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党员干部教育热点问题
24275400000023

第23章 利益观:人民利益放首位(4)

然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一个政党在由革命到执政的转变过程中,由于环境和地位的改变,非常容易出现从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转变为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的情况。特别是在长期执政以后,如果不注意克服各种问题,防微杜渐,那么脱离群众的危险就会与日俱增,甚至会产生既得利益集团,这种情况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想取得民心,顺乎民意,就要坚决反对腐败,坚决铲除滋生既得利益集团的土壤和条件。

(一)共产党内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在现实中可以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利欲熏心,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和地位,当成是个人利益和私有财产,当成自己捞取非法私利的工具,并进一步利用对公共资源的支配权,为自己谋取特殊的利益。这种在既有的社会结构中,凭借制度安排形成的拥有比较稳定的合法或者不合法的特殊利益主体,就被称为既得利益者,而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行为一旦群体化,他们一旦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为了共同的利益要求而结成利益联盟,就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思想正是党内产生各种腐败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给党带来很大的危害。执政党内如果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将会给党带来更大的危害,党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多年执掌的政权就将不复存在。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干部如果把追求和维护既得利益作为奋斗目标或办事原则,那就违背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许多消极腐败现象,都是因私而起。既得利益思想的产生就是因私而起的,它既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又呈现出了愈加严重之势。其实,把公共权力当作个人既得利益,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去竭力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滋生,已经由来已久了。在一个时期表现得较为严重的群体违纪违法问题,就是既得利益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在经济转型期出现的这种具有寄生性、隐蔽性、扩张性的群体牟利行为,已经具有了既得利益集团的一般特征。

近年来在揭发和处理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中,有了这样一些新的特点,即一些违纪违法案件由个体行为逐渐转向了家族以及团伙行为,而且窝案、串案、案中案等性质复杂的案件明显增多。群体违纪违法,是某一单位、某一组织中几个成员共同违反党纪国法的一种行为。这些人大都身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和部门,手中握有管人、管财、管物等这样那样的权力。他们往往利用权力,凭借行业优势,敲诈勒索,收受贿赂,为自己谋取私利。一些人利用工作之便,钻规章制度混乱的空子,团伙造假账,团伙分赃款。群体违纪违法者大多具有共同的利益,都是为了捞取不义之财。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往往共同预谋,集体研究方案和对策,由于人数较多,他们更多了一些安全感,认为法不责众,因而胆子更大。群体违纪违法问题即使在暴露后,他们也通常是串通口供,一起掩盖事实,共同对抗纪检监察部门。

群体违纪违法案件由于涉及的人多面广,甚至有一大批党员干部参与其中,从而使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工作遭到重大损失,使一个地区的歪风邪气盛行。参与群体违纪违法的干部级别之高、贪污受贿金额数目之大,敛财速度之快,很多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这种“责任”共担、“风险”共存、“利益”共享的违纪违法现象,对于党的肌体有着更大的腐蚀性和危害性,在群众中造成的影响也是极为恶劣的。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在共产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主客观条件都是存在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真的会在共产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那么党的执政根基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就会丧失。既得利益集团问题必须引起共产党人的高度警觉。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既得利益集团形成之日,就将是执政地位丧失之时,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二)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危险性不可低估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客观上增加了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危险。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改革选择的是一条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以双轨制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的改革之路。市场经济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手中握有公共权力的党员干部有可能把手中的权力作为获取特殊利益的资本,进行大规模的“权钱交易”,从而形成一些新的特殊利益主体。这些新的利益主体有可能变为既得利益集团。此外,行业垄断和高关税也正在成为腐败和既得利益集团可能产生的领域。还有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明、对企业领导人监督不力等问题,使得国有资产被大量侵吞。部分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在企业改革时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把企业的国有资产通过各种途径变相转化为私人财产。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与企业代理人相互勾结,共同侵吞国家资产。这些不法分子在侵吞、变卖、转移国有资产的交易中成为既得利益者,并可能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既得利益集团的行为,从本质上讲,就是将手中的公共权力私有化,把掌握的能够为自己或小集团带来特别好处的公共权力视为既得利益,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只要自己或小集团的既得利益。既得利益集团成员以手中握有权力的官员为主体,他们的行为既是对共产党宗旨的背叛,也是对公共权力的背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大都是源于制度安排,他们把公共权力当作个人既得利益,总要竭力去维护,并且先要维护这种制度安排,维护对既得利益有利的不合理的制度。既得利益者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去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就必然导致决策的自私性,就不会有什么公平、公正。他们的行为是公开的,手段是合法的,因此,对公共权力的危害要更加严重。

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对党、对社会、对人民都是贻害无穷的。它将直接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阻碍社会走向公平、公正,影响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将严重损害党的形象,降低党的威信,危害党的事业,同时会毁掉一批干部,尤其是一些意志薄弱分子。党的干部和党员一旦大量变质了,党也就变质了,而党只代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不再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就会抛弃它。

既得利益者的出现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现阶段一些制度还不够健全,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以及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和部门管理和监督不利,治党不严,再加上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不高,在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上不过硬,忘记了党的宗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这些原因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在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上出现了问题。一些人只信奉和推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将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私有化,甚至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违法乱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对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初,一些腐败行为还主要是个人所为,还是有所顾忌的,只能在私下暗中进行。如果这时对其加强管理教育,加强舆论监督,加强纪检监督,以权谋私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不可能逐步升级。这样,不仅可以教育和挽救一大批党员干部,而且可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形成,则比腐败分子单独的行为复杂多了,这说明一些党员干部的质变已经从以单个为单位发展到了以群体为单位的阶段。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相加,而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党的宗旨背叛的公开化和升级,这正是导致执政党走向衰败的一个转折点。种种现象和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将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遭到质疑,将使党逐渐丧失民心,最终失去自己的执政地位。一些执政党失去了执政地位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坚决反对腐败行为,防止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产生,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才能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也才能真正保证中国共产党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共产党的执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反腐败的问题,采用各种措施加大反腐败力度。坚决反对腐败行为,防止党内产生既得利益集团,以反腐败的成果取信于民,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和现实的意义。

(三)严惩腐败,绝不手软

既得利益者的存在并且逐渐向集团化发展的现象,是权力运行的伴生物,是任何公共权力机构都难以回避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把权力的行使置于法规制度的监督制约之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各专门监督机关的作用,强化对公共权力监督机构的独立监督职能。要对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关系重新定位,加大对行政权力者的监督力度,使以权谋私的行为在初发的时候就得到及时的纠正,使其无法蔓延滋生。以权谋私的行为一旦受到遏制,权力背后的好处减少了,既得利益的诱惑力也就削弱了。此外,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还要大力加强对群体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加大查处力度,严惩腐败,绝不手软。

必须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且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用改革的强有力的手段,由治标走向标本兼治,这样做有助于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必须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包括行政审批制度、财政制度以及高度集中的干部人事制度等,有些在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了。特别是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常常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防止和破除各种由制度上造成的机会的不平等,切实堵塞一些人可能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鲸吞公共财产的漏洞,就成为了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像行政审批制度的出台,就减少了审批的项目以及改善了审批办法,从根本上减少了一些人靠权力“寻租”的机会;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发,其中就要求在选拔干部时要坚持充分酝酿、集体研究决定;要实行用人失察责任制,对违反组织原则、用人失察的问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要实行回避制度以及异地任职;要依靠群众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等。这些措施对避免选人用人上的失误,防止在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将会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要尽快消除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上的种种弊端。要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迅速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在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上下功夫,把主要精力转向财政、税收、社会保险等领域。在分配制度方面,要打破行业垄断,缩小和消除行业垄断所带来的收入上的巨大差距。近些年来,在中央的指示下,各地纷纷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措施进行改革,像中央党政机关带头与其所办的经济实体以及所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军队、武警部队以及政法机关等与其所办的经营性企业脱钩;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深得人心,并且在反对腐败行为,防止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产生方面,也都是行之有效的。

限制既得利益者的活动,铲除滋生既得利益集团的土壤和条件,是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在任免干部问题上把好关,不让企图以权谋私的人走上领导岗位,也是很关键的一环。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干部选拔任免制度。要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坚持“注重群众公论”的原则,避免个人说了算,避免“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要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对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免疫力。要号召党员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进行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作为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体现在全体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当中。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身体力行,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实践者。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应该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