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品茶”,讲究的是“品”,茶汤香醇,心情愉悦,环境优雅,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才能谓之品茶。何谓品茶
我们常常听到“饮茶”、“喝茶”和“品茶”,但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这三者有何差别。饮茶包括喝茶和品茶。喝茶的目的在于解渴,对于茶叶质量、茶具配置、茶水选择以及周遭环境并无太多要求,只要能达到饮茶卫生标准就可以了。品茶的目的却重在精神,要将饮茶看做是一种艺术的欣赏,生活的享受。品茶要在“品”字上下工夫,仔细体会,徐徐品味。茶叶要优质,茶具要精致,茶水要甜美,泡茶时要讲究周围环境的典雅宁静。往往邀三两知己,围桌而坐,以悠闲自在的心情来饮茶。通过察颜、观色、闻香、尝味获得美感,升华精神。“解渴”在品茶中已显得无足轻重了。
如何品茶
三看
一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之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同时还要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以及有无显毫等。
二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是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分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匀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三闻
“三闻”即干闻、热闻、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他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纯正、清淡、平和等类型。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质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他气味。
茶汤的颜色会因为加工过程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不论是什么颜色,好茶的茶汤必须清澈且要有一定的亮度,汤色要明亮清晰。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四品
“四品”即品五感、品火功、品滋味、品韵味。
品五感。调动人体的所有感觉器官用心去品味、欣赏茶,即:耳品——注意听主人(或茶艺表演者)的介绍;目品——用眼睛观察茶的外观形状、汤色等;鼻品——用鼻子闻茶香;口品——用口舌品鉴茶汤的滋味韵味;心品——对茶的欣赏从物质角度的感性欣赏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品火功。品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还是生青,是否有日晒味。
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分接触,品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
品韵味。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讲:“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
只有带着对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赏到好茶“香、清、甘、活”等妙不可言的韵味。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脏六腑如得滋润,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品饮之法
清饮法
清饮是指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加沸水冲泡,然后注入茶杯中细品慢饮,不在茶汤中加入任何调味品,体味的完全是红茶固有的芬芳。苏东坡曾有诗比喻,“从来佳茗似佳人”。清饮的红茶,正如一位天生丽质的美人,不需要人工的雕饰,也能散发出自然的韵味。
一杯好茶在手,慢慢啜饮,默默赏味,最能使人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欢愉、轻快、激动、舒畅之情油然而生。中国人多喜欢清饮,特别是名特优茶,一定要清饮才能领略其独特风味,享受到饮茶乐趣。
调饮法
既然佳茗堪比佳人,那自然是浓妆淡抹总相宜。除去中国人传统的清饮法外,在西方盛行的美味丰富的调饮法也同样流行。
调饮法是在泡好的茶汤中加入奶或糖、柠檬汁、蜂蜜、咖啡、香槟酒等,以佐汤味。所加调料的种类和数量根据个人爱好任意选择调配,风味各异。也有人在茶汤中同时加入糖和柠檬、蜂蜜和酒同饮,或置于冰箱中制成不同滋味的清凉饮料,都别具风味。
调饮法在现代广为流行,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调饮用的红茶,多是用红碎茶制的袋泡茶,茶汁浸出速度快,浓度大,也易去茶渣。
品茶之趣
品茶之趣,不仅注重茶叶的色、香、形、味和品茶的心态、环境、茶友、话题,还要讲究用什么茶具加以配合。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众人相聚品茶,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
品茶之境
茗的乐趣在于茶,也在于境。古往今来的爱茶之士无不在茶境上下足工夫。茶境既包括品茗时秀美素朴的风景和清雅别致的气氛,也意指恬淡疏阔、宁静悠然的心灵之境。或禅韵、或清流、或楼台、或田园的物境,或超脱、或诗意、或幽远、或闲适的情境。物境与情境二者天然结合,便构成了几乎完美的品茶境界。曼妙的音乐、纵情的书画和寂静的棋局对弈,在如画的茶境之中,又增添了几分雅致。
从本质上说,茶境是生活基础上的一种形式和追求。自然与心境在个人的品茗之中合二为一,直达物我两忘。完美的茶境能够给人以独特而高雅的精神享受。
人文环境
古人饮茶多在自然环境中,干净清冽的泉水,自然清新的空气,春山、夏雨、秋风、冬雪,无一不为饮茶增加乐趣。现代的人们往往身处闹市而远离山野,无法体会到古人之乐,因此,茶舍的装饰更要增添自然之趣。不仅茶舍的选址要让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呼应,同时还要用心营造人造景观与品茗时的文化氛围。
除了建筑与创造的人文性之外,人文环境还追求一种自然与人和谐的氛围。茶,正满足了这种需求,能够很好地营造出优雅、恬然的人文气氛。
为了享受品茗的乐趣,爱茶之士精心布置、创设了各种人造设施和条件,以求在品茗过程中达到自然与个人深度融合的身心享受。例如,现代茶舍在注重营造返璞归真的自然气息的同时,也倾向于安排脱离城市喧嚣和嘈杂的人文环境要素。书画、音乐、围棋、曲艺均能很好地创造出别致的人文环境。饮茶的环境不拘泥于一定的模式和固有的元素,无论是喧嚣的都市还是僻静的山村,都可以利用已有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打造出雅致适宜的人文环境。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指人文环境之内富含创意的各种陈设布置,例如馆阁中陈列的名家书法、舒缓曼妙的乐韵、古朴天然的茶具、别具匠心的雕饰、精心搭配的鲜花等。现代茶舍中,要尤其注意营造品茗时怡然优雅的内部环境。
茶舍对内部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体现着品茗者对品茗佳境的努力追求。
美妙心境
品茶用口也用心,因此品茶时的美妙心境便不可或缺。美妙心境如其字面意思,即心情要无忧、舒畅、放松,心无挂碍的同时要悠然闲适,不牵缠世俗的烦琐,忘却生活的劳顿。
古人品茶讲究心境的3个层次:首先就是有空闲,即不受琐事牵绊;其次还要清静,即淡泊宁静的心情;最后是与三五知音共饮,在品茗过程中伴以闲谈,通过意识的碰撞,达到心灵的共鸣,进而进入启迪性灵、感悟人生的境界。烦恼的时候不妨适度进酒,悠闲的时候可以细细地品茶。因此,品茶需要有相对美好的心境。
六艺助兴
诗助茶兴
诗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亦是一种即兴的畅言。品茗时吟诗是一件雅事。茶诗缘深,茶益人思,诗助茶兴,可兼而爱之。
在品新茶的同时吟几句诗似是自娱,亦是一种助兴。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诗可信手拈来,在与友人对饮时一展文采,既高雅脱俗,又怡情悦志。如唐代白居易的《琴茶》、唐代元稹的宝塔诗《茶》、宋代苏轼的《咏茶》,宋代林逋的《茶》等,无一不是咏茶佳作。“诗兴茶风,相得益彰”便是由此而来。
音乐增趣
音乐与茶有着陶冶性情的共通之处。舒缓曼妙的音乐可以营造品茗时宁静幽雅的氛围,具有很强的烘托和感染性。
品茶时伴以音乐,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古人在饮茶时喜欢临窗倾听月下松涛、风吹竹响,抑或是雪落沙沙、雨打海棠,以获得心灵放松。如白居易在《琴茶》诗中所言“琴里知音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品茶时的音乐以古典轻音乐为主,以旋律悠扬、节奏舒缓、乐音清雅者为佳。《梅花三弄》、《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乐曲,古筝、古琴、洞箫、竹笛、琵琶等乐器,都能发人思古之幽情,均为入茶之上选。品茶时与音乐为伴,不仅平添了许多优雅,也传送出缕缕的文化韵味。
闻香品茶
中国人自古就有“闻香品茶”的雅趣。香与茶以及音乐仿佛是天然的相生相伴,从嗅觉、味觉和听觉等方面来触动人的感官,使人怡神清心。焚香除了平静心神、调和气息之外,还平添一分优雅和禅意。
有茶而无香仿佛情趣不足,有香无茶则稍嫌清淡。香之于茶就像美酒之于佳人,二者相得益彰。
饮茶时焚的香多为禅院中普遍燃点的檀香,不仅能够与茶香协调,还能促使品茗者消散杂念,澄澈心怀。
书画相伴
与书画相伴来品茶,可以营造浓重的文化氛围,并激发才学之士的灵感。书画与品茶二者之间自古就有着紧密的关联。历来文人名士往往在品茗之间灵感突发,从而创作出千古卓绝的诗文和画作。元代着名画家赵孟的《斗茶图》、清代画家薛怀的《山窗清供图》以及南宋山水画家刘松年的《斗茶画卷》等均为古代书画家抒发茶缘的名作珍品。因为书画与茶之间的关系,甚至出现了茶画、茶诗等专门的艺术门类。
在现代茶社内部人文环境的布置上,要注重书画的安排,品质高雅的书画能烘托出具有文化底蕴且宁静致远的品茗气氛。在品茶之时有书画相伴,可融入历史与艺术气息,情趣中浸透着高雅。
棋艺添趣
棋局与品茗相伴随,悠闲的趣味冲淡了胜负争逐。一杯香茶和一盘棋局,雅静而和美。棋局对弈凝聚着默然深思的宁静智慧,而在僵持犹疑之间,轻啜一口清茶,舒滑绵软的香气弥漫于口中,犹如清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或者仅仅手持一杯清茶,静静地观看他人对弈,同样可以增进品茗的快意与雅致。
花艺添香
香花伴茶亦可助茶兴。花能协调环境,亦能调节心情。花有着柔美的色彩,美妙的姿态,芬芳的气息和独特的品质。品茶时周边摆放几枝鲜花可为茶艺增辉不少。提壶一把,鲜花数枝,给人一片清雅宁静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