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学生对学校的处分决定如有异议, 可在接到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据事实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如果学生在申诉时限内提出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予受理。如果学生超过申诉时限而提出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可以不予受理。学生如因不可抗力因素消除后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核查属实的,可视为申诉时限内提出,但作出复查结论的时间,仍应以收到书面申诉之日算起。 对学生申诉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学校可以参照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具体规范,根据行政法的相关规定,学生在提出申诉时不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因此,学校也不能对此向学生提出非法要求。
三、大学生军训工作
大学生军事训练教育是国家围绕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方法。军训对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国防观念,扩大知识面,促进教学,培养预备役技术军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当代,大学生军训工作有效开展需要带队老师的辅导员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工作:
1.加强与承训部队官兵联系,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作为学校军训带队教师的辅导员,主要的责任不在于训练而是在于做好思想工作,包括同学们的,也包括承训部队的官兵的思想工作。绝大多数承训部队官兵与军训学生年龄相当,甚至比学生还小,而且文化层次明显较低,能否克服文化层次带来的心理差距、顺利完成士兵到教官的角色转换,这给作为教官的他们的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况且他们在部队所接受的训练强度、训练方式、训练方法都与学生军训有较大差异,而相对而言,学生体质普遍较差,且自尊心较强,能否充分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掌握训练分寸也是教官的一个难点。 针对这两种情况尤其是后者,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时时注意与教官们的交流沟通,避免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另外,对同学们来讲,由于教官的客观地位和影响,教官的话比辅导员的话更具有有效性,作为带队老师想达到的训练目的通过教官来实现远比带队教师直接要求效果明显得多,这也要求带队教师做好与教官的交流沟通工作。因此,辅导员要尽快和教官们熟悉起来,协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了解学生的具体特点,与他们统一思想,共同制订可行的训练方案,顺利度过军训磨合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2.抓好学生骨干、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骨干包括学生党员、主要学生干部,他们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是学生工作顺利开展重要推动力量和抓手。 学生骨干一般都担任军训学生干部,但由于他们的特殊性,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同学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重要影响,能否发挥他们的作用或者他们作用的发挥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军训工作的成败。辅导员要紧紧抓住学生骨干这支强大力量,定期召开军训干部会议,强调他们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担负的重要责任,要求他们做好表率作用、领导作用、督促作用和观察作用,及时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了解广大学员在训练、思想、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带队老师报告,及时与教官沟通,共同做好军训工作。
3.做好军训学生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为了避免同学们在军训中滋生麻木等不利于训练的思想,辅导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场合向他们宣讲军训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学生军训一方面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是为我国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需要,同时也是健将强体魄、磨炼钢铁意志的需要。 另一方面当今的时代主题毕竟是和平与发展, 无论是学习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飞跃,人们没必要去天天想着战斗,但“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困难的环境毕竟不多,军训却为同学们提供了最好的磨炼环境和机会。 因此我们要注意告诫他们,面对军训的苦与累,与其背负包袱行动,不如放下包袱轻松前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军训。
4.关心同学,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训斥
关心就像冬天里的火把,温暖人们的心田;表扬、鼓励,就像沙漠中的甘泉,沁人心脾。社会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家庭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经历的逆境和挫折都比较少,承受能力有限,再加上军训活动本身比较枯燥、比较累,这些都给军训工作增加了难度。 在训练过程中,及时发觉同学们存在的各种困难,用心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训斥,会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每天坚持去食堂看一看同学们的伙食情况,及时送生病的同学就医,经常去卫生室关注身体不适的同学,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同学,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等。此外,通过表扬军训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团队,尤其是带病坚持训练的学生,让他们感到老师、组织的信任和表扬,他们必然会积极行动,由此也会带动其他同学行动起来。
5.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深入一线抓训练、抓管理
辅导员在军训中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深入一线抓训练、抓管理,本身能够给同学们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试想如果带队教师把自己的学生抛之一旁,让同学们在炎炎烈日之下,刻苦训练,自己却每天躲在凉快舒适的办公室里聊天,会给同学们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同学们肯定会对自己的训练产生不满,也会对老师本身产生看法。反过来讲,如果带队教师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深入学生训练现场,与学生同烈日、共风雨;深入食堂,与学生同甘甜、共苦涩;深入宿舍,与学生同呼吸、共言语;切身感受学生的苦与乐,注重解决同学们存在的实际问题,必然会给同学们以极大的触动:老师都和自己同甘共苦,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在于同学们的日常相处中抓训练、抓管理,其效果自不待言。
6.丰富文体活动、调节军训气氛
文体活动虽然是军训工作的辅助性活动,但某种意义上也是军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缓解同学们训练的疲劳,放松同学们紧绷的神经,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军训期间,辅导员应该组织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电影演出、歌咏比赛、拔河比赛、文艺汇演等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缓解他们的疲劳和精神压力的同时,还可以达到鼓舞大家的士气、陶冶军训学员的高尚情操的目的。其他诸如宣传工作、后勤保障工作也很重要,到位、有效的宣传鼓动工作不但能鼓舞同学们的士气、调动同学们积极性,而且还能给同学们提供抒发情感、展示才华的平台,给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增添色彩; 扎实的后勤保障也是保证军训胜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辅导员在军训实践中想同学们之所想,急同学们之所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军训工作必然顺利开展。
四、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模式及新时期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决定了高校学生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是高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以寝室为主要空间共同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环境与氛围的总和,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活动和依托寝室而进行的其他文化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升华、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创建优秀的寝室文化。
1.充分发挥党员和团学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文明寝室
学生寝室作为现代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单元,理应成为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通过发挥党员和团学干部在寝室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寝室和寝室成员的典型,建立和完善“优良学风寝室”评选制度,包括评选“十佳寝室”,“优秀寝室成员”等,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成才目标和奋斗方向。
2.加强寝室的规章制度建设
辅导员应该组织制定《寝室文明公约》,举行“寝室文明活动”展览,加强交流,制定一系列有关寝室文化的条例规范,如《寝室长职责条例》、《文明寝室评比条例》、《学生寝室点名制度》、《学生寝室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制》、《干部教师联系寝室制》等。 在学生寝室各楼设楼长,点名情况向学院汇报;对于突发事件、特殊情况随时汇报,这样就加强了对学生活动情况的信息反馈,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 同时应建立“为你服务”信息反馈单,内容包括生活的管理、寝室文化的建设、生活设施、人际关系有何问题等内容,宿舍楼中设一个服务箱,可以沟通思政工作者与学生的信息交流渠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3.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宿舍,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学生寝室环境布置得整齐、洁净、舒适、美观,使人受到文化氛围,既有利于学生的休息和生活,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情操,有利于学生们全面发展,陶冶和净化学生们的心灵。辅导员应该勤下学生宿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入学生,换位思考,减少和消除与学生们的隔阂,进行人本主义教育,才能掌握学生们的真实情况,才更有利于寝室文明建设,更有利于和谐发展。
五、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新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关键环节,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最重要阶段,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而又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生入学伊始,辅导员应该以高度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使新生能够感受到大学的氛围、大学的胸怀、大学的温暖,大学的历练。
1.大学新生的特点
大学新生刚刚脱离了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 进入学习生活相对轻松、实践活动更加丰富的大学校园,他们极易产生懈怠情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转向网络、娱乐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开放,新时期大学新生思想更加活跃,认知能力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广泛,而此时,又正值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要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就必须首先了解新时期大学新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工作,才能做好高校新生教育工作,才能为他们充实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他们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奠定基石。
(1)“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的矛盾。
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到失望。 大学生在悟性和智能上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较之一般年轻人更有理想。他们大都是各地的学习尖子,竞赛的优胜者,他们在中学时充满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渴望和向往。 然而,当他们跨进梦想中的大学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不过如此,并不像理想中的那么美好,大学生活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并不如期待的那么多姿多彩。 于是“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便产生了心理矛盾。
(2)中学时期的封闭式教学与大学时期的开放式教学的矛盾。
从中学的普通科学知识的学习转为大学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使大学一年级新生难以适应。 大学生既要学习基础理论又要学习专业理论;既要学习一般科学理论又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大学教学进程的主要特点是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教学过程更富有研究性和探索性,大学生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中学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从教师教学中寻求答案;而大学的学习方式是课堂上教师主要讲述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从课本及参考书中寻求答案。 大学一年级新生面对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产生了中学时期的封闭式教学与大学时期的开放式教学的心理矛盾,从而感到困惑、迷惘和无所适从。
(3)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
大学一年级新生由于考取了大学,深得父母、亲朋好友及老师的喜爱,特别是在“祖国骄子”、“未来栋梁”等赞扬声中,感到无比自豪,在心理上自然形成了一种“我比别人强”的自豪感与优越感。 但是,当他们步人大学,发现各方面比自己强的大有人在,其中一部分人将失去中学时期的优势,从常胜将军变为普通一员,有的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 甚至还有不少人暴露出原来被掩盖了的某些不足。
他们面临着重新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并正确看待荣誉和正确对待挫折的问题。这种巨大的落差使大学一年级新生自然产生由自豪感到自卑感的情绪波动。
(5) 强烈的求知欲与有限的认识能力的矛盾。
认知扩充是青年期的心理特征,大学生凭借着书籍和各种大众传媒手段了解过去,观察现在,预测将来。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大学一年级新生,处在认知的全方位扩充阶段,对外界事物倍感兴趣,一切都觉得很新鲜,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学。 与中学时代相比,大学生的显著特征是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心愿和抱负,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和未来,尤其关心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事业,这种关心抛开切身利益,注重整个社会的提高与进步。大学生热衷于参与社会,对社会现象愿意独立思考,同时又受知识阅历和社会经验的制约,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看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偏激情绪,尤其在众多学说和思潮面前,常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在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中,有些学生容易良莠不分,因而出现强烈的求知欲与有限的认识能力的心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