世界观的体系去领会。

这里谈的是教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我们的任务是教会青年人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培养他们走向生活,走向实际工作。创造性的思考也表现在解决问题上。

现在的时代,知识在迅速地积累,一些知识很快就老化了,生产上不断发生变革,一个人在中、小学或高等学校学到的知识是不够他在整个生活环境里终身使用的--不能使之充分地认认真真地尽到一个公民的职责。每个人都必须进行自学,也就是随时学习他活动范围内出现的新知识,这也是为了扩大一般的视野。但这还不够。

为了培养运用某一方面的知识来分析研究周围变化无常的生活的能力,必须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发生的问题。以前的方法并没有也不可能保证某些心理特征和创造性活动的特点的发展,而没有这些特征和特点就不可能解决问题。问题教学法就是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它的任务是要为所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

为了教会学生经过论证来完成带有研究问题性质的任务,为了教会学生制定严密的论证方法,为了指导学生完成各种带有研究问题性质的任务,必须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这种技能目前还不大为人所重视。探索技能包括以下几个必要的方面:

查明作业里所有的已知条件,把它们进行对比,并同作业的要求进行对比,搞清它们的一致性和矛盾性阐明多余的和不足的条件对比答案的探索步骤,并同作业提出的问题进行对比证明每个结论力求找出所有可能的证明方法,并判明论证是否充分针对作业提出的问题,力求详尽地得出全部可能的结论检查答案是否符合作业的要求。

采取问题教学法就可以起到这样三种作用:(1)深入掌握知识,达到创造性运用的水平;(2)掌握认识和科学思维的方法;(3)掌握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问题教学法要起到这些作用,就要遵守教学论的一切原则,特别是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同时,问题教学法显然还负有促进有效地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教育的任务,因此它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对周围的实际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确定自己的评价态度,根据已经形成的情况决定采取行动的必要性。

当然,培养认识的独立性是逐步的和长期的。这个过程应该从一年级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开始。

如果学生能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范围内独立地确定带有研究问题性质的作业中几个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作出中介的结论,如果他们能一贯显示出他们有能力用论证的方法来完成带有研究问题性质的作业,那就可以认为,他们独立认识问题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必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