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部社科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万柏、张耀灿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新庚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王瑞荪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7.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扈中平.教育目的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9.孙美尝.文化价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10.江泽民.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11.张正义.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12.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06-16
1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4.荆惠民等.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
15.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6.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7.本书编写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18.孟志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
19.于晓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研究回顾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7
20.朱燕.浅析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构成.前沿,2005
21.叶雷.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新论.前沿,2004
22.田曼琦、白凯.思想教育系统工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3.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7.贝塔郎菲.一般系统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79
28.张世贵.思想政治教育中介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29.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0.张耀灿、刘伟.论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江汉论坛,2006
31.黄献清、贺争平.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培育.现代企业教育,2009(2)
32.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3.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思想理论导刊,2002(4)
34.杨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主体性特征探析.求实,2002(9)
35.周建锋.加强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互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
36.王炜.信息论对教育发展的启示.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8)
37.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8.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9.张革华、彭娟.从教育者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湖北社会科学,2000(11)
40.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1.卢岚、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2.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3.刘仲玺.辩证的认识共青团工作中的主客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5(3)
4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45.李江凌.平等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原则.思想政治研究,2006(9)
46.张建桥.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含义的科学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5)
47.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48.万美容.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江西教育科研,2000(5)
49.祖国华.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与载体.现代教育科学,2005(6)
50.刘绍勤.再论教学过程中主体客体之关系及其启示.当代教育论坛,2004(3)
51.杜金亮.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是人的发展.理论学刊,
2002(7)
5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3.卢黎歌、田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研究略述.思想教育研究,2008(7)
54.孙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原则探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55.周湘莲.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创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56.林丽英.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及其优化.今日南国,2008(3)
57.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态的层次结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9)
58.刘璟、熊永兰、田黎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刍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59.闫艳、王秀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思想教育研究,2008(4)
60.张锐、刘建林、涂慧敏.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61.孙其昂.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质.南京社会科学,2006(3)
62.涂清松.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理论月刊,2005(10)
63.李文辉.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64.曾喜云.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体矛盾的思考.南方论刊,2007(2)
65.王建华.略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思想教育研究,1997(5)
66.曾晓兰.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5)
67.张应平.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湘潮(下半月),2009(2)
68.张伟强.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理论与改革,2000(6)
69.卢景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新论.探索,2006(6)
70.张耀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7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2.王蒙.我的人生哲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3.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4.罗国杰.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5.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可伦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6.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7.祁光华.渴望权力是优秀人士的责任.中国青年,2008(8)
78.王玄武、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0.万美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浅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5)
81.张国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5)
82.刘红斌.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功能及其素质要求.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
83.董建华.漫谈教育者的文明与文明教育.辽宁教育研究,2003(1)
84.张胜芳.论思想预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理论与改革,2003(5)
85.周梅.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86.吴树青.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87.杨书初.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军队政工理论研,2003,(12)
88.夏学民、史笑阳、付为工.着眼干部任职教育需求建设过硬教员队伍.求实,2009(1)
89.张博文、王宁.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90.张书明.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7)
91.彭俊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初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9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10-15
93.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01-19
9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5.许瑞芳.文化传统:德育现代化的内源性资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
96.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教育研究,2002(10)
97.徐友渔.关于后现代思潮的哲学评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98.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长沙:岳麓书社,2002
99.吕绍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改革和创新.理论导刊,2006(1)
100.宋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高教探索,2008(4)
101.姚云云、刘金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分析.继续教育研究,2003(2)
102.戴艳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4.江泽民.在中央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上的重要批示.人民日报,2000-01-05
105.房广顺.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启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106.李冬梅.中外道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河北学刊,2002(4)
107.张鸿燕.新加坡德育途径与方法浅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10)
108.田玉敏.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借鉴.伦理学研究,2004(2)
109.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0.李家华.战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初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
112.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教育探索,2004(1)
113.杨芳.“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14.陈中伟.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3)
11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16.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17.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18.周之良.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19.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120.张春光.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2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