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在电灯公司工作,是有关技术维修方面的。那时还未结婚,但已有女朋友,她很喜欢弄些点心、蛋糕之类食品,味道嘛,真是不错。她是跟一位师傅学习的。我便想,徒弟已经有此成绩,师傅当然更好,因此便萌升起开饼店的念头。然而那时的西饼业在香港并没有呈现出像现在的这种蓬勃势头。当想及这是有作为的生意,便跟她的师傅商量研究。我俩都赞成这个计划,但最重要的问题是资金缺乏,于是,便决定找朋友支持。于是我先是做出一份包含预算、地点、资金、经营方针等详细内容的可行性计划书。然后,便找一朋友商量。
当这位朋友看过后,他很顺利地接受了计划书。于是,我们三个人便成为合伙人,直至现在。”
当初靠借钱开饼店,现今每年都增设一间分店,1997年香港回归后,霍记饼店的生意更红火了。
这不仅是例子,是故事,更是一门创富的哲学。远亲不如近邻,利用好身边的朋友,将会对你的事业大有帮助。要知道朋友是你成功的助手,财富的阶梯。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富有之人,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是不可少的,也只有在这种习惯的支配下,与他人开展良好的合作,才会使你在事业的征途上多一些帮助,少一些困难,从而向着心中的目标奋起前进,直至成功。
广交朋友,善处关系,无疑就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获取信息的途径。这样,你就能够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一种领先的地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已证实,人际关系具有四大功能:
1.产生合力
平时,我们常说的“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竞争残酷,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取得事业上的任何成就的。只有借助众人之力,才有可能创造辉煌的人生。而要获得众人的帮助,上下一心,攻克目标,那就必须学会搞好人际关系。
2.形成互补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他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善于利用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然而,用人并不仅仅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技巧。
在一个人开拓自己的事业时,总要遇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困难,这时,良好的人际关系则会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扫清障碍。
3.交流信息
在现代社会,可以说,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是把握住了成功。一条珍贵的信息可以使人功成名就,腰缠万贯,而信息闭塞也可能会使人贻误战机,遗憾终生。广交朋友,善处关系,无疑就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获取信息的途径。这样,你就能够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一种领先的地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4.联络感情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他必须时刻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他需要获得友谊。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要想坚持到底,仅仅依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友谊的滋润。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你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和热情,在成功时得到分享和提醒,在挫折时得到倾诉和鼓励,这必将会有助于你心理的有益平衡,从而有勇气迈向新的征程。
香港富豪李兆基就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使他的生意也充满了人情味儿,并且获益匪浅。他的哲学是:对长期合作伙伴,一定要让彼此皆大欢喜。
1988年的一天,建筑部的经理偶然向李兆基提及,说承接恒基集团一项工程的包头(承包商)要求他们补发一笔酬金,遭到建筑部的拒绝。
李兆基便问:“那个包头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一定有他的原因吧?”
“是的。”建筑部的人回答:“他说他当初落标时计错了数。直到如今结账时,才发觉做了一桩亏本生意。”
本来,这桩买卖是签了合同的,有法律保障,大可不必对此进行处理。
李兆基却说:“在市道不俗时,人人赚到钱,唯独他吃亏,也是够可怜的。法律不外乎人情,包头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反正这个地盘我们有钱赚,也就补回那笔钱给他,皆大欢喜吧!”
由此可见,注重人情投资也会使你获利。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讲点儿人情味儿。
李兆基之所以能成为亿万富翁,做出那么大的局面,这与他善于运用人际关系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凡跟李兆基工作过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认为他是最照顾伙计利益的富有的好老板。
为了取得同事的精诚合作,李兆基总给几位左右手一些机会,让他们注股于一些十拿九稳的房地产计划上,让他们能赚到比薪金多几倍的利润。使同事分享业务的盈利,感受做生意的乐趣,对土气肯定会有良好的帮助,这是李兆基的一贯态度。
有一次,李兆基就拿出某地产项目的15%让身边的5位好伙计加股,结果,有一人没那么多钱,只好把股份放弃了2%。
李兆基知道了这件事,在问明原委之后,对他说:
“我有机会赚1万,希望你们都能赚100。这样吧,我把我名下的2%股份让给你,股本暂时你欠我的,将来赚到钱,你再偿还给我吧!”
于是,大家都赚到了钱。对于李兆基来说,真是本小利大。付出小小的钱,就能赢得一团和气,合作愉快。
对下属,李兆基同样是善用人情,巧妙关怀,扶危济急,赢得一片忠心和无限感激。
有一次,李兆基身边一位任事多年的下属因自己炒股失败,血本无归,又被证券经纪行迫仓,搞得欲哭无泪,走投无路。
李兆基知道了这件事,也不等对方开口,马上叫来会计,嘱咐说:“替他平仓吧。”
当时李兆基的恒基集团也欠下银行很多的债务,可以说是自顾不暇,而市场又不景气。会计便忍不住问了句:“在这个时候帮他吗?”
李兆基说:“就是这个时候,我不帮他,还会有谁帮他?”
这一做法自然是让那位下属感激涕零,做起工作来更加勤恳卖力了。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李兆基成就事业的秘诀之一。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商场就是战场,充满着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斗争,根本没有什么人情好讲。其实不然,要想在商场上不被竞争掉,你就必须懂得广交朋友,善于用“情”,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金钱多寡不是生活品味的决定性因素
不挥霍、不吝啬、不张扬、不露白,在财富面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平常心态,才会生活的有滋有味。
文明的社会以足够的钱保证每个人都能幸福的生活,如此就能知道确保有收入是多么重要了,大家能赚到适当的钱,的确是很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当财富为人的幸福服务时,它才能算得上是财富。”的确如此,因为金钱不等于价值,只有当他为人的幸福服务时,才是有价值的。
清朝山西太原有一个商人,生意做得很红火,长年财源滚滚,虽然请了好几名账房先生,但总账还是靠他自己算,钱的进出又多又大,他天天从早晨打算盘熬到深更半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夜晚上床后又想到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银子又兴奋激动。这样,白天忙得不能睡觉,夜晚又兴奋得睡不着觉。这老头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老头隔壁靠做豆腐为生的小两口,每天清早起来磨豆浆、做豆腐,说说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墙这边的富老头在床上翻来覆去,摇头叹息,对这对穷夫妻又羡慕又妒忌,他的太太也说:“老爷,我们要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整天又累又担心,还不如隔壁那对穷夫妻活得开心。”
富老头早就认识到自己还不如穷邻居生活得轻松洒脱,等太太话一落音便说:“他们是穷才这样开心,富起来他们就不能了,很快我就让他们笑不起来。”说着,翻下床从钱柜里抓了几把金子和银子,扔到邻居豆腐房的院子里。
这对夫妻正在边唱边做豆腐,突然听到院子里“扑通”、“扑通”地响,提灯一照,只见是闪闪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银子。连忙放下豆子,慌手慌脚地把金银捡回来,心情紧张极了。不知把这些财富藏在哪里好,藏在房里怕不保险,藏在院里怕不安全。从此,再也听不到他们说笑,更听不见他们唱歌。邻居富老头和他太太开玩笑说:“你看!他们再笑不起来,唱不起来了吧!早该让他们尝尝富有的滋味。”
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是其付出心血和艰辛的劳动所换回来的,懂得如何消费,就是珍惜财富,就是尊重自身的劳动,珍惜自己的生命。
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假如人活着只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和动力源泉,那人将是一种可怜的动物。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小伙子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小圆帽和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有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比索。”小伙子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
“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小伙子也生气了,“做10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篮,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有些商人还是不能理解,因为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许多人忘了生命里金钱之外的许多东西。或许,那位荒诞的亚米亚尼小伙子才真正顿悟了人生的真谛。
人们想发财,想多赚一些钱,想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些,这是人的自然的、正常的欲望。不仅应该鼓励,社会还应该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条件以帮助满足。当然要取之有道,取之合法。
快乐并非要有很多钱,这样说并不是想劝告大家都满足目前的生活水平,不要再去赚钱了,而是希望大家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过于追逐。财富心是否太重并不是依据一个人的财富数量来推断的。
一个每个月只有几百元收入的人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他的财富之心很淡薄。相反,一个拥有千万家财的人也并不一定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那样视钱如命,把钱看得比亲情更重。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发财的欲望愈强,随之产生的烦恼就会越多。
发财欲望过强的人,其心理很容易被“贪”字占据优势地位。
“贪”字是痛苦烦恼的根源之一,也可以说是祸害的根源之一。有些人为了圆自己的发财梦,去骗人、害人,去损害人民的利益,去触犯国家的法律,最后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许多人在赚钱之初,并没有想过:这一生赚钱的目的何在?是自己消费,还是留给后代,或是施舍于慈善事业,造福于社会。你若去问他,大多数人的回答一般都是“不知道”。
在社会一致认同“赚钱很重要”的情况下,便开始了一生忙忙碌碌,早出晚归,拼命赚钱的生活。殊不知,不管赚多少钱,是绝不可能带到下一辈子的。
许多人一生忙于赚钱,到最后却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赚钱的初衷,将手段变为目的,拼命赚钱,不懂得如何利用金钱使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健康,也不懂得回报社会,最后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变成一个十足的守财奴。
钱只是一个桥梁,而并非是最终的归属,如果单纯的为钱而累的话,即使你是亿万富翁,在心灵上,你也是个贫者。生活本身就应该是富有情趣的,不懂得生活的人就谈不上成功。
我们不应忘记: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不要将手段变成目标,一味追逐金钱;懂得用钱,才能成为快乐的富翁;年轻时赚钱、省钱,中年时要好好管钱,年老有钱之后却要懂得花钱,用金钱来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总之,要让自己的财富用得其所,不让拥有的财富无谓地耗费掉或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假如人活着只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和动力源泉,那人将是一种可怜的动物。这等于自我贬低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金钱消费观,那么,你的事业就不可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不能因为有了一点成绩,就可以挥金如土了,要把金钱用到合理的地方上去,让金钱发挥更有意义的作用。
金钱和所有的物质一样,都应遵循物质守恒定律,都应该在各自的用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拥有财富不是成功的终点,不是要你从此舒舒服服地躺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也不是要你一天到晚享用无尽的美食,那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和人生价值呢?
世界上最好的驯马师之一是一位中年男子,他的财富足以令许多人羡慕。但他每天仍坚持早上三点半起床。他总是第一个到跑道迎接他指导的马匹。让每一天提早开始是他的习惯。他并没有因财富的增加而放弃这一习惯,仍然默默地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自然就能成为所在行业里的顶尖人物。最重要的是,他喜欢自己的工作,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他对工作有一种深切的自我实现感和价值感,这才是成功。
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你一定要明确,你要做的不是聚敛财富,而是让财富为事业服务,最终实现人生的理想,获得成功。哪怕只有很少的钱,也要尽量花在对事业有帮助的那些事情上。
看看施瓦辛格事业起步的例子,你就会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一点。
施瓦辛格生于奥地利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位警长。15岁时,身高六英尺一英寸,体重只有150磅的瘦小子施瓦辛格,对举重健身产生了狂热的兴趣。
他的偶像是美国健美先生力士柏加。每天施瓦辛格都梦想着成为力士柏加主演的雄赳赳、气昂昂,肌肉健壮的男子汉。
而年轻的施瓦辛格不是一个空谈与做白日梦的人。他花尽零用钱,搜集了在奥地利可以买到的美国健身杂志。他一方面努力学英文,一方面到处请人帮他翻译这些杂志的文章,以了解健身的原则。他还去做“童工”,赚到的钱,用来买健身器材。
在当年的奥地利,健身被视为粗鲁不雅,畸人之举。因此施瓦辛格的行为受到父母的大力反对。但他的志愿、欲望与意志力,都是锐不可当的。无论家人怎样阻挠,无论人家怎样视他为怪物、不正常,他还是我行我素,追求“健美先生”的理想。
他被征入伍之后,仍然不放弃健身。他还情愿被罚,偷偷溜出军营,参加“少年欧洲先生”的选举,并得了冠军!兵役服完之时,施瓦辛格已经拿了四项健美先生的奖项。
有了奖金,加上雄心壮志,他便写信给偶像力士柏加。柏加有感于这位遥远国度年轻人的热诚,竟然邀施瓦辛格到他美国的豪宅一游,并且亲自将健身的窍门传授于他,令施瓦辛格的进步一日千里。
此次的美国之游,使施瓦辛格的心底燃起一股扑不灭的火种。他决心到南加州,也即是当时的“健身圣地”定居,扬名异域,闯一番事业。因为他的热忱,受到美国健身界的“教父”韦特赏识,答应让他在南加州受训。
从此,施瓦辛格的威名,随着他那不断膨胀的肌肉,在美国传开了。他得了一届国际先生、三届环球先生与连续六届奥林匹克先生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