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阊区志
2402900000007

第7章 政区概况(4)

两表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女性所占的比例越少;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的文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1990年大学本、专科文化程度人口中女性占29.25%,至2000年上升至39.59%,比1990年提高了10.34个百分点。

(三)文盲、半文盲人口逐步减少

金阊区1990年15周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共有22334人,比1982年下降11.48%;占总人口的9.56%,比1982年下降3.37个百分点。在文盲、半文盲中,男性占24.20%,女性占75.80%。

2000年11月,全区6周岁以上未上过学的有9908人(文盲),上过扫盲班的有1857人(半文盲),合计11765人。

五、职业构成

1990年金阊区共有在业人口141752人,比1982年增长15.14%,占总人口的60.66%,占15岁以上总人口的72.63%。在业人口中,男性占56.26%,女性占43.74%。行业分布情况如下(

2000年11月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对职业情况的调查是按全区总人口的10%作抽样调查。

六、暂住、流动人口构成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常住总人口为233700人,其中8个街道的人口共228384人,水上人口共5316人。按户口分布状况分:常住在区、户口在区的219497人,占总人口的93.92%。’人住在区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地的有12477人,占总人口的5.34%。’人住在区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有359人,占总人口的0.15%·人住在区,户口待定的有1144人,占总人口的0.49%·原住在区,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的有223人,占总人口的0.10%。

2000年11月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常住总人口257353人,分布在区内7个街道。按户口分布状况分:常住在区、户口亦在区的187388人,占总人口的72.81%。’人住在区半年以上,户口在外地的有61718人,占总人口的23.98%·人住在区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有5520人,占总人口的2.14%·人住在区、户口待定的有2434人,占总人口的0.95%;原住在区,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的有293人,占总人口的0.11%。

七、家庭构成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情况统计:金阊区1990年家庭户共74140户,平均每户3.15人,比1982年减少0.16人。从其内部结构来看家庭户的规模以3人户最多,共有31437户,占总户数的42.40%;其次是2人户,占19.38%;再次是4人户,占17.49%;第四是1人户,占11.90%;第五是5人户,占6.19%;6人户以上很少。家庭户的类别以二代户最多,共有44867户,占总户数的60.51%;其次是三代户,占11.98%;再次是一对夫妇户,占11.18%;第四是单身户,占7.96%;几代同堂户很少。

据2000年11月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共有家庭户86811户,人数238123人,平均每户2.74人。与1990年相比,户数增长17.08%,人数增长8.33%,户均人数减少0.41人。家庭户的规模仍以3人户最多,有38562户,占总户数的44.42%;其次是2人户,有21516户,占24.78%;以下顺序是(人户11822户,4人户9141户,5人户4402户,6人以上户1368户。家庭户的类型亦是以二代户为主,有47575户,占总户数的54.80%;其次是一代户,有28111户,占32.38%;以下是三代户10986户,三代以上户139户。

城市的家庭户已基本形成以3人户和二代户为主的小家庭类型。

八、婚姻构成

1990年,金阊区15岁以上的总人口195161人中,未婚的42566人,占21.81%;有配偶的138235人,占70.83%;丧偶的12338人,占6.32%;离婚的2022人,占1.04%。

2000年11月,金阊区15岁以上的22118人(按国家规定总人口10%填表人数)中,未婚的4838人,占21.87%;有配偶的15541人,占70.26%;丧偶的1249人,占5.65%;离婚的490人,占2.22%。

(第三节)人口控制

金阊区于1963年成立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计划生育工作。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工作被迫停顿。1973年底,成立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87年,成立区计划生育委员会。1988年10月,成立区计划生育协会;之后街道计划生育协会也相继成立。至1991年,全区已有7个街道,34个居委会、8个企事业单位成立计划生育协会,会员1800人。彩香街道协会被评为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1993年成立“金阊区个体计划生育协会”。

1996年11月,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计划生育局,延续至今。

一、宣传教育

196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制订计划,训练骨干,并以桃坞街道横街居委会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还举办各种讲座、小型座谈会,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展开。

1965年,在区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和有关避孕知识的指导”。计划生育、提倡晚婚的工作有所加强,可是不久受到由于“文化大革命”冲击,被迫停顿。

1970年中央49号文件和1971年51号文件下达后,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晚、稀、少”的原则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使出生率逐年降低。至1972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3.46%。全区评出市、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27个。1974、1975、1977年,金阊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三次出现负数。

1979年,计划生育工作进人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新阶段,要求广大党团员、干部带头,并召开全区计划生育工作颁奖大会,宣读有关“只生一个孩子”的条例,给已生一个孩子并愿意终身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发放《独生子女光荣证》和奖金。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信》发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适当强调晚婚晚育。全区干部、党团员带头响应,区属35个单位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达96%以上,辖区内所有单位的领证率也达95%以上。

1981年,针对新《婚姻法》颁布后晚婚率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全区利用宣传工具和文艺阵地进一步宣传中共中央《公开信》,月23日召开全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公开信》经验交流大会”。

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全区宣传教育广泛深人,各部门及群众积极配合,区属单位职工领证率达100%,节育率达100%;全区领证率达99.8%,节育率达99.9%。据统计,1979—1982年与1978年生育水平相比,全区累计少生13070人。

1983年以来,继续广泛深人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活动。在每年元旦、春节大张旗鼓地宣传计划生育,进行基本国策教育;每年都要召开各种类型的宣讲会、座谈会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游艺会,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造声势,表彰先进。1985年开展“五访”、“五问”活动。访自愿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访计划生育战线上的先进模范人物,访新婚夫妇,访做节育手术的同志,访受罚的同志;问寒问暖、问母子,问健康,问家庭困难。宣传教育服务、技术服务、药具服务紧紧跟上,使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深人。1986年9月,区委、区政府召开纪念中共中央《公开信》发表六周年大会,各街道、单位还开展咨询、服务、黑板报联展,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等纪念活动,并多次开展计划生育系列化教育,以及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1987年,开展规模较大的“世界50亿人口”的宣传活动。1988年,面对“七五”期间将出现新的婚育高峰,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区计生办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并加强对个体工商户、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的管理,各街道、居委会对重点户进行排队摸底,重新落实节育措施,提高节育的落实率和有效率。1989年至1990年,广泛深人地开展全民性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发放“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讲座教科书,选择女工较多的新光丝织厂进行试点,进行5期18场次的宣讲,受教育者986人,占应培训者的93%。至1990年已有333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此项教育。

1991年,《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颁布后,区立即部署《条例》的宣传教育,并组织实施。9月,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层层召开计划生育会议贯彻落实。全区居委会还开展计划生育的竞赛活动。在)·25”公开信发表11周年之际,各街道都以协会名义开展上街宣传的为民服务活动。1992年上半年,在全区开展依法治理计划生育中存在问题的活动,各街道分别进行较大规模的以《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为主要内容的上街宣传,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先育、擅自领养等突出问题进行治理。

1993年3月,《苏州市计划生育办法》颁布实施后,区计生委组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贯彻《办法》,使之家喻户晓。

1995年是江苏省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25周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15周年、中共中央《公开信》发表15周年、《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颁布5周年,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宣传活动,全区共成立人口学校30所,桃坞街道人口学校被省计生委评为省级先进人口学校。1996年,继续深化宣传教育,拓宽宣传渠道,除各级人口学校举办各类培训班、发放宣传画外,还建立了街道计生信息员网络队伍,从上到下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活动。1997年,对辖区单位300多名分管领导进行政策法规等培训,同时轮训各单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全年区人口学校举办培训班8期,各街道举办培训、讲座318期,受教育者5703人,其中“五期”教育面授率达94.96%。

1998年至1999年,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阵地宣教,充分发挥各级人口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二是分类宣教,对各级领导、未婚青年、育龄群众的不同对象进行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三是特色宣教,运用知识竞赛、做试卷、板报、墙报、咨询、演讲等形式,将宣传教育与娱乐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在搞好宣教的同时,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的管理,强化计划生育责任制,根据国家颁发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初步形成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机制。区计生局在三元、山塘街道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室的试点工作,设35个系列服务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晚婚、节育、优生

晚婚。1958年,卫生部门开始宣传早婚的危害。60年代初,开始提倡晚婚,但收效甚微。直至70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风气,晚婚年龄按市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1981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2岁、女20岁,比原规定提高2岁,致使区部分居民产生误解,误认为这是国家规定的晚婚年龄,对原来市有关部门规定的晚婚年龄造成很大冲击。当年结婚人数与1980年相比有成倍增长。之后,市拟订提倡晚婚的年龄为男25岁、女23岁,并通过不断宣传教育,使全区晚婚率逐年上升。

节育措施。早在195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指出:“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但由于人们深受“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等旧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的严重影响,加之人口政策上一度出现鼓励生育的偏差,致使节制生育工作根本没有引起重视。50年代中后期及60年代初,避孕多采用避孕套、子宫帽。1963—1965年,多采用输精管结扎、输卵管结扎、人工流产、子宫内放置节育器等手术,并延续使用至70年代后期。1968年,苏州市首次将口服避孕药使用于临床,并逐步推广。其后,注射用避孕针剂,外用避孕药片、栓、膜等也陆续用于临床。1979年起,结扎手术措施逐步为宫内放置节育器所取代,放置宫内节育器已成为节育的主要手段。金阊区育龄妇女生孩子的同时即在子宫内放置节育器,说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已成为普遍现象。

优生优育。70年代起,区内各医院均设立婚前体检机构。198年,婚前体检工作统一由市妇幼保健医院承担,并明确规定办理结婚手续必须进行婚前体检,组织新婚卫生知识学习,并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严格禁止近亲结婚。各医院加强对优生优育的宣传,对孕妇的健康、产前检查、分娩等情况都记录人卡,有效地防止了死胎和减少了缺陷、畸形婴儿的出生。与此同时,还重视婴儿出生后的访视工作,开展对婴幼儿进行系统管理和科学育儿的宣传教育,每年“六一”儿童节还要对儿童普遍进行体格检查,使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