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24283700000019

第19章 摒弃烦恼,快乐生活(1)

1.放下包袱

修禅定的人,在生活中与一般人是大异其趣的。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为什么给人感觉会有不同呢?且看一位禅师与一位世俗人的对话:“禅师,你用功参禅打坐,是在修行吗?”

“是的!”

“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任何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是否也可以说跟你一样,算作修行呢?”

“不。”

“为什么?”

“因为他们吃的时候并不是在吃,而是在想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使自己被扰乱。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也不是在睡,而是做梦,想许多事情,所以他们与我不同。”

懂得修习禅定的人,首先要做到排除杂念。所谓“万法归一”,就是把许许多多的杂念收缩到一个点上,就在这一念集中处,寻找究竟。所以说,禅师在吃饭、睡觉的时候,杂念都被排除了。

临济宗一位禅师有句名言:“无事是贵人,但却莫做作。”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无事”这句话,以表示“安然无恙”的意思。但在禅语中,却具有另一种特殊的含义。

从禅者的本意来说“无事”是指不求佛,不求道,以及不向外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临济禅师所说的:“求心不歇即无事!”

在现实生活当中,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在佛典中,经常会见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心的锻炼,培养出刚直、纯真的人性,因此不必向外求,不要光谈理论,而要亲身去体验实际的感觉与情境。

佛眼清远禅师讲道:“现在常被人问得无言以对,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大概是由于在没有东西的地方看见东西,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听到声音,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强做道理,在没有主宰的地方硬做主宰……为什么呢?只是因为有俗心存在,就说佛法没有多少,只要能够平白地说出一句话就可以了。那么,这一句话是什么呢?若有人问我山僧,我便对他说:‘你已经是两句了。’可领会吗?古人讲,佛祖言语以外的事,全都明明白白地说过了,只是大多数人迷乱不清。这个问题如果看不见,那就是站在地上打瞌睡的汉子,各位经常是在光明里张开眼睛,看见了而不知道,叫我山僧怎么办呢?大家久站了。”

其实,人生众多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强加上去的,佛之所以没有烦恼是因为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下了,包括金钱、名声、色相、争执等等,当然自身也就会轻轻松松、开开心心的。

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了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沙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目标?”大师问:“那么,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呢?”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它,我才走到您这儿。”

于是,无际大师带着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也快得多了。

我们很多人都背着沉重的包袱过日子,这使我们痛苦不堪,要想摆脱烦恼,快乐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包袱。修禅定的人同样是在吃、喝、睡觉、生活,但也没有烦恼,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放下的乐趣。

2.真正快乐的生活

一天,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抬头看见3位信徒走过来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无德禅师放下手里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道:“想快乐并不难,但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3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过了一会儿,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接着说:“我现在拼命的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最后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人若失去了理想,就不可能活得快乐。”

甲、乙、丙3位信徒齐声道:“那请问禅师,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

无德禅师:“那你们想得到什么才会快乐呢?”

甲信徒道:“我认为我有金钱就会快乐了。”

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爱情就会快乐了。”

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名誉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感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人生在世,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够活得快乐。快乐是人人都有的希望,但实际上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如何才会快乐?佛家以般若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五点建议:

第一,以舍为有。

有的人整天妄想、贪求,这样的人生永远不会快乐。相反的,懂得施舍的人生,才会快乐无穷。“舍”并不是完全给人,而是一种结缘,例如:我专心听你讲话,就是与你结缘;帮你做一件事情,给你一些助力,给你一个微笑,给你一个注目礼,这些都是结缘。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你是在给人,其实是在播种福田。能够舍的人表示自己很富有,因为你内心有感恩、有满足,你才肯舍,才肯给人。心中有好话,才能说好话;心中有微笑,脸上才有笑容。所以“以舍为有”,才会快乐。

第二,以忙为乐。

一般人喜欢偷闲,其实偷闲是苦,忙才会快乐。有人常问一位禅师:“这么多年不见了,您怎么一点也没有老呢?”禅师回答:“我很忙,没有时间老啊!”因为忙得很快乐,忙得乐以忘忧,所以不知老之将至也。

第三,以勤为富。

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发财,其实只要肯勤劳,就是一种财富;不勤劳,即使拥有万贯家财,也会坐吃山空,所以要“以勤为富”。

第四,以忍为力。

佛祖之所以是佛祖,是因为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所谓“三祗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一个人能够忍,就有力量。所以我们要能忍苦、忍难,忍饥、忍饿,忍早、忍晚,要“以忍为力”,一忍万事成。

第五,用般若来生活。

首先,我们做人处事,不光是用感情,也不光是用物质,而要用“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比方说你有技能,你把技术传授给别人;你有哲学的思想、有好的道理语句贡献给别人,这就是般若。能用“般若”处事,做什么事情都是好事、都是善事,不会有副作用。

其次,在举心动念间,千万不要存有贪欲、嗔恨、自私;不要处心积虑地算计别人。凡事能为别人着想,能用般若来思想,必能获得别人的信赖和敬重。

最后,用平常心来生活。我们的生活里如果有平常心,吃饭的时候就能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那么这碗饭就会吃得很香,就觉得菜根有菜根的香味,就容易知足。如果你用不满的心情来吃的话,即使珍馐美味也不会觉得好吃。

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感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3.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有位虔诚的女施主,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根据佛家经典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女施主非常高兴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女施主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其实,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女施主听后,作礼感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宇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歌的宁静。”

无德禅师说:“你的呼吸就是梵歌,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就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宇中生活呢?”

看来,对于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无处不是禅,无处不是佛,无处不是宁静祥和,而对一般的俗众,保持一颗平和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前,有两位庄户人家,一家的牛吃草过界,糟蹋了另一家的庄稼,两人便吵了起来,各不相让,最后打了起来,互相牵扯着进了县衙。

那会儿县太爷正赶上心情不好,也不问青红皂白,惊堂木一拍,喝令两人,将县衙门外捕快们练功用的石碌碡,合力扛回村去回来再告状。

两人面面相觑,可是要对付二三百斤重的石碌碡,还真得要齐心协力。尽管如此,只搬到公路上,两人就已筋疲力尽。坐在路边的树荫下,一阵南风吹来,两人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遂租来一辆马车,将那石碌碡送回县衙,悄然息讼,携手而归。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劝人平息怒火的:

某甲受人诽谤,感到名誉受损,便带一把杀猪刀去找诽谤者算账。途经长长的河堤,一路垂柳拂岸,白浪逐沙,水鸟在木船上盘旋,在碧蓝的天空倒映下,河流仿佛玉带轻盈飘动……

为眼前的美丽景致所吸引,某甲步子渐渐地慢下来,后来干脆坐在草坡上折一枝柳条做笛,吹奏着放牛小调。全然忘记了腰间还藏着尖刀,忘记了此行的目的。

自然的美景平息了心头的怒火,理智压退了癫狂。然而,世间事并不会总那么巧,遇到安宁的环境来平息心头怒火,如果正赶上阴天怎么办?也没有垂柳拂岸、白浪逐沙,只有波涛汹涌、残花败柳。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内心中寻找一份安宁。这种安宁也能平息心头怒火,化干戈为玉帛。

4.快乐是自己的事

四祖道信禅师还未悟道时,曾经向三祖僧璨禅师请教。

道信虔诚地请求道:“我觉得人生太苦恼了,希望你指引给我一条解脱的道路。”

三祖僧璨禅师反问道:“是谁在捆绑着你?”

道信想了想,如实回答道:“没有人绑着我。”

三祖僧璨禅师笑道:“既然没有人捆绑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经是解脱了,你何必还要寻求解脱呢?”

后来,石头希迁禅师在接引学人时,将这种活泼机智的禅机发挥到了极致。

有一个学僧问希迁禅师:“怎么才能解脱呢?”

希迁禅师回答:“谁捆绑着你?”

学僧又问:“怎么样才能求得一方净土呢?”

希迁禅师回答道:“谁污染了你?”

学僧继续追问道:“怎么样才能达到涅永生的境界呢?”

希迁禅师回答:“谁给了你生与死?谁告诉你生与死有区别?”

学僧在希迁禅师的步步逼问之下,开始迷惑不解,继而恍然大悟。烦恼是自找的,没有谁能把烦恼强加给你。同样,快乐也是你自己的事,没有谁能够把它夺去。

有一天罗旭下班后乘中巴回家。车上的人很多,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站在罗旭面前的是一对恋人,他们面对面地相拥着,那个男人正对着罗旭,是一个英俊的男人。女孩背对着罗旭,女孩的背影看上去很标致,高挑、匀称、活力四射,她的头发是染过的,是最时髦的金黄色,她穿着一条今年夏天最流行的吊带裙,露出香肩,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孩,时尚、前卫、性感。他们靠得很近,低声絮语着什么。

女孩手里捧着一束鲜红的玫瑰,看得出,他们是一对甜蜜的恋人。也许那个男人很幽默,或者根本就不幽默,但对情人来说他的所有废话都妙趣横生,总之,女孩不时发生欢快笑声。笑声不加节制,好像是在向车上的人挑衅:你看,我比你们快乐得多!

笑声引得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他们,大家的目光里似乎有艳羡,不,罗旭发觉到他们的眼神里还有一种惊讶,难道女孩真是美得让人吃惊?他有一种冲动,很想看看女孩的脸,看那张倾国倾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但女孩没回头,她的眼里只有她的情人。

后来,他们大概聊到了电视剧《还珠格格》,这时男人的声音大了点,他说:“片子里的那首歌很好听。”女孩便轻轻地哼起来,女孩的嗓音很美,她把那首缠绵的歌处理得轻快明媚,虽然只是随便哼哼,却别有一番特动人的力量。罗旭想,只有足够幸福和自信的人,才会在人群里肆无忌惮地欢歌。这样想来,他便觉得心里酸酸的,像他这样从内到外都极为黯淡的人,何时才会有这样旁若无人的欢乐歌声?

很巧,罗旭和那对恋人在同一站台下了车,这让他有机会看看女孩的脸。罗旭的心怦怦直跳,他知道自己将看到一个绝色美人。然而,就在他大步流星地赶上他们,并回过头来的时候,他被惊呆了,他也理解了片刻之前车上的人那种惊诧的眼神。

他看到的不是想象中上帝精心雕凿的脸,很显然,女孩的脸受到过意外的伤害,比如被火烧或者被开水烫过,他不忍心描绘那种触目惊心的丑陋。他几乎呆在那里,完全想象不到,这样的女孩居然会有那么快乐的心境。会让站在她背后的罗旭,为她的不加掩饰的快乐和幸福愤愤不平。那对恋人也注意到了罗旭,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惊愕的眼神,他们非常礼貌和宽容地对他抱以坦然一笑,然后相拥着轻快地经过他的面前。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给自己减压,从而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5.放下是一条解脱之道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拿了两个花瓶,来到佛陀的座前,想把这两个花瓶献给佛陀。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