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会赚钱更要会理财
24285200000028

第28章 理财,不仅是理钱财(5)

工作无趣,不仅使一个人在工作上无法有大成就,也连带着使他在家庭生活等方面不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想想看,我们把大部分睡眠以外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在一天精力最充沛时开始工作,收工时大多已精力耗尽。回到家以后,如果身心过于疲惫,再加上心情不好的话,就无法对期待受到关注的伴侣和小孩表现出热情,因而让家人失望,使家庭关系变得紧张、不和睦。

事实上,这种情况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不论你目前的工作多么无趣,你总会有办法让它变得有趣。当工作变得较有意思时,一个人就会有较好的表现,也因此有更多升迁或另谋发展的机会。工作时心情愉快,回到家也较愉快、较有精神。

其实这里所说的重点并不是要你辞去目前的工作,另找较有趣的工作,而是希望你想办法使目前的工作变得有趣。只要你在目前的工作上表现优异,其他成功和致富的机会就会伴随而来。

那么如何使工作变得较为有趣?来看看富人给我们的建议。

提升工作乐趣的第一件事,也就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改变或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的工作和同事,你是抱着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态度?你常向别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吗?你抱怨你的上司、工作、同事、部属、客户或供应商吗?你一早醒来想到工作就心烦,黄昏时“迫不及待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吗?对工作和同事越是抱着负面的心态,就越没有成功的希望。成功路上阻碍的大小,与一个人对工作的负面感觉成正比。当一个人的负面感受越强烈,遭受的阻碍就越大。只有自己要为自己的心态负责;也只有自己能使自己的心态变得较为积极。

让工作变得更有趣的第二步,是与同事或者上下级建立愉快的关系。当然也包括公司外与你有往来的人,如客户、厂商、供应商、承包商等。改善人际关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精力。

使工作变得更有趣的最后一步是学习追求效率。追求效率不是空泛的原则,而是明确的态度,也是一个人在每天工作中具体的行动。

真正的富人就都是非常热爱工作的,并将工作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因为热爱,所以投入,不是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主动去挖掘工作的乐趣。

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你就能像富人们那样,不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更多的享受工作的乐趣。

9.富过三代,知识为本

学无止境。许多人看到的是百万富翁学历不高白手起家的传奇经历,却忽视了他们后天努力学习补充自己的事实。比尔·盖茨说过:“虽然微软的创始人未最终完成学业,但我们却很少聘用那些中途退学的人员。”

综观各行各业成就霸业、成就大事的伟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知识中寻找经验的。没有知识,就像是盲人看不到光明一样。李大钊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只有获取新知识,并让知识一代一代的传播下去,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不致于让子孙败光,才有可能富过三代。闻名华夏的荣氏兄弟在打造家族企业时,就深深地感到知识的重要性,要想有一番大作为,必须学到足够多的知识。要使家族企业壮大,实现创业大志,就得学习新知识。

荣氏兄弟小时候因为家贫,没上过几年学,迫于生计,十几岁就背井离乡到外乡去谋职。特别是荣宗敬,13岁时就跟着父亲的朋友到上海去找差使。当时因为文化不高,他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工作,几经周折,才在一个小厂里当了学徒。清苦的学徒生活使得荣宗敬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无知识的人,有多么的窝囊,只能打杂,看人家的眼色讨生计。

荣宗敬在学徒时就发誓,一定要学好一门专长。于是,他刻苦学艺,学艺期满,毫不费力地找到一份差事。在工作期间,荣宗敬仍然抽空学习,后来还利用他的关系把弟弟荣德生介绍到上海的厘金局来做事。

荣德生和他哥哥一样,没有上过几年学,只得在厘金局当小伙计。去时说定,先订三年的合同,三年过后,双方如果同意,再续合同。

光阴荏苒,转瞬间,荣德生在厘金局呆了三年。荣德生见厘金局没有打算再继续用他的意思,也没有去问,他在厘金局任期届满后,就和父亲告别哥哥荣宗敬,父子俩相携离职回乡。

回到家以后,荣德生再次体会到没有知识的苦恼,因为学历太低,他一时找不到好工作,而他本人也不想老是当店里的伙计,觉得老给人打下手,太没出息了。这么一来,找工作就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日子,荣德生就赋闲在家。这时的荣德生,常常为自己的前途惴惴不安,四处求神问卜。一度笃信上了算命、占卦,心血来潮时,他学起了算命,并专心地研究起奇门卜卦等书籍,觉得当个阴阳先生,也不失为一个好差使。学到中途,他又没有耐心了,因为卦书不好懂,又都是些不好看懂的文字,无奈之中只得放弃。

有一次,他到街上去,看到马医那儿门庭若市,心中一动,觉得在乡间当个马医还是不错的,医医马,就能得到钱,于是又想学医,日夜攻读医书,并得到马御医的允诺,收为弟子。但他父亲荣熙泰认为学医不易,到中年才可能成名,荣德生只得又放弃了这个念头。

这个时候,求医不成的荣德生,再次感到自己这时候不如小时候那么学得专心了,他突然想到了在厘金局里的差事,如今已成过眼云烟,随风而逝,不免愁肠万千……

这时候在上海的荣宗敬也深深地感到,没有知识只能给人打杂,挣的钱仅够维持生活的,离创自己的大业还有很远的路程。生活的实践和磨练,给荣宗敬兄弟上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荣宗敬离职回乡后,和弟弟聊起选择以后的职业时,他们经商致富的想法逐渐占了上风。他们想:什么事业赚钱就做什么事业,这是天经地义的。经过反复的权衡,筹商定策,兄弟俩还是选中了开钱庄这门老行当,驾轻就熟。

当时的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入和资本输出,进出口贸易日趋繁忙,金融流通的需求剧增,钱庄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有的钱庄专营贴票,高利吸收存款,以迎合一些不法商人贩运鸦片获取厚利而大量借款之需。一时贴票钱庄如雨后春笋,越开越多。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跟父亲都赋闲在家,眼看当时开钱庄的风气盛行,荣熙泰的同辈中如周舜卿、祝兰舫、唐晋齐、杨珍珊等等都是因开钱庄和经营工商业而发了大财,自然不免怦然心动。

看到别人走运发财,心怀创业大志的荣氏兄弟心里头很不是滋味。况且荣宗敬兄弟本来就是老钱庄出身,具备一定开钱庄的业务基础和业务经验。别人能做的事情,为什么自己不能?再说钱庄的筹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需要经过法定手续,管理过程简单,设备也不复杂,开支又小,只要筹到一定股本,并拥有一批往来客户后,邀请同业中的前辈为之立据合同,即可以开张营业。主意既定,随即着手筹备。

1896年2月的一天,在上海的鸿升码头,鞭炮齐鸣,人如潮涌,在人们的千呼万贺中,广生钱庄的烫金匾额高高挂起。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经过左思右想,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不无春风得意,笑逐颜开,一派开业大吉的喜庆景象。

广生钱庄正式开业后。荣宗敬任经理,负责全盘;荣德生兼账房,主管业务,资本额3000元,荣氏兄弟以其父在厘卡司任上的积蓄出资一半,即1500元,其余半数招股。

整整一年的辛劳并没有白费,终于修成正果:钱庄办起来了。可是荣熙泰由于过度劳累,于当年6月辞世而去。他立下遗训: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

当时,上海的钱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汇划庄,资本最为雄厚,少者也在万元以上,势力很大,信誉也好。这类钱庄都是钱庄公会的会员,一切票据可当做公单,在汇划总会中互直冲消,不必付现金现银。另一种元字号钱庄,也称“挑打庄”,一般资本比较薄弱,规模较小,作用也差,他们未加入钱庄公会,备受排挤和倾轧。广生钱庄属于后一种类型,主要经营无锡、江阴、宜兴等地的汇兑业务。不久业务有了发展,在无锡设立分庄,荣德生任分庄经理。

在往来的各项事务中,荣宗敬兄弟遵循父训,密切配合,处处谨言慎行,不偏不倚,稳扎稳打,事业平和发展。

1897年,上海发生了贴票风潮,钱庄业纷纷跳票,倒闭的超过半数。广生钱庄因经营有道,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将汇兑业务拓展到常州、常熟、溧阳一带,但是获利不多。合伙经营的其他三个股东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自恃有眼光,他们认为把钱放在钱庄不划算,决定改弦易辙,宣告退股,另谋高就。荣氏兄弟苦劝无效,只得开始独资经营。

这时,随着上海、南通、无锡等地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经营钱庄除可以从存放贷款和汇兑等业务活动中获取利息、汇差等收入之外,还可借市场币制混乱的空档,获得更多的利润。正如荣德生在1899年《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所说:“此时行新银元,内地押用每两千搭廿元,后为通律,二七搭。汇款申出厘大,锡补厘小,日有盈余。”就这样,荣氏兄弟足足小发了几笔!

但是,仅仅靠钱庄的一点微薄盈利,还远远不是荣家兄弟的最终理想和奋斗目标。他们从小立大志,发誓要创大业,此时此刻,荣氏兄弟悟出:创大业,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做后盾呀!就像以前和他们合伙经营的三个股东,此时,正在商界做大生意呢。

其实,荣氏兄弟一直没有忘记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就是他们现在的钱庄,也是他们运用了给别人当伙计学的工作经验以及在工作期间学习的知识有关。别看荣氏兄弟没上过几年学,但他们业余看的书,不比一些不爱学习的富家子弟少。正是他们好学的精神,才使他们以后的家族企业成为居全国首富的企业。就是在荣氏家族成为开着几百家厂子的大企业以后,他们仍然强调着知识重要,厂里起用的多是有学识的人才。

应该说,荣氏家族成就的大业,与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重视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10.越有钱越要重视教育

是不是家财万贯之后,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泡在蜜罐里什么都不干了呢?因为按理说,生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何必还要让下一代再辛苦呢?答案是否定的。知识虽然不能创造钱,但知识能让你拥有更多的智慧,智慧却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财富,并帮你守住自己的亿万家产。

在1919年,犹太人正同阿拉伯人处于日趋激烈的冲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便在前线隆隆的炮火声中奠基开工。此后连绵不绝愈演愈烈的冲突,并未能阻止这所大学在19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天,人口仅400多万的以色列却拥有6所跻身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学: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海法大学、内格夫一本古安大学和巴尔伊兰大学。

犹太民族无疑最为富有和最具智慧的民族之一,而他们的智慧与丰富的知识除了具有学习和求知的传统这样的“软”的东西外,在“硬件”上,则表现为他们遵奉着一套完善的教育制度。犹太人四处流浪,他们的“学校”也随着他们迁移,在流动不居的恶劣环境下,犹太人从来没有忽视教育,而是将其列为第一位的事情。

从历史上看,犹太人很早就实行了义务教育,称得上源远流长。

从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敬重,任何人都不难想象出教育的场所——学校,会在犹太人生活中具有何等的地位。

犹太人之所以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除了他们具有那种“以知识为财富”的价值取向之外,更高层次上,还因为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一口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塔木德》中记载的三位伟大拉比之一,约哈南·本·札凯拉比就认为: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

公元70年前后,占领犹太国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约哈南殚智竭神,想出一个方案,但必须亲自去见包围着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的统帅韦斯巴。

约哈南拉比假装生病要死,才得以出城见到罗马的司令官。他看着韦斯巴,沉着地说道:“我对阁下和皇帝怀有同样敬意。”

韦斯巴一听此话,认为侮辱了皇帝,做出要惩罚拉比的样子。

约哈南拉比却以肯定的语气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位罗马皇帝。”

将军终于明白了拉比的话,很高兴地问拉比此来有何请求。

拉比回答道:“我只有一个愿望,给我一个能容纳大约10个拉比的学校,永远不要破坏它。”

韦斯巴芗说:“好吧,我考虑考虑。”

不久以后,罗马的皇帝死了。韦斯巴当上了罗马皇帝。日后当耶路撒冷城破之日,他果然向士兵发布一条命令:“给犹太人留下一所学校。”

学校留下了,留下了学校里的几十个老年智能者,维护了犹太的知识、犹太的传统。战争结束后,犹太人的生活模式,也由于这所学校而得以继续保存下来。

约哈南拉比以保留学校这个犹太民族成员的塑造机构和犹太文化的复制机制为根本着眼点,无疑是一项极富历史感的远见卓识。一方面,犹太民族在异族统治者眼里,大多不是作为地理政治上的因素考虑,而是文化上的吞并对象。小小的犹太民族之所以反抗世界帝国罗马而起义,其直接起因首先不是民族的政治统治,而是异族的文化统治,亦即异族的文化支配和主宰:罗马人亵渎圣殿的残暴之举。

另一方面,犹太人区别于其他民族,首先又不是在先天的种族特征上,而是在后天的文化基因上。在一个犹太人的名称下,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至今作为犹太教大国的以色列向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开放大门,因为接受犹太教就是一个正统的犹太人。

我们完全可以说,为了达到这一文化目的,犹太人长期追求的,不仅仅是保留一所学校,而是力图把整个犹太生活的传统和犹太文化的精髓保留下来。从犹太民族2000多年来持之以恒、极少变易的民族节日,到甘愿被幽闭于“隔都”之内以保持最大的文化自由度,到复活希伯来语,到基布茨运动,所有这一切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犹太民族的这种独特追求和这种独特追求中生成的独特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执著和维护!

也正基于此,犹太人才会认为没有知识的人不算是真正有用的人。犹太人绝大部分学识渊博,头脑灵敏。在他们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在世界各行各业中生存,才能最大限度的掘取财富,而这正是本节的要点。

11.人生的目的不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