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中外文学之最
24260500000001

第1章 中国部分(1)

诗歌

最早的文学样式

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为歌,后统称诗歌。它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发出了有节奏的呼声。这种呼声,虽然只是一种没有任何歌词的声音,但它那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端。随着人类表意语言的产生并在一旦与具有节奏的呼声或叹声结合时,便成为了有意义的诗歌。因此,诗歌的最初形式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民歌,并多与音乐舞蹈合为一体。《诗经》中的大量作品,就是各地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民歌。以后产生了文人诗歌,极大地推动了诗歌的发展,成为了一直统治中国文坛的主要形式,并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其他文学的发展。诗歌依其内容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依其语言格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歌谣诗;依其是否用韵,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与其他文体结合又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按其历史发展,又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等。诗歌是一种能给人以高雅享受的精美的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语言凝练,具有鲜明和谐的节奏和韵律。一首好的诗歌,必然是健康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数千年来,我国诗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和无数脍炙人口的诗作,使具有5000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始终享有“诗国”的盛誉。

最早的女诗人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女诗人,是周代的许穆夫人(姬氏)。她也是我国最早的一位爱国女诗人。生于前7世纪末(约前690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是卫宣公的女儿、卫懿公的妹妹。她嫁给许国许穆公后,始称许穆夫人。她所写《竹竿》、《泉水》和《载驰》3首诗歌,载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中。其诗主写自己远离故国、思归不得的忧伤。《竹竿》写自己少女时代留连山水的生活,流露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泉水》寄托诗人对卫国罹难、对父老苦痛的忧思。《载驰》一篇较为有名。公元前660年(周惠王十七年)12月,卫为北方狄人所灭,卫懿公被杀,宋桓公迎卫国难民渡过黄河,于漕邑助立戴公为国君,旋卒,许穆夫人欲赴漕吊唁并请求许国支援而不得,引起了她强烈的不满,故作此诗以明其志。诗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伤痛和愤懑,同时暴露了许卫两国的矛盾和许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全诗4章、28句,寓叙事、言怀于一体,诗情沉痛,语句凝练,表现了诗人忧虑祖国沦亡的焦急心绪和力排众议的抗争精神,刻画了她急切归国的心情和拯救祖国矢志不移的决心,反映了诗人不屈的意志和远大的目光,以及对自己行动和主张所充满的必胜的信心。当许穆夫人归国后,她那颗热爱祖国的炽热的心,顿时温暖了已经濒于绝望的人们,点燃了他们复国的希望之火。许穆夫人比以前世界公认的第一女诗人、古希腊萨福(约前612—?)还早近80年,所以她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女诗人。

最早的著名女诗人

最早的著名女诗人,是汉末诗人蔡琰(172—?)。字文姬(一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时与建安“七子”相颉顽并以才华著称。幼随遭陷获罪之父流亡10年之久。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寡居。汉末天下丧乱,姬为胡骑所掳,辗转流落南匈奴(今山西),嫁与胡人12年,生一子一女,渡过了12年含恨饮泣的痛苦生活。207年,被曹操以金璧赎回,别子改嫁同郡董祀。后应曹操之命,忆写其父昔日所藏之书400余篇。

诗人的文化教养和不幸遭遇,使她写下了杰出诗篇。现存3篇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这些都是她自传性的作品。后两篇,有人认为系世人伪托。五言《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是古代一篇优秀的叙事诗。它长达540字,其篇幅之长,是在她之前的文人叙事诗中所没有的。它通过作者自身不幸遭遇的叙述,反映了在汉末****之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被奴役被侮辱的共同命运,揭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和胡兵的残暴,从而展现了东汉末年混乱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它那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在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了它的影响。《胡笳十八拍》,却是一首长篇浪漫主义抒情杰作。它与《悲愤诗》同写一事,但风格迥异。它不是客观地细致地描写诗人的种种遭遇,而是饱含血泪地对不幸的命运发出呼天抢地的控诉。其感情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一篇富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作品。郭沫若说,它是诗人“用整个灵魂倾诉出来的绝叫”。

最早评论诗歌的女诗人

最早评论诗歌的女诗人,是唐代诗人上官婉儿(664—710)。陕州(今河南陕县)人,是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的孙女。她在上官仪被武则天杀死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廷。自幼聪慧,擅长诗文。14岁时被武后召见,内掌诏命。中宗即位,大被信任,封为昭容。临淄王(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她与韦后同时被诛。上官婉儿曾代皇帝品评群臣所赋诗歌。武则天掌权后极力提高妇女地位,每召文人吟诗,都让上官婉儿裁夺优劣,并对佳者赐给金爵,一时间朝廷赋诗靡然成风。她评诗除注重诗的内容外,还十分重视诗的艺术技巧。尽管她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助长了初唐宫廷浮艳文学的泛滥,但在客观上却对唐代律诗的定型起了促进作用。

最早献身民主革命的女诗人

最早献身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女诗人,是清末激进民主革命派秋瑾(1879—1907)。字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义和团运动前随丈夫到北京。1900年庚子事变时,目睹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激起了她铲除强暴、拯救祖国的雄心壮志。后来曾连续写诗歌咏刀剑,以《宝刀歌》最为著名。诗人在诗中,以沸腾的爱国热忱歌颂象征暴力革命的宝刀,字里行间闪烁着犀利的锋芒,燃烧着仇恨的怒火,充满了变革世界的希望。1904年,她冲破封建罗网赴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年底回国,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1905年春重返日本,在途中愤然写了著名的《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一诗,发出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豪壮誓言。同年,参加了同盟会和三合会,创办了《白话》杂志,致力于革命宣传。1906年,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发粗暴的“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她愤而回国,在上海兴办中国公学,发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女报《中国女报》,愿“为醒狮之前驱,为文明之先导”,提倡女权,宣传革命,大胆地与庸俗昏昧的封建势力宣战。她在离开日本之时,写信给留日学生王时泽,表明自己“自庚子以来已置生命于不顾”的决心,要求他要以唐才常等先烈共勉,“无忘国耻”,生动地表现了秋瑾“素负气”的性格和革命救国的胸怀。1907年回到家乡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联络会党,组织光复军,与革命党人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7月,徐起义失败,清政府派兵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7月15日,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29岁。秋瑾存诗200多首。这些诗是一个叛逆女性的心声,是反帝爱国的战歌和民主革命的号角。它反映了一位“先觉者”克尽国民天职的责任感,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同时也反映了先觉者置身于众醉独醒背景中的孤独与悲哀。其诗大多慷慨悲歌,格调豪放雄健,充满了英雄气概和浪漫色彩。

秋瑾把文学与革命完全统一了起来,她以年轻的生命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为以后的中国妇女及其解放运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1913年,孙中山曾亲到她的墓前奠祭,并题赠了“巾帼英雄”的匾额。郭沫若赞誉说:“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她“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而且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

最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

最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他学识渊博,明于治国之理,擅长外交辞令。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统一中国。因同反动贵族子兰、靳尚等人斗争遭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江南,流浪于沅湘流域,辗转多年。他在长期的流放中,看到强大的楚国一天天衰落的现实,忧心国事,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抒发了自己忧愤的感情,揭露、指斥群小的卑劣。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人民四处逃亡,楚国君臣仓皇出奔,屈原悲愤至极。理想的毁灭、国家的危亡、人民的苦难,使他痛不欲生,是年旧历五月初五,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吸收前代文学和文化成就,在现实斗争中创作了一系列光辉的诗篇,以其宏伟博大的内容,奇情壮彩的形式,“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为我国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他的创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25篇,代表作是光耀千古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其中《九章》、《九歌》等也很有名。《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它以烈火般的热情、雄伟瑰丽的想象、神采飞扬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真挚感情,表现了他追求崇高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以及他决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人格,可谓千古绝唱。《九歌》是祀神的乐歌,共11篇。其中多数篇章都是描写神灵间的眷恋,清新凄艳,幽渺情深,流露出深切的思念和所求未遂的哀伤。其中《国殇》,是哀悼卫国阵亡将士的挽歌,慷慨悲壮,充满了爱国主义情绪。《九章》主旨近于《离骚》,共9篇,主要反映诗人两次被放逐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的心情,表现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的无比痛恨,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浓厚的抒情成分完美结合。其中《涉江》具体描写了诗人在流放中的痛苦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向世人郑重宣告“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天问》和《招魂》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奇文。《天问》是对天地万物的质问,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怀疑和对事物探索的精神。《招魂》极写世间的险恶和故乡的美丽,表达诗人忠贞不渝的爱国热诚。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多方面的首创地位,他作为第一个伟大诗人,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即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他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那浪漫主义的不朽著作,把我国文学浪漫主义推向了第一个高峰。他第一个以寓言为诗,并把神话传说作为创作素材,带进了诗歌艺术领域。他首创以诗歌叙述个人身世和咏物言志的文学形式,使诗歌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诗人丰满而鲜明的个性形象。他第一个大胆地向天地自然、历史传说提出了疑问和质难。他打破了传统的四言诗的格局,学习运用楚国民歌形式并加以革新和提炼,创造了更便于表达复杂深刻的生活内容、抒写奔腾澎湃的思想感情、句法参差灵活的“楚辞体”(骚体),为我国后世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五、七言诗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他开创了向民间文学学习并大量采用民间素材写诗的道路,为文人的创作和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屈原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声誉。他那高洁的情操、瑰丽的文辞,是后世学习的楷模,一直哺育着历代文学创作。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诗人,一直为后世所景仰。千百年来,在人民反抗强暴、黑暗和腐朽以及维护祖国尊严的斗争中,无不再现诗人那伟大的精神。诗人的人格和他用心血吟成的爱国诗篇,更滋育了后世无数进步文人特别是进步作家。其身世遭遇与他相似的汉初贾谊曾专著《吊屈原赋》,表达对屈原崇敬的心情并寄托自己的感慨。司马迁在《史记》中专为屈原立传,给他以高度的赞扬。李白作为封建社会的浪子和诗人,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地敬佩屈原,他在《江上吟》一诗中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也是千秋万世对诗人的景仰。人们为了永远纪念他,不仅在湖北秭归县修建了纪念馆,而且还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的龙舟活动。屈原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诗人,而且是全世界最伟大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它已被译成了英、俄、日、法、德、意等许多国家的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1953年,在诗人逝世2230周年之际,全世界进步人士还将他列为了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隆重纪念。

最早掀起文人诗歌高潮的诗人

最早掀起文人诗歌高潮的诗人,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安徽毫县)人。20岁举孝廉。东汉末起兵镇压黄巾起义。在军阀董卓欲废汉献帝自立时,他起义讨伐,后收编农民起义军,力量日益壮大。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迁都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北方的实际统治者。201年,破世族军阀袁绍,逐渐统一了北中国。208年,受封丞相,进军南方,在赤壁大败于吴蜀联军。216年受封魏王。死后,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为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