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红(SalviasplendensKer-Gawl.),英文名Scarlet%sage,别名墙下红、草象牙红、鲜红鼠尾草等,唇形科尾草属多年生草本,作1年生栽培。原产巴西,世界各地栽培,是城市美化中主要的花坛、花境用花,也可切花及盆栽。
1.植物学特征原种为多年生亚灌木,直根系。茎直立、光滑有四棱,茎节常为紫红色,基部木质化,株高50~80cm,矮生型20~30cm。叶对生,卵形至心脏形,叶缘有锯齿。顶生总状花序,有时有分枝。花2~6朵,轮生;矮生型6~8朵,雄蕊4枚,2枚退化;苞片红色,早落;花萼钟状,多与花冠同色;花冠呈对称二唇形。花冠伸出萼外,下唇较短;花色有鲜红、白、粉、紫、黄、蓝及斑纹复色等。小坚果卵形,生于萼筒基部,种子浅褐色,易脱落,能自播,千粒重3.73g,寿命2~4年。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光照充足的环境,忌强光直射,可耐半荫。不耐寒冷,也不耐热,种子发芽适温21℃~23℃,20℃以下发芽不整齐。生长适温20℃~25℃,在10℃以下叶片逐渐变黄脱落,30℃以上则花、叶变小,夏季高温需降温或适当遮荫。长期在5℃低温下,易受冻害。长日照有利于营养生长,短日照有利于生殖生长。需水较多,忌干旱,缺水严重时叶片易脱落,但又怕涝,积水1d就能涝死。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上生长健壮,忌重茬。对甲基溴化物处理土壤和碱性土壤反应敏感,适宜pH%5.5~6.0的土壤生长。花期7~10月,果熟期8~10月。
1.变种及品种常见变种有:一串白(var.alba),花萼和花冠均为白色;一串紫(var.atrop-urpurea),花萼和花冠均为紫色。
2.鼠尾草属常见栽培的种类有:
(1)粉萼鼠尾草(S.farinacea)。又名一串蓝、蓝花鼠尾草,原产墨西哥、地中海沿岸。也用于医药、香草。株高60~90cm,花蓝、白及蓝白、蓝紫花色,习性与一串红相似。
(2)红花鼠尾草(S.coccinea)。又名朱唇,原产热带美洲。株高60cm,花浓鲜红色,下唇长为上唇的2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一串红相似。
(3)其他还有彩叶鼠尾草(S.marble)、大花鼠尾草(S.nemorosa)等。
一串红用播种或扦插繁殖,大面积制种用播种繁殖,利用温室、温棚营养土育苗。
1.育苗
(1)苗床准备。播前整平苗床,一般苗床宽为1.2m,长度按需而定。苗床土用肥沃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各半,加入少量磷酸二铵,混匀细碎过筛后铺置苗床,厚度10cm。用50%的多菌灵粉剂500倍液喷洒床面消毒。
(2)播种。3月中旬播种,播种前种子用30℃温水浸泡6h,然后反复搓洗,洗去表面的黏液,洗净后用湿布包裹,在20℃~25℃温度下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两遍,6~7d种子萌动,即可播种。包衣种子不作处理。将种子拌四倍细沙均匀撒播,播量15~20g/m2。播后覆沙0.5~1.0cm,灌水后苗床覆盖塑料薄膜或扣小拱棚保温、保湿。
(3)苗期管理。播种后温棚温度保持在昼温21℃~25℃,夜温15℃,光照充足,7~10d出苗。幼苗生长缓慢,苗床保持湿润。幼苗2~3真叶时,分苗移栽。幼苗以10cm×10cm株行距栽植于分苗床中,栽后浇透水。也可用8cm×10cm的营养纸袋或营养钵装营养土进行分苗。
此后注意中耕、通风,促进壮苗。幼苗4~6片真叶时留基部2~3叶摘心。
2.土地准备选择冷凉地区制种,制种田要求肥力中等。定植前施肥整地、起垄。施腐熟的有机肥667m2%4000kg,磷酸二铵667m2%20kg。在定植前5~7d起垄或作畦,垄高10cm,垄宽40~50cm,垄沟宽40cm,起垄后覆膜灌水。畦作栽培时畦宽1.2~1.4m,畦高10cm。一串红天然异交率较高,昆虫及风容易造成杂交,鼠尾草及品种间最小隔离距离400m。
3.定植管理5月中旬气温稳定到15℃时定植,株距20~40cm,行距35~40cm,密度为:一串红667m2%4000~4500株,红花鼠尾草667m2%5000株,蓝花鼠尾草667m2%3500(高秆)~6600(矮秆)株,定植后灌水缓苗。缓苗后控制灌水,分枝后摘心,促进侧枝萌发。分枝期需较多的磷、钾肥,施尿素667m2%10kg,磷酸二铵667m2%10kg。高温季节需灌水降温,可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
4.摘心整枝一串红在幼苗4~6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摘心,侧枝长出3~4片叶时第2次摘心,并连摘数遍,以增加分枝,扩大冠幅。每次摘心留1~2节。生长旺盛时期疏除过密侧枝,开花期对花序摘心,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
5.病虫害防治一串红主要病害为叶斑病、霜霉病和花叶病。叶斑病、霜霉病可用65%代森锌800倍液喷雾;花叶病多为蚜虫传播引起,在防治中应注重灭蚜防病,并及时将病株销毁。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虱和蚜虫等。蚜虫、红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虱可用10%的蚜虱净4000~5000倍液喷雾,间隔7~10d,喷2~3次,禁用甲胺磷农药。
6.收获留种一串红有无限结实特性,种子易脱落,采种工作应把握时机,种子分期采收。一般应在整个花序中部小花萼筒由红转白,萼片颜色变成干枯、褐色,坚果(园艺上称为种子)外皮由绿白色变为黑(黄)褐色,即可采收。摘采整个花序,充分晾干后脱粒,放室内通风干燥处贮藏。制种产量:红花鼠尾草667m2%20kg,蓝花鼠尾草667m2%5~8kg,一串红667m2%15~20kg,大花一串红和彩叶鼠尾草667m2%35~40kg。
一串红杂交制种在温室3月初育苗,大棚内定植杂交制种。父、母本分床育苗,父本早播5~7d,或根据品种组合特性调整父母本播期。
1.父母本定植管理4月中下旬,当幼苗5~6片真叶时定植,先定植父本,后定植母本。
父、母本比例为1∶1~2,密度667m2%5000~6000株。幼苗根部带土移栽,栽后立即浇透水。定植后2~3d内遮荫,避免日光直射。地表见干及时中耕,现蕾开花时,对母本花穗提前于父本的植株进行除蕾、除果,防止产生自交果,促使父母本花期相遇。
2.清杂在定植、开花前、开花后,分3次集中去杂、去劣,保证杂交种纯度。定植2个月后开始开花,授粉前对不符和亲本性状的不良株、变异株和可疑株全部拔除。
3.整枝每株选留5~6条分布均匀、粗壮的一级分枝,剪去分布过密的分枝;10d后再在上次选留的l级分枝中选留2~3条二级分枝;摘去花穗末端的小花及花蕾。
4.去雄授粉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授粉。母本植株每朵小花开花前用镊子挑开柱状花冠,去掉雄蕊,保留花冠,不要伤到雌蕊。去雄的母本花柱头发亮(内有分泌液)时,即可授粉。采下父本即将盛开的花朵,剪开花冠,将花粉轻轻授在母本的柱头上,一朵雄花授一朵雌花。授粉后撕掉2个萼片或在花柄挂彩线作为授粉标记,阴雨天雨停后4h要重复授粉。
5.授粉期管理一串红开花期的最适温度为20℃~25℃,要及时灌水保持一定湿度,降低棚内温度。从播种到开花需85~90d,授粉期持续20~30d,授粉后20~25d种子成熟。授粉期间注意通风透光,供给足量的磷、钾肥,少施氮肥,喷施0.3%~0.4%的磷酸二氢钾2~3次。
§§§第二节主要一年生花卉制种下
六、波斯菊和硫华菊制种波斯菊(CosmosbipinnatusL.),英文名Cosmos,别名八瓣菊、大波斯菊、非洲菊、秋英、秋樱、扫帚梅,菊科秋英属一年生草花。原产墨西哥,世界各地普遍栽培。适合布置花境或群植于绿地、斜坡地,也可作切花。花可入药,清热解毒。
硫华菊(Cosmossulphureus),英文名Cosmos%sulphureus,别名黄波斯菊、硫黄菊,菊科秋英属一年生草本。原产墨西哥、巴西,硫华菊花大、色艳,但株形不整齐,适宜多株丛植或片植。
植株低矮紧凑,花头较密的矮种,可用于花坛布置及切花。
1.植物学特征波斯菊为直根系,侧根发达。细茎直立,分枝较多,茎光滑或具微毛;中高秆品种120~200cm,矮秆品种60~70cm。单叶对生,二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全缘无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细长的花梗上。舌状花l轮,花瓣尖端呈齿状,花瓣8枚,有白、粉、深红色。筒状花黄色。瘦果有椽,寿命3~4年,千粒重6~9g,花期夏、秋季。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喜温,不耐霜冻,忌酷暑潮湿。发芽适温20℃~25℃,发芽需要黑暗条件,5~7d发芽;生长适温20℃~28℃,播种后9~12周开花,花期7~10月。种子发芽后生长快,需打顶1~2次。喜阳光,属中日性花卉。耐瘠薄,耐干旱,肥水过多易倒伏、花少。
波斯菊园艺品种分早花型和晚花型两大系统,还有单、重瓣之分,重瓣品种为四倍体。有白花型(Albiflorus)、纯白型(Purity)、条斑型(Candustripe)、粉花型(Pinkie)、海贝型(Sea%Shells)等5个变种。
波斯菊园艺品种以四倍体重瓣为主,重瓣性具有明显的温敏性,在30℃以上高温环境下发育不良,花瓣数少而显单瓣状;在10℃低温条件下,重瓣最多。波斯菊可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制种主要用播种繁殖,可育苗移栽或直播,移栽成活率高。
1.土地准备制种地应选择在冷凉地区,有利于保持种性。选择较瘠薄土壤。起垄覆膜栽培。起垄时施过磷酸钙667m2%20~30kg,垄宽50cm,垄肩宽40cm,垄高10cm,垄沟宽50cm,矮秆品种垄稍窄,播种前3~5d覆膜。波斯菊品种间隔离500m。
2.播种育苗直播的播种时间4月下旬,育苗播种时间在4月初。
(1)直播。用种量667m2%50g,破膜点播,每穴2~3粒,覆沙1.0~1.5cm。行距40~50cm,高秆品种株距40~45cm,密度667m2%3300株;矮秆品种株距35~40cm,密度667m2%3800株。苗高15~20cm,6~7叶时间苗,每穴留1株。
(2)育苗。采用小拱棚土方或纸袋育苗,无需配制营养土。点播株行距6cm×6cm,育苗面积667m2%15~18m2。短日照品种苗期需进行短日照处理,可在出苗后至2片真叶时,早晨9时以前至下午6时以后遮光处理,日照时间8~9h。在进行短日照处理时,植株若有徒长,要用摘心或囤苗的方法防止徒长,定植前6~7d取消遮光。育苗期间注意控水通风,防止徒长,5月上旬移栽定植,密度与直播苗相同。
3.田间管理波斯菊生长迅速,直播苗在分枝前控制灌水、蹲苗,移栽苗灌定植水后控水蹲苗。分枝期结合灌水施磷酸二铵667m2%15kg。开花期灌一次水,整个生育期灌水2~3次,间隔30~40d,7月下旬停止灌水。高型品种摘心整枝,设支架。
4.收获留种花期7~10月,种子陆续成熟,种子成熟后易脱落,应分次收获。至降霜前采收完毕,霜后种子发芽率下降,不能留种。制种产量:矮秆复瓣667m2%15kg,单瓣667m2%60kg;高秆复瓣30kg/667m2,单瓣667m2%90kg。
硫华菊产量水平:高秆混色单瓣/667m2%50~100kg,单色、单瓣品种667m2%50~60kg,复瓣、矮秆品种667m2%20~40kg。
七、麦秆菊和银包菊制种
麦秆菊(HelichrysumbracteatumL.),英文名Golden%everlasting、Strawflowe,别名蜡菊、贝细工、钱菊,菊科蜡菊属一年生或宿根草本。原产澳大利亚,新疆有野生,适合切花或花墙、花台、盆栽。因其花干后不凋落,如蜡制成,是制作干花的优良材料。
银苞菊(AmmobiumalatumR.%Br.),菊科苞瓣菊属一年生草本。只有白色花,茎枝均有翼。
白色的瓣状部分为苞片,中间隆起的黄色部分为花冠。含水分很少,也常被用作干花花艺,制种技术参照麦秆菊。
1.植物学特征株高50~120cm,茎多分枝、坚硬,全株被微毛。叶互生,条状披针形,全缘,无叶柄。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总苞片多层、膜质、富含硅酸,覆瓦状排列;外层苞片短,内部各层苞片伸长坚硬,酷似舌状花,有白、黄、橙、粉、红及暗色等,一般被人误认为花瓣;黄色小型的管状花聚生在花盘中央,花径5~6cm,花期7~9月。瘦果小棒状,灰褐色,光滑,直或弯曲,上具四棱。种子有冠毛,千粒重0.8~4g,寿命2~3年。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麦秆菊性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较强,耐粗放管理。不耐寒,降霜会枯死,忌酷热。发芽适温15℃~20℃,生长适温20℃~30℃。在光照不足和高温酷暑时生长不良,开花少。忌水湿,否则植株高大,开花较晚,花色淡。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肥沃和疏松的土壤上生长良好。
麦秆菊分高型、中型、矮型品种。有大花型、小花型之分。同属植物约350种,常见栽培的有:
1.毛叶麦秆菊(H.bellidioidesWilld.)原产新西兰,茎匍匐,叶片倒卵圆形,头状花序单生、银白色。
2.伞花麦秆菊(H.petiolatumDC.)原产南非,基部有些灌木状,叶片卵圆形,头状花序呈伞房状,总苞苞片长圆形,先端钝,乳白色。
3.天山麦秆菊(HelichrysumthianschanicumRegel)原产中国新疆,为宿根草本,全株密被绒毛,叶片狭披针形,头状花序呈伞房状,黄色或橘红色。
麦秆菊用种子繁殖,春播、秋播均可,但以春播为主。
1.育苗温室或大棚营养土育苗,营养土配制参照万寿菊。生育期长的品种2月下旬播种,一般在3月中旬播种。明水播种,发芽厌光,用沙土覆盖,厚0.5~1.0cm。棚温保持在21℃~24℃,7~10d发芽。株高6~8cm,3~4片真叶时分苗,7~8叶定植。
2.土地准备土地准备参照波斯菊,品种间隔离300m。
3.定植管理地膜覆盖低垄栽培,行距30~40cm,株距20~30cm。定植密度:矮秆667m2%4000株,高秆667m2%5000株;小花型、小株型667m2%5500~6500株。追肥用尿素和磷酸二铵或稀薄的人粪尿或豆饼水,20~30d施1次,开花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定植缓苗后进行2次摘心。从播种至开花约需3个月,开花前设立支架,防倒伏。麦秆菊根系浅,抗旱能力差,注意浇水防旱;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根部滞水腐根,及时防治蚜虫、卷叶虫和地下害虫。
4.清杂混色品种不清杂,单色品种清杂。苗期根据叶形、株型清杂,花期根据花色、花径大小清杂。同型花色中须选深色的,如淡玫瑰红和深玫瑰红,棕红和酱红,浅黄和深黄色,都要清除前者,选留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