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世间诸事并不可能一帆风顺,法拉第曾经说过:“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在看待事物时,应考虑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一面,但强调好的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一个积极心态的人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他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怎样才能致富?创富理念告诉我们,要致富,首先必须从自己内在的“心”开始,从整合自己内在的力量开始。因为伟业成于伟志,奇志创造奇迹。
9.爱情不是海市唇楼,生活需要物质垫底
物质男女曾经受到过许多人的鄙视和唾弃。但在这个出门就得花钱,不出门就来不了钱的时代,嘴上再鼓吹精神恋爱就未免太虚伪,太不切合实际了。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它需要物质强有力的支撑。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买房没钱,孩子上学没钱,甚至吃饭都没钱,这样的夫妻怎么能够生活的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呢?
高中一位要好的姐妹最近突然离婚了,听到这一消息起初,还以为这是谁开的一个恶意的玩笑,要知道他们曾经是多么恩爱的一对夫妻,又经历过长达八年的爱情长跑,才得以终成眷属,然而结婚没几年怎么说离就离了呢,可不久之后却又听到了更令人吃惊的消息,那位姐妹很快再婚,不过这次嫁的老公比她大二十多岁,据说是做生意的,家里很有钱。
一次聚会中,再次见到那位姐妹。再婚后的她果然是今时不同于往日,昔日的朴素荡然无存,身上多了些浮华,一举一动之间有了些贵妇人的气派,不过脸上很平和没有一朝暴富的张扬,从前我们就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当然这次见面也就讲起了她的婚姻。
对于大家对她婚变的种种猜测,她显得很平静。她说爱情不是海市蜃楼,婚姻最是平淡务实,她和原来的老公很相爱,因为相爱才愿相守,可结婚之后现实却是残酷的,她与老公收入都不高,在现实社会里人们的一举一动都需要钱。这种捉襟见肘的生活令他们每日都在算计着柴米油盐中渡过,而她老公却又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这样便与现实格格不入,使得他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想改变现实处境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日复一日的积累下来导致了他们经常性的争吵,清高的人自是不愿低下他那高傲的头,争吵之后两人三天两头地互不理睬已成为家常便饭,天长日久,他们的感情已所剩无己,这种日子她越过越难过,有段时间她很痛苦,毕竟她还是很爱老公的,选择离开她也有万般不舍,可再这样生活下去,她觉得自己的神经也快崩溃了,终于在一次争吵之后她离开了他,她其实并不想离婚,她只想让老公来哄哄她,可一连二个多月老公音信皆无,她终于彻底死了心,她知道老公是无法改变的,而她也无法改变自己,离婚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
离婚后不久她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有了上一次失败的婚姻这次她再也不会做梦了,现在的老公虽然年纪大她不少,可有钱并对她很好,说心里话她不爱这个男人,为了生活她只有选择他,女友说到这里声音还很平静,好像在说着一件与她毫不相干的事情,可我知道她是对生活无奈的屈服。
有时候爱情并不等同于婚姻,我的女友在经历婚姻的伤痛之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前就听说过米面夫妻,还有更务实的说法对女人来讲老公等同于长期饭票,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则调查只有老公的收入是太太的二倍的家庭才是最稳定的家庭,社会是现实的,女人也是现实的。
有人可能会抱怨这些物质男女人虚荣,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古亦有之的至理名言,有的人不缺钱不知柴米贵,但更多的人得实实在在算计着过日子。现实毕竟是现实,没有钱何来的好日子,尤其在今天贫富分化的社会,看看昔日的朋友周边的人们,从前的他们并不比自己强到哪里,可而今自己却远不及他人,这种落差心理当然也会影响到婚姻的稳定,因为人最终还是社会动物,也许只有两个人都到一个没有人烟的荒岛上,当然这样衣食足也无忧了,可这却只是一种无聊之极的幻想。
有钱人与普通人相比,可能有更多的浪漫情调,而穷人却是最最实际的,从为人儿女到为人父母,穷人们终日在为生活奔忙着,年少时总有天真的幻想,希望自己未来的另一半能携手与自己共赴前程,可结婚之后却发现远不是自己所想当然也就失望之极,而为人父母后,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最好的教育,过最好的日子,可没有钱讲什么都是白讲,这也就应了所说的那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贱不一定悲哀。但生活悲哀的很多原因都是因为贫贱,精神生活不可缺,但最好的精神生活还需物质来帮其实现和完成。
10.学历并不能决定财富的多寡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于是自隋朝以来,有志有识之士都投入到了浩浩荡荡的十年寒窗大军中,只等金榜题名,名利双收。当今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多元的生存进取方式已经打破了这个游戏规划:财富和名望不再仅仅源自于学历了。
据有关部门一次对中国15个省市富人调查的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者为310人,占3.1%;大学本科2420人,占24.6%;大学专科2503人,占25.4%;高中2230人,占22.6%,初中1201人,占12.2%;中专1026人,占10.4%;小学172人,占1.7%。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的富人受教育程度集中在中学、大专、本科上,平均值在大专水平,本科学历的富人中以年轻人居多。在早期创业时,外部环境变化大、机会较多,在这种经营环境中,低文化层次的人更容易适应,因为他们没有精神负担、思维敏捷且更具冒险性,所以这些人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更容易获取财富。
对于过早进入社会打拼的青年人来说,由于社会阅历丰富,人情世故老练,因此他们的管理水平其实已大大超过刚开始创业的本科生们,比高学历的年轻老板实际水平也未遑多让。富人的言行方式是他们有别于常人、获得财富、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你若想挤入富人行列,就要对他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性格塑造等多方面进行详细了解,与自己比较后,取长补短,为自己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富人绝大多数看起来确实没有过人之处。相反,他们在对自己的看法方面,往往有某些自卑感。这些白手起家的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怎么会那么普通呢?在他们刚刚开始他们的人生之路时,老师、父母等等诸如此类的权威人物告诉过他们:“你不是天才。”甚至是:“你不是人才。”
在著名富豪罗伯特·斯腾伯格所著的《成功智力》一书的前言中,他这样写道:
我在耶鲁大学谋得了一个终身教授的职位。我得过许多奖,发表过600多篇论文,出版过许多著作,并获得10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我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并被列入《美国名人传》……也许我在生活中最大的运气就是失败。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在智商测试中表现得一塌糊涂。那为什么说这是运气呢?因为我在小学时就知道,如果我会成功,那将不是由于我的智商……正如无数智力测试的低分并不能妨碍成功,高学历、高智高也不能保证就会成功。
斯腾伯格与大多数富人一样,他们在刚刚开始人生之路时,或在学生时代,都可能由于天份上的缺陷遭人冷眼,受人冷遇。但他们都以超人的努力以及最终获得的超人业绩对所谓的智力天才做出了回应。斯腾伯格还因此提出衡量各种智能的标准。他把他的书献给他四年级的老师。这位老师不很在意智商测试的分数,他一直鼓励着小斯腾伯格,而斯腾伯格也一直不负所望。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获文学学士学位,然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勿需多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几乎等同于财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者常常并不完全契合。
几乎每一个能把语言变成文字的人,都会把教育作为划分人群类别的一种重要方式。不过我们却看到太多的实例,有许多的富人并没有上过大学或者只是上了一半,但他们却成为世界顶尖的知识英雄。
比尔·盖茨的唯一对手——“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2000届毕业典礼上有过一段十分偏激的演讲,让人大开眼界:
“我,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他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艾伦·保罗,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你没有。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埃里森大肆散布他的“退学”论——“因为你没辍学,所以你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当然他针对的并不是教育的本身,而是教育的体制,尽管他演讲的结果是被耶鲁大学的保安强行带离了演讲台,可是他的演讲中还是有一句话触及到了实质:
“你们已经吸收了太多东西,以为自己懂得大多。你们再也不是19岁了。你们有了‘内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们脑袋上的学位帽。”
知识本身确实是一笔庞大无比的财富,之所以有很多人不能将其转化真正的财富,只是因为掌握知识的人没有很好地运用它。
犹如布兰德所说:“有许多人孜孜以求地为了获取知识,最终成为了一个受过教育的傻瓜。”
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思考起问题来教条刻板,不知如何把他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知识常常会用于对成功者的评头品足。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是他们生活中惟一的兴趣,但却从来没有找到一种方式运用知识,把知识变为获取成功的手段让自己和家庭从中受益。
如此之多的富人都没有在一般的教育体系——即正常的教育渠道——中受到所谓正式的教育,但他们却同样掌握了符合自己天赋的一门甚至多门专业知识——自己将要有所成就的那个领域的特殊知识。
事实上,所有的富人都懂得这样一条道理:财富并不与学历成正比例,学历只能作为参考时存在才有意义。这种观念无疑是他们所拥有的最大“财富”。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让你做个文盲,然后趁早在社会上闯荡。“比尔·盖茨”们退学经商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好机会。而是告诉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们,财富不等同于学历。它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
11.别把赚钱当赌博