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的金钥匙
24260100000051

第51章 分饮食与健康(4)

骨折病人不宜多喝骨头汤

骨折病人多喝骨头汤,不但不能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反而使愈合推迟。其主要原因是,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依靠骨膜和骨髓的作用,骨膜、骨髓只能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骨汤的成分则主要是磷和钙,骨折后如果摄入大量磷和钙,就会使骨质无机质成分增高,使骨质内有机质与无机质比例失调,甚至阻碍骨折的早期愈合。要想使骨折早期愈合,除了及早就医,采取适当固定、合理用药、早期功能锻炼以外,在饮食上应食用一些能够转化为有机质骨胶原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

伤口愈合最需要的“助手”

伤口愈合的目的是恢复身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损伤本身就会导致肌体代谢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伤口的愈合影响更明显,因此在伤口愈合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物质的大力“支持”。

葡萄糖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者,供给充足的能量是伤口愈合不可缺少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受损导致伤口愈合困难,并且并发症增多。因此,在伤口愈合期从食物中补充糖分是很有必要的,如可多吃含糖丰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摄取足量的维生素。

脂肪脂类为细胞膜和炎性介质的基础,它的缺乏会导致伤口愈合缺损。鱼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益处。

蛋白质研究发现,低蛋白饮食导致胶原蛋白沉淀受损,伤口感染率增加。因此,饮食中增加蛋白质及胶原蛋白,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胶原蛋白主要存在于各种肉皮及筋蹄中。

维生素A能够逆转皮质类固醇对伤口愈合的抑制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它主要存在于鱼油、胡萝卜、西红柿等食物中。

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及交联,促进伤口愈合。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大枣、辣椒是维生素C的宝库。

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10多种酶的合成需要锌的参与。缺锌会使纤维细胞功能下降、胶原合成减少、上皮化过程延缓。锌主要存在于木耳、海带等食物中。

易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

人们每天都要进食,食物是否与哮喘发作有关,以及哪些食物容易引起哮喘发作,是哮喘患者关心的大事。

据报道,中国人口中食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发生率为3.14%,哮喘患者中大约30%与饮食有关。食物变应原多为蛋白质或糖蛋白,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种类繁多,其中有些食物引起哮喘的发生率较高,即带有一定普遍性,有些发生率极低,即只有极少数患者发生。目前认为易引发哮喘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牛奶及奶制品牛奶是引起婴幼儿食物变态反应最常见的原因,牛奶中含有二十多种蛋白质,其中乳球蛋白抗原性最强,而且耐热,对蛋白酶具有一定抵抗力,与糖一起加热后可增加其抗原性,所以,为婴幼儿煮奶时最好不要加白糖。

禽蛋类蛋中含有卵清蛋白质,其中的类卵黏蛋白为蛋类的主要抗原,它们耐热,不容易被蛋白水解酶破坏,因此,进入肠道后仍可引起过敏反应。

鱼、虾、蟹、贝类、面粉、黄豆及其制品、花生、腰果、核桃、榛子、葵花子、巧克力、咖啡、猪肉、鸡肉、苹果、桃子、橘子等均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

食物诱发哮喘的临床特点是进食后数分钟到几个小时内引起喘息,某些患者可能对一种食物过敏,而有些患者可能对多种食物过敏。如果要想确定食物与哮喘的关系,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试验检查,如皮肤试验,测定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此外,还可进行食物排除法,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观察哮喘是否发作:口服激发试验,即进食可疑食物后观察受试者的症状及肺功能。但这些试验均应在医生指导和观察下进行。

饮食过咸易患哪些病

饮食过成易伤骨饮食中钠盐过多,在肾小管重吸收过程中,过多的钠离子与钙离子相竞争,使钙离子的排泄增多。同时,钠盐刺激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激活“破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促使骨盐溶解,破坏骨质代谢的动态平衡,因而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甚至骨折。

饮食过成易感冒人体内钠离子浓度过高时,可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同时由于口腔内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因而有利于口咽部感冒病毒侵入呼吸道。同时,由于血液中氯化钠浓度增高,也可使体内干扰素减少致抵抗力降低。由此种种,日常口味过咸的人易患感冒。

饮食过成易伤胃食入过量的高盐食物,由于食盐的渗透压高,对胃黏膜会造成直接损害。同时高盐食物使胃酸减少,并能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而前列腺素E,具有提高胃黏膜抵抗力的作用,这样就使胃黏膜易受损而产生胃炎或胃溃疡。另外,高盐及盐渍食物,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它在胃内被细菌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胶质物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极强的致癌性。

饮食过成加重糖尿病食盐可通过刺激淀粉酶的活性而加速对淀粉的消化,或加速小肠对消化释放的葡萄糖的吸收。因此,进食高盐食物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高于进食低盐食物者,所以提醒糖尿病病人应限制食盐摄入量,否则会使病情加重或复发。

饮食过成诱发哮喘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病人在摄入高钠饮食后,对组织胺的反应性增加,易于发病或使病情加重。因而限制钠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海鲜易伤哪些人

过敏体质者海鲜食物如海带、虾、鱼等富含组氨酸,这类异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可作为一种过敏原刺激肌体产生抗体,释放出过敏物质,从而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风团(荨麻疹),有剧烈的痒感或烧灼感:重者出现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皮肤紫癜及腹痛。因此,平素有过敏症状的人应慎食海鲜。

不孕症研究表明,男子过食海鲜会削弱生育能力。鱼体中汞含量高于水中汞含量,汞进入人体,可直接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妨碍生殖细胞的功能。所以,海鲜虽味美,患不孕症的人应慎用。

痛风病人海鲜食品富含嘌呤,而嘌呤可以使人体代谢紊乱,导致痛风病的发生。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等。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0:1,首次发病年龄一般在40~50岁。所以,痛风病人,应慎食海鲜食物,以免诱发或加重痛风症状。

凝血功能障碍者海鲜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其代谢产物为前列腺环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血和止血的作用。所以,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血友病的人,应少吃脂肪含量多的海鱼,更不宜服鱼油等制品。

贪吃粉丝害处多

粉丝加工制作过程中,在粉浆中加入了0.5%左右的明矾。而随着粉丝的干燥和成形,明矾的含量有增无减。众所周知,明矾中含有较多的铝盐,因此,大量食粉丝,也就等于大量摄入铝。

铝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铝可使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一羟色胺的含量明显降低,并使神经递质传导阻滞,因而引起学习记忆减退:铝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从而干扰神经传导和正常代谢,并可在骨组织中积累,使骨质脱钙:铝还会明显降低肌体T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使肌体免疫功能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据测定,每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铝量为每千克体重1毫克。人们日常使用的铝制餐具可以摄入4毫克铝,若经常食用含铝食物,则可使每日摄入量在10毫克以上。由此可见,一个人每天可食用粉丝的上限量是很少的,若大量食用粉丝,对于老年人,易使老年性痴呆提前来临,还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出现腰腿疼及骨折等。儿童出现智力低下,反应迟钝,抵抗力下降,使各种传染病、流行病接踵而至。

食用杏仁慎防中毒

杏仁有甜、苦之分,既可食用,又能药用,无论食用还是入药,均须注意安全,以防发生中毒。

苦杏仁祖国医学记载,苦杏仁苦温,有毒或有小毒,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苦杏仁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发现苦杏仁的药理有效成分为苦杏仁酐,而苦杏仁酐遇到杏仁中杏仁酐酶等的水解,最后生成剧毒物质——氢氰酸。一般成人食用40~60粒、儿童数至十粒苦杏仁就会中毒。若服用苦杏仁的同时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就会毒上加毒,若不及时抢救极易导致死亡。可见,苦杏仁既能治病,也能杀人,是一把实足的双刃剑。

甜杏仁甜杏仁是低毒的,可以药食兼用,其中也含有苦杏仁酐。据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酐的含量一般为3%,而甜杏仁中苦杏仁酐的含量为0.11%。因此,甜杏仁吃得太多,苦杏仁酐积少成多,也会引起中毒。

在食用甜杏仁时,最好去皮炒熟,不要生吃,对杏仁干果,应拆开包装放在微波炉中加热2~3分钟,以消灭或改变苦杏仁酐酶:杏仁干果口感苦味太重时,有可能混入了苦杏仁,则严禁食用:甜杏仁干果一般儿童每日量不超过30克,成人不超过60克。

吃橘子过量患“黄疸”

橘子色泽艳丽,汁液丰富,口感诱人,是男女老幼喜食的食品。但是,进食过量可使人患一种类似“黄疸”的“橘黄病”。

橘子内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长期大量吃橘子,可使大量的胡萝卜素进入体内,肝脏不能完全将其代谢处理,使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过高,便会沉积于皮肤角质层,使皮肤出现黄染。皮肤发黄是橘黄病的唯一症状,其特征是全身皮肤,尤其是掌跖、鼻唇沟及鼻孔周围的皮肤呈黄色或橘黄色,但病人的巩膜、黏膜不发黄,大小便正常,全身无任何不适症状,往往在照镜时或由别人发现,极易误认为是“急性黄疸性肝炎”,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要仔细向医生说明发病前的饮食情况。

橘黄病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多饮水,促进体内过多的胡萝卜素的排泄,饮食中限制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橘子及橘子汁、番茄、黄花菜、南瓜等,一般4~6周黄染的皮肤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常吃洋葱可防冠心病

洋葱又称圆葱,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的油脂挥发液体,这种液体可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心肌梗塞,降低血压。一般冠心病及动脉硬化患者每日吃50—75克洋葱,其作用比吃降血脂药物还要理想。洋葱的渗出物中含微量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厌肥喜瘦也患动脉硬化

有些人认为,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是含胆固醇较高的一类食物,如动物脂肪、肝脏、脑组织等,只要少食肥肉多食瘦肉,就可预防动脉硬化。因而,胆固醇含量较少的动物瘦肉成为肉食品的畅销货,出现一种“厌肥喜瘦”的趋势,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最近,医学科学家发现,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并非胆固醇而是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是由蛋氨酸在人体某种特殊酶催化作用下形成的,而动物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却很高,如每100克猪瘦肉含蛋氨酸557毫克:鸡肉(带皮)每100克含蛋氨酸为646毫克,而一般的植物蛋氨酸的含量最高只有几十毫克。动物实验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脉腔内皮细胞,致使动脉壁发生病变,影响动脉壁脂代谢的动态平衡,使血流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沉积于动脉壁,从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由此看来,食瘦肉也并非“多多益善”。再者,脂肪是人体的重要成分,而类脂是细胞和原生质以及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其中磷脂还可促进体内胆固醇的转运,是一种降胆固醇物质。因此,食入适量的脂肪对人体是有益的。这样看来,人们应改变“厌肥喜瘦”的膳食偏见。

油脂益身心,过量也害人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更是人体器官的“必需品”。油脂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让人有饱食感,延迟用餐时间:维持皮肤与毛发的完整性,使皮肤毛发有光泽:保护内脏及提供人类必需脂肪酸: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如协助维生素D的吸收,促进钙质在体内的利用。油脂对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也很重要,因为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植物油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确有益处。

研究证实,食用过多的食用油有碍健康。食用油脂过多,使人体能量过剩,易引起肥胖:又因人体无法代谢利用,而引起高血脂症,继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油脂堆积于肝脏,造成肝细胞坏死,最后导致肝功能下降,引发肝硬化:过多的油脂被血管吸附,而且还会“卡”在血管壁上,被氧化为自由基,而自由基会损坏身体健康的组织细胞,使人患各种慢性疾病如癌症。

可见,油脂对人体有益,但也要适可而止。一般来说,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油脂比较稳定,烹调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物比较少,而植物性油脂稳定性较差,烹调时容易氧化为自由基。动物油与植物油的摄取比例以1:2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