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
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含笑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出家寻找自己的出路了。”
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部漫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中走;同样的,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
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可说明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物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同样,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抽身旁观,也不投身粉碎。”
出家光看破红尘还是不够的,更要发广度众生的宏愿才好。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的正确态度。
10.禅心以助人为本
有兄弟3人,虽然没有出家,但是特别喜好参禅打坐,还曾经跟随佛光禅师学禅。后来,兄弟3人为了追求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约出外行脚云游。
有一天,在日落时兄弟3人借宿于一个村庄,恰巧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刚去世不久,妇人带了7个子女生活,生活非常艰难。
第二天一早,到了3兄弟该上路的时候,最小的弟弟突然对两位哥哥说:“两位哥哥继续参学去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
两位哥哥对弟弟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他太没有志气了,出外参学,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于是劝也懒得劝,拂袖而去。
这位寡妇要独自抚育7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容易,看到这位行者自愿留下来帮助她,当然求之不得。又看到三弟一表人才,妇人表示愿意以身相许。三弟没有直言拒绝,只是说:“你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就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为丈夫守孝3年再谈婚事。”妇人一听,对三弟更加敬重。
3年以后,妇人再次提出结婚的要求,三弟又道:“如果现在我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3年吧!”妇人觉得三弟说得在理,没有强求。
3年后,妇人又提出要结婚,三弟再度婉拒道:“为了我们将来更加幸福美满,无愧于心,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孝3年再结婚吧!”
如此3年、3年再3年,岁月如梭,一晃9年就过去了,这一家的小儿小女都已长大。三弟看到他助人的心愿已完成,就向妇人说明自己矢志求佛的决心和当年留下来的初衷,然后与这一家人道别,独自踏上了继续求佛的漫漫长路。
有些人虽然对参禅悟道狠下工夫,但他们都永远参不透禅的真谛,因为他们缺乏一颗度人之心,只是一味地寻求自己的解脱。其实,帮助别人,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帮助你自己。
陀思妥耶夫斯基20多岁写了一部中篇小说《穷人》,学工程专业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给《祖国纪事》编辑部。
编辑格利罗维奇和涅克拉索夫在这天傍晚时分开始看这篇稿子,他们看了十多页后,打算再看10多页,然后又打算再看10多页,一个人读累了,另一个人接着读,就这样一直到晨光微露。
他们再也无法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顾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扑过去把他紧紧抱住并流出泪来。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内向,此刻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情。他们告诉这个年轻人,这部作品是那么出色,让他不要放弃文学创作。
之后,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罗维奇又把《穷人》拿给著名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看,并叫喊着:“新的果戈理出现了!”别林斯基开始不以为然:“你以为果戈理会像蘑菇一样长得那么快呀!”但他读完这部小说以后也激动得语无伦次,眼睛瞪着陌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你写的是什么,你了解自己吗?”平静下来以后他对年轻人说:“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出了反应:“我一定要无愧于这种赞扬,多么好的人!多么好的人!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奋,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高尚而有才华的人!”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成为19世纪俄国经典作家,被西方现代派奉为鼻祖。
格利罗维奇、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但同样令人们尊敬的是,他们“腾出一只手”,托举一个陌生人的行动。而且从最初,他们就预料到这个年轻人的光芒将盖过自己,但圣洁的他们连想也没有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腾出一只手”给别人肯定会牺牲自己的利益,然而别林斯基他们却因陀氏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举世皆知。生活中更多的“腾出一只手”者则是默默无闻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陀氏那样成为“不再重放的花朵”。然而“腾出一只手”给别人,重要的是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无论被托举者最后是否平凡,无论能否得到回报,都不影响爱的价值,这价值胜过万两黄金。
真正的禅心不只是坚忍不拔,刻苦修行,更要“腾出一只手”救度别人。“腾出一只手”给卑微者——赞扬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狂妄者——规劝他们;“腾出一只手”给忧伤者——安慰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绝望者——点拨鼓励他们……这样,你不花一分钱,便可以帮助别人,甚至可以改变别人的一生,何乐而不为呢?
11.分一缕阳光给别人
有一个富人,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富人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利益吗?”
无相禅师照实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度,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富人不满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就好,不要给其他的众生。”
先相禅师慨叹富人的自私,但仍慈悲的开导道:“回转自己的功德以趋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发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富人仍是顽固的说道:“这个教义很好,但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总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富人茫然,若有所失。
给他人一缕阳光,不仅要给你的亲人,还要给你的敌人;不仅要给你的熟人,还要给陌生人。下面有两个关于陌生人的小故事,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帮助别人的意义。
一个在越南打仗的士兵,有一天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自己快退伍回家了。父母当然非常高兴,在电话中表示希望他回家越快越好。士兵又告诉父母,他有一个战友也要和他一起回家,父母当然表示欢迎。同时,孩子告诉他父母,这位战友在战争中失掉了一条腿和一只手臂,而且要和他们一起住。孩子的爸爸一听就告诉孩子,这绝不可以。他说只剩下一条腿和一只手臂的人,将造成家人的沉重负担,他不欢迎这种残疾的人和他们长住,他建议这位残疾的战友自己设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孩子听了这些话以后就挂了电话。几天后,警察通知父母,他们的孩子自杀了。父母去认尸,令他们大为震惊的是:他们的孩子只有一条腿和一只手臂。
美国有一位女士在海边散步,发现海上有一艘私人帆船情况很危急,便立刻和救难人员联络。等大家将船安全救上岸,这位女士才发现,船上居然有她的丈夫。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私心,这些私心阻碍着我们去帮助别人。所以,参禅的目的就是将这些私心换成博爱之心,以普度众生、济世救人的心态生活。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世界比你想象的更美好。
12.爱的“借口”
小和尚问老和尚道:“菩萨还杀生吗?”心中却在想:“师父一定回答不杀,哪有菩萨破戒杀生之理!”不料老和尚郑重地回答:“杀!菩萨常常杀生,不知疲倦!”
“什么!”小和尚瞪大了眼睛,支起了耳朵,好像听到了天外之音,“菩萨怎么会杀生,还常常杀生呢?”
“为救度众生,为降妖除魔!”老和尚淡然地说。
“那么,菩萨岂不是犯了大戒吗?”小和尚不解地问。
“犯戒又不犯戒。”老和尚耐心地解释,“犯戒是因为有杀生之相,破了戒的形式;不犯戒是因为菩萨心中没有丝毫杀念,所以符合戒的精神。”
“那么,菩萨于杀生之时,心中当作何念呢?”小和尚好奇地问。
“菩萨杀生时,当作此念:救助被害众生使其免于水深火热,拯救害人恶魔使其免于万劫沉沦!”
“菩萨杀生,还入地狱吗?”小和尚追问。
“菩萨常入地狱。”老和尚答。
“为什么?”小和尚不解。
“菩萨救助众生永不休息,所以降妖除魔也永不停止,又怎能不常下地狱呢?”
“菩萨明知会下地狱,为什么还要杀生呢?”小和尚更是不解。
“这正是菩萨的精神所在。”老和尚庄严地说,“为救度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们遇到事情总喜欢给自己找借口,比如上课迟到说是堵车,下班早退说是父母来了。这些都是反面的,然而正面的也有,菩萨入地狱就给了我们舍己助人的“借口”,相信下面这则真实的故事也会给你一个爱的“借口”。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趁此说了一个感人却也感伤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画面——
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
她七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旁。
媒体到这儿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一面苦撑等待着……
透过电视、透过报纸,土耳其人都心酸的掉下泪来。
更多的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够着了小女儿,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难人员终于受不了,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
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母亲疲累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这就是母爱”。
长得壮硕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只他哭了,在车上的所有人,也哭了……
多为别人想想,不要只是一味的自私自利;尽一己之力又何妨呢,多做点善事也很好。这个世界只有多一点温暖,多一点体谅,才会有更多美好的事物。每当你因为别人的事而感到厌烦的时候,就要想想那位用身体撑起千斤重担的母亲,世间有如此的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可抱怨的呢?这就是爱的借口。
13.助人即助己
怀德大师带着小和尚云游四方。
这天,师徒二人沿着一个山间小路往前走,感觉又困又累。突然,怀德大师发现前面一个老人,背着一个看起来非常沉重的包袱在走。
怀德大师忙拉着徒弟赶过去说:“老人家,我们帮你拿一会儿东西吧!”然而,小和尚却不乐意,心想我们已经这么累了,师傅还要硬充好人。心里虽这么想,小和尚却不敢违背师傅,极不情愿的帮老人拿起包袱。
怀德大师和徒弟帮老人拿了一段距离的包袱,恰巧老人的儿子赶车来迎接自己的父亲,就让他们师徒搭上了顺路车。
小和尚的脸这才由阴转晴。
怀德大师开导他说:“有因才有果。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比如你帮助别人提了东西,你耗费了自己的体力,耽误自己的时间。但是,你现在就不用自己赶路了。”
看着徒弟似懂非懂的样子,怀德大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被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却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沉闷,无精打采,而且瘦得皮包骨。这个人发现每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使它不能用来吃。所以,即使每一样食品都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食物、刀、叉与那些四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在唱歌、欢笑。这位参观者困,惑了,他怀疑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在地狱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乐。最后,他终于知道了答案:地狱里每一个人都试图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四尺长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东西;天堂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面的人所喂,因为互相帮助,结果帮助了自己。”
最后,怀德大师说:“这个启示很明白。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做人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行善济世、关心社会,而不只是一味独善其身,应随俗而不为外物所染。
14.把别人的灯点亮
有一个小和尚怕麻烦师父,所以迟迟不敢再问问题。他对虚尘大师说:“师父,您知道吗?您给我的答案我又忘记了。我很想再次请教您,但想想我已经麻烦您许多次了,不敢再去打扰您!”
虚尘大师对他说:“先去点燃一盏油灯。”小和尚照做了。
虚尘大师接着又说:“再多取几盏油灯来,用第一盏灯去点燃它们。”
小和尚也照着做了。
虚尘大师便对他说:“其他的灯都由第一盏灯点燃,第一盏灯的光芒有损失吗?”
“没有啊!”小和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