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早的古诗总集是明代冯惟讷(1512—1572)编的《古诗记》,原名《诗记》。共156卷:前集10卷,辑录先秦古逸诗;正集130卷,辑录汉代至隋代诗歌;外集4卷,辑录古小说和笔记中传的鬼仙之诗;别集12卷,选录前人对古诗的评论。它搜罗宏富,时间绵长,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收集古代诗歌的总集,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早的藏族哲理格言诗集
最早的藏族哲理格言诗集,是藏民族诗人萨班·贡噶坚参(1182—1251)于13世纪前叶所作《萨迦格言》。共9章,457首,每首均以七言四句形式写成。作者以宗教家的身份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处世、治学、识人、待物的一系列主张。内容涉及区分智慧、扬善惩恶、皈依佛法等方面。其语言精练,富于哲理,显示了藏族格言诗写作的精湛艺术,对研究西藏农奴社会的道德标准、宗教意识、风土人情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后世格言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最早翻译介绍唐诗的诗集
最早翻译介绍唐诗的诗集,是匈牙利著名作家卡洛查翻译的唐诗集《永恒的花絮》。卡洛查在1930年就已蜚声世界文坛。他于1931年用世界语翻译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人的诗作。并集结书名为《永恒的花絮》。仅就译作的名称可知,卡洛查对唐代诗歌是怎样的喜爱和仰慕,也说明唐代诗歌的这些代表作品不仅是世界文学特别是诗歌百花园中极为璀璨的“花絮”,而且是永不凋谢、永远盛开的“永恒的花絮”。该诗集问世以后,被译成了各国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行,至今仍被列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作。
最早的民歌集
最早的民歌集,是明代成化年间刊行的《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太平时调赛驻云飞》等四种。这些民歌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了被压迫人民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要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也表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思想感情,具有大胆泼辣、想象丰富的特点,其语言朴素、自然、流畅、准确、形象。
最早的儿歌集
最早的儿歌集,是明代吕坤(1536—1618)的《演小儿语》。全书收集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流传的儿歌46首。文字浅近,内容生动,便于口头传诵。编者在每首儿歌下面加上评语,在序和跋中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儿童的理论问题。它为以后儿歌创作提供了借鉴。
最早的民间儿歌集
最早的民间儿歌集,是清代郑旭旦在康熙初年编辑的《天籁集》。“天籁”一词出于《庄子·齐物论》,原指自然界的音响,后借指不饰雕琢而得自然之趣的诗歌。集名“天籁”,有儿歌得自然之趣的含义。全集收吴越儿歌48首,其中两首仅存其目,尤以杭州地区儿歌居多。共分为两大类:一类反映儿童生活和心理情趣;一类反映儿童眼中的成人社会。所收儿歌大多短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多用拟人化的写法。其表达方式有直叙、问答,形式有三、四、五、七言和长短句交错的杂言体。书中还附有作者《天籁集醒语》17则,每首儿歌前后有评语及按语,歌词中常有夹评,表现作者愤世恤民的态度。此后,有署名悟痴生仿其编辑的《广天籁集》,收吴越儿歌23首。两书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均有一定的地位。
最早的唐诗文选本
最早的唐诗文选本,是宋代文学家姚铉(968—1020)的《唐文粹》。100卷。全书以作品体裁分门别类编辑,共分10多类。编者认为唐代诗文《文苑英华》收录甚多,难以通读,遂选录其中十分之一,编成本书。所选以古雅为标准,文赋唯取古体,五言七言近体诗不录。姚铉对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特别推崇,故特立“古文”一门,对宋初古文运动有所促进,对后世选家也有一定影响。
最早的元散曲选本
最早的元散曲选本,是元代散曲作家杨朝英选编的《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约成书于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分为前后两集,共10卷。前集5卷为小令492首,后集5卷为套数47套。它以曲调分类,共选散曲70余家。所选作品风格各异,反映了元代中叶以前散曲曲坛的概貌。它不仅是元代散曲选集传世版本中刊印最早的一种,而且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全书卷首有元人贯云石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写的序言,它是对元人散曲创作及艺术风格所作的最早的评论。由于有《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和编者后来选编的《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元代散曲才得以保存至今。
现代最早的白话新诗集
现代最早的白话新诗集,是新诗社编辑部在1920年1月选编出版的《新诗集》。内收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康白情、沈尹默、沈玄庐、陈独秀、俞平伯、陈衡哲、郑振铎等54人的新诗102首,分为写实、写景、写意、写情类4辑。写实类描摹社会上种种现象,大多描写下层人民的贫苦,反映社会的不平等,表现“五四”时代“劳工神圣”的思潮和人道主义精神;写景类描摹自然界种种景色,多寓作者之情于景之中;写意类表达正确、高尚的思想,大多宣传争取自由、勇敢奋斗、反对社会的不平;写情类抒写优美、纯洁的感情,多写友人、夫妻、父女、同志之情及苦闷、愤慨、激昂、奋进之情,真挚感人。诗集前面有编者的序《吾们为什么要印<新诗集>》,后有胡适《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和《谈新诗》以及刘半农《诗的精神上之革新》等文章。该诗集的出版,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最早的个人白话新诗集
最早的个人白话新诗集,是现代学者胡适(1891—1962)的《尝试集》。
诗集取名,一是反陆游“尝试成功自古无”诗句之意“自古成功在尝试”,二是系“五四”时期最早出版的个人新诗集。集中收诗48首,附录《去国集》旧体诗15首。1920年3月初版。分为两编:第一编所收20多首作于1916年和1917年,大多为五、七言旧体诗,文言词语较多;第二编所收20多首,系1918年以后发表的新诗,均用白话,句不限长短,声不拘平仄,用韵自由,音节自然,开始打破旧诗格律的束缚,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批白话诗。诗集内容以说理或即物感兴居多。有的针砭时政,表达对反动势力的蔑视和对真理必胜的信念,表现反对专制暴力、歌颂反抗的思想,显示蔑视封建礼教的精神;有的歌颂民主政治,提倡个性解放;有的写个人主义者的种种遭遇;有的写自然景色,歌颂真挚的友谊和爱情等。《尝试集》的问世,不仅使胡适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而且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特别是白话文学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早的白话新诗选集
最早的白话新诗选集,是许德邻编辑、崇文书局1920年8月出版的《分类白话诗选》。收“五四”时期的白话诗230多首,分为写景、写实、写情、写意四类,书前有《自序》、《刘半农序》及《白话诗的研究》。所选均为当时见于各报新诗人有影响的诗作,如康白情的《江南》、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俞平伯的《风的话》、玄庐的《富翁苦》、沈尹默的《月夜》、鲁迅的《梦》、李大钊的《山中即景》、郭沫若的《日出》和田汉的《夜》等。它汇聚了新诗之粹,检阅了新诗之威,以其崭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开辟了中国诗歌发展的******。
最早的优秀新诗集
最早的优秀新诗集,是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1892—1978)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它于1921年8月出版。在它之前虽有《尝试集》等新诗集出现,但真正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中国现代诗歌开拓一个新的天地的新诗集,只有郭沫若的《女神》。诗集除序诗外,共收诗56首,全部创作于1918年至1920年间。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已震醒了古老的中国,“五四”运动的浪潮正在全国汹涌澎湃,国人在漫漫长夜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和一切封建偶像受到了猛烈的抨击和破坏;科学、民主、社会主义和一切新的事物则受到了自觉的热烈的追求。就在这个生气蓬勃的充满着反抗和破坏、革新和创造的时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女神》应运而生了。它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其气势奔放,格调峻新,表现了“五四”革命运动的时代精神,唱出了“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它绝大多数主要篇章,反映了“五四”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最有代表性的是《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作素材,借凤凰“集香木****,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诗人借临死前的一对凤凰之口,在滔滔的泪水之中倾诉着无尽的悲愤,诅咒那悠长的沉睡、衰朽、死尸似的生活,诅咒那冷酷、黑暗、腥秽的现实和像屠场、囚牢、坟墓、地狱一样的旧的宇宙,强烈地反映了深深地郁积在诗人心头的民族的悲愤和人民的苦难。凤凰自我牺牲、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悲壮的英雄气概,和那种毁弃旧我、再造新我的痛苦与欢乐,热情地赞颂了“五四”运动中人民大众彻底革命、自觉革命的伟大精神,它标志着多难的祖国和诗人已经开始了觉醒,一个向往光明、追求理想并决心为之而奋斗的民族已经在世界东方的地平线上一天天地崛起。《女神之再生》也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来揭示“五四”革命反抗、破坏和创造的主题。女神们不再屑于去做那些修补残局的琐事,而是要再造一个新鲜的太阳,来照彻天内以至天外的世界。诗人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对古老民族在“五四”高潮中的伟大觉醒作了色彩鲜明的象征性的反映。诗集中不少重要诗篇,还饱含着诗人眷念祖国,颂扬新生的爱国挚情。《晨安》和《匪徒颂》气势磅礴,笔力雄浑。《晨安》写诗人在“千载一时的晨光”里,深情地向着“年轻的祖国”、“新生的同胞”,向着革命的先驱、艺苑的巨擘,向着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口气喊出了27个“晨安”。《匪徒颂》是针对日本新闻界称“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为“学匪”而作的抗议诗篇,诗人对历史上曾起过革新作用的一些“古今中外的真正的匪徒们”进行了由衷的赞扬。在《炉中煤》中,诗人把自己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把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表达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和殷切企望的情愫。诗人对富于叛逆精神、气吞日月、志盖寰宇的自我的歌颂,也贯穿在了整个诗集之中。但这个自我,不是拘囚于个人主义狭小天地里的孤独高傲、忧伤颓废的自我,而是体现着时代和民族解放要求的自我。它既是诗人自己,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决心冲出陈旧腐朽牢笼,要求不断毁坏、不断创造、不断努力的全中国的青年。诗集中,诗人还热情地歌颂了劳动、劳动人民、十月革命和革命领袖,以及美丽的大自然。
《女神》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诗集中对黑暗现实和陈腐传统的彻底反抗与破坏,对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热切追求与赞美,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信,对创造理想的乐观等等,都强烈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这种革命理想主义正构成了《女神》革命浪漫主义的基本精神。诗歌奔腾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宏伟的构思与浓烈的色彩,激昂的音调与急骤的旋律,以及神话的巧妙运用等等,同诗人那“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相适应,充分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手法的优长。它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在新的革命年代的继承和发展。诗集形式多样,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气势磅礴豪放,旋律急骤昂扬,音节雄浑响亮,特别是那些雄浑豪迈的自由体诗,真正为“五四”后的自由诗开拓了新的天地。
总之,《女神》所显示出来的鲜明的时代色彩、宏大的艺术魄力、独创的艺术风格,丰富了我国诗歌创作的宝库。周扬称它是“五四”时期响亮的号角和震撼人心的战鼓。它不仅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地位,而且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和广阔的天地,为中国现代诗歌开创了一代新的诗风,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扬称郭沫若“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郭沫若以其巨大的成就,成为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继鲁迅之后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现代最有影响的小诗集
现代最有影响的小诗集,是现代作家、小诗运动的代表冰心(1900—)的《繁星》和《春水》。前者写于1919年,收诗164首,1922年连载于《晨报副刊》;后者写于1922年,收诗182首,1923年出版。作者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采取短小的形式,描写自己刹那的感兴,反映“零碎的思想”,主要是歌咏母爱、童心和自然。富于哲理,温柔含蓄,清新隽永。它是我国文坛在“五四”以后的10年间兴起的小诗运动的代表作。这些诗,每首少至一二行,多至四五行。这一新的诗体,因以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为其代表,故又被称为“繁星体”、“春水体”和“冰心体”。它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早的革命诗集
最早的革命诗集,是现代著名诗人、小说家蒋光慈(1901—1931)的第一部诗集《新梦》。它也是最早歌颂十月革命的诗集。1925年初版,收诗42首,其中译诗6首。分为《红笑》、《新梦》、《我的心灵》、《昨夜里梦入天国》、《劳动的武士》等五辑。这些诗是作者于1921年至1924年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期间所作。作者本人在这个期间加入共产党。其诗主要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无产阶级政权,抒发自己为寻求真理而出国的情怀以及在新生活中的欢欣,表达自己对祖国人民的怀念和渴望他们迅速起来革命的希冀,以及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肆意践踏和野蛮蹂躏祖国人民的极大愤恨。还有的是对列宁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诗集爱憎强烈,感情奔放,尽管内容和形式还有些稚嫩,它却以崭新的姿态和高昂、乐观的革命激情跃居诗坛,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无论在当时知识青年中,还是对现代新诗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最早的散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