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阊区志
2402900000018

第18章 城巷河桥(11)

【来凤桥】位于西环路与枫桥路交会处,跨上塘河。1986年建造,钢筋混凝土板单孔拱桥,跨度25米,宽20米,长38.2米。该桥造型别致,装饰上亦有独到之处。除继承古桥格局安装有楹柱、抱鼓石、桥名牌外,桥上石栏用云斗望柱配以莲花图案花板,桥北首还建有花坛,使桥梁显得古朴素雅。最引人注目的是,桥的两侧配有四扇叠石漏窗,窗户布置在桥台空腔两边,构图简洁,自然得体,无矫揉造作之感。设计师把姑苏园林小品巧妙地移置于桥梁建筑,可说是别出心裁。在桥侧楹柱上,雕刻有两副楹联。东边一联为隶书,系王西野撰(白莲开近先贤宅,绿凤飞来第九桥。”西侧一副是楷体,为程可达手书(江枫渔火霜钟劲,水廓山村玉镜涵。”

十二、上塘河支流上的桥梁

上塘河支流南起下津桥东,向北穿过西园路,人野芳浜,上架桥2座。

【广仁桥】位于下津桥北堍,原名兴隆桥,原是石板小桥,现为钢筋混凝土桥,单孔,长5.3米,宽4米。

【西园桥】位于西园路中,东西贯通西园路,1959年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长7米。1978年西园路拓宽时亦随之拓宽为14米。

十三、枫桥古镇古运河支流上的桥梁

枫桥古镇古运河支流为南北走向,北通上塘河(古运河)南通京杭运河,河上架桥3座。

【枫桥】古又名封桥,位于枫桥古镇寒山寺旁,跨古运河支流。这里为古代水陆交通要道,官方设卡护粮。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禁止别的船只通行,遂名“封桥”。自唐张继作《枫桥夜泊》诗后,以今名远播四方。南宋范成大《吴郡志》云:“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往来之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明初诗人高启有“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之句。始建年代未详,现桥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建,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同治六年(1867)重建。1984年修。桥长39.6米,中宽4.4米,矢高5.7米,净跨10.5米。花岗石构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面石镌轮回纹,东西两坡砌踏步,东坡30级,西坡28级,东坡落于铁铃关拱门内。额镌“重建枫桥”4字,桥南明柱刻“仁济堂安仁局董事经办”,“同治六年丁卯八月重建”北面镌桥联(凶人语恶作恶行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砖砌栏板,间以石望柱,覆以石条。

【江村桥】位于枫桥古镇寒山寺前,跨古运河支流。始建年代未详,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由里人程文焕发起募捐重建。同治六年(1867)修,1984年又修。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中宽3米,矢高4.8米,全长30米,净跨10.8米。花岗石间以少量青石,拱券石11排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面中央镌轮回纹。桥栏用城砖砌筑,上压抹角长条石,间以石望柱;东西两坡砌条石踏步,东坡25级,西坡33级。额镌“重建江村桥”,桥栏望柱刻“同治六年六月重修”,“仁济堂安仁局董事经办”。

【枫镇桥】在江村桥南侧,水泥桥,跨径18.4米,长18米,宽6.4米。

十四、长善浜上的桥梁

长善浜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开凿,由上塘河向北通向今留园路。当时江西会馆设在这里,浜为会馆通上塘河的水路,在今上津桥下塘西首,上有桥1座。

【长善浜桥】长善浜南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建,石梁石级铁栏,跨径5.2米,宽I.9米,长20.3米。

十五、五泾浜上的桥梁五泾浜东通山塘河,上有桥5座。

【五泾浜桥】在五泾浜东口,临山塘河,桥北通莲花斗,南堍为星桥下塘,原名渔泾浜桥,曾称吴泾浜桥。现为钢筋混凝土石拱桥,跨径4.2米,宽4米,长6.5米。

【水闸桥】北堍为北五泾浜,南堍为南五泾浜,原为乡间小桥,桥面木板可上下搬动,逢水涨船高,船不能过,可把桥面抬高,船过后再放下。1957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桥下为水闸。桥宽4.8米,长6.4米。

【公益桥】位于北五泾浜,水闸桥稍西。1979年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宽3米,长6.1米。

【乐将武桥】在公益桥西。原为石拱桥,始建于宋代。1978年改为水泥桥,跨径II.8米,宽3.15,长20米。

【塌水桥】又名里塔水桥。在乐将武桥西,原为石拱桥,后改水泥拱桥。宽3.9米,长12米。

十六、野芳浜上的桥梁

据《吴县志H5载,野芳浜曾是冶铸铁锅等作坊所在,故有冶坊浜之名。《桐桥倚棹录》即作野芳浜。《任心斋笔记》云(吴人常时游虎阜,每于山塘泊舟宴乐,多不登山。冶春避暑,吴娘棹船者咸集野芳浜口”。清初,寓居在普济桥畔的姜实节有诗(野芳浜口南头岸,君住红栏第几桥。此日相思不相见,小楼春望雨潇潇。”过去野芳浜水面宽阔,河道畅通,一面通山塘河,一面通上塘河,自虎丘至西园进香者就从此水路前往。如今中段已填没建苏州化机厂,将浜分为二段。有二支流人上塘河,上有桥3座。

【兴隆桥】在下津桥北堍稍东之上塘河边。小石板桥,宽2.1米,长7.8米。

【西园桥】在西园路中,与兴隆桥遥遥相对。1959年建桥,1978年拓宽。

【新庄桥】在西园路中,西园寺西。1959年建桥,1966年重建,1978年拓宽。钢筋混凝土板桥,宽20米,长6.5米,单孔,跨度5.7米。原称西园路一号桥,1981年定今名。

野芳浜北流人山塘河,有桥5座。

【草屋村桥】位于北环西路与桐泾北路交叉口西。又名文昌桥。1998年辟建北环西路时新建。钢筋混凝土平桥,长5.4米,宽40米。

【草鞋桥】在东庄桥南,原名小桥。1977年建成水泥板桥,宽3米,长5米。1982年定现名。北通草屋村,南通玻纤路。

【净化桥】在苏州净化设备厂前,故名。1971年建成水泥拱形桥,宽5米,长12米。原称工农桥,1982年改现名。

【砻糠桥】原名保安桥。在净化桥东。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石梁桥,梁侧雕有“重建保安桥”字样,无年号。桥宽2米,长5米。

【一号桥】在虎丘路中。民国十九年(1930)建,1978年拓宽。钢筋混凝土板架桥,宽9.4米,长7.5米,单孔。

十七、山塘河上的桥梁

山塘河东起阊门外城河,西至白洋湾,全长5325米,架桥11座。

【山塘桥】位于山塘街北浩弄口,跨山塘河。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建,光绪六年(1880)五月修。1963年改建为铁栏杆水泥平桥,跨度8米,宽5.3米,长1.2米。

【通贵桥】位于东杨安浜北,跨山塘河,桥北为山塘街。单孔石拱桥。明弘治初建。相传隆庆二年(1568)桥上曾现五色彩云,故又名瑞云桥。崇祯十三年(1640)修,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光绪六年(1880)再修。桥侧有碑,字迹已模糊。跨径7.2米,宽2.3米,长19米。

【新民桥】位于广济路上,跨山塘河,南通阊门石路,北通火车站。清末建成,民国十六年(1927)拓建,1966年下半年加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铁栏杆。宽11米,长19.5米,三孔,跨度中孔(水面)米,两侧旱孔各3.5米。

【星桥】初名新桥,桥南为星桥湾,桥北为山塘街。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修,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单孔石拱桥,跨径8米,宽1.8米,长26米。

【万福桥】位于北环西路西段,跨山塘河、山塘街,1998年建造。钢筋混凝土平桥,3孔,中孔跨山塘河,两则分别跨山塘街、星桥下塘。长48米,宽40米。

【彩云桥】位于山塘街半塘寺左右,俗名半塘桥。宋政和元年(1111)重建,明嘉靖间522—1566)修,清初南堍毁,康熙二年(1663)僧试宝募建。1955年重建为石板木栏桥,1975年改建为铁栏杆水泥板桥面。与铁路桥平行,跨径7.4米,宽3米,长7.9米。

【普济桥】位于山塘街西段,跨山塘河。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建,因桥侧普济堂得名。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一年(1841)、民国十四年(1925)重修。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砌筑,南北走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全长38.69米,中孔净跨9.16米,矢高4.37米,桥面中宽4.05米。南次孔跨5.31米,矢高2.60米;北次孔跨5.29米,矢高2.54米。两端砌石踏步,南30级,北26级。拱券内壁刻有捐款人姓氏。东西两面明柱刻有桥联,分别为:“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西瞻虎阜,云藏塔影立孤峰”,“北发塘桥,水驿往来通陆墓;南临路轨,云车咫尺到梁溪”。1986年因中孔顶部严重下沉,左右次孔向两侧推移,桥身变形下沉,出现险情,故进行拆卸大修,坚持保持原貌,做到修旧如旧。拆卸前对原桥进行测绘,外露石构件编号绘图,修复时按图到位,在桥身隐蔽部位采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四个桥墩下的水盘石不再采用传统的木桩地钉,而浇制深3.6!3.8米的钢筋混凝土桥台,扩大基础;桥孔拱券背部增设一层钢筋网,并作水泥灌浆处理。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虎阜大桥】位于虎阜路上,跨山塘河、山塘街。桥南不远即虎丘路,桥北可通城北公路。1976年元月建,为钢筋混凝土新型拱桥,宽10米,长0米。

【望山桥】旧名便山桥,位于虎丘山前,桥南为虎丘路。相传因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曾站在桥头观望虎丘而得名。清同治三年(1864)普济堂重修。1977年改建为双曲拱桥,花岗石栏,水泥桥面。跨径14.85米,长21.6米。

【西山庙桥】位于山塘街席场弄西侧。桥北有西山庙,故名。又名元庆桥。清康熙九年(1670)邑人王廷台等捐建,咸丰二年(1852)重修。单孔石拱桥。跨径6.7米,宽2.75米,长20.8米。桥东有楷书楹联(跨水虹梁新结构,合流虎阜抱潆洄。”既写了美若彩虹的石拱桥,也写出了虎丘一带优雅的自然景色。

【同善桥】俗称小普济桥、庄前浜桥,在普济桥南堍稍西,跨山塘河南支流庄前浜。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建。花岗石排柱墩台,石板桥面分三节,桥下三孔,长34.3米,宽2.7米,中扎跨5.6米,边孔各跨5米。

十八、山塘河北支流上的桥梁

山塘河北支流上桥梁均位于山塘街上,共有5座。

【半塘桥】位于彩云桥北坡山塘街上,为彩云桥引桥,旧与彩云桥混称。

【青山桥】位于山塘街普济桥西,跨山塘河支流,又名白云桥。古时半塘以西是“云霞水竹,畎亩陂池,塔影钟声,与茅屋坎烟相映带”。桥在其间,山清水秀,故名。陈基有《青山桥即事》诗云:“两情如水水如环,柳外春桡数往还,招手渡头人不见,二分新月近青山。”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1986年又修。单孔石板石栏平桥,跨度2.36米,宽3.1米,长3.5米。

【绿水桥】位于山塘街青山桥西数十步,跨山塘河支流。为青山桥之姐妹桥,合称青山绿水桥。又名普福桥。清任兆麟《过绿水桥》诗云(花事晴暄绿水桥,画楼红袖倚吹箫。春风不管离人恨,依旧青青到柳条。”明万历二年(1574)重建,清嘉庆三年(1798)和同治五年(1866)重修,1985年又修。单孔石板石栏平桥,跨度2.35米,宽3.1米,长3.5米。

【斟酌桥】位于山塘街绿水桥西,跨山塘河支流东山浜。因旧时桥畔多酒家而得名。清张大纯有《过斟酌桥》诗云(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桥上有一楹联(鹤市人家通一水,虎阜花舫聚三汊。”初为木桥,明万历十三年(1585)乡人张相泰改建石梁。清嘉庆三年(1798)苏州知府任兆坰重建,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善堂重修。民国十四年(1925)改建为水泥桥面和铁栏,保留下部结构。1977年维修加宽。现今跨度6.4米,宽6.3米,长19.6米。

【万点桥】又名范店桥,俗呼饭店桥。位于虎丘西南山塘街席场弄口,跨山塘河支流,原为木桥,明弘治十三年(1500)改建为石板梁桥,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跨度3米,宽2.55米,长4.2米。

十九、白姆桥河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