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刘宝厚诊治肾脏病经验
24256500000044

第44章 肾功能衰竭(1)

§§§第一节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急剧下降,导致氮质代谢产物和其他有毒产物在体内潴留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升高(血肌酐平均每日增加≥44.2μmol/L);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常伴少尿或无尿。ARF的死亡率甚高,一项20世纪90年代的综述文献报道,其死亡率为10%~15%,而对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ARF患者,死亡率为50%~90%不等。近年来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血液净化疗法的广泛应用,ARF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是肾病内科的急重病证。

一、病因

急性肾衰竭常因下列几种原因引起:

(一)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由于严重外伤出血、烧伤、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引起有效血容量不足、心排出量减少、有效血浆容量减少、肾血管阻塞等肾前因素,使肾脏血液灌注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内压低于正常,尿量减少,血尿素氮升高从而出现急性肾衰竭。

(二)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

由于急进性肾炎、肾微细血管疾病、双侧肾大血管闭塞、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导致肾功能急剧下降,出现急性肾衰竭。

(三)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由于结石、肿瘤、血块、坏死肾组织或前列腺肥大等多种原因,导致肾以下尿路梗阻,并使梗阻上方压力增高,甚至发生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致使肾功能急剧下降所致的急性肾衰竭。

二、临床分期

急性肾衰竭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但在许多病例中并不一定全都出现,特别是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一)少尿期

突然出现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100ml/d),同时伴有氮质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一般少尿期持续5~7d至10~14d,平均10d左右。

(二)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多,6~7d后尿量可多达3000~5000ml/d血尿素氮、血肌酐开始下降,氮质血症症状改善。多尿期因大量水分及电解质随尿排出,可出现脱水及低血钾、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

(三)恢复期

多尿期后,肾功能逐渐恢复,血尿素氮、血肌酐降至正常范围。

三、病情分级

(1)重度:血肌酐>884?滋mol/L,血尿素氮>24.99mmol/L。

(2)中度:血肌酐为442~884?滋mol/L,血尿素氮为14.28~24.99mmol/L。

(3)轻度:血肌酐为176.8~442?滋mol/L,血尿素氮为7.14~14.28mmol/L。

四、诊断要点

(1)急性肾衰竭可由肾前性、肾后性和肾实质性疾病引起。其中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多见于急进性肾炎、肾微细血管疾病、双侧肾大血管闭塞、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等,但以ATN最为常见。因各种病因的治法不同,应予以仔细鉴别,尽早明确诊断,必要时需作肾活检。

(2)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血肌酐水平与日俱增,平均每日增加≥44.2~88.4?滋mol/L。

(3)由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综合征,可分为少尿型(尿量<400ml/d)和非少尿型(尿量>400ml/d)。如果每日血肌酐上升>177?滋mol/L、血清钾上升>1mmol/L、HCO3-下降>2mmol/L,则可拟为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小管坏死。

五、治疗

(一)病因治疗

急性肾衰竭病因治疗极为重要,从流行病学看,病因与预后明显相关,因此积极的病因治疗是急性肾衰竭治疗中的首要环节。

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治疗

肾前性肾衰竭主要是血容量减少,致肾脏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少尿、氮质血症,但呈现低尿钠(<40mmol/L),且尿渗透压>450mOsm/(kg·H2O)时,应及时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这对预防发生器质性肾衰竭有重要意义。补充液体常用晶体溶液(平衡盐溶液、林格氏液),根据病情可辅以胶体液(白蛋白、血浆等)。补液时应监测血钾和酸碱度,及时予以纠正。老年人和心肺功能不全者,补液速度要慢,严密观察心率、呼吸、肺部啰音,以防扩容过快诱发心力衰竭。在肝硬化并大量腹水时,常有血管内容量不足,此时补液应缓慢,并适当补充胶体,补液不当可增加腹水,适量腹腔穿刺放液和补充白蛋白,可减轻腹水而不引起肾功能恶化。对顽固病例,做腹腔—颈静脉回流也是一种选择。

2.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的治疗

(1)急性肾小管坏死致ARF的病因治疗。ATN在ARF发病中比例最高,最常见。ATN病因多种,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总体原则应注重以下几点:

①抗感染治疗:感染是ATN常见原因和并发症。感染部位常见有胆管感染、腹膜炎、胰腺炎、呼吸道感染、皮肤脓肿、肠道感染、败血症等。根据感染病原体,准确选择敏感抗生素,并且避免肾毒性抗生素的应用。

②抗休克治疗:寻找引起休克的原因,做相应处理。如出血性休克要及时输血补液,纠正血容量缺失,并积极止血,包括药物止血和手术止血。

③清除病灶:若有明确的感染灶,必须积极早期手术清除。

④其他如矫正酸碱失衡、代谢紊乱及营养支持等。

(2)急性间质性肾炎致ARF的病因治疗。

①停用过敏的药物:对确定或疑为过敏的药物,立即停用。

②使用糖皮质激素:若诊断明确,且伴少尿和/或皮疹、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用泼尼松20~30mg/d,用2~3周逐渐减量撤药。若发热、皮疹明显者,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甲基泼尼松龙。

(3)急进性肾炎致ARF的治疗:急进性肾炎的病理改变较重,累及双侧肾脏,有新月体形成,一旦确诊,应尽早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细胞毒药物常规治疗和抗凝治疗(详见《急进行肾炎》一节),以制止新月体毁坏肾小球,挽救患者的生命。

3.肾后性急性肾衰竭的治疗

多由梗阻引起,治疗主要是解除梗阻和预防感染,改善并尽可能恢复肾功能。

(二)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ARF虽然尚无特效方法,但综合目前的治疗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达到本病的治疗目的:①治疗引起ARF的原发病(前已述及);②预防ARF的发生;③减轻ARF的严重性,降低死亡率;④缩短ARF的病程。因此准确用药是治疗ARF成功的关键。目前常用的ARF治疗药物有:

1.多巴胺

本药可通过兴奋多巴胺受体,舒张肾血管而提高RBF及GFR;兴奋心脏受体而增加心输出量;抑制TECNa-K-ATP酶,从而起到利钠、利尿作用。剂量60~80mg,或酚妥拉明20~4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有解除肾血管痉挛作用。与呋塞米合用有改善肾功能作用。

2.心钠素(ANP)

是一种强有力的肾血管扩张药物,能持续改善缺血性或肾毒性肾损害的GFR,但ANP不能减轻肾小管坏死程度。

3.利尿剂

适用于ARF的早期,血容量正常的情况下。方法是:先静脉注射甘露醇60~120ml,如2h后无利尿作用,再重复上述剂量的甘露醇加呋塞米240mg静脉滴注,如2h后尿量仍不增加,则说明已进入少尿期。两药联合使用的机制可能是:①刺激肾髓质产生前列环素,使肾血管扩张。②肾小管阻塞使肾血管呈持续收缩状态,而利尿剂可祛除管型,减轻肾血管收缩状态。③抑制管球反馈改善肾血流。

(三)对症治疗

1.严格限制入液量

ARF少尿期必须控制液体的摄入量,防止体液过多发生肺水肿。输液公式为:每日入量=前一天液体排除量+基础补液量。基础补液量为不显性失水减去代谢内生水,每日为500~600ml。

判断入液量是否正确,以下临床指标可以参考:

(1)每日测体重,体重每日应减轻0.3~0.5kg。

(2)使血钠保持在130~140mmol/L。

(3)如有水肿、血压升高和颈静脉怒张等,应立刻纠正。

2.饮食疗法

ARF合理的饮食治疗可以维持患者营养,增强抵抗力,降低机体的分解代谢。胃肠道反应轻且无高代谢者,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量宜在0.5g/kg以下,应予以优质蛋白质,足够热量以减少负氮平衡。如透析疗法者,蛋白质可增至1g/kg。高营养液因含有大量葡萄糖的高渗液,使用时可加正规胰岛素,每4g糖加1u胰岛素,这样可以防止血糖过高和血液高黏状态。

3.防治高血钾

脱水、休克和钠缺乏所致急性肾衰竭,采取适当措施包括输液、输血矫正上述病理状况后,随着尿量增加、肾功能恢复,高钾血症也可得到缓解。若持续少尿等因素,高钾血症仍得不到缓解,应尽早考虑透析治疗。

4.纠正酸中毒

ARF由于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当临床出现明显酸中毒症状,血清HCO3-<12mmol/L、CO2CP<12mmol/L或静脉血pH<7.15时,方可补碱。碳酸氢钠的补充量可按下列方法之一:

(1)体重(kg)×0.026×(38-测得的CO2CP容积)=碳酸氢钠(g)。

(2)(拟提高碳酸氢根浓度-测得的CO2CP容积)×0.2g=碳酸氢钠(mmol)。

(3)简单的方法为初次量用5%碳酸氢钠每千克体重5ml。

(四)透析疗法

透析的适应证:①少尿或无尿(尿量<50~200ml/12h);②尿毒症症状明显,如恶心、呕吐、嗜睡;③有水钠潴留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④严重高血钾,血钾>6.5mmol/L,心电图出现明显的高钾表现;⑤血肌酐>580.4~707.2?滋mol/L,尿素氮>28.6mmol/L;⑥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血碳酸氢盐浓度持续<10mmol/L,补碱后难以纠正。早期透析,不但可减少其心力衰竭、高钾血症、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而且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是本病的最佳疗法。透析疗法还能简化治疗,无需严格地限制饮食,可改善患者的一般状态。

(五)中医辨证论治

ARF少尿期,由于患者有恶心、呕吐,少尿,需要限制水分的摄入,不适宜内服中药治疗,可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但透析的患者可服用中药治疗,以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加快病情恢复。

1.气脱津伤证

主证:尿量减少精神疲惫,汗出黏冷,手足不温,烦躁不安,口干咽燥,血压偏低,舌红少津,脉细数或脉微欲绝。多见于急性肾衰的早期。

治法:益气养阴,生津固脱。

方药:生脉饮加味。人参10g(另煎兑入),麦冬15g,五味子12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炙甘草6g。水煎2次兑匀,分3次服(下同)。

加减:若瘀血明显,唇黑甲青者,加当归15g、丹参30g,以养血活血;若失血血虚者,加黄芪30g、当归15g、炙首乌15g,以补气养血;若汗出黏冷,手足不温,脉微欲绝者,加附片15g(先煎),以回阳救逆。

2.热毒炽盛证

主证:尿少尿闭,身热头痛,纳呆食少,恶心呕吐,胸闷腹胀,口中尿臭,咽干口燥,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肢体抽搐,舌质绛红,舌苔浊腻,脉滑数。多见于急性肾衰少尿期。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泄浊。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水牛角30g(先煎),山栀10g,黄芩10g,黄柏10g,赤芍12g,丹皮10g,玄参10g,大黄10g(后下)。适用于已经透析的患者,以清除体内毒素,缩短病程,促进恢复。

加减:若身热头痛加金银花30g、连翘15g,以清热解毒;若神昏谵语加广郁金10g、石菖蒲10g,以清心开窍;若肢体抽搐者,加羚羊角10g(先煎)、钩藤30g,以平肝熄风;呕血便血者,加地榆炭30g、槐花30g,以凉血止血。

3.气阴两虚证

主证:全身疲乏,口干思饮,尿多清长,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多见于急性肾衰多尿期。

治法:益气养阴,补肾固摄。

方药:益气健肾汤(作者经验方)加减。生黄芪30g,太子参15g,生地15g,山茱萸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当归15g,益母草30g,地榆15g,石韦30g。

加减:若以气虚为主,加人参10g、白术15g、山药15g,以益气健脾;若阴虚明显者,加沙参12g、枸杞子10g、知母10g,以滋阴清热;若余邪未尽,湿热留恋,午后低热者,加连翘15g、黄芩10g、藿香10g、白豆蔻10g,以清化湿热。

4.脾肾气虚证

主证: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多见于急性肾衰恢复期。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

方药:补阳健肾汤(作者经验方)加减。红景天15g,淫羊藿10g,肉苁蓉15g,菟丝子10g,女贞子15g,山药20g,炒白术15g,益母草15g,泽兰15g。

加减:食欲不振者,加砂仁6g(后下)、焦三仙各10g,以化湿健脾;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者,加杜仲10g、续断10g、金樱子15g、芡实15g,以补肾固摄。

(五)中药灌肠治疗

方药:生大黄15~30g,附片10g,牡蛎30g,红花10g,蒲公英30g。

以上药浓煎成200~300ml,调至适温,通过肛管保留灌肠,保留时间以30min至1h为宜,每日2次,3~7d为1疗程。主要用于急性肾衰少尿期。方中大黄用量以保持大便2~3次/d为宜,不宜过度泻下,以防伤津脱液。

§§§第二节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包括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疾病有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间质性疾病、肾血管疾病、尿路梗阻性疾病、先天性和遗传性肾脏病等。据国内文献报道,其原发疾病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64.6%),其次为慢性间质性肾炎(主要是慢性肾盂肾炎,占19%),此后顺序为:高血压肾小动脉性肾硬化、先天性多囊肾、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脏病、糖尿病性肾病等。

一、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随着动物实验模型的深入研究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认为CRF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健存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

当肾实质减少后,其健存肾单位出现代偿,此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和流量增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出现毛细血管一系列损害,特别是系膜区改变,导致肾小球硬化。而肾小球硬化和废弃后,健存肾单位的代偿,又使单个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肾小球功能全部丧失。

(二)肾小球基膜通透性改变

当肾小球基膜对通过物质的选择性屏障作用消失后,尿蛋白大量漏出,其结果可使肾小球系膜细胞及上皮细胞受损,肾小管重吸收增加,间质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

(三)肾小管间质损伤

当各种免疫或非免疫因素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功能也逐渐下降。目前,国内外在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机制中,十分强调肾小管间质变化的重要性。肾小管的高代谢引起残余肾单位氧消耗增加,进一步导致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造成肾单位损害进行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