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的金钥匙
24260100000038

第38章 分睡眠真趣(2)

有些人在睡觉时喜欢张口呼吸,这样做对健康有一定害处,应予纠正。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暮卧当常习闭口,开即失气,且邪从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要求人们在暮色降临,卧于床第之后,要闭起口用鼻子来呼吸,不可张口喘气,不然会引发一些疾病。因为鼻孔中有鼻毛,可以挡住灰尘污物,能对吸入的空气起过滤作用,同时,鼻腔对吸入的空气还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吸入的空气既不干燥也不过凉,从而使呼吸顺畅进行。如果张口呼吸,不仅空气当中的尘埃容易吸入呼吸道,并且气流在口咽往返,醒来后会使人口干咽燥,甚至会引发许多呼吸道的疾病。

祖国医学对此早就有精辟的论述,如清代初期著名养生家石成金在《长生秘诀》一书中说:“夜卧常习闭口,最是固养元气。若开口,则走失元气,且邪恶从口而入,又生血绝诸症。凡夜卧开口,其牙齿为出入之气所触,后必病齿,但睡而张口者,牙齿无不早落,可以验之。”石氏以自己的临证经验告诫人们夜卧张口,不仅损伤元气,容易引起面色失润、头晕目花、四肢清冷,脉来空虚的血脱证候,并且还能引起牙齿不固,过早脱落。

但有些人由于患鼻甲肥大、鼻息肉等上呼吸道病变,使鼻腔狭窄而被迫张口呼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头凉瞌睡好

在睡眠时,尤其是在冬季睡眠时,有不少人有用被子蒙起头来的习惯,还有一些人喜欢把头靠近火炉、火墙睡觉,使头部的温度提高以御寒,这样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又说:“冬夜勿覆头,得长寿”、“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目干。”意思是说,头部的温度不宜过高,尤其是在睡眠时,应当经常保持较寒凉的状态。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脉法》中,就提出了“寒头暖足”的养生原则,足见前人在睡眠养生方面是主张头部的温度不宜过高。古人在造字时就已经认识到,头部不宜靠近火热,仅以“烦”字为例,这个字是由“火”与“页”会意而组合,“页”即倒写的“首”字,表明头边有火则使人烦躁不安。《说文解字》中说“烦”是“热头痛也”之意。

科学家们发现,让头部的温度低一些,可尽快地进入梦乡。不久前某商行生产了一种别致的枕头,枕头内配置有半导体冷却设备,它由电池来提供能量。这种枕头的温度比头部大约要低摄氏10度左右,学者们称之为“催眠枕头”。

从古代医家的观点和现代研究的结果可以断言,睡眠时头部的温度稍低一点,既能够加速入睡,也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夜卧凉地腰腿痛

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夜间睡卧在铺条草席的水泥地上或地板上,结果造成腰腿痛、背痛、四肢及关节不适等,既影响睡眠,又影响身体健康。

人体腰背部尽管有厚厚的肌肉层覆盖,如背部有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等,腰部有腰大肌、腰背筋膜等,夏天夜晚有时酷暑难熬,但午夜过后,凉风一起,地面温度很快下降,地表变的潮湿,尤其北方,这种变化更明显。若在地上睡卧一夜,汗出当风,风寒湿邪会侵袭腰部,使腰部肌肉发生痉挛,也会有局部充血、水肿及慢性无菌性炎症等现象,从而引起或加重腰腿痛。

中医认为,抵御外邪侵袭,卫气有很大作用,它可控制毛孔的开合,维持正常体温。白天卫气行于体表,晚上则行于体内。整个晚上,卫气无法管理体表,若露卧贪凉,寒气便乘虚而入。另外根据经络学说,腰背部有些极其重要的穴位(如风门、心俞、肝俞、胆俞、胃俞等),与胸、腹腔内的脏器相联系。寒冷邪气也可以通过经络穴位影响所在的肌肉群,或传入相应的内脏,影响内脏功能。有人研究发现,脊神经的作用与腰背部的穴位有很大的相似性。夜卧凉地,除了能导致腰酸背痛外,也能通过颈椎、胸椎及腰椎脊神经影响上、下肢肌肉、关节及内脏功能。可见,在酷暑盛夏,切不可图一时凉快而露宿凉地,以免引起或加重腰腿痛。

孕妇的最佳睡姿——左侧卧位

妇女怀孕以后,子宫在整个妊娠期内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子宫的重量从50克左右增加至1200多克,其容积从怀孕前的4~7毫升增至容纳足月胎儿、羊水及胎盘,容积可达5000毫升。同时子宫的血管也变粗,以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胎儿,并将胎儿的代谢产物及时清除,促使胎儿在子宫内健康生长发育。

仰卧位时,增大了的子宫压迫腹主动脉,使子宫动脉的压力降低而影响子宫供血,从而使胎盘的供血也明显减少,影响了胎儿的营养供给和代谢产物的排泄。同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循环受阻,下肢静脉压升高,会造成或加重孕妇下肢浮肿,下肢或外阴静脉曲张,或形成痔疮等。再者,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有些孕妇可突然发生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另一方面,人体内存在着血压调节系统,可以随时调节体内血压的变化。当长时间仰卧导致血压下降时,通过压力感受器的作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释放大量肾上腺素,从而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这种情况被称为“仰卧位高血压综合征”。不管是低血压还是高血压,均由仰卧姿势所引起,对孕妇的健康不利。

随着子宫的“日长夜大”,孕妇的睡姿颇有讲究,因为孕妇的睡姿与自己和胎儿的健康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医学专家对孕妇的睡姿进行了长期的临床研究和观察,最终证实:左侧卧位是孕妇的最佳睡眠姿势。因为左侧卧位可以减轻增大的妊娠子宫对孕妇腹主动脉及髂动脉的压迫,以维持正常子宫动脉的血流量,保证胎盘的血液供给,给胎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左侧卧位通过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增加回心血流量,一方面可使肾脏血流量增多,尿量增加:另一方面可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对正常孕妇来说,有利于推迟或避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对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来说,可促进水肿消退,有利于防止抽搐。

准妈妈睡觉,别伤着孩子的“粮袋”

哺乳期妇女,在睡卧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乳房——孩子的“粮袋”。

哺乳期妇女的乳房素有孩子的“粮袋”之称。母乳对婴儿来说是最高级的营养品。母乳具有易消化、不受外界污染、营养比例合适、温度适宜、喂养方便等优点,目前尚未有一种代乳品可与母乳相媲美。产妇分娩后由于乳腺开始分泌乳汁,两乳将更加膨隆饱满,这时若不注意保护,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乳汁壅积,引起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的发生除与乳汁壅积有关外,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乳母卧姿不当,睡眠时挤压乳房所致。因为人在清醒状态下,自然会很好地保护好孩子的粮袋——乳房,可是入睡以后就很难注意好了。这就要求哺乳期妇女在睡卧时首先要选择正确的姿势,做好保护乳房的准备,不要俯卧,侧身而睡时切勿使乳房受压,睡眠当中勿穿过于瘦小的内衣,不可让孩子含着乳头睡觉。

为新生儿巧筑睡眠“窝巢”

由于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声音、光线等非常敏感,调节能力差。因此,要为新生儿设计一个近似子宫的幽暗环境,帮助其逐步过度、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室温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很差,体温容易随外界温度的升降而波动,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因而新生儿居室要保持温度恒定,空气流通,但要防止穿堂风。开窗换气时要将孩子盖暖、挡好,以免受凉。一般室内温度最好维持在20℃~23℃,护理孩子洗澡时,室温应保持在26℃~28℃。

湿度湿度在55%~65%左右。夏天可经常向地面洒水,用湿拖布拖拭地面,桌椅、床头要用湿布擦拭。冬季可在火炉上放一水壶,不时散发水蒸汽,或在室内放加湿器,以免室内过于干燥。因为新生儿上呼吸道相对狭窄,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通气不畅而致张口呼吸,空气过于干燥可以引起呼吸道黏膜干燥不适,影响孩子睡眠。扫地前先洒水,以免尘土飞扬。

光线新生儿室内最好用深色窗帘遮挡,使室内形成一个近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有利于新生儿睡眠,照明光线柔和,避免灯光直接照射。因为强烈的光线长期照射,可以导致新生儿视觉系统的损害,影响视力。

噪音新生儿室内避免高声喧哗、用物碰撞等各种声音刺激。为新生儿换尿布、喂奶时应用柔声细音与其对话。过强的噪音刺激会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损害。

姿势新生儿睡眠时应包被松弛,使其保持母体内自然的上肢“w”形、下肢“M”形姿势,不能裹手绑脚,以利于新生儿正常人格的发育。由于新生儿自己不会翻身,颅骨又软,若任其长期采用一种姿势睡觉,则可能引起扁头、铲刀头、不对称等头部畸形。因此,必须经常给小儿翻身,变换睡姿,在小儿侧卧时,注意勿使耳廓压向前方,以免久压变形。

新生儿的最佳睡姿

刚出生的新生儿从早到晚大多数时间都处在睡眠状态,自己又无能力控制和调整睡眠姿势,他们的睡眠姿势是由别人来决定的。作为母亲怎样为刚出生的孩子选择最佳睡眠姿势呢?

睡眠姿势可以采取仰卧、俯卧、侧卧。大多数母亲喜欢让孩子仰睡,但仰睡有两个缺点:一是呕吐时容易被呕吐物塞噎喉咙:二是仰卧总是一个方向睡,就会引起头颅变形,形成扁头,影响头型美观。俯卧睡(趴着睡)是欧美人的习惯,他们认为俯卧睡这种姿势便于肠道内的气体排出,故不易引起腹痛(腹部绞痛)。在新生儿呕吐奶汁的时候也不用担心会引起窒息,同时头的后部(枕部)也不会因仰卧而变得扁平等等。但是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颈部肌肉发育不良,自己还不能抬头,如不注意很容易影响口鼻呼吸而窒息。这种卧姿在新生儿阶段也不宜采取。

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的姿势,四肢仍屈曲,为使在产道咽进的羊水和黏液流出,生后24小时内,可采取头低右侧卧位,在颈下垫块小毛巾,并定时改换另一侧卧位,否则由于新生儿的头颅骨骨缝没有完全闭合,长期睡向一边,头颅可能变形。如果婴儿吃完奶经常吐奶,刚喂完奶后,要取右侧卧位,以减少溢奶。一般每4小时左右,给新生儿调换一次卧姿,同时注意不要把耳轮压向前方。

新生儿的睡眠方向常随母亲的头位而改变,因此,母亲要主动变换与新生儿面对面的睡眠方向,以帮助新生儿纠正固定的睡眠姿势。

不让宝宝睡扁头

小宝宝初到人世,大部分时间是在睡眠中渡过的,也就是说婴儿的头大部分时间离不开枕头。婴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由于其颅骨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容易变形,若家长不注意宝宝的睡眠姿势,长期一个方向睡,头部就会变形,甚至引起斜视、“对对眼”等。

经常变换体位 这是防止宝宝睡扁头既有效又方便的一种方法。要求家长在小儿入睡前及入睡后有意识放置孩子的头部位置,选取最合适的睡眠姿势,并经常变换头位姿势,以利于头颅正常发育,若仰卧位时间过长,可以使后枕部过于平坦,影响孩子大脑发育:侧卧位时间过长,可以出现“扁头”。若出现这种情况,如“右扁头”取左侧卧位:“左扁头”取右侧卧位:“枕后扁头”可左右交替侧卧,不可再取仰卧位。

适当固定头部对于习惯于某种睡姿的稍年长的宝宝来说,家长给宝宝纠正后的睡姿常不能保持长久,常在睡眠中又重新翻回到原来早已习惯的睡姿。对不合作的婴儿可采用沙袋、绿豆枕、小米枕等固定法来矫正。若孩子是“右扁头”,就让孩子朝左侧睡,并将枕头放置在后枕部以作固定,让孩子的头部长时间保持一种特定的姿势,有利于防止和矫正扁头。

防治佝偻病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既可使小儿抵抗力下降,又可影响骨骼发育及造成骨骼不同程度的畸形。可见,佝偻病患儿更容易睡出畸形头。对于佝偻病患儿,应加服鱼肝油,平时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但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同时,也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与钙剂,以调节钙、磷代谢,使颅骨得以正常发育。

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

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又称“婴儿闷热综合征”,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若不注意科学护理,最易诱发此症。

婴儿,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排汗散热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差,包裹过暖时又无力挣扎摆脱不利环境,其结果常导致婴儿身体高热、大汗淋漓,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此时若室内通风不良或空气污浊,还会造成婴儿呼吸困难,出现呼吸急促或不规则、鼻翼煽动、脸色发灰、口唇及指甲发青等呼吸衰竭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肌体缺氧而发生惊厥抽搐或昏迷等危重症候。若抢救不及时,可很快休克乃至死亡。侥幸存活的患儿,也会留有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呆傻、聋哑、癫痫等严重脑损伤后遗症。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婴儿闷热综合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社会文明病,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引起的。有些父母惟恐婴儿冷天受风着凉,常给其穿得厚、包得紧、盖得严,甚至还用上电热毯、热水袋、小太阳等现代化设备以御寒保暖,还有人给婴儿蒙被或搂着婴儿睡眠,认为这样既可以防寒保暖,夜间照顾起来又很方便。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暖,很容易诱发婴儿闷热综合征。因此,在寒冷的季节,切忌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过实,更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切忌给婴儿蒙被睡眠,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把新生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眠。一旦出现婴儿闷热综合征,应速送医院救治,切莫掉以轻心。

孩子睡摇篮适可而止

摇晃有催眠作用。多少年来,做母亲的都知道利用摇篮使孩子尽快入睡。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摇晃还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如经常不断地刺激儿童某些运动器官,有利于生长发育,可使他们长得快些。在人的内耳,有一个叫前庭的地方,它的功能是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兴奋由神经传到脑,通过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可使行走的速度加快,同时掌握行进中的方向。科学家对儿童进行了试验,每天对他们的前庭刺激10分钟,即放在摇篮中轻轻摇晃,发现这些儿童身体特别好,身高也超过其他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