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话说新农村
24284800000022

第22章 农民增收的锦囊妙计(5)

2,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村镇建设管理体系

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等村镇建设的全过程和村镇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贯穿防灾减灾工作,为广大农民提供防灾减灾技术、管理服务。推动村庄与集镇防灾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强化村镇抗震防灾工作,做好《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的宣传落实工作,组织对部分地区抗震防灾管理现状进行调研,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建筑抗震防灾设计技术和管理工作体系;组织专家研究村镇抗震防灾技术对策,制定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技术标准;指导地震重点监视区开展对现有房屋抗震能力普查,在此基础上指导地震重点监视区开展现有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推动地质灾害易发区村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提高城镇建设工程项目抵御灾害的能力。

(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促进农民增收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协调推进。总的考虑是,以增加农产品供给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1,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水平的关键措施。抓紧编制和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办法,调动农民广泛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基本农由整理、灾毁复垦、中低产田改造等结合起来,力争把灌溉农田都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围绕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的小型水源、渠道、机电泵站等工程设施的修复、新建、续建与改造,完善农田灌排体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和小型水利工程清淤防渗、整修配套,沟通水系,改善水质,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2,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深入推进治淮工程建设,继续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湖综合防洪体系建设。尽快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加强沿海地区海堤达标建设,扩大山洪灾害防治试点范围,强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加快实施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尽快启动黄河上中游和东北地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实施重点涝区治理。加强农业抗旱能力建设,在干旱缺水地区,坚持大中小微结合,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搞好雨水集蓄利用,千方百计增辟水源,搞好现有水源工程的防渗加固、清淤扩容。强化抗旱工程措施,制定和完善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方案和抗旱应急预案,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3,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病险水库实行除险加固,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德政工程,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央明确规定,2010年年底完成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落实《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建立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统筹技术力量,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加强项目组织管理,抓紧开工建设,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

4,努力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

据统计,灌溉耕地的粮食产量是非灌溉耕地的2—4倍,增加1亩灌溉面积每年可增产600斤粮食。当前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千方百计增加灌溉面积。一方面,通过走内涵挖潜的路子,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搞好末级渠道和田间工程的配套,恢复和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另一方面,通过走外延发展的路子,在水土资源条件好、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地区,新建一批重点灌区,作为国家粮食后备产区。力争到2020年全国灌溉面积达到10亿至11亿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5亿亩。

5,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

节水灌溉不仅节水,而且节地节能节劳,促进增产增收增效,要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体系,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喷灌、微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精准控制灌溉、灌溉回归水利用等节水技术,推广小畦灌溉、细流沟灌、波涌灌溉,提倡深耕、深松等蓄水保墒技术和生物养地技术,逐步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适应性作物,干旱缺水地区要压缩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推广抗(耐)旱、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发展旱作农业,继续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

6,着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

要着眼于根本性的土地改良,科学统一规划,采取综合措施,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把中低产田建成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提高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全面实施沃土工程,建设标准化农田,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因地制宜采取培肥和改良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农民采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地力。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推广等高栽培、免耕播种等技术,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促进耕地用养平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

7,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重点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及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增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做好前期工作,选好供水水源,定好工程型式,加快实施进度,5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饮水水源地保护,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示范县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

8,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

继续搞好长江、黄河、东北黑土区等重点流域、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加大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大坡改梯、黄土高原淤地坝治理工程建设力度,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封育保护,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加快石羊河、洞庭湖、太湖等重点水域的生态综合治理步伐,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地下水保护,搞好江河湖海的水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牧区水利。

9,积极发展小水电等农村清洁能源

我国农村水电分布在1600多个县,与广大贫困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分布大体一致,可供农民开发利用的资源点有十几万个。要统筹农民利益、地方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力度,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加快解决无电、缺电人口用电间题。进一步整顿“四无”电站,强化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和小水电开发建设监管。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推广沼气、秸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

10,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

11,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强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范围。充实基层防疫力量,改善基层防疫条件,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保证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动物疫情。继续实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

12,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紧紧抓住优化流通环境、完善市场体系、强化流通服务3个关键环节,突出改造提升传统市场、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加强产销衔接、开拓国内外市场4个工作重点,建立起以农民经纪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专业合作流通组织为主体,以批发市场网络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和合作化经营为主要产销联结方式,传统流通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现代化。要积极推进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扶持建设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构建全国统一的批发市场网络,使之成为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递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重点加强信息系统、质量检测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加工、储藏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档次,增强交易功能。要加快传统有形市场向有形市场与现代流通方式并重转变,重点支持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注重期货市场的培育。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和双百市场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