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24283400000025

第25章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与职责(1)

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有关辅导员工作要求的规定

(1)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2)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3)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4)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5)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有关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规定(1)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2)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3)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4)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5)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6)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7)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8)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效的辅导员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格、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高校辅导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处在高等教育的第一线,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随着高校的扩招、独生子女的增加,生源性质的多元化和城乡生活的差异性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增大,高校辅导员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团建设、奖贷勤补、新生入学教育及毕业生就业等日常工作,面对的情况将更加复杂,困难更加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这些新的变化对辅导员自身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高校辅导员也正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方法。

三、辅导员工作要求的实践分析

1.辅导员工作中要明确“一定位”

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将工作观念由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需要。 辅导员更多的应是引导者,包括对学生个体或群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性的引导等。辅导员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的话,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辅导员应经常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班级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可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辅导员的工作应该提倡树立在引导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管理的理念。要制定出一系列详尽的切合实际的关于学生学习、纪律、寝室卫生、请假制度等的实施准则,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平时的管理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人性化。 有了规矩,学生的行为也就有了方圆,我们就能防微杜渐,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2.辅导员工作中要加强“二学习”

首先,辅导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紧握政治理论发展的脉搏,自觉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结构,用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真正的做到理论实际与思想教育的紧密结合,做到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的使大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达到教育人、感化人的良好效果。 其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要把相关的业务学习贯穿于工作的始终,手中的思想武器多了,在工作中相应的办法也就多了。大多数辅导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是思想上求上进的学生骨干,毕业后担任辅导员的工作,有一定的学习方面的经验,但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如何有效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等方面,并不一定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辅导员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作全面系统的学习。尽量掌握住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把它很好地运用于日常工作当中。 在工作中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要谙熟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专家。 另外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实践和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去,并从中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造,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高自我的认识能力,最终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辅导员工作要注重“三个点”

首先,要牢记着眼点,这是辅导员工作的目的性原则。牢记着眼点就是牢记辅导员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成才和就业服务。学生能否成才和就业是辅导员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辅导员一切思考的根本,是一切活动安排的大局,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归宿。

其次,要关注兴奋点,这是辅导员工作的策略性原则。辅导员只有密切关注着学生的兴奋点,诸如考试成绩、发展新党员、学生干部调整、评优评先、考研和就业等,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才能体现出想为学生之所想,急为学生之所急,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再次要抓住结合点,这是辅导员工作的方法论原则。 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分析,要运用系统的辩证的方法,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处理同一问题,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4.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

新形势下,由知识经济带来的人才需求的竞争,现代教育模式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辅导员必须时刻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更新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明确自己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性,明确合格人才的培养不仅应具有牢固的专业化知识和职业化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

5.转变管理理念,坚持“学生本位”思想

首先,无论是高校的整体工作还是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即把学生放在应有的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依靠学生来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行动和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努力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影响学生,以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其次,多年来,学生管理工作一直以管理为主,教育、服务功能较弱。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应逐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摒弃旧的管、卡、压的教育方式,在学生工作中逐步引入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方法,努力构建起全方位的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具体包括:第一,由“灌输”式管理为主转变为“对话”式管理为主;第二,由封闭式管理为主转变为开放式管理为主;第三,由单一管理为主转变为综合管理服务为主;第四,由局部管理为主转变为全局管理为主;第五,由统一管理为主转变为因材施教管理为主。

6.辅导员工作中要加强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

作为以培养“有德人”为己任的辅导员,要言传身教让学生们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道德的良好行为习惯,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

7.辅导员工作中要加强以思想信念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坚定正确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生观、 价值观来指导武装学生,让他们在当今形形色色的思潮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肩负人生责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奋斗不息。

8.辅导员工作中要加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成熟的政治素养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牢固科学的政治信念和优良的政治品质,是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保障。

辅导员应加强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这些有力武器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教育学生坚持正确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定其政治立场;教育学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贯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教育学生学习并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利用这一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自己大学阶段的实践和以后积极投身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培养学生养成崇高的政治觉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成熟的政治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在当今纷繁芜杂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中认清是非, 分清敌我,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都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我们的党,采取正确的政治行为方式。

9.辅导员工作中要加强礼仪教育

大学时代是礼仪理性的升华阶段,学生都有强烈的社交意识和自尊意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但是却容易按照个人的理想模式去和别人交往,自然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特有的困惑和苦恼。 这就要求辅导员为学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相关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动机,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恰当地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最终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引导大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

10.辅导员工作中要加强情感教育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视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要,认识不到大学生强烈的主体独立意向。 而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如不能满足,就会引起他们消极、失望的情感体验,阻碍自身对教育的接受。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要以知育情,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强情感的深刻性;要以情育情,以情感人,加大感情投入,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发挥情感教育的感染性,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和学生实现情感共鸣;要以意育行,情感和意志往往构成相互制约的心理过程,即意志调控情感,情感激励意志,最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提高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