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时期(1601—1607)是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其主要成就是悲剧。这些悲剧,反映人文主义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描写人文主义者的斗争生活及其失败的悲惨结局,批判那个黑暗的社会。他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形象。代表作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完成于1601年,是莎士比亚剧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它写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复杂斗争。哈姆莱特在德国维登堡大学求学,叔父克劳狄斯密谋毒死父王老哈姆莱特后夺了王位,并娶了王后乔特鲁德。哈姆莱特回国后,抑郁寡欢。他在叔父与母后举行婚礼的狂欢之夜,从父王的鬼魂那里得知了他被害的情况。哈姆莱特装疯试探并决心复仇。国王也开始怀疑哈姆莱特,派哈姆莱特的两名同学和情人、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奥菲利娅去试探他,却被哈姆莱特一一识破。哈姆莱特趁一个剧团进宫廷演出之机,授意演出《捕鼠机》一剧,刺中了克劳狄斯的隐病,使之尚未终场便惶恐而去,从而使父王鬼魂所说得到了证实。国王指使乔特鲁德召儿子到寝室谈话,哈姆莱特发现有人偷听,疑为克劳狄斯,拔剑将其刺死,结果却是情人之父波洛涅斯。国王借机派哈姆莱特和他的两个同学赉诏去英国索讨贡赋,暗中要英王杀掉他。哈姆莱特识破阴谋,途中矫诏让两个同学替他送死,自己折回了丹麦。这时情人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情人杀死而疯癫自尽。国王便乘机挑拨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准备了真剑、毒剑和毒酒,一定要结果哈姆莱特的性命。在最后一场比剑中,哈姆莱特、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同归于尽。《奥塞罗》写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塞罗,听信旗官埃古的诬陷杀害了清白无辜的妻子苔丝德梦娜,并在他明白真相后悲痛自杀的故事。它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真实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该剧似写丹麦实写英国社会现实。它全面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为实现美好理想和反动封建王权之间的冲突,愤怒抗议和猛烈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在道义上的胜利,表达了坚持改造社会的决心。作者从整个时代的高度反映“演变发展着的现实”,把现实主义提高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所能达到的新的高度。《李尔王》写不列颠王李尔因年老欲将国土分给三个女儿。狡诈的长女高纳里尔和次女里根因讨好李尔分得了国土;三女考狄利娅因率直则激怒了李尔而被剥夺了遗产远嫁法国国王。长、次女及其丈夫虐待并逼疯了李尔。李尔在暴风雨之夜出宫奔向了荒野。三女闻讯兴兵讨伐,然兵败被俘缢死,李尔亦在悲痛疯癫中离开了尘世。与此平行发展的是大臣葛罗斯脱听信私生子爱德蒙谗言,放逐了儿子爱德伽,自己又因反对李尔长、次女的不义而被挖去了双眼并流落荒野。他在垂危之时却受到了被他逐出家门并为避害而装疯的儿子的保护。李尔长女和次女因均爱上了爱德蒙而争风吃醋,竟自相残杀而死,爱德蒙也在决斗中被爱德伽杀死。剧作反映了王权同人文主义者向往的真正的爱、真诚、理性和社会正义之间的矛盾。
第三时期(1608—1613)的主要作品是神话传奇剧。它主要以“人性感化”的方式,通过宽恕和谅解作为主题,把希望寄托在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和未来的青年一代。人物和背景富于传奇色彩、戏剧矛盾冲突的解决常借助于偶然的机缘巧合。其代表作有《暴风雨》。别林斯基读完了这部剧作,说自己“仿佛做了一个惊悸不安然而甜蜜得令人心醉的梦”。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最杰出作家之一。他从人文主义观点出发,对封建制度的衰落和新兴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渡时期的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分析和描绘,并给予了痛切的批判。他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同时,他还间接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他为世人提供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广阔背景——福斯太夫背景。他创造了一系列欧洲文学中的著名形象。他把情节的生动和内容的丰富完美地融为一体。他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马克思曾经明确地提出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
他的戏剧达到了当时欧洲现实主义的高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艺术的宝库,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充分,其艺术性也最高。他的作品为资产阶级的兴起作了最有力的舆论准备。本·琼生称他是“时代的灵魂”,“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里有40多处赞颂了这位伟大作家,马克思把他和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并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1996年初,美国《华盛顿邮报》在评出的全世界12件千年大事中,就有莎士比亚1件,并称他是千年来“最伟大的天才”。莎士比亚以其丰硕的创作成就,被列入了世界十大文豪之林。
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家
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家,是20世纪著名作家萧伯纳(1856—1950)。他出生于爱尔兰一个贵族家庭。从1876年起移居英国。1931年访问苏联。1933年访问中国,受到鲁迅等中国进步作家的热烈欢迎。他以资产阶级揭露者的姿态创作了51部剧本和5部小说等。他的戏剧收在《不愉快的戏剧》、《愉快的戏剧》和《为清教徒写的戏剧》3个集子中。著名的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妲》、《魔鬼的门徒》、《人与超人》、《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等。这些作品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尖刻的讽刺。他是一位向旧世界进行战斗的作家,被高尔基称颂为勇敢的战士。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在反对19世纪以来充斥于伦敦舞台的黄色剧本方面以及在促进现代英国戏剧的改革和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鲁迅称他是“现在世界的文豪”。1925年,他因他的创作成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56年,他被列入了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林。
最典型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英国最典型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是19世纪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雪莱(1792—1822)的代表作、1819年写成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它以希腊神话和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为题材,以现实生活为根据,用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加工,热情歌颂因窃火被缚受难的普罗米修斯与天神朱彼特的斗争及其所取得的胜利,表现法国大革命失败后英国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家对封建反动势力的不满和反抗情绪,相信历史必然要将骑在人民头上的专制君主赶下宝座,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乐园必然取而代之,表达了人民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获胜的信念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诗剧气势磅礴,宏伟壮阔,想象丰富,象征和抒情强烈。它是一首被解放了的人类生活的赞美诗,它把英国积极浪漫主义推向了顶峰。
最早的现实主义典范作品
英国最早的现实主义典范作品,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人文主义作家最早的代表乔叟(约1340—1400)的代表作,1387年至1400年写的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它以一批从伦敦到坎特伯雷去朝圣的香客的旅行为线索,采用框架结构,写了24个短篇故事,绝大部分用诗体写成。它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14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教会、僧侣阶级的腐朽,以积极肯定的生活态度去对待爱情和婚姻问题,反对禁欲主义,体现了作者反封建、反教会和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英国当时的历史趋势。故事集特别是在总序里面,成功地刻画了英国当时几乎所有阶层和所有职业的人物形象:勇敢而充满荣誉感的武士、矫揉作态地模仿贵妇人的女修道院长、精明狡猾的商人、贪吃好色的修道僧、饱经世故的老船工、贪心的磨坊主、招摇撞骗的赦罪僧、风流的侍从、贪婪奸诈的游乞僧、机敏的巴斯妇等等。这些形象,构成了14世纪英国社会的缩影。在故事集中,作者首创了“双韵体”诗歌体裁,同时一改英国贵族社会通用的法语,用伦敦方言进行创作,这对英国诗歌的发展、对英国民族语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作者继承了城市文学描写现实的传统,无论在人物塑造、叙事技巧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英国以前和同时代的作家,甚至超过了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他的作品由于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杰出的艺术成就,成了英国最早的现实主义典范作品,同时也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高尔基说:“英国是现实主义的创造者。远在14世纪,那位被尊为英国诗歌之父兼现实主义奠基者的酒商之子乔叟写下了《坎特伯雷故事集》。”
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小说
英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小说,是英国早期最主要的人文主义者莫尔(1478—1535)于1516年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出使尼德兰,遇见一个葡萄牙航海家,通过和他的对话,批判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的社会制度;第二部分写航海家描写乌托邦的社会制度。小说以对话的形式,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性,谴责了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罪恶,揭发了法律的残酷、封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统治阶级敲骨吸髓的剥削和贪得无厌的掠夺与寄生生活,以及其他不公平的现象。他认为社会罪恶的原因在于私有制,要实现社会正义就必须废除私有制。以此,作者设计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产品归全社会所有,公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人人参加劳动,按需分配,没有专制****,没有宗教迷信和宗教狂热,人与人的关系是友好和谐的。但这个理想的社会是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基础而且还有奴隶存在的社会。其实质只不过是一个被美化了的宗法社会、中古生产方式和城邦政体的混合物,纯属空想罢了。但它开了资本主义产生后一系列空想社会主义理想著作的先河,对后来描写理想社会的文学、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杰出的讽刺小说
英国最杰出的讽刺小说,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创始人、著名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1667—1745)唯一的长篇幻想小说《格列佛游记》。它发表于1726年。全书共4卷,叙述一个英国医生格列佛4次航海遇险漂流到几个幻想国家后的奇特经历,反映英国18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揭露和讽刺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抨击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第一卷《小人国游记》,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宫廷内看到不过6英寸长的小人,以种种卑鄙手段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政客们按鞋跟高低不同分成两党而誓不两立的党派斗争以及与另一小人国因争论吃熟鸡蛋应先打破那一端而酿成战祸连年血战的情况,尖锐地讽刺了英国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党派纷争和以宗教信仰为借口的英法掠夺战争。第二卷《大人国游记》,写格列佛在被当做小玩物送入宫廷后,向国王夸耀英国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情况,受到国王的质问和抨击,借以谴责英国腐败政治和侵略战争,表现作者的正面理想。前两部还说明了大小、善恶、美丑、勇怯和强弱都是辩证的、相对的。第三卷《勒皮他游记》,写格勒佛在飞岛(勒皮他岛,暗指英国)的见闻:想入非非的科学家和设计家,要从黄瓜中提炼阳光来取暖,要把粪便还原成食物;国王和特权者们只管收取贡税而置人民死活于不顾。主要讽刺英国脱离实际的科学研究及英国的腐败政治,反映人民反压迫的斗争。第四卷《慧因国游记》,写格列佛在慧因国(马国)的所见所闻:聪明的马(慧因)有理性、讲公正、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而人形的恶鸟则丑恶、贪婪、****、好战。它主要以鸟兽喻人,批判英国现状,谴责殖民主义。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比如运用历史事实进行影射比附、运用漫画式的夸张塑造怪诞可恶的形象、运用反语无情地嘲弄种种荒谬,运用富于说服力的细节讽刺社会的丑恶现象等。
最早的感伤主义小说
英国最早的感伤主义小说,是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斯特恩(1713—1768)写的《感伤的旅行》。它发表于1768年。小说写作者在英法战争时期,取道法国前往意大利的经历。作品并不以描写作者自己所见所闻为主,而主写他对一些小事的感受和异想。感伤主义亦称“主情主义”,因作者《感伤的旅行》而得名。在此之前,英国小说家理查生(1689—1761)的书信体小说,已有感伤的因素。到18世纪末,感伤主义文学已成为了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反映资产阶级中下层人士的感伤情绪。这类作品,夸大感愤的作用,宣扬感情的自然流露。认为文学的主要任务是描写所谓人的内心世界和变化无常的情绪及不幸的遭遇,常有悲观绝望情绪,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但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贵族阶级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它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后的代表作家还有法国的卢梭与伏尔泰及德国的理希特和海涅等。
最早有成就的哥特式小说
英国最早有成就的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英国作家华尔普尔(1717—1797)的小说《奥特朗图堡》。哥特式最初指古教堂的建筑形式。这类小说流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它拒绝描写现实生活,以中世纪古城堡为背景,描写由于争夺财产或满足个人****而引起的谋杀、迫害。情节神秘怪诞、紧张恐怖。某些作品反映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有些具有明显的批判主题,对资本主义持否定态度。作品的神秘、怪诞、恐怖、中古风及对启蒙思想的否定等,在继起的浪漫主义作家作品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最早的科幻小说
英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是英国1817年出版的《法兰肯斯坦》。作者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小说讲一个医学家发现了一种制造生命的秘术,并制造了一个相貌奇丑的科学怪人。科学怪人因为在人类社会得不到友谊和爱,它便疯狂地杀人报复,那位医学家不得不下决心将它除掉。结果是医学家惨遭其害,科学怪人却远遁而去。作者通过小说谴责了那个无情的社会,为以后的科幻小说奠定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