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笔者于2001~2002年对符合慢性肾炎诊断,中医辨证为湿热证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采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功效的清热健肾颗粒(作者经验方),每次1包(5g),一日3次;水蛭粉4.5g,装入胶囊,分3次冲服。对照组30例,采用肾炎四味片,每次8片,一日3次,口服。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98例,总有效率88.8%,缓解率70.4%;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6.7%,缓解率46.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有肾功能损害者32例(占32.7%),治疗后BUN、Scr均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9例(占30%),治疗后BUN、Scr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清热健肾颗粒是治疗慢性肾炎安全有效的药物,不仅能减少尿蛋白,而且尚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5(10):583]。
§§§第六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过程中,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通透性而发生的一个症候群。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为原发于肾小球疾病,后者则是由全身性疾病损伤肾小球所致,如过敏性紫癜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性、骨髓瘤性肾病等。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
一、病因
按目前国内的临床分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肾小球肾病,都可在其疾病过程中出现肾病综合征。
二、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病主要病理类型有:
(一)微小病变性肾病(MCD)
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脂肪变性。免疫病理检查阴性。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和诊断依据
本病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儿童,成人发病率较低,但老年人发病率又呈升高趋势。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仅15%左右的患者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但可因严重的钠、水潴留而导致一过性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当利尿后即可消失。本病约50%病例可在发病后数月内自行缓解。90%的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用药后2周左右即尿量增多,水肿消退,蛋白尿亦随之减少至阴性,血浆白蛋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最终可达临床完全缓解。但本病复发率高达60%,若反复发作或长期大量蛋白尿未能得到控制,即有可能转变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而可发展为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一般认为,成人的治疗缓解率和缓解后复发率均较儿童为低。
(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PGN)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依其增生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免疫荧光检查可将本组疾病分为IgA肾病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前者以IgA沉积为主,后者以IgG(我国多见)或IgM沉积为主,常伴有C3在肾小球系膜区、或系膜区毛细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电镜下在系膜区,有时还可在内皮下见到电子致密物。
本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约占肾活检病例的50%,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约占30%,显著高于西方国家。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约50%患者有前驱感染史,可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起病,甚至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部分患者为隐匿起病。本组疾病中,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约3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70%患者伴有血尿;而IgA肾病者几乎均有血尿,约15%出现肾病综合征。随着肾脏病变程度加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本组疾病呈肾病综合征者,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治疗反应与其病理改变轻重程度相关,轻者疗效好,重者疗效差。
(三)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又称局灶性硬化,光镜下可见病变呈局灶、节段分布,主要表现为受累节段的硬化(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闭塞,球囊粘连等),相应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免疫病理检查显示IgM和C3在肾小球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为隐匿起病,部分病例可由微小病变型肾病转变而来。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其中约3/4患者伴有血尿,约20%患者可见肉眼血尿。本病确诊时患者常已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多数患者可伴有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及磷酸盐尿等近曲肾小管功能障碍。
本病对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反应较差,大多数疗效不佳,逐渐发展至肾衰竭。但约有25%轻症病例(受累肾小球较少)或继发于微小病变型肾病者经治疗仍有可能得到临床缓解,病情可趋向稳定。
(四)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CGN)
又称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较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可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袢呈现“双轨征”。免疫病理检查常见IgG和C3呈颗粒状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系膜区和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壮年。约70%患者有前驱感染,发病较急,近30%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部分为隐匿起病。本病6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部分呈肾炎综合征。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并常有肉眼血尿。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较早,病情多持续进展。50%~70%病例的血清C3持续降低,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
本病所致的肾病综合征治疗困难,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可能仅对部分儿童病例有效,多数成人疗效差。病变进展较快,发病10年后约有50%的病例将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五)膜性肾病(MD)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弥漫性病变,早期仅于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见到多数排列整齐的嗜复红小颗粒(Masson染色);进而有钉突形成(嗜银染色),基底膜逐渐增厚。免疫病例显示IgG和C3呈细颗粒状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早期可见基底膜上皮侧有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常伴有广泛足突融合。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中老年。通常起病隐匿,约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30%可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常在发病5~10年后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本病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肾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40%~50%。
本病变常呈缓慢进展。有20%~35%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自发缓解。有60%~70%的早期膜性肾病患者(尚未出现钉突者)经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可达临床缓解。但随病情逐渐进展,病理变化加重,治疗疗效较差,常难以减少尿蛋白。
综上所述,成人(15岁以上)和儿童(15岁以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有所不同,微小病变性肾病的发病率,成人为28%,儿童为8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成人为20%,儿童为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病率,成人为15%,儿童为8%;膜性肾病的发病率成人为25%,儿童为1%;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成人为12%,儿童为5%。年龄越小,微小病变性肾病的发病率越高;年龄越大,则其他类型病损的发病率越高。
三、诊断要点
(1)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3.5g。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3)水肿。
(4)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6.5mmol/L以上)。
其中以(1)、(2)项为必备条件。但必须注意的是,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量常减少,达不到上述标准。确诊时首先必须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后,方可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四、治疗
目前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但这类药物的副作用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实践证明:只有采用中西药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治疗措施,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下面介绍我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大剂量激素首始治疗阶段
初发病例激素的首始剂量一定要用足,才能诱导肾综迅速缓解。成人强的松的用量为1mg/(kg·d);小儿用量为60mg/m2,凌晨一次顿服,连服6~8周。年龄越小,用量越大,但每天不超过80mg。如患者肝功能有损害,则应改用甲基强的松龙,剂量与强的松相同。由于激素为燥热之品,大剂量长期服用会导致人体阴液亏损,产生阴虚火旺的症候,临床表现为兴奋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食欲亢进,口干舌燥,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痤疮,舌质暗红,脉象弦数或细数。此阶段应采用滋阴降火法治疗,常用养阴健肾汤(作者经验方)加减。药用:生地30g,玄参15g,丹皮15g,地骨皮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知母15g,黄柏10g,益母草30g,地龙15g。每日1剂。既能拮抗外源性激素的反馈抑制作用,减轻和减少大剂量激素所致的副作用,又能提高肾综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
(二)激素减量阶段
大剂量激素连续治疗6~8周后,开始每周递减原剂量的10%,成人每周减量一般为5mg。在减量至小剂量时[成人0.5mg/(kg·d),小儿0.75~1mg/(kg·d)]继续凌晨一次顿服,每2周递减5mg(儿童为2.5mg),直至维持剂量。如果经8周大剂量激素治疗病情不见好转,甚至恶化,即应按此递减法继续减量,直至停药。如为部分缓解(尿蛋白减少<3g/d,或较治疗前减少一半以上,水肿等症状有所减轻),可加用细胞毒药物,常可提高缓解率,减少复发。细胞毒药物临床常选用环磷酰胺(CTX),其用法是:CTX0.2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注射,隔日1次,或2~3mg/(kg·d)口服,累积量应小于150mg/kg。在激素减量阶段,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激素撤减综合征,并用CTX时可导致血白细胞减少和肝脏损害,患者常出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常用益气健肾汤(作者经验方)加减。药用:黄芪30~60g,太子参15g,当归15g,生地2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益母草30g,莪术15g,石韦30g。每日1剂。通过激素减量阶段,阴虚火旺症候逐渐缓解,但由于“壮火食气”,对人体气阴的耗损非常严重,因此这一阶段重在益气养阴,既可防止出现激素撤减综合征,又可巩固疗效。方中重用黄芪,是由于该药具有提高血浆蛋白的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紊乱、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减少蛋白尿和降低IL-6的作用。黄芪与当归合用,可补气生血,减轻CTX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升高血白细胞。
(三)激素维持治疗阶段
在完成小剂量激素治疗阶段进入维持剂量时[成人0.125mg/(kg·d),小儿每日0.4~0.5mg/(kg·d)],清晨顿服,每1个月递减2.5mg,直至减完。此阶段激素量已接近人体生理剂量,副作用较少,患者常表现疲乏无力,腰膝酸痛,少气懒言,食欲欠佳,怕冷甚至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脾肾气虚(阳虚)证候,证型由气阴两虚证转变为脾肾气(阳)虚证,治疗上就应温肾健脾,活血通络,常用补阳健肾汤(作者经验方)加减。药用:红景天15g,锁阳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炒白术15g,益母草30g,莪术15g。每日1剂。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我在应用补阳药时,多选用温而不燥之品,如锁阳、淫羊藿、菟丝子,以防大热大燥之品损耗刚刚恢复的肾阴。
五、应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时应注意事项
(1)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水肿,严重者可伴有胸水、腹水,首始应用激素时,成人体重应按理想体重计算。我国成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0.6+49;儿童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若体重超过30kg,应在1.1基础上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应增加0.1m2。
(2)肾综患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往往对激素的疗效不好:①持续血肌酐升高,或SCr>353.6?滋mol/L者不宜使用激素,因此时已达氮质血症期,肾脏有严重病变,间质也有纤维化,而激素对这些病变无效;②持续性高血压,或舒张压≥115mmHg;③选择性蛋白尿的情况差(SPI<0.2);④尿FDP较高;⑤有较严重的镜下血尿;⑥年龄>45岁,因为,此时病人微小病变性(MCD)和早期系膜增生性肾炎(MsPNS)的发生率较低,而膜性肾病(MN)的发生率较高;⑦病程超过6个月。
(3)肾综患者有以下表现之一者,绝对禁忌使用激素:①抗菌药不能控制的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②消化道溃疡;③精神病、角膜溃疡、骨质疏松;④充血性心衰、糖尿病、活动性肺结核、孕妇。但对一些病情较重并有使用激素的指针,也可在严密控制副作用的处理下使用激素。
(4)使用CTX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用药1周后,每周查外周血白细胞1次,若总数<3×109/L时应停药;②本药不宜在下午6点后使用,以免代谢物停留在膀胱内滞留时间过长,引起出血性膀胱炎;③CTX有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作用,使肾不能稀释尿,故使用本药时应定期检测尿比重和血清钠,必要时多喝水;④CTX剂量<3mg/kg,疗程<90d,累计量<150mg/kg时,对****产生精子的能力损害性要小的多,纵使发生,也可恢复。
(5)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易发生感染、药物性糖尿、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六、对症治疗
(一)利尿消肿
可采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mg,每日3次,口服,长期服用为防止低血钾,可配合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作用较强的利尿剂属袢利尿剂,常用呋塞米(速尿)20~120mg,分次口服或静脉注射。在渗透性利尿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苷或706代血浆)应用后随即给药效果更好,但应谨防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的发生。
(二)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度水肿,血浆白蛋白<20mg/L时,可采用血浆或血浆白蛋白等静脉输注,均可提高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并利尿,但应在输完血浆或白蛋白后,紧接着给予呋塞米120mg加于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每能获得良好的利尿效果。但不宜频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