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词和陆游的诗一样,是鼓舞南宋人民反对妥协投降、力争抗金胜利的一对战斗号角,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而且每当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候,它们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在辛弃疾的直接影响下,在南宋中叶竟形成了以陈亮、刘过、刘克庄和刘辰翁为代表、影响最大的“辛派”爱国词人;金代的元好问,清代梁启超以及其他爱国文人,都受到了他很大的影响。为纪念他,在山东济南还修建了辛弃疾纪念馆。
最辉煌的词作时代
最辉煌的词作时代,是宋代(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年—1279年)。据唐圭璋先生编的《全宋词》,全书录入宋代词人1330多家,其中著名词人有北宋的苏轼、周邦彦、晏几道、秦观、柳永、李清照和南宋的辛弃疾、刘过、姜夔、吴文英等;辑录词作19900多首,另有残篇530多首。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无论是作家和词作之多,还是词的思想内容之广和艺术成就之高,都是空前绝后的,故词以宋称。
宋词是整个宋代历史的艺术反映。它最初继承晚唐五代婉约绮丽的词风发展,如晏殊、欧阳修等人崇尚典雅,柔婉缠绵,多写个人离愁别绪,题材狭窄,篇幅短小。与之不同的王安石、范仲淹等,其部分词作即景抒怀,气象不同。特别是范仲淹在带兵抵抗西夏时所作《渔家傲》,反映了边塞将士的生活和心情,是宋初文人词中颇饶人民性的作品。柳永多作慢词,他的词多从都市生活选取素材,在当时的市民阶层中广为传唱,但它主要还是表现男女离情别绪和悲叹个人的沦落江湖。柳词的题材改变了,内容复杂了,并写了不少长调,风格亦由含蓄转向铺叙,这是词的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变。苏轼,更矫首高歌,时见奇怀逸气,使词从浮艳中解脱了出来,另创豪放一宗,并且以诗为词,用词来表现各种广阔的社会生活,使词由儿女柔情的曲子词变成了可以从多方面表情达意的新诗体,加强了词的思想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成为了北宋最杰出的代表词人。他那传诵千古的名作《念奴娇·大江东去》,大气磅礴,刻画出了雄伟的景象。苏轼的词无论是在意境的开拓上,还是在思想性和艺术风格上,都是前无古人的。他词的出现,是北宋词作的又一次转变。特别是他在婉约词家之外别立豪放一宗,开南宋张孝祥、辛弃疾等爱国词家之先河。大晟词人的代表周邦彦,新创了许多曲调,其长调写得细致含蓄,表现出了富丽精巧的风格。但他和姜夔、吴文英等格律词派,使词走上了偏重形式的歧路,其影响远及清初浙西词派和清末封建遗老。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饱尝了国破、夫死、家亡和颠沛流离之苦,其词既描写了她深闺孤独无依的生活,也抒发了她南渡后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她后期词作,情调凄苦、伤感深沉。《声声慢》等,是时代的灾难在一个孤苦伶仃的妇女身上的反映;《永遇乐》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更使我们嗅到了时代的气息。她多用白描的手法、新颖的词语和鲜明的形象,真切地表达出了她的感情和反映出了她的生活。其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同时的婉约派代表之一的周邦彦所难以企及的。北宋末南宋初,词人继承苏轼所开拓的境界,用词来反映尖锐的********和阶级矛盾,使词有了新的内容,并且放出了从未有过的光辉。陆游和辛弃疾那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代表了词的最高成就,其内容深沉,音节悲壮苍凉,摆脱了晚唐五代以来绮罗香泽的窠臼,发扬了苏轼豪放的词风。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作,悲歌慷慨,志气昂扬,足以警顽起懦,激励人心,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两宋词家的最高水平。他的词,题材重大,反映了起义南下时的豪情壮概和南归后的雄图大略,反映了当时的********,表现了豪迈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苏轼打破了诗和词的界限,以诗为词,开拓了词的境界,而辛弃疾却大胆地打破了文和词的界限,以文为词,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南宋爱国词派,把宋词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都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另一杰出爱国词人陈亮的词,主要抒写民族存亡,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南宋末期,文天祥、刘辰翁等几位民族志士亦写出了许多声情悲壮、充满血泪的爱国词作,使南宋词坛焕发出了最后的光辉。
在艺术表现方面,北宋前期多即景抒情,情辞相称,即间有铺叙,也层次分明,气局浑成。后期:一类是清超豪迈多信笔挥洒,直写胸臆,即偶有比兴,也辞意显豁;一类典雅工丽,多雕章琢句,音律谐协,讲求左右盘旋,回环吞吐,似有深衷密意,欲言难言。南渡后,前者多悲愤激昂,有时通过奇情幻想表现作者爱国深心;后者更选调研辞,摹声揣色,以消遣闲情,粉饰现实。
总之,词至宋代,如繁花怒放,丽日中天,给中国文学百花园增添了绚烂的光辉。
最杰出的爱国词派
最杰出的爱国词派,是南宋豪放词派中的“辛词派”。它因以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1140—1207)为首而得名。同时与辛弃疾唱和的有陆游、刘过、陈亮、韩元吉、杨炎正、刘克庄、刘辰翁等。该派产生于南宋********日益尖锐的时期,他们代表人民要求抗金保卫南方、恢复北方统一祖国的强烈呼声,“抚时感事”,以激昂慷慨之词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并充满胜利的信心,具有共同的爱国思想倾向。他们继承苏轼豪放词风,突破传统的束缚,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且喜用长调,不事雕琢,语言激郁流畅,内容广阔,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有些词情调闲适,词风沉郁,多用典故。辛弃疾继承苏词的革新精神和豪迈气概,把炽烈的爱国热情化作悲歌慷慨、志气昂扬的爱国词章,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两宋词人的最高水平。他和在他巨大影响下所形成的南宋爱国词派,把词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都提到了空前的高度。陆游因坚持抗金复国,终为当权者所不容而罢官。他不仅是南宋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是在诗、词、散文方面都卓有成就的作家。其词现存100多首,多飘逸婉妙,亦不乏其慷慨悲壮之作,与诗一起合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等,表达了他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更充满了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悲慨。陈亮曾多次上书朝廷反对议和、力主恢复而触怒当权的投降派,竟三次被诬陷入狱。他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使使虏》和《念奴娇·登多景楼》,都显示了他的爱国热情和战斗精神。其风格雄浑豪放,强调意理。刘过亦曾上书恢复,不但未被采纳反而落拓江湖。其词多写政治抱负和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表达渴望恢复中原的理想和信心。《六洲歌头》3首,对岳飞蒙冤屈死表示莫大愤慨,反映人民对爱国民族英雄的深切悼念之情。韩元吉政治上主张恢复、统一国家,其词大多悲怀家国之作。杨炎正的词,表现壮烈怀抱和感伤时事之作。《水调歌头·寒眼乱空阔》写秋日登楼所见,抒发报国无路的苦闷心情,情景交融,沉郁苍凉。刘克庄曾因写《落梅》诗被当政者废置10年,他是南宋后期独树一帜的重要词人,也是江湖诗派的最大作家。其词多感慨时事之作。《贺新郎》(送真州陈子华)、《玉楼春·戏林推》、《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清平乐·五月十五夜观月》等,抒发统一国家的壮志豪情,愤慨统治者的苟且偷安,同情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刘辰翁的词多感怀时事,悼念故国,辞情凄苦,格调悲凉。《柳梢青》(春感)抒发在临安被元军占领后的痛愤心情。《宝鼎现·春月》忆北宋与南宋两都元霄盛景,感慨与悲痛等交织,“反反复复,字字悲咽”。辛词派对后世影响颇大,至清代陈维崧、蒋士铨等人,仍以之作为学习的典范。
最早的词总集
最早的词总集是无名氏的《云谣集杂曲子》。它系敦煌石窟所藏唐末写本,共30首,不分卷。清末被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盗去,分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图书馆。后来董康从伦敦抄回18首,刘复从巴黎抄回14首,去其重抄之后恰好30首。它们均是无名氏的作品,多为流行于当时三陇一带的民间曲子词。其内容主要是写相思离别,也有歌颂太平、宣扬伦理道德的。其中已出现了部分长调。语言自然纯朴、抒情真挚坦率。后因朱孝臧据其抄本刻入《疆村遗书》,才使中国这部最早的民间词集得以保存流传。《云谣集》的发现,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研究词的起源、体式和内容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是五代后蜀赵崇祚在940年编定的《花间集》。它也是我国第一部雅词歌曲集。共10卷,选录晚唐、五代词人18家的500首词作,其中不少作品赖此才得以保存。其主要内容是写上层地主官僚冶游享乐的颓废生活和闺情离思。其代表作家温庭筠,词风柔靡婉丽,对后代影响很大,凡有此种风格的词人被概称为“花间派”。陆游称誉《花间集》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其诗“长短句独精巧高丽,后世莫及”。
最大最全的古词选集
最大最全的古词选集,是现代著名词学家唐圭璋(1901—1990)所编《全宋词》。共5册,收录了宋代共319年的词家(不包括无名氏)1331人,其中籍贯时代可考者约873人:北宋227人,南宋646人;收词作19900多首,残篇530余首。196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以作者为线,以时代先后为序。所收诸家词作,以善本、足本为主,并作了校勘,对前人误题误收之词,作了不少考订和辨伪工作。其后,孔凡礼又辑录了《全宋词补辑》,收录《全宋词》未收的宋代140人的词作400余首。
收录清词最多的词集
收录清词最多的词集,是《全清词抄》。主编为清代词人叶恭绰(1881—1968)。全书40卷,收词人自入清以后仍在世者起至清亡。凡清亡后去世的词人,编为附录。共选录词人3196家,词作8260多首。始编于1929年,除叶氏主编外,尚有53人分纂相助,1952年完成。其取材广泛利用全国图书馆和私家藏书,我们从中可以鸟瞰清词的发展变化及各种流派发展的轮廓。
现存最早的民间词
现存最早的民间词,是清代光绪年间在甘肃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唐代无名氏手写的曲子词(其中已有少数文人作品)。这些曲子词,题材广泛,内容复杂,艺术成就各异。有的写因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引起边疆少数民族倾慕的情况;有的反映人民的不满;有的反映战争的频繁,边疆多故的情况;有的表现边疆将士的爱国思想;有的反映妇女命运的不幸和内心的不平;还有的写商人、渔父、书生等各类人物的命运。其艺术成就也不一样,少数优秀作品想象丰富,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厚,语言通俗生动,具有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共同的艺术特征。它的发现,对研究我国词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约730—约810)的《渔歌子》(《渔父歌》)5首。其词深得后人赞赏,尤其是第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佳作。词中描绘出了一幅青山、绿水、红桃、白鹭、细雨、扁舟的水乡春雨垂钓图。语言清丽,色调鲜明,从景物描写中显露出作者爱慕自然、追求自由、隐居不仕的志趣,可谓情悠兴远,妙趣横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后人纷纷仿效,宋以后依此成为定格。苏轼等人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清刘熙载更称此阕“风流千古”;早在词作问世不久的唐代,该词就已流传到了日本,日本天皇嵯峨还亲自和了5首。
最早描写边塞景象的文人词
最早描写边塞景象的文人词,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约737—791)和戴叔伦(732—789)的两首《调笑令》。韦词描绘燕支山下的胡马,在“边草无穷日暮”中找不到归路的情景,用以象征守边战士征戍绝塞、辗转疆场、心绪迷惘和思家难归的凄惨处境。戴词更通过雪月交加的场景,衬托出久戍边疆的兵士的无限愁恨。他们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丰富了词作的风格,继承了近体诗讲究声律的精神,摆脱了近体诗句度整齐的形式,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了词调的特点。这对后来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作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最杰出的边塞词
最杰出的边塞词,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在宋仁宗康定元年与庆历三年之间(1040年—1043年)于西北军中所作《渔家傲》数阕中仅存的一首。它也是最早的一首豪放词。它与其它几首一样,开头均用“塞下秋来”,咏叹边防战士的辛劳。此词与《苏幕遮》一词同为抒情名篇,被欧阳修称为“穷塞主之词”。词上片描写边塞一派萧索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的悲凉的秋色及“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孤寂的边城。下片即景抒情,写出了边镇生活的劳苦,抒发了万里戍边的战士“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责任感及思妇的哀切心情。最后,“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更是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全词感情深沉、壮烈,风格雄浑,以边塞军中生活为题材,突破了当时弥漫宋初词坛的香艳绮丽的五代词风的束缚和多数词人拘守剪红刻翠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创作领域,为后来豪放词风开了先河。它确是一篇超尘拔俗、别开生面的杰作,是边塞文人词之绝唱。
最有代表性的豪放词
最有代表性的豪放词,是北宋文学家苏轼(1037—1101)贬官黄州后游赤壁所写怀古抒情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它写赤壁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和周瑜、诸葛亮等英雄形象。词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句,通过写景寄托诗人的豪情和对英雄的向往之情。下阕“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三句,追怀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等句,抒发作者不得志的慨叹。其词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大起大落,结构严密完整,层次清晰,上下阕过渡自然,一气贯注。词中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十分出色,如周郎形象,诗人集中笔力,抓住特征,神貌兼备,跃然纸上。此词久负盛名,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它不仅是苏轼词作的代表,也是豪放词派的典范之作,故被视为千古绝唱。
最早的政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