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吝啬,将会对自己的亲人和社会成员造成精神以及肉体上的伤害。试想,被子女抛弃的老人,被父母遗弃的女儿,他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美德。极度吝啬的人缺乏对人的温暖和关心,将自己降格到与动物一般冷漠无情,他自己也将被别人抛弃。
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钱,尤其是穷人更是饱尝了没有钱的艰辛苦涩。但是,我们不能以失去亲情和友情做代价来换取物质上一时的富裕,那样只能使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失去了天伦之乐。
勤俭是好事,但是却不能吝啬。吝啬与勤俭不同,勤俭是指的对财物的十分珍惜,不浪费,不大手大脚,是一种个人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更是一种美德。革命导师徐特立早年在长沙办学,非常勤俭,经常把别人丢弃的半截粉笔拿来继续使用,还为此作了一首诗:“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12.不要因为赚钱少而认为自己无能
富裕的人走在人前总是雄纠纠气昂昂,因为他们有资本。贫穷的人却不要因为钱少而自觉低人一等。任何人都会有不如人意的时候,包括那些风光无限的富翁,他们的创业史上肯定会有贫穷和失败,两个词。拥有良好的心态,才是赚大钱和东山再起的最大资本。
一位女士在她父亲死后发现,父亲几年来一直借钱支付妻子和孩子应得的家庭公司的股息。他通过欺骗手段来逃避公司破产的事实败露给他带来的羞耻感,也使自己免受丢脸之苦。
在日本这个因倒闭破产而自杀率颇家的国家,许多人也是因为对家庭和职员的深深的愧疚感而走上绝路的。
某人将自己的房子以比预期低的价格出售了。此后他感到非常沮丧和难为情。为什么他会感到难为情呢?这件事情并没有影响到别人。失望是可能会有的,也许是对那些让他期望过高的人的愤怒。或者是生气自己不够现实,或者是太过贪婪。但关羞耻什么事呢?爱里克森的理论认为这是源于一种控制失败的感觉,使他自己感到创富无能。
当然,也有些人在丢失了自己和别人的钱之后表面上并不表现出愧疚之意。他们可能感到自己长大了,比别人更老练,更少受制约:“有所得必有所失。”他们可能是一种天生的挥霍者,但他们总能像从母亲口袋里偷钱的孩子一样找到借口:“这不公平,我没有别人买糖的零花钱。”实际上他们的行为类似婴儿遭受挫折的全能幻想,他们追寻一种幻想中的取之不竭的能源。
爱里克森说,财富和羞耻有时是不愉快的一对。他注意到在访谈中人们使用“我感到羞耻”这句话的频率。他预期有人会因为继承遗产和得到不是自己挣来的钱而感到羞愧。但问题似乎还要复杂。许多继承人表示他们并不感到羞愧。他们感到羞愧的原因是童年中的阴暗角落,被大人忽视和家境赤贫。这使他们觉得自己缺乏金钱的知识,感到自己无能,因之而有自我怀疑和羞愧感。
低收入阶层也不愿暴露自己。我们注意到低收入者往往把自己形容成为中等收入阶层。他们避免使用“我买不起”,不是是因为这个事实,而是不愿向孩子揭示自己在敛财方面的无能和失败。低收入者总是避免谈自己的钱,以免被人谓解为“哭穷”“你不去谈它,一方面不使别人难堪,也不使自己难堪。”
收入并非我们抬不起头的根本原因。我们害怕的是暴露自己创富能力差。我们容易觉得别人比自己更有能力,而自己却自卑不如。
其实完全不必要!只要建立起自信,相信自己通过学习和磨炼,一定也能成功,你就不会被暂时的能力弱小和金钱的不多所压倒,这才是对待金钱的主人翁心态。
13.人穷志不能短,舍卒方能保车
许多人之所以一生贫穷,就是因为他们眼中看不到“光明的前途”,只会追逐蝇头小利;有些人甚至不顾人格尊严去占些小便宜,还自我解嘲说:“人穷志短嘛,等我们富起来就不会这样了。”
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朋友说:日本人骨子里很瞧不起华人,尽管他在面子上对你很客气。当然这有日本人心胸狭窄的一面,也有部分华人自己不争气的原因。在日本东京,华人居住集中的地方秩序最混乱,最难管理,很多黑社会组织、偷、抢等都有华人的份儿。他说给他刺激最深的是一次在一位华人房间里聊天,来了个日本人收有线电视费。这位华人说:“我没有电视。”日本人明明可以看见屋子里摆着的电视,但还是连连弯腰说:“对不起,打扰了。”然后退出去。
无独有偶,另一位去奥地利留学的朋友归国时也说过类似的情况,只不过电视换成了报纸。
在维也纳的街头,到处都是无人售报摊,许多华人觉着有便宜可占,便经常拿了报纸不给钱。久而久之,当地人便撤去了华人居住区的这些报摊。他苦笑着说:这比抽中国人的耳光还难受,我们是穷,可也不能这样啊!
人穷志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在不顾尊严体面去占些小便宜时也常这样自我解嘲。他们认为:穷是原因,志短才是结果,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可你知道这种想法、这种小便宜会让我们付出多大代价吗?会给你走向成功、步人富有的生活设置了多少障碍吗?你的这些苟且行为会给社会留下什么呀?他们会轻易给你机会,会轻易接纳你吗?恶性循环,你的“志短”必定使你再穷下去,再落后下去!
如果我们放任自己去占些小便宜,不去遵守游戏规则,就会拖累整个机制的运转,损坏这种公平与信任,甚至损坏国家形象。从而也给自己设置起种种障碍,自己的效率也低下来。因为政府必然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限制、防止、制约各种“志短”行为,增加的每一个环节,都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效率的降低。
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那么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想占点小便宜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他也穷也“志短”一回,又损害别人,最后就是谁也别想先进,谁也别想有面子。政府和社会组织不得已增加大量的运营成本,防贼似的盯住每个人,他们该做的事也做不好。要知道,政府花的也是你的钱,有线公司也好,报社也好,地铁公司也好,成本的增加还是会转加到你的头上来。
人穷可能志短,但志短必定使你贫穷。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短。穷了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变,而志短只会使你贪图小便宜,永远不会富有,反而更加贫穷。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只老母鸡正焦急地走着,两只老鼠拉着一辆上面铺着稻草的车,对老母鸡说:“由今天开始,我们这辆车就是专门接送您的。”到达目的地,母鸡高兴地离开了车走了。而两只老鼠比母鸡更高兴地把稻草上的蛋捧走了。
所谓的“贪”,是指对某种事物欲望老不满足,有很强的物质占有欲。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爱占便宜。贪便宜,吃大亏的大有人在。
对于生活,我们很多时候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尤其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每一个选择都是自己的,无所谓对与错,很多时候,你选取的觉得是对的东西,往往回头去看,发现却是一生最大的败笔。
舍得,不舍不得,舍什么得什么,选择之间,往往才是大智慧。在生活中,时刻都在舍与得之间选择,我们渴望得到,我们渴望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得到的反面——舍。真正懂得“舍”,才能体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
有一舍,必有一得。不要孤立地看待“舍”、“得”,“舍”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困顿,焉知这不是“舍”给予我们的考验与磨炼,正足以明我们的眼、聪我们的耳、壮我们的身体,使我们有能力获取到更多的“得”。
有时候,如果我们舍得一些利益或者其他的东西,反而可以得到更多。无论你选择什么,你注定都会失去一些东西,可是也注定会在失去的同时获得另外的一些东西,正所谓“不舍不得”,在失去的同时也将得到别样的所得。
日本人坪内寿夫曾经被称为“电影皇帝”和造船大王,其实他的高明之处只有一点,就是让别人感到他可以给别人更多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陷入了贫困的深渊,人们对天皇的御旨已经不是那样感兴趣了,他们需要的是吃饭和穿衣,也就是脱贫,解决温饱问题。
当时,坪内寿夫刚刚从苏联西伯利亚的日军战俘营里被释放出来,早已饿得精瘦,很想发一笔大财。可日本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要吃饭的人。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干,只得跟着父亲经营一家很小的电影院。可是观众都没有心思看电影,上座率很低,他们一家人的生计都很难维持。
怎样让观众来看电影,这是坪内寿夫天天都在反复思考的问题。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场电影放两部片子。
一般的情况是一场电影放一部片子,现在坪内寿夫的电影院放两部片子,观众觉得占了便宜,就连本来不想看电影的人都来看了。不长的时间,坪内寿夫的电影院就赚了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好转,文化事业也百废俱兴。坪内寿夫对这一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决定在此方面大干一番。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资产修建了一座电影大厦。他的这座电影大厦有四个放射状的影厅,可以同时放不同的四部电影,影厅里用红、绿、橙、蓝四种颜色来区别。四个影厅只有一个入口,只有一个放映室。这样不仅减少了雇员,还给不同兴趣的观众提供了选择不同影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