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党员干部教育热点问题
24275400000028

第28章 人才观:兴邦强国百年计(1)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发展靠人才支撑,政绩靠人才创造,人才观与发展观、政绩观内在统一。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且人才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在时代洪流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像GE、可口可乐、诺基亚、西门子……这样的世界级企业能够长盛不衰,就得益于科学的人才战略。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人才战略成了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的重要战略。在200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发表重要讲话,就强调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落幕之后,中央又颁发了《****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人才工作决定》),把全党对人才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提供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行动纲领,这对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人才兴邦,人才强国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继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做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些重大战略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其中人才强国战略是“制高点”和根本保证,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缺乏不竭的动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一)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中央颁布的《人才工作决定》就是开发人才资源、挖掘人才潜力、组织人才大军、创造核心竞争力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高屋建瓴,从三个方面对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和行动上的部署。第一,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阐明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第二,阐明了人才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战略步骤,包括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和使用、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人才激励和保障、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协调发展等,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第三,提出党管人才原则是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阐明了党管人才原则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工作要求和工作质量。

《人才工作决定》有几个闪烁着新时代光彩的亮点: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作为衡量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二是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三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明确提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强调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四是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认真吸收近年来人才理论研究和人才工作实践成果,认真总结新时期人才工作理论、机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重大任务提出指导性意见。五是着重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上,在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和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世纪大融合

科学的人才观与科学的发展观相辅相成,并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融于一体。

党中央在新世纪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蕴涵的发展目标的指向是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即所有的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发展上来。科学人才观同样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开发人才资源的主旨,既是为了组织人才队伍推动社会发展,更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说,这是目标上的统一与融合。

科学人才观强调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必须开发什么样的人才,社会需要人才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就必须开发人才的什么样的能力。很显然,人才资源的开发如果不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我们很可能做许多无用功,甚至把人才资源开发成废品。所以,人才资源的开发存在着一个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问题,或者说,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同样的要求。正是根据这一点,《人才工作决定》指出,坚持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把人才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宏观调控体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使人才工作和人才资源开发,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也就是说,人才资源的规划、开发、调配和利用,一定要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要攻关课题和重要工作布局紧密配合,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概括起来说,就是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部署,制定相应的人才资源规划,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二是要着眼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真研究和分析所需人才资源的数量、素质和结构,主动把人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抓好抓实,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人才强国战略与其他的强国战略相比,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就是逐步由物质资源的优先开发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而人才资源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资源。因此,人才强国战略与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相通的。或者说,人才资源的开发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智能革命,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区别于以往科技革命的根本标志。与之相应的是,人类逐渐意识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比对物质资源的开发更为重要。联合国曾做过一项调查,以一个文盲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基数,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提高43%,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提高108%,而大专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则可提高300%。另一项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在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之间,为了获得体能、技能、智能,社会所需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3:9,而社会得到的收益分别为1:10:100。这就是说,一个仅具有体能的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只能维持其本人的生存;如果同时具有技能。他创造的财富则高出仅具有体能的人10倍,能够养活10个人;再具有智能,其创造的财富又提高10倍,可以养活100个人。这些研究成果表明,虽然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的智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对经济发展及社进步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拓展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人才是资源,也是资本,我们完全有理由把人才称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最大源泉。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做着“开源”的工作,就是把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源,然后变成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才资本。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看,这种转换是随着产业的发展而发生转换的。我们知道,产业的发展是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然后再转移到第三产业。人力资源在产业的逐次转换过程中,其创造财富的能力也逐渐加强。如前所述,一个仅具有体能的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只能维持其本人的生存;如果同时具有技能,创造的财富则高出仅具有体能的人10倍,能够养活10个人;再具有智能,创造的财富又提高10倍,可以养活100个人。这里指出的差别,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二、三产业中劳动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差别。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尽快把在第一产业创造财富的体能劳动者转变成具有体能、技能的第二产业中的劳动者,以及具有体能、技能和智能的第三产业中的劳动者,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充分的拓展。

党的******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主要任务中的两点:工业化与信息化,是需要人才去“化”的。工业化的实质,是用机器减轻或替代农民的体力劳动,把大多数农民转变为工人,把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其关键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信息化的实质,是人脑的解放,是体力劳动的减少和脑力劳动的增加,其关键是促进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换,把工业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也就是说,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过程,也是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把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的过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这两个过程(或者说两个阶段)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必然要求我们在人才开发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科学人才观:人才强国战略的先导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在于观念更新,必须从传统的人才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以新的目光发现人才,才能以新姿态去善待人才,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人才。胡****总书记指出,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适应形势发展,把人才强国战略化为自觉行动。对经济工作而言,观念一变天地宽;对人才工作而言,观念一变视野宽。思想观念陈旧,就发现不了人才;思想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只有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促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才能有力推动人才工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才能开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人才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就充分肯定了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的第一位置。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传播和掌握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人才,无疑要成为社会上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当今的国际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才竞争。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点,其新颖之处,在于以下方面:

一是把人才作为资源。人才成为资源,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是按单位、部门的需求按计划分配的。大学生一毕业,拿着报到通知书到单位报到,从此铁饭碗一端,从一而终。而专业是否对口,工作是否舒心,则很少有人关心,更谈不上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价值的自我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的市场化,终于使人的流动成为可能。人才也成了一种资源、一种商品、一种资本。人的尊严、人的自信、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一次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人有了自己选择单位、选择专业的权利。这样,作为人才的管理者,也因人才的这种深刻变化,促使其管理目标发生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现代人才管理部门已把吸引人才、善用人才、发展人才作为工作宗旨,人事管理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模式,转到以人才为中心、主动为人才提供服务的模式上来。

二是把人才摆在社会诸多资源中的第一位置。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深化,进而把人才的社会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意味着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生产系统中的第一要素,也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第一力量。那么,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必然是第一资源,而掌握这种资源的人才势必走向第一位置。科学技术是一种精神产品,必须由人来掌握,也只有通过人来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某种意义上,人才就成了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强调人才是社会的第一资源,就是充分肯定人才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