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24017700000004

第4章 蔡元培生平和教育活动(4)

中阐述了国民教育与君主时代教育的区别。他说:“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国民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自由发展的要求,而“一个人主义”或者“一部分人主义”,恰恰是君主专制教育的特征。

蔡元培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五育”并重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全面阐述了他对于教育方针的观点。

蔡元培受康德哲学思想影响,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两方面。与之相对应,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的”与“超轶政治的”两大类。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属于前者;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属于后者。他说:“国民教育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他认为,在人的培养上“五育”都很重要,是“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他以人体各种机能协调作用解释五育不可偏废的道理。他说:“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蔡元培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被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定为国民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并于1912年9月颁布施行,在当时的影响是很大的。

蔡元培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最终目的是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共和国公民,就是他所强调的,国民教育应以“养成共和国健全人格”为根本目标。他说:“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因此他反对清朝“以养成科名仕宦之材”为目的的教育。应该肯定,这种变“升官发财”为目的的教育为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育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它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封建旧教育的统治,为资产阶级教育在中国的实施确定了方向,使资产阶级教育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中华民族新一代的成长有重要影响,是教育上的重要改革。因此说,他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但也应该指出,蔡元培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理论范畴,同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二)《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关于五育的论述

蔡元培以他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从时代的需要出发,对于五种教育进行了独特的论述。

第一,军国民教育

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并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当时“我国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所以,非提倡军国民教育不能强兵;同时,军人革命之后,难免无军人执政的时期,则可能形成特殊的军人阶级,造成军阀专政,因此,“非行举国皆兵之制”,“以平均其势力”,不能维护民权。可见,“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蔡元培的军国民教育主张,除去军事训练以外,也十分重视体育锻炼。他明确指出,人的健康,不仅靠饮食,尤靠运动,“足见体育的不可轻忽”。他认为,学校体育的任务,在于“发达学生的身体,振作学生的精神”。他要求现代学生应改变旧“文人”孱弱的形象,具有“狮子样的体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今日的学生成为“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所以,“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是“健全国民的基础。”因此他主张,学习外国重视体育的精神,使学生“自小学以至大学,无一日不在锻炼、陶冶之中”。他满腔热情地号召青年,“以健全的体力,去运用思想,创造事业!”怎样进行体育呢?他说:“体育最紧要的,是合于生理”,如果不顾生理状况,单纯追求胜负,博得名誉,“便失却体育的价值了”。他认为,运动会的目的是引起体育兴趣,推动体育的普及:使人人都有运动的机会”。蔡元培在主持爱国学社和北京大学期间十分重视体育工作。爱国学社的学生每天早晚都进行军事体育训练,蔡元培“曾断发而习兵操”。在北京大学把学生“编成学生军,聘白雄远君任教练之责”。蔡元培身体力行,改变了封建教育学生只知“终日伏首案前,不使运动”的旧习。

第二,实利主义教育蔡元培把实利主义教育当作富国的手段。他说,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在武力,尤其在财力。而“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因此,若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使国家富强起来,能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实利主义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蔡元培所说的实利主义教育就是智育。他很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普通教育中,他把物理、化学、博物学、算学、历史、地理、金工、木工等科都列入实利主义教育的范围。他勉励学生注意科学研究,“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号召青年努力提高科学和知识水平。他指出,欧美各国的“优点即在事事以科学为基础;生活的改良,社会的改造,甚至于艺术的创造,无不随科学的发展。特别注意啊!”在他的教育实践中,科学研究工作占着重要地位。北京大学首先成立研究所,这是中国大学里建立研究所之始,在北京大学又首先成立研究会,推动群众性的学术活动。他曾长期领导中央研究院的工作,对中国科学事业有一定贡献。上述言论和行动,都反映了他对智育的重视。

蔡元培十分重视基础教育,他认为中小学教育的好坏将影响大学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他说:“普通教育则象一所房子的地基,有了地基,便可把楼台亭阁等建筑起来。”所以教育工作必须打好牢固的基础,中小学时:“把高深学术的基础巩固了”,入大学时自然不觉困难。

相反,若在中小学时,并没有建筑好基础,等到自悟不够时,再要补习起来,那就很不容易了”。事实证明,牢固的基础教育,是搞好专业教育的前提,中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关系到国家人材的培养和成长,影响极其重大。他甚至说:“小学教员在社会上的位置最重要,责任比总统还大些。”所以,他要求:“师范生对各科的知识,必须贯通,各有心得”。

在智育方面,蔡元培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他说:“人之心思细密,方能处事详精,而习练此心思使之细密,则有赖于科学,就其易于证明者言之,如习算学既可以增知识,又可使脑力反复运用,入于精细详审一途。”为了开发学生的智慧,他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搞注入式,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单靠教师和书本,应该“自觉”、“自动”,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在他看来,人的智能愈用愈发达。

蔡元培把国家富强与开展科学研究联系起来的观点,在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急剧更新的时代,更有其重大意义,值得深思。

在智育中,重视基础教育,注意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智能等见解,是十分有益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应该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