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24017700000024

第24章 一九○○年以来教育之进步(1)

(一九一五年(甲)大会的问题

世界进化之公例,程度愈高,则速率愈增,以地质学、生物学、文明史证之而可见也。自一九○○年以来,仅历十五年耳,而其间可为教育界进步之标识者,有二大端:

一在学理方面,为实验教育学之建设。盖教育学之所以不成为科学者,以其所根据者,为哲学家之理想,而不本诸实验也。前世纪之季,实验心理学既已成立,于是由其中特别之部分,所谓儿童心理学,而演为实验教育学。

虽在今日,其发展程度尚不及实验心理学之完全,而自千九百七年间,摩曼氏之《实验教育学讲义》发行,创立统系组织,科学之基础为之确定,是为教育学之一新纪元也。

一在事实方面,为教育之脱离于宗教。法国自千八百八十六年间,已易学校之宗教科为道德及文化,教士会Congréegation会员不得复充国民学校教习。千九百一年,定集会律,非经特别认许,不得立教士会。然教士会尚假教员会之名号以存立,其会员仍得厕身于教员之列,以密行其主义。及千九百十二年定律,无论男女,凡委身教会者,均不得复为国民学校<教>员。于是普通教育始脱离教会之势力范围。虽教会之私立学校不在禁例,而其势力决不能与国立学校抗行,可断言也。

在我中华,孔子之道,虽大异于加特力教,而往昔科举之制,含有半宗教性质。废科学〔举〕而设学校,且学校之中,初有读经一科,而后乃废去,亦自千九百年以来积渐实行,亦教育界进步之一端也。

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常含有三种作用:(一)高于小学教科之普通学;(二)应用于职业之能力;(三)高等教育之预备是也。

现今各国中学校之组织,多兼此三作用而有之,故科目不能不繁重;而毕业以后,例必刍狗其一部分,则前日修此一部分之日力,均为徒费。且缘此而使他部分之课程不得不有所减杀,此诚不经济之尤者也。夫进化之例,先浑而后口。

建设之始,各种机关,不能同时并举,以一机关兼种种之作用,可也。今则分工之义大着。以中等教育言之,自小学以后之进级学校Fortbildungsschule、以至中等之农、工、商业实习学校,所以养成适应于职业之能力者,设备甚周,乃犹于中学校中为少许之准备,不亦赘乎!其为高等教育之预备者,如较高之理、算,如同时之外国语,犹与他作用不无关系。至于古代语言,如希腊、拉丁,则专为大学之预备,奚必为中学之常课乎?窃以中学校当纯然为高等普通教育之机关,俟有延长义务教育之能力,则可与今日之小学教育冶而为一。其应用于职业之作用,悉让诸职业教育。而高等教育之预备,则于高等教育中附设机关而施行之。如是,则蹊径分明,而生徒之日力不致靡费矣。

乡村教育乡村学校优于城市之学校者有三:空气新洁,适于卫生,一也;校外多有山林,宜于晨夕之运动,自然界之观察;二也;渐染于勤朴之俗,三也。是以近世英、德教育家皆提倡之。然乡村学校之劣点亦复不少:教员孤陋寡闻,不能发展新思想,一也;宗教之固执拘忌之流行,乡村常甚于城市,二也;校中经济,半取给于学生之操作,如榨乳,艺蔬之属,师弟之间,营营于口腹问题,而鲜有高尚之观感,三也。夫城市之间,不独自然之空气至不洁也,即精神界之空气,亦贻害于儿童者不浅。侈糜之俗尚,恶薄之行为,鄙背之书报,触目皆是,教育之力不足以敌之。故大城市中青年之堕落者与年俱增。然则乡村学校者,不但乡村儿童有受此教育之幸福,即城市之儿童,亦不可不移就乡村而教育之。至于乡村学校之缺点,即自有补救之道,一学校之经济,合城市、乡村之力而供给之,学校之设备必完,其建筑及陈设必尽美。附设藏书楼,以供师生之涉览。厚教员之俸给,使不必营于米、盐琐悉之务。得与城市之教育家通声气;延学问家以时至校,为通俗之演讲;以图画或影戏介绍各地文明之纪念;教员以时率学生,而旅行于文明之都会,以赏鉴其着名之建筑,与夫收藏之美术品。如是,则兼有乡村及城市之长,而悉去其短矣。

教育之高尚理想人类者,动物之一种。保持生命,继续种性之本能,动物所同具也。人类之所以视他动物为进化者,以有理想。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界中所不可缺之<理>想,大要如下:

一曰调和之世界观与人生观。夫世界果为何物,吾人之在世界,究居何等地位,是为哲学界聚讼之问题,诚不宜以举一废百之道强立标准。然无论何人,不可不有其一种之世界观及其与是相应之人生观,则教育之通则也。夫以世界之溥博如是,悠久如是,而吾人仅仅于其间占有数尺之形体,数十年之生命。然则以人生为本位,而忘有所谓世界观者,其见地之湫隘,所不待言。然溥博者,极微之所积,悠久者,至暂之所延,且所谓溥博而悠久者,亦无以质言其为世界之真相,而特为极微而至暂者之所想象。然则持宇宙论而不认有人生之价值者,亦空漠之主义也。纯正之理想,不可不为世界观与人生观之调和。中国宋代哲学家陆象山曰:“宇宙内事,即己分内事;己分内事,即宇宙内事。”其一例也。

二曰担负将来之文化。世界,进化者也。后起者得前辈之事业以为凭借,苟其能力不逊于前人,则其所成立者,必较前人为倍蓰之进步。况教育为播种之业,其收效尚在十年以后,决不得以保存固有之文化为的,而当为更进一步之理想。中国古代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其例也。

三曰独立不惧之精神。夫教育之业,既致力于将来之文化,则凡抱陈死之思想、扭目前之功利、而干涉教育为其前途之障碍者,虽临以教会之势力,劫以政府之权威,亦当孤行其是、而无为所屈。昔苏革拉底行其服从真理之教育,为守旧者所嫉,至于下狱、受鸩而不易其操。此其例也。

四曰安贫乐道之志趣。教育之关系,至为重大,而其生涯,乃至为冷淡。各国小学教员之俸给,有不足以赡其家者。夫人苟以富贵为鹄的,则政治、实业之途,惟其所择;今舍之而委身于教育,则必于淡泊宁静之中,独有无穷之兴趣,虽高官厚禄,不与易焉。孔子曰:“饭蔬食,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谛阿舍纳偃息桶中,亚历山大王问何所欲?对曰:欲汝无掩我日光而已。此其例也。

夫以当今物质文明之当王,拜金主义之盛行,上述诸义,几何不被目为迂阔,然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者也,则乌得不于是加之意焉。

(乙)分会问题

幼稚园教育幼稚教育之扩充

自来言教育者,莫不以家庭教育为重大问题。然求之实际,往往不逮所望:为父母者未必解教育之理,一也;囿于职务而无暇为教育子女之准备,二也;家庭之习惯,在成人行所无事,而或有害于儿童之心理,三也。自物质文明之发展,生存竞争之增剧,而家庭教育之实行,益多障害。富者以图逸乐、逐酬应之故,而委其子女于保姆。贫者以谋生计、操家政之故,而放任子女于自由。是以有幼稚园之教育。且创立之始,大抵为三岁以上之儿童而设,而今则大都会兼为一岁以上之儿童设之,其为鉴于家庭教育之不可能,而以是补充之,彰然可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