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24283700000029

第29章 心净自净,万事随缘(2)

我们都说眼见为实,其实很多时候事实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有它发生的前因后果,而我们要对这件事做出反应之前,一定要把这前因后果搞搞清楚,不要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要道听途说。

6.心中有光

小尼姑去见师父:“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杂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么办?”

“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

数十年过去了……

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闻名,大家都称之为万灯庵,因为其中点满了灯,成千上万的灯,使人走入其间,仿佛步入一片灯海,灿烂辉煌。

这所万灯庵的主持,就是当年的小尼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的徒弟,但是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尽管她每做一桩功德,就点一盏灯,却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于用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会见到自己的影子,而且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

一天晚上,一阵风刮来,吹得她身旁的灯忽明忽暗,于是她站起身来走向窗户,想把它关上,这时风突然大了,一下子就把房里的灯全吹灭了。

她在黑暗中开悟了。

其实,外在的灯最多只能照亮脚下的路,而心中的灯却能照这整个世界。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为自己点燃一盏心灯,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

这是一家资产过亿的企业集团。在采访集团高董事长的时候,我发现他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只伤痕累累,锈迹斑驳的手电筒。董事长手抚着手电筒,讲起了一段故事。

那时,高董事长还是小高,在一个国营工厂里当政工干部。5年时间,他亲眼目睹了这个工厂是如何从兴盛一步步走向衰败的。但无论如何,他没有想到终于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会被写在下岗职工名单上。看着那血红的纸上乌黑的名字,他头晕目眩,跌跌撞撞地回到家。

很长时间他都不敢出门,不找工作,也不与朋友联系。家庭的重担骤然压在了妻子身上。妻子在郊区的市场上有一个摊位,丈夫下岗以后,她把摊位收回来自己经营,每天起早贪黑地打理生意。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片荒地,没有人家,没有路灯,只有一趟半个小时一班的公共汽车。那天晚上,妻子给他打电话,说自己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车,让他去接。

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晚上。他费力地蹬着自行车,妻子坐在前面的大梁上,给他打着手电筒。夜,漆黑一片,路,磕磕绊绊。妻子一只手压在他的手上,一只手擎着那只手电筒。“你还是出去做点事吧?”妻子试探着问。他不语,像以前一样。车子一晃,手电筒灭了,两个人重重地摔在地上。“你要干什么?”他恼怒地问。妻子站起身,打开手电筒,幽幽地说:“天这么黑,而手电筒就这么一点亮,但只要它开着,我们看见的就只有光——你可不能让我跟孩子走一辈子黑路啊!”

这句话在他的心里激荡了好几圈,狠狠地撞击着他。他扶起自行车,把妻子搂在怀里……

高董事长说,妻子在他最辉煌的时候出了车祸,遗像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底下,天天看着自己,她就像那只手电筒,是自己永远的爱,永远的光。

对于出家人来说,心中的光是普度众生的善念,是光照万物的忘我境界,而对于生活中的我们,心中的光就是人生的方向,它使我们不至于迷失自己,找到生活的坐标。

7.身外之物

过去,有位忠厚老实的农夫,家徒四壁,仅靠一把锄头赖以维生,他对这把锄头,总是心存感激,也十分爱惜它。

有一天,这农夫忽然领悟到,自己生命在一天天地老化,锄头也会随着时日消逝而逐渐磨损,所以自己应看开一切,赶紧修行。于是把锄头收藏好,剃度出家,并发愿:“此生此世如果烦恼不断,决不罢休。”

说也奇怪,当他听经闻法,心定下来的时候,忽然想起那和他相依为命的锄头,便不顾一切还俗。回到家中,拿起锄头左瞧右看,爱不释手,一段时日后,又回到师父面前虔求忏悔,然后再出家。又经一段时日,又再还俗,如此来来复复已经6次了。

最后一次他抱定决心,拿起锄头跑到恒河边对锄头说:“我这一生,生命是你养活我,慧命却断在你手中。今天我要丢弃你,永远不要和你见面。”闭上眼睛,毅然将锄头抛进河内。

当锄头脱离手中的时候,修行者忽然感到无比轻松和满足。

修行就要心无杂念,不被外物所扰,你越是喜欢一件东西,它便起阻碍你,成了你的心魔。其实,这种体悟不仅出家人有,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例。

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以卖拴小狗的链子为生。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微闭着眼,手里是一只半导体,旁边有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占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他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56万美元的高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然后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

虽没卖壶,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开始拥破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也推他的门。

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栓小狗的链子,据说今年他已经102岁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心灵的宁静是主要的,身外之物即使再珍贵,一旦影响到自己内心的安宁,便会百害而无一利了,必须要舍弃它。对农夫来说,锄头是他修行的障碍,被丢进河里;在老铁匠眼里,紫砂壶成了他的累赘,被打碎了。那么你呢?什么才是你的心魔?你有舍弃的勇气吗?

8.爱有者人亦爱之

有一日,佛祖下界来想要招收一个弟子。他遇见了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个太监。太监说:“度我吧,我从来不接近女色。”佛说:“不近女色,又怎么知道色即是空?去!”

第二个人是一个嫖客。嫖客说:“度我吧,我虽享尽女色,但从不迷恋。”佛说:“不痴不迷,你又怎么会觉悟呢?”

第三个人是一个疯子。疯子说:“我爱!我爱!”佛说:“至诚至爱,善哉善哉。”

于是佛度化了他,开启了他的悟性,最终修成了正果。

看来,佛祖也是喜欢有爱之人,那么我们人类呢?再看看下面这则故事你就知道了。

纽约一幼儿园公开招聘园长,优厚的待遇引来了大量的报名者,其中包括专攻幼儿心理的女研究生和多名大学毕业多年的女白领,然而,最终经考核被录取的却不是她们,而是一个扎着小辫的文静姑娘,名叫丽莎。

让我们来看最后一轮面试吧!

面试地点设在三楼,二楼楼梯拐角处有个拖着鼻涕、脏兮兮的小男孩,正泪汪汪地站在那儿盼望着什么。当一个又一个的应聘者穿梭在长长的楼梯间去面试时,只有丽莎在小男孩面前停了下来。“别哭,是不是找不着妈妈了?”她掏出手帕给孩子擦了擦鼻涕,亲切地对他说,“别哭,等我一小会儿,姐姐去去就来,带你找妈妈!”

请再看下面的情节:众多的应聘者面试完后,下楼时都对小男孩视若无睹,惟有丽莎抱起脏兮兮的小男孩,像一个亲姐姐似的哄他,认真地给他唱歌,投入地给他讲故事。这一切,都被摄入了早已架设好的摄像机镜头!

考生们当然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小男孩儿原来是幼儿园特意安排的!

当老园长宣布丽莎被录用,并播放了刚才的录像时,所有的应聘者都恍然大悟,羞愧不已……

因为爱你存在,因为爱我存在,因为爱让你我存在!当一个人满怀爱心前行时,全世界都将为他让路。爱人者人亦爱之,就是这个道理。

9.因为想而多捐

某处闹灾荒,佛教界的一些人士也想尽些济助之心,因此就商请一个歌舞团,表演歌舞,筹募一点经费,某一寺里的禅僧购置入场券,也参观了歌舞。

新入道的一个禅学者,大不以为然,他认为参禅修道的人,不该观看歌舞,但因为是团体行动,不得已,他就闭眼,正襟危坐地不理会周围的嬉闹。

歌舞中途,主办者又向大家提出助捐的呼吁,这位初学的禅者拂衣而起,生气地说:“我根本连眼睛都没有睁开看一下,为什么还向我要钱?”

主办者一听,便认真地说:“别人睁开眼睛看的,只要捐一半就好了,你闭着眼睛想的,那才要请你加倍多捐一些。”

禅的最高境界其实并不是要求修行者刻意的清心寡欲,而是要有用一颗淡泊之心面对一切善恶美丑,淡泊就是无我无他的境界。

自古及今,能够做到淡泊,并把其当做自己一生操守的人有许多。他们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伟业,为世人所称道。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不为私,不为己,一心为国,殚精竭虑,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尽管如此,他仍安之若素,不贪图享乐和权势,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谓他一生人格风范的绝佳写照。

当代中国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杰出文史大家钱钟书先生,在世时以《围城》、《管锥编》、《谈艺录》、《槐聚诗存》等著作享誉中外。杂文家舒展先生称他为“文化昆仑”。他坚决反对,说:“昆仑山把我压扁压死了。”对于这种现在好多人都趋之惟恐不及的美名,他却避之又避,不愿担当,只一味埋头专心做学问,不也正是他淡泊名利精神的体现吗?

人生在世,名利财物,都是身外之物。你就是时时刻刻永不停息、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和索取它,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相反,它还可能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坎坷和烦恼。

人贵有淡泊心。有了淡泊心,我们才能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丧气,在成功面前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心,我们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有了淡心我们才能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物欲和令人眼花缭乱、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态面前神凝气静,做到“太行摧而不瞬,盛夏流金而不炎”,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淡泊心,我们才能抛开一切名缰利锁的束缚,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