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根据辅导员不同成长阶段为其量身定做培训计划,通过举办“新上岗辅导员培训班”和“新辅导员见习制度”,帮助新上岗辅导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手新工作、胜任新岗位。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春秋两季“学生工作干部培训班”、年末“学生工作交流研讨会”和不定期专题培训,保证年人均培训不少于54个学时。 北京师范大学计划建立辅导员培训“导师制”,给参加培训的辅导员配备导师,按照心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给予持续性的业务指导。
3.辅导员培训的重点内容
(1) 通过培训坚定辅导员的理想信念, 提高辅导员政治理论功底。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特别指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就是要搞好理想信念教育。”实事求是讲,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上确实普遍存在着理想信念问题。许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理想信念危机。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对辅导员的系统培训,坚定辅导员的理想信念,提高辅导员政治理论功底,以先进的理论武装他们:一是要培养辅导员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二是要加强辅导员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 三是要辅导员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2)通过培训培养辅导员的敬业精神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积极正确的职业行为源于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和为职业献身的高层次需求。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为职业献身的高层次需求,那他就失去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 在市场经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与经济一样多元化,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报酬使一些辅导员的心态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不利于队伍的稳定。 因此要通过培训活动让辅导员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做,把学生工作视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具有敬业奉献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
(3) 通过培训强化辅导员心理素质。
辅导员的素质关系着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生校园生活质量,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辅导员心理素质是其整体素质结构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必须将加强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纳入以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为目的的师资培训系统。
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内涵,一是知识素养的形成,二是智能品质的培养,三是情绪情感品质的培养,四是需要与动机品质的培养,五是自我意识的培养。
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重点是抓好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把好选聘辅导员心理素质考核关,确保德育人才的质量;二是搞好上岗培训,提高对心理素质培养的理论认识水平;三是在实践中强化心理训练,培养其心理教育能力;四是加强心理健康培训,促进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4) 通过培训强化辅导员人格魅力养成。
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 作为人的文化心态和社会行为的集合,人格魅力凝聚着个人自身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现象等条件因素。辅导员人格魅力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辅导员,其人格魅力不仅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也能深刻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独特而神奇的作用。 辅导员人格魅力培养是其特定职业的特定要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要求。因此,要通过一定的培训活动,加强辅导员对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的了解, 并引导他们通过培训活动和实践活动,逐步养成并不断完善其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年轻的学子就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 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 谢过,两人各自走了。 几日后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 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人的心里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听到这个故事后,都会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楷模和导师,教师的理想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辅导员道德素养并不差,人格也很高尚,但在学生中却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也就是说他们和大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人格魅力障碍。通常我们所说的人格魅力障碍是指由于人格认定上的错觉而出现的亲和力缺失现象,其造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由与师生之间位置的不平衡引起的疏远感,二是由于辅导员管理过细产生的逆反心理,三是由于辅导员不经意的小节造成了大形象的损害。 因此,我们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强化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养成:
一是要通过培训强化辅导员的师德。师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人格培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从古到今,只有那些学识渊博而且师德高尚的老师,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 其实这也正是对师德的要求。
二是要通过培训改善辅导员知识结构并掌握较强的职业技能。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与其学术能力和学术底蕴有着直接关系,充足的知识积累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勤于思考、知识面宽,且个性鲜明,辅导员如果没有一定的学术能力与学术底蕴,就很难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综合职业技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拥有专业知识更重要,因为辅导员教育、感化、引导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事件的处理能力和艺术水平表现的。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应该是全面的,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演讲鼓动能力、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能力等。
三是要通过培训活动强化辅导员对自身的行为约束。 人格的塑造、培养与提升除了自省、自警、自励等内部主观自律因素,还与外部客观他律因素关系甚大。 外部客观他律因素是通过舆论力量、法律规范和管理机制等方法, 将人的行为调整和羁束在社会所倡导或认可的规范之内。
因此,学校一定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对辅导员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要通过实践活动磨炼辅导员的意志, 强化其高尚人格的形成。
实践证明,越是在基层,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有利于人格的提升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实践锻炼,对于高校辅导员人格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辅导员参加实践活动,不但会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展现优良道德品质的机会,也会为他们展示精神风貌、砥砺意志、积累经验和增长才干提供广阔的舞台。
因此, 应当有计划地安排高校辅导员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经受锻炼,使其在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磨炼出坚定的意志,形成高尚的人格。
四、辅导员的职称评聘
“学生都是高材生,辅导员‘讲师’过一生”,这是一些辅导员对自身职称方面缺陷的一种戏谑之言,但也真实反映了辅导员在职称评聘中的现实困境。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科研等其他方面势必投入精力较少,因此在职称评聘时有“吃亏”的现象,在科研论文、科研获奖、著作等方面的硬件考核上往往处于劣势。应该说,一个省级、国家级优秀辅导员的荣誉称号并不比教师在科研方面发表一篇论文来得容易,但是有的高校在员工评聘中根本不考虑辅导员评副教授、教授等职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