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24264400000033

第33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及管理(3)

(一)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是指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采用系统分析技术,对作为系统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方法。系统论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系统的结构、要素和功能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一门现代科学。系统论及其分析技术的问世,反映了现代科学整体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在自然科学,而且也在解决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复杂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系统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相一致,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补充。运用系统分析法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坚持整体分析、有序分析和相关分析,并努力将三者结合起来。

1、整体分析

系统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探求系统整体的结构和功能。运用系统分析法来评估和检验思想教育,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来评估和检验。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三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四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是“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

当“三体”、“四要素”在方向上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会有所增强;相反,当“三体”、“四要素”在方向上不一致,发生冲突矛盾时,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然下降。在评估和检验时,既要对“三体”、“四要素”进行单独的分析和研究,也要将“三体”、“四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分析。整体分析探求它们之间的“合力”情况,通过整体分析得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正确认识。

2、有序分析

有序性原则认为,任何系统的内部结构必然表现为严格的顺序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决定教育形式,它们共同决定教育活动的开展。单就教育目标看,从中央军委到总部机关以及基层部队,由于层次不同,目标就有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和阶段目标等不同层次;这些要素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影响与被影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是客观地存在并且发挥作用的。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各个环节步骤之间也具有严格的顺序性。从总体筹划、安排部署、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到总结提高,这些程序之间的顺序也不能随意颠倒,否则,就会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受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事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军队建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广大官兵思想觉悟的提高而提高,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发展中严密的有序性。

3、相关分析

系统的相关性原则认为,系统内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关联性。这种相互关联性不仅包括我们一般熟悉的因果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还有系统联系、结构联系、起源联系、系统环境联系等。系统的相关性是多质、多变量和多向性的联系。依据相关性原则,在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把其“三体”、“四要素”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作用的整体,将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各要素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教育者(即主体)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又要看到受教育者(即客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还要注意分析周围环境对教育的客观影响和制约作用;既要看到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的导向作用,也要冷静分析教育内容的落实情况、教育形式和手段的灵活多样性以及实际教育效果的状况,并努力将它们联系起来。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体”、“四要素”以及“五个主要步骤”等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总结,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和检验,就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判定,也必然能准确地找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方法和思路,对实际的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导向,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

(二)目标检验法

所谓目标检验法就是对特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该达到的目标进行认定的方法。实施目标检验的前提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目标管理。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目标管理,就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有关论述,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军政治工作条例、我军基层建设纲要等所明确规定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根据受教育者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接受能力、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等实际状况确定特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包括长远、中期和短期目标等),这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目标管理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统一性、层次性、阶段性等特点。所谓统一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各具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都从属于整体目标。不管思想政治教育有多少个具体目标,如每个教育步骤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等,它们都是内在一致的统一整体。层次性,就是教育的目标包括许多层次、若干方面,既有受教育者先进性与广泛性上的差别,也有受教育者个体之间在思想觉悟、接受能力、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根据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要求进行目标检验时,要注意对不同对象具体要求,区别对待。阶段性,就是指教育目标的时间性。从时间上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近期)目标,而其中每一阶段的目标又可以具体划分为前、中、后等具体目标,使目标更加细化。那么,对特定时期内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通过相应的阶段性目标甚至具体目标要求来评估和检验。

以上分析说明,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运用目标检验和衡量的办法进行评估和检验的过程,将目标管理的详细要求转化为实施相应目标检验的指标体系。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检验的标准和根据就更加具体明确,操作起来更加直观和简捷。

(三)比较方法

比较方法就是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鉴别,以把握事物本质特点的研究方法。它的特有功能和作用是探究事物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运用比较方法来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和客体(受教育者)之间,驻地环境之间,甚至教育单位之间进行共时性(横向)和历时性(纵向)比较,并在比较、鉴别中确认和判定特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其中,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三种途径。

一是历时性(纵向)比较。即对某单位或组织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作历史性的比较,分析一定时期内前期、中期、后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的发展、变化情况,尤其要结合教育目标落实情况,学生接受教育和思想行为转化情况,精神支柱强化情况,学校全面建设情况,完成以学习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情况等。纵向比较的特点是比较的自我性,即用自己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作比较,目的在于发现思想教育在时间顺序上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从中找出制约教育质量和效果发展变化的内外在因素,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和完善。

二是共时性(横向)比较。学校与学校、组织与组织之间,甚至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比较,都可以发现和确认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进行共时性比较的特点是联系性。例如,拿本单位的教育活动跟其他单位或组织的教育活动进行比较,而且是就同一时期内、同一教育任务、同一课题、同一环节和步骤进行比较。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样可以从横断面上衡量各学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状况,得出优良中差的结论来。

三是历时性(纵向)与共时性(横向)比较相结合。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仅仅局限于历时性比较的结论,不完全依赖比较的自我性,也不完全迷信共时性比较的暂时性,而是将它们结合起来,肯定各自比较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失误,得出比较公正、客观的结论,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提高。

但是,比较方法的结论具有相对性,因为任何比较,不管是共时性比较还是历时性比较,都是相对于其他教育单位、组织,其他时期和阶段等的相对结论,不可能得出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内教育质量和效果绝对意义上变化、发展的准确认定。它受历史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运用时要注意。

第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只有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管理的科学化紧密结合,运用管理学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高校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强化学生管理的服务意识;注重学生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高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者机制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流的教师,就难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尤为如此。办大学要有大师,这是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特征,依靠教师办学,把教师的主体精神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努力地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并能艰苦创业。

(二)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管理方针

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强调培养具有个性化、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独立的个性是创造力的基础,所以,培养人的个性一直是现代教育予以关注的问题。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务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要求改革学校的管理模式,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管理上要以服务学生、方便教师为出发点,给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的环境,促进群体的协作和学习。

三、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学生管理

(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略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学校学生管理中,要特别重视研究管理对象,了解管理对象,从管理对象的要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管理对象的发展需求。

(二)实现个性化管理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特价值,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开发与培养学生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拥有自己独特兴趣、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勇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需求型人才。

(三)规范高校的管理条例,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并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只有高素质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学校应该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这支队伍精干、高效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