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刘宝厚诊治肾脏病经验
24256500000028

第28章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5)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汉防己10g,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5g,黄芪30g,土茯苓30g,防风10g,萆解30g,蚕砂15g,秦艽15g,薏苡仁30g,地龙15g,川芎15g。水煎2次兑匀,分3次服(下同)。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后下),以通腑泻浊;小便不畅者,加车前子15g(包煎)、白茅根30g,以去热通淋。

(2)瘀血阻络证。

主证:肌肉、关节疼痛剧烈,多呈刺痛感,部位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局部肿胀,可有硬结或瘀斑,或面色黧黑,肌肤干燥无光泽,口干不欲饮,肢体水肿,夜尿增多,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涩。

治法:活血祛瘀,祛风除湿。

方药:桃红四物加味。桃仁15g,红花15g,熟地10g,赤芍15g,汉防己10g,当归15g,川芎15g,地龙15g,秦艽15g,土茯苓30g,黄芪30g。

加减:水肿甚者,加猪苓30g、泽泻15g,利水消肿;口干甚者,加天花粉10g、石斛15g,以养阴生津止渴。

(3)气阴两虚证。

主证:肌肉、关节酸痛无力,活动后疼痛反加重,肌肤无光泽,触之微热,或关节肿大变形,或肌萎着骨,气短,困倦,口干不欲饮,低热,午后为著,小便泡沫,夜尿量多,舌质偏红,或舌有裂纹,舌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桑寄生25g,独活12g,秦艽15g,川芎15g,杜仲15g,怀牛膝15g,当归15g,熟地12g,赤芍15g,茯苓15g,巴戟天20g,人参10g,黄芪30g。

加减:午后潮热明显者,加白薇15g、地骨皮15g,以滋阴清热;水肿者,加泽泻15g、猪苓30g,以利水消肿;血瘀重者,加桃仁10g、红花10g,以活血通络。

6.中成药治疗

(1)雷公藤多苷:为中药雷公藤的提取物,每次10~30mg,一日3次,口服。有与非甾体抗炎药相似的抗炎作用,降低血沉,又有免疫调节作用,可降低RF滴度,减低已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浓度。使用期间应定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

(2)火把花根片:主要成分为火把花根,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属湿热阻络证者。每次5片,一日3次,口服。

(3)瘀血痹冲剂:主要成分为当归、丹参、乳香、红花等,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属瘀血阻络证者。每次1~2袋,一日3次,冲服。

五、临证经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肾淀粉样变,肾实质病变(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性)以及药物毒副反应所致。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必要时可作CT或核磁共振检查,或滑膜活检、滑液分析、血清免疫学检测,以便早期诊断。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是由于素体正气虚弱,复感风寒湿邪,气血不行,关节闭涩;或风寒湿热之邪留滞筋骨关节,久而久之损伤肝肾阴血,筋骨失养所致。而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则是由于久痹不已,内侵脏腑,导致肝、脾、肾三脏受损,进而使脏腑气血阴阳更亏,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本病应辨明正虚与邪实的孰轻孰重,采取扶正祛邪或祛邪以安正等法治疗。一般来说,本病发生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晚期,患者肝、脾、肾三脏亏损为本虚的主证,治疗应采用补肝肾、健脾胃的治疗方法,有助于病情的长期稳定。

本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和预后至关重要。对病程长,持续关节疼痛的患者,应选用无明显肾损害的中药或针灸疗法,以缓解病情,可减少金制剂、青霉胺和非甾体抗炎药的肾损害;对于病情危重,合并严重的关节外表现者,如心包积液、严重眼疾、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中枢神经病变、严重贫血等,需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加祛风除湿药,如青风藤、秦艽、川乌、草乌、汉防己、刺五加、薏苡仁、怀牛膝等。实验证明,上述药物对实验性动物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抗炎机制与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抗组胺及****胆碱等过敏介质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外周血管和改善微循环有关。本病病程长,多见有瘀证,治疗时必须加用活血化瘀药,必能提高疗效。作者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当归、牛膝、鸡血藤、莪术、水蛭、地龙等,根据药理研究,活血化瘀药能改善血液循环与组织代谢,能降低血液黏滞性,增加氧运,消除水肿,吸收出血及渗出物,使结缔组织吸收,恢复正常状态,且能明显抑制抗原结合细胞数,对免疫的多个环节有作用。

§§§第六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virusassociatedglomerulonephritis),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膜性肾病,并发现该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基膜有HBsAg沉积。此后,大量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确是本病的致病原因。1989年北京座谈会将其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HBV相关性肾炎),简称为乙肝肾炎。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在15%左右,HBV感染伴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为6.8%~20%。临床常以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蛋白尿或单纯性血尿等形式出现,部分病例可能同时有慢性乙肝、肝硬化等症状,肝炎、肾炎的症状既可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发生,甚至没有任何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而肾炎却是唯一的症状。

一、病因病机

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基本病因分别是由HBsAg、HBeAg、HBcAg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继而在肾脏激活补体,导致肾小球损伤。

二、病理类型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HBV-MN),其次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HBV-MCGN)、系膜增生性肾炎(HBV-MsPGN、)及膜增生性肾炎(HBV-MPGN)。

三、诊断要点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国内主要依据1989年北京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譹?訛血清HBV抗原阳性;?譺?訛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譻?訛肾活检切片上找到HBV抗原。其中第?譻?訛点为最基本条件,缺此不能诊断。若在肾切片上HBV抗原检查阴性,可补充检查肾组织洗脱液具有抗HBV活性这一项,若阳性亦可诊断。切片上检查HBV抗原时,所有抗体一定要纯,最好选用单克隆抗体。

四、鉴别诊断

(一)特发性膜性肾病

该病与HBV膜性肾病相似,但患者无肉眼血尿,血清补体C3正常,HBsAg阴性,尤其是肾脏病理不一样,肾活检系膜区和内皮下无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资鉴别。

(二)狼疮性肾炎

较多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活检中可见HBsAg沉积物,与HBV相关性肾炎的病理相似,但狼疮性肾炎为多系统的广泛损害,及典型的皮肤损害,抗dsDNA阳性,且无乙型肝炎的临床依据,二者可以区分。

五、治疗

(一)中医辨证论治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由于正气不足,禀赋虚弱,加之饮食不洁,或劳累过度,或情志抑郁,极易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湿热疫毒乘虚而入,内阻中焦,导致脾失健运,运化失司,症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湿热内蕴于肝胆,导致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证见胸胁胀痛,脘闷纳呆,腹胀乏力,口苦口黏,尿色黄赤等。肝肾精血同源,肝脏有病易累及肾脏,导致肝肾同病,出现肝失疏泄,肾失封藏,脾失健运多脏功能失常。

总之,本病病因为正气不足,外感湿热疫毒,病位主在肝、脾、肾,病机为疫毒内留,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封藏多脏功能失常。病之初期,正气尚充,多表现为邪实为主;病程日久,正气渐衰,邪气滞留,形成虚实夹杂,病势缠绵。故治疗前期以祛邪为主,后期则应祛邪扶正。祛邪以清热解毒,行气利水,祛湿化瘀为主;扶正以益气健脾,滋补肝肾为大法。总之应谨守病机,治病求本,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病性不同,治疗有别,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或先补后攻,可一法单用,也可数法合用,依法立方,以平为期。

1.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证

主症:胸胁胀痛,脘闷纳呆,腹胀乏力,口苦口黏,或见黄疸,小便黄赤,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健脾,清化湿热。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茵陈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虎杖15g,益母草15g,茯苓15g,苡仁30g。水煎2次兑匀,分3次温服(以下同)。

加减:肝胃不和,恶心欲吐加竹茹12g、半夏10g;肝郁化火,烦热口苦加丹皮10g、栀子10g;尿少黄赤加白茅根30g、公英30g;湿阻较重加白术10g、山药15g、车前子15g。

2.脾肾气(阳)虚,水湿泛滥证

主症: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浮肢肿,按之凹陷,尿少带泡沫,面色发白,舌体淡胖,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温肾利水。

方药:温阳健肾汤(作者经验方)加减。红景天15g,淫羊藿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山药15g,茯苓20g,猪苓20g,泽泻15g,益母草30g,水蛭粉4.5g(冲服)。

加减:肾阳虚加桂枝10g、附片15g(先煎);肿甚而喘加车前子15g(包煎)、葶苈子10g(包煎);血尿加三七粉4.5g(冲)。

3.肝肾阴虚,湿热留恋证

主症:头晕耳鸣,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或有浮肿,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暗红少津,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清利湿热。

方药:养阴健肾汤(作者经验方)加减。知母15g,黄柏10g,生地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丹皮15g,地骨皮15g,石韦30g,白茅根30g,虎杖15g。

加减:气虚加黄芪30g、太子参15g;肝阳上亢加生石决明30g、龟板30g;浮肿加马鞭草15g、车前草15g。

4.湿热留恋,瘀血阻络证

主症:久病迁延,面色黯黑,形体消瘦,疲乏无力,腰酸腿软,胁痛腹胀,尿色黄赤或夹泡沫,舌暗红,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2g,桃仁10g,红花10g,穿山甲15g,大黄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虎杖30g。

加减:气虚加黄芪30g、党参10g;阳虚加巴戟天10g、仙灵脾10g;血虚加首乌15g、鸡血藤20g;阴虚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2g。

(二)西医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迄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根据肝病和肾病病情状况,选择激素、细胞毒以及干扰素等药物治疗。

1.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激素有促使HBV在细胞内复制的危险,肝炎活动或有HBV活动复制指标时不宜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若病理类型为HBV-MN或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且肝病病情平稳或HBV复制指标(HBV-DNA、HBV-DNA多聚酶、HBeAg及高效价抗-HBcIgM)阴性时,可使用泼尼松每日1mg/kg,分2次口服,6周为1疗程,部分病例可获缓解。如单纯用泼尼松效果不佳,可加用环磷酰胺每日3mg/kg,隔日1次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冲击,6周为1疗程。但要慎重用药,并密切监测肝病变化,若血清中GPT、HBeAg及HBV-DNA浓度明显增高,尽管无肝炎活动的临床表现,但已提示体内有病毒复制活动,即应停用。

2.干扰素

可抑制HBV的复制。近年来不少医生用重组DNA白细胞干扰素(IFN-α)治疗乙型肝炎,用药后复制转阴,肾损害也随之缓解。其作用机制是:?譹?訛抗病毒作用;?譺?訛免疫调节作用;?譻?訛替补作用。因乙肝患者内原性IFN的能力下降,故可用IFN代替。具体用法是:α-干扰素每次500万单位(300万~500万单位),每日肌肉注射1次或隔日肌肉注射1次,疗程为8周至6个月不等,一般为16周。对HBV-MN的平均有效率为20%~62.5%。干扰素的副作用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泻、低血压、头痛、肌肉痛、脱发、骨髓抑制等。

3.拉米夫定

是一种合成的******胞嘧啶核苷类药物。每日100mg,口服2~4周,血清HBV-DNA水平可明显下降,服药12周HBV-DNA阴转率可达90%以上。长期服用可降低丙氨基转移酶(ALT),改善肝脏炎症,但HBeAg的阴转率仅为16%~18%。本药副作用轻。

4.胸腺刺激素联合阿糖腺苷

近年有用胸腺五肽联合阿糖腺苷、法昔洛韦(无环乌苷)治疗本病,使用方法是胸腺五肽每次2mg,每日或隔日1次,肌肉注射,共6个月(当HBV抗原转阴时停用);阿糖胞苷(Vira-A)每日7.5~15mg/kg,用10%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点滴8~12h,共2周。法昔洛韦500mg,一日3次,溶于适量溶液中静脉滴注,连续30d。

六、临证经验

(1)肝脏与肾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早就有“肝肾同源”的理论。根据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辨证论治,肝病为原发,肾病为继发,原发为本,继发为标,故治疗上应以肝病为主,这是治疗乙肝肾的重要步骤。乙肝肾的病因病机为乙肝病毒(疫毒)侵入于肝,入于血分,形成瘀毒,湿热瘀毒互结,下侵于肾,损及肾络,伤及肾气,导致肾失封藏而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因此,湿热瘀毒蕴结肝肾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清热解毒,化瘀祛湿应贯穿整个病程的始终。清热解毒药,笔者常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茵陈、栀子、虎杖等;化瘀祛湿药常用龙葵、马鞭草、车前草、益母草。培补正气也是本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方面,现代医学也认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能使HBV在体内持续存在。故在本病的治疗上应始终不忘扶助正气,采取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女贞子、仙灵脾、红景天等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类药物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